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原代及传代,正常和肿瘤共计8株细胞。用超低温冰箱及液氮作制冷剂,12.5%二甲亚砜作保护液,低温冰冻24小时,经各种不同降温率及不同温度保存后镜检细胞形态和加入 H~3-胸腺嘧啶核苷,培养72小时,经观察、测定结果,细胞置-30℃全部失活,4℃有部分生存,-60℃和-196℃细胞生存率在85~91%与未冷冻对照组相似。5℃/分钟降温,细胞生存率高于102℃/分钟降温,加入12.5%二甲亚砜,能使细胞有较好的保存。本文还对组织细胞在超低温下,杀伤细胞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李次芬  张佐云 《制冷》1990,(2):53-53
血细胞经液氮-196℃冻存,使细胞新陈代谢停止,可以长期保存。我们在工作中见到准备冷冻作骨髓移植的骨髓血中的有核细胞,大多数是外周血的白细胞。本文旨在了解在深低温冻存后白细胞的生化及形态学的变化,拟为临床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3.
液氮速冻对火龙果块微生物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火龙果块为原料,研究了-40℃、-60℃、-80℃和-100℃喷淋式液氮速冻及-18℃冰箱缓冻处理对火龙果微生物和品质的影响,并筛选了最佳液氮速冻温度。结果表明:样品冻结速率随液氮速冻温度的降低而加快,冻结时间由1. 25 min降至0. 367 min,但-100℃出现低温断裂现象;液氮速冻处理对样品的多酚氧化酶有抑制作用,其中,-80℃液氮速冻处理后样品的多酚氧化酶活性降至47. 27%,而缓冻处理后的酶活升高至301. 09%;相比于缓冻处理,液氮速冻处理后的样品的质构保持更好,其汁液流失率在8. 88%~10. 50%之间,而缓冻处理则高达38. 29%;随着液氮速冻温度的降低,样品的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总酚、花色苷、抗坏血酸等品质保持更好。所以在不同温度液氮速冻处理中,-80℃对样品的品质保持最佳。  相似文献   

4.
生物组织低温作用下相变冻结界面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探讨了细胞及生物组织在低温下造成损伤和破坏的机理,给出了生物组织在低温冷冻探头作用下的相变冻结界面半径与低温冷冻探头壁面温度的关系,以及相变冻结界面随时间的变化、相变冻结界面扩展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5.
四、冷冻所致组织变化及其临床应用(一)冷冻粘着:组织被冷冻后与冷冻头发生粘着,便于对病变组织进行处理,主要用于眼科白内障摘除术,其冷冻温度在-20~-40℃之间,以-30℃粘着力最为理想。(二)冷冻凝固;  相似文献   

6.
血浆袋中心点温度降至-30℃是衡量血浆冷冻过程的最终指标,冷冻过程中的降温速率和温度分布均匀性是决定血浆冷冻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实验测定了血浆的热物性参数,结合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冷冻温度对血浆冷冻过程中降温速率和温度分布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冷冻温度,可缩短血浆中心达到-30℃所需的冷冻时间,但使血浆内温度均匀性变差;不同冷冻温度时,由于空气与血袋壁面换热能力相对较弱,血浆最高温度均分布在与空气接触壁面附近;通过增大血袋与冷冻箱内壁的接触面积或提高空气的流速、湍流度,可能成为增大血浆降温速率和温度均匀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温度对铜ECAP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对比了低温和室温变形后的组织异同。结果表明:相对于室温ECAP,低温样品的硬度略微提高。通过对比金相组织发现,在低道次时,低温条件明显阻碍了晶粒变形,高道次时抑制了室温高道次常出现的动态再结晶现象。ECAP处理后进行退火,发现室温样品在140℃时硬度出现明显降低,而低温ECAP样品则出现反常,仍保持高的硬度。  相似文献   

