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钢结构球型铰支座在不同荷载组合作用下具有复杂的受力状态,为了研究支座的力学性能以及其对整体结构受力的影响,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2航站楼大型支座为对象,对其在轴压荷载下的剪切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及足尺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应力及变形的试验曲线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且处于较低应力水平;支座水平位移与水平剪力之间基本呈线性关系,其剪切性能满足GB/T 17955—2009《桥梁球支座》和设计要求。在此基础上,根据试验及模拟结果,提出了在轴压荷载下的拟合支座剪切刚度模型,以用于整体结构的精细化受力分析。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城市桥梁抗震设计的要点,结合减隔震设计的概念及主要功能,分析了高阻尼橡胶支座的工作原理,并探讨了减隔震支座在城市高架桥梁中的受力性能,指出高阻尼减隔震支座可以延长结构使用周期,降低地震力,使桥梁结构受力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3.
在桥梁地基与基础之间设计"一种用于桥梁基础的减隔震支座",配合传统的桥墩顶部减震结构,减小地震水平作用力和竖向荷载对桥墩的影响。通过对桥梁基础减隔震支座进行竖向加载和水平拟静力加载试验,得出支座的竖向刚度及支座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并进行分析。桥梁基础减隔震支座在承受竖向单向轴力的作用下,能够保持稳定,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能够发挥消能减震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婷  韩艳  牛伟 《钢结构》2013,28(5):19-22
为研究轨道结构对地震作用下桥梁体系位移、内力的影响,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考虑和不考虑轨道结构体系的3跨预应力连续箱梁形式的高架桥模型,分析天津宁河波作用时,该高架桥两种情况下的地震响应。结果表明:轨道结构可以加强桥梁体系的整体刚度,地震作用时,考虑轨道结构模型的各方向位移分量和各跨中弯矩及支座处剪力明显小于不考虑轨道结构模型的各方向位移分量和各跨中弯矩及支座处剪力,由此表明,设计中不考虑轨道结构是一种偏于安全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采用板式橡胶支座的装配式梁桥安装时,往往由于多种原因造成支座产生各种病害。施工单位采用不正确的调整方法,使橡胶支座部分或全部失去功效,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导致桥梁整体受力情况与设计不符。因此有必要对橡胶支座的安装调整方法加以规范。分析这些违规操作错误原因,提出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曲线钢桥在拼装过程中施工误差、成桥后扭转变形因素影响下,极易发生支座受力不均的现象,本文对一环形人行天桥上16个支座的竖向反力进行施工过程监测,发现支座反力在施工过程中分布极不均匀,甚至支座拉力超出设计抗拉承载力,对桥梁受力安全产生不利影响,基于监测结果和可调高支座的特点,采用逐墩同步提升的方式重新调整支座高度和竖向反力,使各支座受力趋于均匀,并接近设计反力。  相似文献   

7.
桥梁同步顶升过程数值分析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不改变原桥结构受力状态更换破损支座,文中采用ANSYS模拟同步顶升过程,分析顶升不同高度时对主梁的影响,确定顶升方案及分级顶升高度,明确顶升过程中支座反力及主梁位移的变化规律,使顶升过程中结构始终处于受力最有利状态,为同步顶升监控提供理论依据,确保顶升过程结构安全,为日后同类型桥梁顶升更换支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一座4×40m简支T形梁桥为例,对常规非隔震设计的板式橡胶支座和减隔震设计的铅芯橡胶支座(LRB)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了2种支座设计下桥梁结构的动力特性以及采用隔震设计后桥梁结构内力、位移响应与非隔震设计的差别。在其他条件一致前提下,研究了铅芯橡胶支座的力学参数对减隔震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铅芯橡胶支座较板式橡胶支座设计的桥梁可以延长结构的周期;设计的铅芯橡胶支座具有明显的减震效果,铅芯橡胶支座可以大幅度减小各墩墩底剪力及墩底弯矩,各墩所受地震力重新合理分配且受力趋于平衡;同时在减隔震设计中,只考虑增大铅芯橡胶支座的型号反而会给桥梁下部结构带来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不同场地条件下、不同周期的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在水平双向和单向地震作用下的隔震支座位移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水平双向地震作用下隔震支座的总位移均明显大于水平单向地震作用下的支座位移。因而,在简化设计中确定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隔震支座位移时,可将水平单向地震作用下的隔震支座位移增大30%,以考虑水平双向地震作用对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隔震支座位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对不同场地条件下,不同周期的基础隔震结构在水平双向和单向地震作用下的隔震支座位移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水平双向地震作用下隔震支座的总位移均明显大于水平单向地震作用下的支座位移,其比值的平均值为1.187,因而,在简化设计中确定基础隔震结构隔震支座位移时,可将水平单向地震作用下的隔震支座位移增大20%,以考虑水平双向地震作用对基础隔震结构隔震支座位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文章依托某市东外环路跨河现浇箱梁安装错误支座型号作为工程实例,为更换误装支座减少社会负面影响目的,通过不同更换施工方法比选,采用整体顶升技术进行支座更换,通过模拟分析桥梁支座顶升各个工况的受力情况作为指导,同时更换过程中使用传感器监测梁体分级顶升位移,使主梁受力始终处于均衡状态,该项目支座更换技术的成功运用,说明了KPZ系列快装盆式支座方法的可行性,可作为市政、交通的桥梁支座维护管养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2.
尹贻新  陈劲慧  陈琼 《四川建筑》2007,27(5):128-129,132
对曲线型桥梁在使用运营中的支座与桥墩脱空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结构进行计算。采用变更方案后的桥梁结构受力分析计算表明支座脱空问题得以解决且梁、墩受力合理。  相似文献   

