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城市地铁逐渐演变成一种高效节能的交通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研究者也逐渐将眼光放在城市地铁的课题研究中,地铁站点作为城市空间的一部分承担着传播公共艺术的重任,论文以城市地铁站点建筑空间为对象,从不同的方面研究了其公共艺术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城市地铁是城市发展与建设的重要内容,地铁公共空间逐渐成为市民日常活动的重要场所。本文以合肥市大东门地铁站点为例,通过文献研究筛选地铁公共空间评价指标,结合问卷调查对站点进行满意度与重要性评价。综合IPA分析结果,归纳总结出便捷合理性、舒适人性化、地域文化性、区域复合性等优化原则,针对大东门站的流线组织、功能布局、物理环境、服务设施、场景营造、周边衔接等层面提出具体优化改进措施,以期为城市地铁公共空间设计研究提供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3.
近年,地铁站艺术空间的环境设计及其艺术特征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地铁站内的空间艺术不仅可以作为城市公共艺术来提升民众文化修养,也是展示城市文化的重要窗口。地铁的空间艺术环境不仅能体现一座城市的风情和民俗,也可以成为一座城市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名片。该文通过对问卷调查获得的一手数据进行统计和比较评价,运用建筑空间设计、艺术学、环境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对天津地铁6号线新开通站点的艺术空间环境进行了全面考察,希望对其他地铁站点的艺术空间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建筑科学》2021,37(1)
公共艺术具有人文内涵效应与地域文化标识的作用,将其应用于地铁空间内,有利于展示城市的文化特色,让乘客看到更多现代创意表达.因此,应当重视公共艺术在地铁空间中的运用. 地铁空间的文化墙设计.文化墙是地铁空间重要的公共艺术,堪称“公共文化阵地”,其往往兼具功能性与艺术性,承担着传达文化与打造城市形象的重任,能够展示城市的历史文化与地铁站点的信息,满足城市文化输出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规划师》2016,(7)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深度的不断推进,土地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加剧,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已经成为扩展城市空间的一个重要手段。而轨道交通建设的全面开展,为开发城市地下空间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香港作为亚洲地区土地资源稀缺的典型区域,其依托发达的地下轨道交通系统,在地铁站点周边开发了大量地下空间,这些地下空间的组织与利用方式值得我国其他地区学习借鉴。文章以香港地铁站点地下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梳理其建设规模、功能构成及空间布局特征,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单功能星状、单功能树状、多功能树状和多功能网状四类空间组织模式,并结合外部环境特征探析各类模式的适用范围,以期为我国大中城市地铁站点地下公共空间规划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地铁空间是可以承载综合功能的公共场域,它不仅能够串联起城市生活的界面,也能够借助公共艺术的形式连接城市的历史、现在与未来,增加一座城市的记忆、温度与特质。作为文化天然的传播媒介,长春地铁2号线公共艺术创作肩负着形塑、建构长春城市文化的重任。因此,各站点的公共艺术作品强调城市文化、地铁空间和公共艺术之间的整合关系,是集艺术、文化、空间于一体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城市公共艺术情感语言进行探究,从色彩情感化、互动情绪化和城市情感化几个方面出发,分析武汉地铁6号线沿线站点的公共艺术空间,并结合唐纳德·A.诺曼(Donald Arthur Norman)的三个情感化设计层次理论对武汉市的地铁公共空间艺术发展提出反思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力度不断加大,以及城市立体化扩展趋势的愈加明显,结合城市地铁站点立体开发利用以及站点综合开发将是今后城市空间利用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对香港、日本地铁上盖案例简要分析,结合闵行区莘庄地铁上盖规划研究项目,浅析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立体空间综合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地铁交通是大中型城市的主要交通方式,其站点往往成为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汇聚之地,形成城市中具有高度开发价值的关键场所。同时,地铁站点的规划营建又与地铁线路的走向、周边业态的布局及地面覆盖区域的城市功能息息相关,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尽可能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提高站点与配套空间的一体化程度,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提升地铁站点的辐射能力和服务水平。本文以武汉地铁洪山广场站为例,分析其在换乘、商业及公共文化等方面所进行的一体化设计尝试,为其他地区地铁站点的一体化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新建筑》2016,(2)
界定了枢纽型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并通过分析典型案例研究枢纽型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公共空间的交互作用,提出空间整合的设计要素主要体现在功能布局、交通流线、空间构成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枢纽型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公共空间的整合设计策略及相应的空间形态模式。  相似文献   

11.
