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用水户数量的增多,许多城镇的给水系统已由单水源发展到多水源供水,这种变化直接影响给水管网的水源供水分布和供水路径,按照传统的给水管网水力计算分析方法,已不能充分反映由于水源数量的增加而引起的给水管网运行工况的改变。在多水源供水情况下,水源的供水分...  相似文献   

2.
为应对多水源供水局面以及由此形成的新供水模式,在建立管网水质风险判定指数和划定五级风险分级基础上,针对北方某城市已切换"南水"区域和未切换"南水"区域,选取地表水供水区、地表水/地下水的混水区和单独地下水供水区三类代表性区域12个管网点,对"南水"通水后主要水质指标跟踪调查。通过对比"南水"通水前各点水质变化,预测当供水水源突然变化时,发生"黄水"风险从高到低为:单独地下水供水区、地表水/地下水的混水区和地表水供水区。依据风险预测结果,在"南水"停用前做出预案,为多水源供水格局下,水源调度时管网输配过程水质安全保证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正1大厦供水系统介绍大厦生活给水系统的水源是由市政自来水管网供给。系统内部供水分高、中、低三区,三层及三层以下为低区,4~10层为中区,11层以上为高区。低区是由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给B1层循环管网,再由供水立管分别供给B1、B2、B3、1、2、3层的每一个用水点。在B3生活给水泵房安装有一套华鲁全自动无负压变频(艾默生TD2100-4T0110S-11kW变频器)供水设备,配有三台给水泵。  相似文献   

4.
供水管网是由布置在整个供水区域内的若干条管线及附属设施组合而成的管道系统。它的作用是将水质较好的水源由取水构筑物(泵站)取水经管网直接输送到用水户;或将水质较差的水源水经取水构筑物送到水厂进行净化处理后,再将净化水用管网输送到用户。因此,对供水管网管理、维护总的要求是:确保输配水畅通并满足各个用水点的水压、水量及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河北省武安市城市供水管理处坚持把户表改造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程来抓,他们在改造资金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全部承担改造费用,对城区1.5万余户居民用水户进行了户表外移改造,保障了供水质量,强化了供用水管理,降低了供水漏损。2010年他们将有针对性地对暗漏严重、管网布局混乱的里北岗、广仁堂、社中街等区片3000户居民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6.
武汉市汉阳区部分供水区域,由于各种具体原因,长期存在供水管网水压过低现象,属汉阳供水管网供水不利区域。为此多次采取局部管网改造、安装二次供水设施等解决措施,均未获得长期良好效果。为改善该类区域供用水不足的状况,武汉市水务集团运用分区计量技术(DMA),采取供水管网区块化、封闭叠压供水相结合的模式,对局部供水管网进行了改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1智能控制阀在管网系统中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为了降低水量损失并按实际需求供水,马尼拉水务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选用一款带有时间控制功能的减压阀,其功能为:晚上(用水低谷时)降低供水压力,减小泄漏损失;增加白天(用水高峰时)管网的供水压力,以满足居民的用水需求。为满足此技术要求,马尼拉水务公司最后选择了丹佛斯智能时控减压阀。  相似文献   

8.
陈光明 《建筑知识》2014,(6):41-41,43
随着城市建设快速发展,旧城区供水管网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日益突出,如高峰用水无水或水量不足、水压低、黄水现象等用户投诉问题,因此,针对旧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势在必行。本文介绍城区区块老管网改造工作的一些个人经验,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南方某市多水源供水现状,研究了供水管网水质化学稳定性变化特征,并对该市供水管网水质敏感区进行识别。选取了该市不同水厂供水区域内20个管网采样点2019年3月—2021年3月的余氯、浊度及总铁数据,对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的管网水质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市供水管网水质整体较好,管网水质敏感区主要集中在供水管网末梢、老旧城区及部分供水分界点,在水源调度过程中需重点关注。管网水质中浊度与余氯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而水体浊度的增加与管道内壁含铁污染物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管网漏损分析系统以供水分区计量为基础,根据管网拓朴结构及供水边界,通过主干管安装流量计将供水管网划分为若干个漏损分析单元,并对每个单元建立以进水点、用户节点为逻辑供用水关系的分析数据库,结合分析单元内管网水力数据的实时反馈,开发应用了以营业、调度软件为平台的漏损分析系统,通过该系统,实时跟踪、定期分析单元内水压、水量变化,以最短时间、最小范围实时锁定漏损区域为应用目标,最终达到提高管网检漏效率及供水安全保障能力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一、小城镇给水排水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镇供水能力不足,供水可靠性差。自来水厂多数主要提供居民生活用水,规模小、工业企业多采用自备水源(取地下水)。夏季用水高峰期自来水厂虽竭尽全力,也很难满足用户要求。市政建设资金缺口大,一个水厂,一个水源,供水可靠性差,另外,部分水厂还是间断的供水方式,管网普及率低。2、工业用水重复率低。  相似文献   

