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酸化作为油田增产增注的重要措施,对油田的高产稳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渤海油田受平台设备、管线等条件的限制,酸化返排液易对平台油气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的影响,使得海上油井酸化作业的实施一直受限。针对海上平台设备的特殊性,提出了一种适合海上油井酸化返排液处理的新思路,即"一井解堵,多井受益"酸化液返排新工艺,该工艺占地小、易操作,可有效地解决渤海油田酸化返排液处理难的问题,保证酸化作业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2.
针对海上油田酸化返排液处理困难,影响平台油井酸化正常开展的问题,通过对现场酸化返排液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以配套装置物理法处理为主,化学剂化学法处理为辅的联作解决方案,并试制集成式酸化返排液处理装置1套,研发出适合目标油田的酸化返排液处理剂1套,形成的配套技术可彻底解决海上油田酸化返排液处理难题。  相似文献   

3.
针对海上油田油井酸化返排液引起电脱水器频繁跳闸的问题,本文以渤海P油田油井酸化返排液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目标区块酸化后返排液物性参数的基础上,经过大量室内实验,明确了原油酸化返排液影响电脱水器跳闸的根本原因。实验结果表明,酸化返排液引起电脱水器跳闸的根本原因主要是酸化过程中酸液体系与地层中粘土矿物以及金属管道反应形成难溶的氟硅酸盐和氢氧化铁胶体混合物,在原油和地层流体的作用下乳化,返排液在电脱水器中无法形成稳定的油水界面,导致电脱水器跳闸。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物理和化学相结合的复合处理工艺,通过离心与除泥剂的双重作用,处理后电脱水器恢复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4.
油、水井酸化作业返排液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提出在井口就地处理、就地回用回注的思路。对11口油、水井酸化返排液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沉降预分离—多功能处理系统—多级过滤工艺,优选了中和剂、氧化剂、絮凝剂和污泥浓缩剂,研制了撬装处理设备,现场实施15井次,处理后返排液pH 6~8,油和悬浮物质量浓度均低于10mg/L,实现了就地回用回注。  相似文献   

5.
油田开采的后期阶段,往往采取酸化和压裂技术提升开采量,酸化和压裂返排液对环境和水体造成危害,需要进行处理。本文对酸化和压裂返排液的危害进行介绍,并对废液废水处理的常用方法进行概述,结合酸化和压裂返排液的特点,介绍了其处理工艺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油田生产中采用裂化与酸化处理可以增加产量,但是带来的返排液污染问题也随即产生,因此需要采用有效且经济性高的技术对返排液进行净化,这样才能在增产的同时控制污染程度,达到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7.
压裂酸化作业是开发非常规油气藏与低渗透率油气藏、解决堵塞问题的主要手段,而压裂返排液当中含有许多污染物,腐蚀性强,如果未经有效处理就排放的话会造成土壤酸化、产生硫化氢等有毒气体,配制醋酸还会产生刺激性很强的蒸汽,对直接接触的动植物造成严重烧伤,严重污染环境。因此,必须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对返排液进行处理。本文将从压裂返排液的相关性质、特点及主要处理方法入手进行分析,进而探究其在压裂酸化作业当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压裂返排液处理难点在于高含量盐类物质和COD去除这种情况,总结了国内外的处理现状,建议将各类盐类物质含量及总盐量加入我国水质标准中,并应将多方向回用优先于外排作为处置手段考虑。为探索高效去除COD的工艺,对以蒸馏为主体的脱盐、降COD处理工艺组合进行了研究,活性炭吸附、树脂吸附、陶瓷膜过滤、臭氧氧化4种预处理方法中以臭氧氧化的效果最好。活性炭填料臭氧处理后蒸馏的出水COD为73 mg/L,去除率高达74.4%,已非常接近外排达标限值60 mg/L,可用清水稍加稀释后外排或回用于农业灌溉。  相似文献   

9.
针对压裂施工井次不断增多和施工规模逐渐增大的现状,概述了我国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各油气田应根据现场实施条件,对比外排、回注、回用等处置方式的技术难度,优选最合适的处理工艺进行渠道化处理。有回注条件的优先选择回注处理工艺,其处理成本最低;有回用需求的选择回用工艺,保留返排液中有用成分重新配制新的压裂液;最后的选择是外排处理,其要求指标多,处理成本最高。  相似文献   

10.
针对压裂施工井次不断增多和施工规模逐渐增大的现状,概述了我国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各油气田应根据现场实施条件,对比外排、回注、回用等处置方式的技术难度,优选最合适的处理工艺进行渠道化处理。有回注条件的优先选择回注处理工艺,其处理成本最低;有回用需求的选择回用工艺,保留返排液中有用成分重新配制新的压裂液;最后的选择是外排处理,其要求指标多,处理成本最高。  相似文献   

