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了一种铸造金属颗粒用定量器滴嘴的结构及其制造工艺。结果表明,由烧结陶瓷加工而成的滴嘴本体及与滴嘴本体配合的塞子两部分构成的组合式定量器滴嘴,强度高,韧性、耐磨性和耐蚀性好,使用寿命长,更换时不断裂,可提高铸造金属颗粒生产线的作业率,降低金属颗粒加工成本。金属液流经定量器滴嘴后,能够实现平稳、断续流动,加工的金属颗粒尺寸均匀、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2.
采用锡锭预热后经输送辊进入熔化炉,锡锭熔化后,采取连通管从熔化炉底部和锡液保温炉连通渗流,使熔化炉内的液面比保温炉内的液面高100~200mm,用连通管以保温炉底部取液方式与造粒炉相连,使保温炉内的液面比造粒炉内的液面高30~50mm等工艺措施,制备出表面光洁、圆整、致密、颗粒均匀、无污染的金属锡粒,并在电镀锡钢板生产中获得了良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4.
5.
半固态金属铸造工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44,自引:3,他引:44
论述了半固态铸造中的流变行为,非枝晶组织特征,半固态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成形工艺以及工业应用现状。作者认为:半固态铸造新工艺,不仅对降低制造总成本有吸引力,同时为实现铸造生产的创新设计、探索新合金的冶炼工艺及传统合金的新处理方法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6.
短流程铸造工艺在铸造磨球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高炉铁液运输到铸造车间,直接倒入感应电炉与废钢、回炉料和中间合金一起熔配,经成分调整后出炉再经变质处理后浇注铸件,这种高炉—感应电炉双联铸铁熔炼工艺将炼铁和铸造更紧密地结合起来,缩短了生产链,省去了高炉铁液凝固和重熔环节,简称为短流程铸造工艺.这种工艺能够充分利用高炉铁液的热量,大幅减少能源消耗,同时降低污染物排放,节能,环保和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8.
针对铸铁熔炼的传统工艺存在耗能、耗时和消耗大量劳动力的问题,探讨了利用高炉铁液作为原铁液直接进行铸铁件生产的短流程工艺,论述了该工艺的特点以及节能、降耗、减少碳排放的优点。提出了实践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电磁铸造技术,对液态金属液的速度场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应用ANSYS软件完成了数值模拟,对速度场实现了有限元建模,以及力矢量图、速度矢量的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金属熔体经过一短暂的启动时间,金属熔体的速度和受力才会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最后趋于平稳;熔体中某些地方产生了凝滞;电磁铸造可以忽略温度变化对熔体速度的影响。电磁凝固使得铸件的晶粒细化,晶粒尺寸均匀。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为研究水口堵塞对结晶器流场以及夹杂物去除的影响,引入滑动水口模拟实现水口部分堵塞,在水口滑板的开启方向垂直于结晶器宽面的条件下,针对板坯连铸结晶器内流场及固体夹杂物的去除率进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滑板不完全开启时,水口内钢液呈明显偏流,在滑板下方区域中有回流区,并在水口底端形成单侧撞击流,使水口的出流钢液呈旋转状流态。随钢液注流进入结晶器的夹杂物颗粒的去除率(上浮率)随其粒径增大而升高,对粒径达到0.5 mm以上者可完全去除。模拟结果显示:滑板在最佳开启率时,可有效提高夹杂物颗粒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15.
16.
日本及中国的学者研究表明,在连铸过程中浸入式水口内的旋转流动可以有效改善结晶器内的流体流动状态并提高钢坯的表面和内部质量。笔者提出一种新的旋流连铸技术,即利用水口外的旋转电磁场对钢液的洛伦兹力,使水口内钢液形成旋转流动。对圆形电磁旋流装置作用下圆坯及方坯连铸过程结晶器内钢液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了350 A电磁旋流作用下圆坯及方坯结晶器内钢液流场。结果表明:①水口电磁旋流使得圆坯结晶器内的钢液都处于旋转状态。②有旋流时,在方坯结晶器角部的附近可以观察到水平流动;钢液的冲击深度更小,上返流增强。 相似文献
17.
离心铸造复合冶金轧辊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回顾了离心铸造复合冶金轧辊的发展历程,对离心铸造复合冶金轧辊的制造方法、特点和在轧钢生产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详细介绍,提出了离心铸造复合冶金轧辊今后研究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