12.
供水管理部门为实现一户一表的目标,必然要增加相应的抄表人员、添置运营设备、增加管理投入;同时,一户一表实施后,供水管理部门所管理和维护的管道随里程延伸,管网的漏损风险增大,这无疑会增加供水管理部门的运营成本。考虑到一户一表、阶梯计价工作的特殊性和必然性,供水管理部门不能因运营成本大增而因噎废食,只有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和全新的管理理念来改造传统的供水产业,并进一步提高水务的管理水平。重庆市智能水表有限责任公司在重庆市水务集团实施一户一表的工程中,通过引入先进的数字网络水表综合营业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帮助…  相似文献   

13.
城市供水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也受到高度重视。以福州市中心城区供水设施安全保障规划为例,分析供水安全存在的水源水质超标与水源结构单一、供水布局不合理、水厂处理工艺抗风险能力低、局部供水管网布置不合理及管网中调蓄能力不足五大问题,并从规划角度系统地提出完善供水安全保障的水源系统、水厂系统、管网系统、监测及应急设施四大措施。  相似文献   

14.
王雷 《城镇供水》2023,(6):24-28
供水管网GIS系统在水务企业应用广泛,系统可极大提高水务企业管网资产的管理和应用水平。目前市场上大部分供水管网GIS系统均基于ArcGIS或MapGIS等商业化GIS基础平台二次开发构建,采用本地化部署,由于商业化GIS基础平台费用居高不下,造成目前水务企业构建管网GIS系统普遍存在成本高,运维困难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项目设计了一套基于SaaS模式,面向多组织水务集团的供水管网GIS系统,可低成本快速推广到各水务企业。  相似文献   

15.
供水管网是居民用水的重要通道,可是在城市供水的过程中,管网漏损将直接影响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生产效率,在很大程度上也会降低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可以说未来城市建设以及供水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确定管网漏损位置、漏损原因、处理方法等等,从而精确找到漏损位置,对其查明原因并进行科学的处理与控制。文章针对于在智慧水务发展的过程中使用基本理念对于供水管网漏损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6.
以太原市为例,基于太原市优质地下水、地表水、再生水多种水源并存和市现有自来水网、供热管网、再生水管线等各类供水管网的现状情况,并且利用太原市拥有优质地下水的天然禀赋和城市供热非供暖季闲置的特性,对各水源和各管网的供水能力结合不同水质水的需求量研究,构建适合太原市的水资源配置体系即优质地下水供生活,黄河水供工业、再生水供工业和生态等,将多种水源优化配置,分别用各种管网将不同水质的水送入不同用户,并且提出该构想的实现手段,为类似太原市的北方城市供水规划提供新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供水管网改扩建模型及工况分析能够为目前广泛存在的供水管网老化、漏损率高、多水源切换、局部负荷高、供水安全性差等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办法。合理的优化能够降低投资、减少能耗、提高管网运行可靠性。现有的城市供水管网在水源切换,居民生活、工业生产用水量需求增加现实背景下,亟需通过供水管网改扩建来增加供水能力。开发一种优化设计技术,对城市供水管网设计技术进行研究,对城市供水管网建模技术的深入研究,将对改扩建的集约经济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主办,浙江和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二届全国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管控与智慧管网建设技术交流会"于2019年4月25日~26日在湖州市召开。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原常务副秘书长刘志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管理办公室高伟博士、浙江  相似文献   

19.
"十二五"期间,大兴区通过建设集中供水厂工程和输水管网联通建设、农村安全饮水改造工程、农村基础水务设施建设、一户一表改造工程等多项工程,进一步完善了城乡供水保障体系。大兴区全力推进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治理河道和排水沟渠200多公里,建设雨水管道和雨水泵站,新增湿地公园和雨洪利用等项工作,使得水生态环境得到逐步改善。2014年大兴区获得第三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称号,节水管理水平走在国内前列,有效建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我们作为北京水务人,总结了以往的成果和经验,同时对大兴区"十三五"时期的水务工作进行了梳理与展望。  相似文献   

20.
针对平潭综合实验区面临的水资源匮乏及水环境恶化问题,本着"优水优用、分质供水、安全供水"的用水原则,结合不同用水对象的用水特点,文中提出利用再生水替代部分城市杂用水、工业用水和环境用水。同时根据用水户和用水设施分布情况,划分再生水供水区域,分类型规划再生水供水系统,确保再生水水源安全和再生水供水系统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