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河道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对襄樊河段水流运动以及襄樊电厂二期工程大件码头和取水口工程对防洪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工程修建后上游河段最大壅水高度约0.02 m,最大壅水长度约为630 m,水流流态及水流流速分布无明显变化,对防洪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码头和取水口建设对防洪影响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采用河道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对襄樊河段水流运动以及襄樊电厂二期工程大件码头及取水口工程对防洪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工程修建后上游河段最大壅水高度约0.02m,最大壅水长度约为630m,水流流态及水流流速分布无明显变化,对防洪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铜锣峡峡谷壅水作用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其对上游重庆主城区河段洪水位的影响。针对这一热点问题,该文通过河工模型试验成果和原型实测资料分析及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天然情况及三峡水库175 m试验性蓄水后峡谷壅水规律,包括峡谷产生壅水的临界流量、壅水强度及影响范围。结果表明:天然情况下峡谷开始产生壅水的流量约为15000 m3/s,随着上游来流量的增大,峡谷壅水作用逐渐增强,壅水作用可影响至重庆主城区河段嘉陵江汇口附近;三峡水库175 m试验性蓄水后,坝前水位低于155 m时,峡谷壅水作用与天然情况下基本一致,坝前水位高于155m时,峡谷壅水作用相对天然情况下有所减弱,壅水作用的临界流量约为12000 m3/s–13000 m3/s;相对上游来流量和三峡坝前水位而言,铜锣峡峡谷壅水作用对重庆主城区河段洪水位增加没有控制性作用;而拓宽铜锣峡峡谷段河宽可削弱或消除峡谷壅水作用,对重庆主城区防洪有利。  相似文献   

4.
HEC-RAS是一种一维水动力模型,采用HEC-RAS中的恒定流模型对上犹江特大桥施工期和建桥后进行壅水分析和计算.计算得上犹江特大桥施工期5年一遇洪水最大壅高值为0.02 m;建成后10年一遇、20年一遇以及50年一遇洪水最大壅高值分别为0.01 m、0.02 m和0.03 m;大桥的兴建引起的壅水较小,因此对河道行洪安全影响较小,对河段上游河段排涝影响较小.HEC-RAS中的恒定流模型基于能量方程,利用该模型对桥墩进行壅水计算及防洪影响进行分析,参数设置简单,断面布设方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对柳州市柳江河道主要涉水建筑的综合壅水分析表明,在文惠桥上游河段,由各桥梁工程引起的壅水占主导地位,文惠桥下游河段,由红花水电站引起的回水壅高占主导地位,滨江路改造等工程在文惠桥上游河段对壅水的贡献平均在21.4%左右;最大壅水出现在铁路桥以上河段。  相似文献   

6.
对2009年黄河桃汛期调水试验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分析了三门峡库区相关各站洪水、库区冲淤、水库运用和试验对潼关高程及渭河口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潼关站桃汛洪水对渭河尾闾段顶托作用明显,但未造成明显不利影响,桃汛洪水顶托引起的吊桥站水位壅高值最大为1.4 m,壅水影响最远点在渭淤2+1—3河段;②2009年桃汛期潼关高程降低约0.13 m;③增加桃汛期潼关河段流量大于1 000 m3/s的持续时间对冲刷降低潼关高程的作用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采用贴体坐标系下的正交曲线网格,建立了柳州市柳江河道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用于模拟计算当前河道上桥梁的壅水叠加现象。结果表明,各桥梁的壅水叠加现象显著,最大壅水高度出现在最上游的双冲大桥。通过对柳州市柳江河道主要涉水建筑的综合壅水分析显示,在文惠桥上游河段,由各桥梁工程引起的壅水占主导地位;文惠桥下游河段,由红花水电站引起的回水壅高占主导地位。滨江路改造等工程在文惠桥上游河段对壅水的贡献平均在21.4%左右,最大壅水出现在铁路桥以上河段。  相似文献   