13.
广州报业文化中心连廊为钢桁架结构,采用大吨位球形支座,包括固定铰支座和单向滑动支座。在不同荷载组合作用下,支座处于压转、压剪及轴压等复杂受力状态,需对支座在各种受力状态下的变形及转动力矩等进行检验,以评定其受力性能是否满足要求。以较高承载力的固定铰支座为例,进行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包括:受压状态下的支座转动性能试验(压转)、水平承载力试验(压剪)和竖向承载力试验(轴压)等。试验结果表明:支座实测转动力矩小于规范规定的转动力矩,支座水平位移与水平荷载、竖向压缩变形与竖向荷载、盆环径向变形与竖向荷载之间基本呈线性关系,转动性能、水平承载力、竖向承载力均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且试验完成后支座变形能基本恢复。  相似文献   

14.
崔宇声  付贵庆  孙鹏 《市政技术》2011,29(4):60-62,86
北京市复兴门立交桥由于支座脱空导致现况桥梁结构受力体系发生转变,临时处理方法为在T梁与桥台间安装拉杆反力架,有效地控制了墩顶的竖向位移;为保证桥梁结构安全和抗震稳定性,决定安装永久性拉压支座以替换临时拉杆反力架,结构稳定后梁体重新达到了受力平衡。  相似文献   

15.
在连续梁桥中,边墩支座失效会导致桥梁受力体系改变,带来重大的安全隐患。如何在不影响桥面交通的情况下,对失效桥梁支座进行维修或更换应急处理,恢复桥梁的受力状态是桥梁安全维护和加固设计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北京市某三跨连续梁桥的边墩支座应急抢险,设计了一种新型支座更换临时拉力装置,在不中断交通的前提下实现支座的更换,且可精确控制桥梁边墩反力,具有安全可靠、安装方便、可重复利用等优点,可为同类桥梁支座应急抢险及支座更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方水平  许友梅 《广东建材》2011,27(4):142-144
文章在阐述曲线梁桥受力特点的基础上,对钢筋混凝土曲线梁桥设计过程中的支座偏心调整、支承形式选择、支座脱空、横向位移等一些实际问题进行论述,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施工中由于各种原因,桥梁完工后脱空的现象时有见到,通过采用Midas软件进行桥梁建模,模拟了支座脱空后的受力情况,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现阶段本地区较为通用的空心板简支桥在支座脱空的情况下对邻近支座及桥梁内力的影响。研究表明,支座在脱空的情况下邻近支座反力增大,容易导致支座破坏失效,必须填塞钢板使支座与梁底密贴。  相似文献   

18.
本项目研发了一种无支座自复位桥梁结构体系,提出了无支座自复位桥墩抗震结构及构造,开展了理论分析和模型试验,建立了无支座自复位桥梁设计标准及其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理论和方法,完善和发展了桥梁抗震设计理论,并在京台高速黄徐路分离式立交桥中完成了我国首座无支座自复位桥梁实桥应用。无支座自复位桥梁的研究与应用,从性能上保证了桥梁结构抗震安全,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广泛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结合某屋面27.6m大跨钢-混凝土组合梁工程实例的设计过程,介绍了基于手算的设计思路和构造方法。具体对该钢-混凝土组合梁进行了竖向荷载、地震作用、温度作用等分析,与主体间采用一端固定铰支座、一端带限位防撞装置单向活动铰支座的弱连接形式以释放温度应力和满足大震下弹塑性水平最大位移要求,并对两种支座受力特点分析设计,给出节点构造大样,同时指出施工措施注意事项,以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连续梁桥由于其受力明确、施工方便、跨越能力强等优点,在公路及市政的跨线、跨河桥梁中得到广泛应用。以上海崧泽高架跨油墩港大桥为例,通过实现结构力-位移平衡为核心理念,在以普通球钢支座设计方案进行抗震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对采用拉索减震支座的减震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拉索减震支座后,通过合理的拉索刚度与自由程设计,能实现结构地震响应力与位移的平衡调节,达到理想的减震效果。有效控制结构墩梁的相对位移,达到预期的抗震设防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