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34CrNi3MoA是一种中碳调质钢,其综合机械性能良好,常用于大型锻件用合金结构钢和压力较高且波动频繁的高压化工容器,以及风力发电机组的主轴锻件。机械性能中的冲击功数值是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能力的直观体现,金属材料的冲击功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其材料的化学成分、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制造工序中的冶炼、锻造、热处理等加工工艺都影响材料的冲击功的数值。文中通过某制造厂制造的34CrNi3MoA轴锻件产品的力学冲击功偏低的实例,利用多种试验和检查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寻找到造成该锻件冲击功偏低的主要原因,消除不良因素,进而提高材料的综合机械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3.
4.
本文祥细探讨了G20CrNi2MoA钢渗碳后的热处理工艺对渗碳层特性和机械性能的影响:随着第二次淬火温度的提高,渗碳层的强韧性和耐磨性将下降;接触疲劳寿命L_50不断增长,L_10的变化平缓;二次淬火的加热速度越慢,L_1O越高,回火温度的提高,L_50将增长,L_1O稍有下降。渗碳表层的固溶碳浓度以0.6~0.7%为宜;残余奥氏体量以20~25%为好;二次碳化物量应控制在5%左右。表面硬度为HRC_(61)时,既有良好的耐磨性,又有较高的接触疲劳寿命。该钢渗碳后的二次淬火温度以810℃为宜,回火温度可选择170℃左右。 相似文献
5.
6.
介绍了00Cr22NiSMo3N双相(A+F)钢制活塞的离子渗氮工艺,旨在解决活塞的表面硬度、深度、脆性等技术要求,来提高其耐磨性。通过研究发现,采用N2+H2气氛比NH3气氛渗氮时渗层均匀,并且抗拉脆性小;并找到了N2+H2最佳配比的离子氮化工艺。 相似文献
7.
8.
34CrNi3Mo齿轮轴锻后热处理工艺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截面34CrNi3Mo齿轮轴热处理过程中常出现的硬度偏高和生产厂家复检强度不合格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起伏等温退火等改进措施并应用于实际生产中,结果表明,该工艺方案明显改善了工件热处理质量,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
10.
11.
本文介绍了34CrNi1Mo和42CrMo钢大型零件的氮化方法。在试验研究中,采用了氨气化法。在试验研究中,采用了氨气氮化法,并与气体软氮化法和离子氮化法进行了比较。运用金相检验、硬度试验、X 射线衍射、剥层化学分析及滚动摩擦试验等测试方法,研究了这两种钢的氮化工艺及氮化层的性能。本文重点讨论了氨气氮化法的研究结果,并对氮化层性能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为了满足大型高速重载齿轮的要求,开发了一种时效硬化型渗氮齿轮钢20Cr Ni3Mn2Al及其深层离子渗氮工艺。材料在空冷固溶处理状态下硬度为283~332 HBW,可保证具有良好的切削加工性,采用520~540℃变温深层离子渗氮工艺处理后,表面硬度高,化合物层薄,硬度梯度平缓;表面以下0.1 mm处硬度大于900 HV,0.4 mm处硬度大于600 HV,渗氮层深大于0.6 mm,基体硬度升至400~450 HV。可用于制造高速重载精密齿轮,部分替代渗碳齿轮,省去渗碳和油淬工序,简化了工艺,减少了畸变。 相似文献
13.
14.
研究了用真空脱气法(EF-VLF)和电渣重熔法(EF-ESR)冶炼的渗碳轴承钢G20CrNi2MoA的接触疲劳寿命和渗碳层特性。结果表明,两种不同冶炼方法的渗碳轴承钢,其接触疲劳寿命相当,渗碳层特性基本一致。附图毛幅,表5个,参考文献5篇。 相似文献
15.
针对4种常用渗氮齿轮用钢进行了深层气体氮化的工艺试验。在此基础上推荐了适用于这几种材料的两种气体氮化工艺。试验表明:40CrNiMo、42CrMo和54CrNi3Mo钢具有彼此相当的氮化工艺特性,而25Cr2MoV钢的渗氮硬化倾向明显地高于前5种钢。 相似文献
16.
常规气体渗氮扩散速度慢,工艺时间较长。如大模数风电内齿圈获得0.5mm渗氮层,一般需要50h,甚至更长的时间。较长时间的渗氮一方面造成生产效率的降低,另一方面会造成零件畸变的增加,从而降低齿轮的精度等级,影响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7.
王嘉琳 《机械工人(热加工)》1986,(1)
自有气体强度渗氮以来,始终摆脱不了长时间保温渗氮的局面,生产效率甚低。为提高渗氮速率,延长设备使用周期,我们在自制渗氮罐时,在罐内壁涂覆一层耐高温物质,在渗氮温度不变,没有任何催渗剂的情况下,每小时渗层可达0.1mm左右,同原来渗氮工艺相比,其优点是大大提高了渗氮速率,缩短了渗氮周期,减少了变形,提高了工效,节约了能源,降低了 相似文献
18.
研究正火温度、保持时间、回火温度及回火累积效应对GX8CrNi12耐热钢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1 010~1 050℃范围内,随正火温度的提高,材料的强度提高,韧性略有提升,塑性基本不变;在690~720℃范围内,随回火温度的升高,材料的强度降低,冲击韧性变化不大。随着正火保温时间的增长,材料的冲击韧性有降低趋势。为避免多次回火后材料强度降低,焊后回火不应超过三次。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