8.
跨河桥梁的建设,会占用河道有限的行洪面积,从而对河道行洪产生不利的影响,其中产生的水位壅高是许多水利学者关注的焦点。以淄博市高新区猪龙河上8座桥梁为研究对象,运用HEC-RAS模型进行猪龙河上多桥壅水分析。根据桥位平面图、桥型布置以及河道断面图等资料,建立了计算河段模型,模拟了不同频率洪水条件下各个桥址处的水位变化情况。计算结果表明:该河段上8座桥梁建成后产生的壅水高度值最大为0.09 m,壅水后桥下的净空高度最小值为1.98 m。壅水高度值以及桥下净空高度值均满足相关规程的规定值,桥梁建成后对猪龙河河道行洪能力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码头建设会对河道行洪、堤防及其他防洪工程的安全造成不利影响.防洪影响分析是码头工程设计中一项重要技术工作.采用平面二维潮流数学模型,对长江镇扬河段水流运动以及拟建码头工程对防洪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防洪设计洪水、平滩水位流量和多年平均流量3种水流条件下,工程兴建后水位壅高最大值约1.2 cm,水位降低最大值约1.5 cm,流速最大增幅约0.05 m/s,最大减幅约0.23 m/s.码头兴建后对工程河段的水位和流场影响较小,不会对河段的行洪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在山区河道中修建码头对工程所处河段水位的影响,采用理论分析与物理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工程所处河段最大水位壅高值与壅水范围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对物理模型试验得到的37组次不同条件下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计算码头工程相对最大水位壅高值的关系式,验证了工程上游壅水范围理论计算公式的可行性.研究成果可为山区河道...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许多河流都完成了梯级开发,对区间河段的水文情势产生深刻影响,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条件也产生较大改变;通过对北江下游河道飞来峡水利枢纽和清远水利枢纽区间河段水文情势的变化研究,分析梯级枢纽对区间河道枯季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经过多年建设,信息化与自动化技术在天津市水文水资源中心得到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办公效率与水文水资源监测、管理水平,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介绍天津市水文水资源中心信息化建设情况、经验,存在问题,以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近期建设目标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影响家用空调器制冷效果因素之一——"换热不良"进行分析论述,阐述换热不良的种类及对制冷效果的影响,围绕维修事例探讨换热不良对制冷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实验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广东省潮汕地区现有水准点进行普查,发现水准点破坏严重,为此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建立可靠稳定水准点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3S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统称,是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相结合,是水利信息化的关键技术之一。海委较早的应用3S技术开展水利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介绍了水利信息化建设3S技术应用在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保护、防汛抗旱、水利综合应用等方面的作用,并提出在3S集成应用,数学模型和决策分析,三维动态和虚拟现实技术等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几种新型材料在我市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广州未来城市空间要以"山、水、城、田、海"自然空间格局为基本构架,打造山水型生态城市,充分展现广州岭南水乡的风貌。2009年,广州市政府大力整治各区河涌环境,要求各区河涌无论水上、水下的生态系统都要进行整治和维护,妥善处理好水利项目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以综合治水带动城市功能、生态、景观等方面的改善。近几年来,我市先后引进了几种河道护岸的新型材料,根据这几种材料的结构特性,阐述其在广州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三峡左岸电站厂房属坝后引水式厂房。机组为立轴混流式,单机容量700MW,总装机容量9800MW。电站厂房共设14台机组、3个安装场,总长643.7m,底宽68m,最大高度93.8m,机组中心距38.3m,主厂房上下游平台高程82m;上游副厂房宽17m,高40m,总长619.8m;尾水平台宽19.5m,尾水渠宽580-310m,渠底高程29.9-50m。高程67m以下为大体积结构,高程67m以上为钢筋混凝土薄壁结构。三峡左岸电站厂房规模宏大,施工工序繁杂,要求的施工工期紧张,切实做好施工设计,是保障其有序施工和按期投产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8.
以三峡库区巫山县箭穿洞危岩体为研究对象,在库水位175 m、坐滑式完全入水工况条件下,进行库岸长度6 km的涌浪数值模拟分析。该数值计算可以形成涌浪瞬时水面、河道浪高分布、最大爬坡及预警分布图。结果表明:该工况下产生的最大涌浪高度为32.1 m,在对岸最大爬坡高度为24.1 m。通过涌浪沿河道传播过程,得出沿程传播分为急剧衰减区和平缓衰减区。急剧衰减区呈指数函数形式下降,平均100 m内涌浪下降高度为4 m,该急剧衰减区约有800 m长,上下游各400 m长,是涌浪危害航道的重点区域;平缓衰减区呈缓斜线形式下降,平均100 m内涌浪下降高度为0.1~0.2 m。根据该规律,箭穿洞危岩体失稳产生的涌浪传至巫山县城的浪高在1~2 m,抱龙河岸坡浪高在1.5~2.5 m,培石浪高在1.0~1.5 m。该分析方法可为涌浪灾害的预测、风险评价提供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赵法鑫  王元  李琳 《水利水电技术》2019,50(12):157-163
通过系统试验分别对布置普通斜板、翼片式斜板和无斜板时的矩形沉砂池在表面负荷为5.6~88 m~3/h·m~2共计12个工况下的沉降特性开展研究。试验分别选用了中值粒径为0.089 mm、不均匀系数为4.01、密度为2.45 t/m~3的天然沙和均一粒径为0.8~1.2 mm、密度为1.35 t/m~3的模型沙(核桃沙)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表面负荷小于80 m~3/h·m~2时,翼片式斜板沉砂池受颗粒物理性质如密度、粒径和黏性的影响较小,其翼片槽间特有的涡流区和环流区使其截砂率均高于普通斜板和无斜板沉砂池。当表面负荷为48 m~3/h·m~2与56 m~3/h·m~2时,翼片式斜板沉砂池的优势最为突出,截砂率高于其他二者约15%~20%。当表面负荷高于80 m~3/h·m~2时,翼片式斜板沉砂池内的副流流速随主流流速增大,阻碍了颗粒沉降,三种沉砂池的截砂率基本相同。随表面负荷的增大,各个沉砂池的二次悬浮逃逸出的沙量随之增多,在表面负荷小于48 m~3/h·m~2时,普通沉砂池的逃逸量约是普通斜板与翼片式斜板沉砂池的1.5倍。当表面负荷大于56 m~3/h·m~2时,翼片式斜板沉砂池的逃逸量仅约为其他两沉砂池的60%。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大樟溪入汇对乌龙江洪水水动力的影响,采用二维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不同洪水工况下乌龙江河道流量、水位及流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50 a、100 a、200 a一遇工况下,乌龙江流量分别减少125 m~3/s、167 m~3/s、190 m~3/s,相应分流比减少0.38%、0.47%、0.50%;乌龙江进口至峡兜河段洪水位壅高幅度分别为0.10~0.28 m、0.10~0.35 m、0.10~0.42 m,大樟溪入汇对入汇口上游乌龙江河道水位的影响更大;入汇口上游河段流速减小幅度基本在0.10 m/s以下,其中由支干流水流相冲引发的水体滞留区流速最大分别减小0.26 m/s、0.26 m/s、0.31 m/s,入汇口下游左侧主河槽部分流速增幅基本在0.10 m/s以上、右侧支汊除上段流速增幅达0.10 m/s以上以外其余区域流速增幅均小于0.10 m/s,入汇口下游近右岸侧回流区流速最大分别减小0.20 m/s、0.20 m/s、0.20 m/s,大樟溪入汇对入汇口下游乌龙江河道流速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