西安地铁公共艺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超  杨豪中 《山西建筑》2010,36(32):13-15
简要介绍了公共艺术的概念,从与地域文化的结合、与空间自然环境协调、人性化的体现三方面阐述了国内外公共艺术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西安地铁公共艺术要以城市地域文化特色与站点区域文化特色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2.
城市地铁站点周边用地的高效利用是目前城市规划重要的研究议题,而城市功能空间的分布特征是土地利用微观层面的直观反映。研究采用高德地图POI数据,通过GIS软件分析平台对成都市在营的5条地铁沿线的城市功能结构特征定量实证分析,并与《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进行对比,发现轨道站点周边城市功能的分布并非完全呈圈层模式,而与站点区位特征及站点和城市空间有着密切关系。研究通过对城市轨道站点周边城市功能分布特征进行较为深度的分析,以期为轨道站点与周边城市功能的空间关系优化以及站点周边TOD发展模式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3.
《门窗》2019,(14)
地铁车站公共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于地铁车站公共空间的艺术性、地域性、文化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设计师在对地铁车站公共空间进行设计时,需要对城市文化元素进行充分融合。下文针对地铁车站公共空间与城市文化元素的设计融合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可以使地铁车站公共空间设计变得更加多样化。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深圳城市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市民对其需求从最初的便捷高效转变为对出行体验与生活品质的提升。但轨道与城市的衔接还未形成优质的城市公共空间,也未带来更高品质的城市公共生活。即便在轨道站点逐渐网络化的城市核心区,站点与城市的衔接空间也未能提供良好的出行体验。因此,我们对轨道与城市的衔接空间进行思考,尝试对其进行规划引导、设计激活,构筑美好的城市公共生活场景。  相似文献   

15.
宁宇 《中外建筑》2024,(4):36-43+15
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但与地铁站点地面空间相关的城市家具鲜有研究。通过结合《城市公共设施城市家具分类》(GB/T 42875—2023)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设施空间规划设计导则》(T/UPSC0003—2021),提出5大类13中类55小类地铁站点地面空间城市家具分类体系。并以该体系为框架,对武汉40个样本站点进行现状调研,总结得出地铁站点地面空间城市家具存在空间布设不合理、功能配置欠完善、设计样式不协调、文化特色未彰显、设施维护缺监管5个方面问题。最后尝试提出系统与整体——全要素一体化、多元与复合——完善功能配套、衔接与协调——融合景观环境、辨识与特质——彰显文化特色、共商与共建——明确责权主体5个方面建设指引内容,以期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地铁站点地面空间城市家具未来建设与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在地铁建设的同时进行地下空间开发,可以有效提升城市土地利用率。目前结合地铁建设进行物业开发已成为越来越多城市作为改造城市的有效手段。笔者结合武汉地铁4号线站点空间布局及物业开发,通过现场调研,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地铁站点空间布局应选择与之相适宜的物业类型,以便充分发挥其经济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化进程也不断加快,随之而来的便是各种各样的城市问题。交通问题与部分街区城市活力的丧失便是其中之一,而地铁便是现阶段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地铁站点的建成和使用,对周边的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街道活力将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以郑州市地铁一号线秦岭路站为例,利用中心地理论对其城市街道活力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提升街道活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以地铁站点、地下商业街等为代表的地下公共空间构成了地下空间系统的主体和骨架,引领着地下空间的功能建设和空间形态扩展,地下公共空间在地下空间规划中的核心地位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对地下公共空间的内涵和特征进行研究,深入分析并提出地下空间规划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借鉴国内外地铁综合体规划建设理论及实践经验,以沈阳地铁建设为契机,针对滂江街地铁综合体项目开发建设存在的问题,基于站城一体化的规划理念,对地铁站点周边双重空间尺度展开研究,提出明确站点类型、确定站点周边地区功能定位、优化站点地区开发模式、构建一体化空间体系、完善一体化交通换乘系统、打造融合型城市景观、创建协同规划与运营保障机制的地铁综合体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20.
陈昕楠 《安徽建筑》2023,(12):159-160+168
南京地铁针对不同站点进行了环创改造,而地铁衔接空间作为地铁站点和城市其他空间的过渡部分,一直受到忽视。在调研了南京较具代表性的地铁站后,文章总结了南京地铁衔接空间目前的空间形式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关于地铁衔接空间改造的建议,以期对南京市地铁衔接空间改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