11.
采用筛选优化絮凝剂、调节p H、优选脱色剂等方法,使压裂返排液发生絮凝、脱色等反应,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p H=7.5,PAC用量为100mg·L-1、脱色剂用量为30mg·L-1时,压裂返排液处理效果较佳,处理后水悬浮物含量为4.9mg·L-1,油含量为0.9mg·L-1,处理后水到达油田回注水一级标准,减少了压裂返排液的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2.
13.
酸化返排液中伴有大量氯化氢及泡沫,现场处理难度较大。采用消泡、填料塔吸收、碱液喷淋中和等技术对其处理,开展了吸收塔设计选型,优化了喷淋时间、喷淋量等工艺参数,并针对返排液泡沫量大等问题进行了消泡剂优选、消泡反应时间优化等。研究表明:当GX-2消泡剂用量为125 mg/L,反应时间为1.4 min,碱液喷淋时间为1.2 min,喷淋量为7.5 m3/h时,处理效果较好。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当酸化返排液中氯化氢含量为300~720 mg/m3时,可调节消泡剂用量为100~125 mg/L,喷淋量为6.5~9.5 m3/h,处理后酸化返排液中氯化氢含量降低至5.7 mg/m3以下,处理效果较好。该技术在现场完成了14 000 m3酸液处理,处理后液体回用率为95%,具有良好的环保效应。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油田现场压裂返排液经过氧化破胶处理后仍含有较多有机污染物、悬浮物和油类物质的问题,提出了电解催化氧化-混凝沉降的联合处理技术,并优化了相关的工艺参数。电解催化氧化处理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氧化电压12 V,反应时间50 min,溶液pH=10,搅拌速率500 r/min。混凝沉降处理的最优工艺参数为选择复合混凝剂FHN-1,加量(ρ)优选3 000 mg/L。现场压裂返排液经过电解催化氧化-混凝沉降联合处理后,其COD值可以降至35.6 mg/L,悬浮物含量(ρ)降至3.4 mg/L,含油量(ρ)降至1.5 mg/L,达到了一级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根据渤海油田各区块水质特点及结垢情况,在室内复配成一种适于海上油田的固体酸化解堵剂体系。通过岩心实验,证明该体系具有很好的溶垢效果,渗透率恢复较高,但返排液的腐蚀性较高。通过对产出液的腐蚀原因进行分析,确定了返排液的处理结果,即在返排液用纯碱中和至pH值为6~7时,需在泥浆池中加入0.5%KSH-2+0.1%BHH-60进行处理,然后再进入流程。返排液在经过中和及缓蚀处理后,对设备的腐蚀性很低,操作简便、安全性高,不影响原油的破乳脱水,对集输系统不会造成影响,可以在海上应用。  相似文献   

16.
页岩气作为一种清洁、低碳、高储量的非常规天然气,已成为未来天然气资源的新宠儿。但是目前其开发方式是水力压裂,该法在开发过程中会产生组分复杂的压裂液返排液。针对制约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真对压裂返排液组成及处理技术的现状并通过与美国等发达国家技术的对比对我国未来页岩气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气浮除油技术因其工艺成熟、效果显著、成本低廉、操作工艺简单、处理量大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含油污水的处理。文章针对胜利油田修井返排液的不同现场情况,开展了气浮除油及精过滤技术的研究,通过实验研究,优选出了最佳的化学药剂;优化了气浮工艺参数和精过滤工艺参数。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现场适用性强的工艺技术方案,有效地指导了现场的施工应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蓬莱19-3油田酸化返排液难处理问题展开研究,实验发现,该油田酸化返排液脱水困难,油相含水率偏高,乳化状态稳定。对可能导致返排液乳化稳定的物质进行了分离并鉴定,初步确定该物质主要成分为Fe S。经验证,对除去Fe S后的酸化返排液破乳,油水顺利分离。据此判定,导致蓬莱19-3油田酸化返排液乳化状态稳定且油水分离困难的物质主要为Fe S。  相似文献   

19.
在油田生产中,返排液处理问题亟待解决。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油田返排液处理技术的应用,从油田措施废液成分分析、油田返排液处理工艺、油田返排液处理工艺优化等方面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20.
在对压裂返排液污染物的组成及来源分析的基础上,对目前国内外以生物处理为核心的压裂返排液处理工艺进行了归纳,综述了活性污泥法、好氧颗粒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等处理压裂返排液的研究进展;指出高盐度和返排液中存在的部分难降解及有毒有机物是制约生物法处理压裂返排液的关键因素;并提出未来压裂返排液处理的研究方向,为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的研发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