8.
数据中心蕴含丰富的低温余热资源,若将硅胶-水吸附式制冷机组运用于数据中心余热回收且给水冷背板系统提供冷量满足服务器CPU直接水冷的要求及水冷背板的需求,将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本文针对45~60℃的低温热源,对吸附式制冷机组进行实验,测量换热流体在不同工况下的温度,结果表明:硅胶-水吸附式制冷机组能够将23℃的冷冻水降温至20℃以下,产生1.28~4 kW的制冷量,系统COP在0.22~0.51之间。若提高热水温度,降低冷却水温度以及适度提高冷冻水温度可使硅胶-水吸附式制冷机组提供更多的冷量,节能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冷冻外科疗法的组织破坏机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荣汉 《制冷》1989,(3):35-38
冷冻治疗主要是指根据低温对组织细胞有破坏作用的原理,利用低温或超低温清除人体某些病灶的方法。本文探讨冷冻对组织细胞的影响以及组织细胞的损伤机制,以便在临床上利用这些原理,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组织的降温和复温过程组织受冻后,迅速出现血管反应,首先是浅层微动脉及小动脉收缩,继之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也收缩,使浅层血流减少,温度随之下降,继而转为扩张,温度回  相似文献   

10.
设计可在空调工况、低温工况和冷冻冷藏工况下运行的以尾气余热驱动的氨-盐吸收式制冷系统,搭建相应的试验装置对该系统进行热力性能及变工况特性试验。结果显示:在冷却水温度30℃,蒸发温度-0.3℃,冷凝温度30℃工况下,该系统最大制冷量可达4.60 kW,基于电功率的COPe可达17.69;系统最低蒸发温度可达-25.20℃。研究结果可为尾气余热利用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食品冻结过程若干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自行研制的多功能低温实验台,对猪肉、芋艿、香蕉和糯米小圆子等进行了冷冻实验研究,实验测得猪肉、芋艿、香蕉和糯米小圆子的初始冻结温度分别为:-1.62℃、-1.4℃、-1.24℃和-0.9℃;分析了这些食品的形状、堆积方式、传热方式、冷气流方向和食品纤维方向等因素对食品冻结时间的影响.并研究了采用不同包装材料包装食品后,在冷冻过程中对食品质量和冻结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相分离法制备PLGA微米-纳米多孔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殷德政  熊卓  张人佶  颜永年  刘利 《材料导报》2006,20(Z2):393-396
相分离技术是近年来制备组织工程支架的一项新技术.研究了溶剂、溶液浓度、降温速率对多孔材料微孔结构的影响,确定了获得微米-纳米尺度微结构的参数.通过试验探索出了用高凝固点溶剂低温快速冷冻制备PLGA纳米结构的方法,讨论了溶剂影响微米-纳米多孔结构的因素.通过选取适当的溶剂、冷冻温度和溶液浓度,可以控制获得的多孔结构的尺寸,制备更适合细胞黏附、增殖的组织工程支架.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冷冻技术的飞跃发展,带动了冷冻疗法在医学各科临床应用。七十年代开始,广东地区冷冻治疗也迅速发展起来,并用于皮肤、眼耳鼻喉、妇、外科等手术及治疗,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为了使读者了解冷冻疗法在口腔疾病上的应用情况,特作介绍如下。冷冻疗法是近十多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医疗技术,它是利用深低温技术冷冻细胞,致使组织坏死的方法治疗疾病。开展冷冻治疗需要有致冷剂和冷冻工具。当前医学  相似文献   

14.
空调系统的任务是将室内的余热、余湿排出室外,并提供满足卫生要求的新风。目前,大型建筑空调系统通常采用冷却方法进行除湿,冷冻水的温度需要同时满足供冷与除湿的要求。如单独满足供冷需要,冷冻水温度只需16-18℃即可,而如需同时满足冷却及除湿则需要冷冻水温度5-7℃。这样本来可以采用高温冷源(16-18℃)带走的热量由于与除湿一起共用5-7℃的低温冷源进行处理,造成能量利用品位上的浪费。一些情况下,除湿后还需要对空气进行再热处理,更是加大了冷源浪费。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液氮汽化后的低温氮气与食品接触进行热交换,搭建了低温液氮实验装置,研究了液氮冻结传热过程中热流量和冷却速度的变化规律。在-170~-50℃之间以-20℃为间距设置7个温区进行冻结实验,将马铃薯从初始温度18℃降至冻结点-18℃。采用拟合公式法对采集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到换热过程的平均热流量和温度分布;分析热流量变化规律及温度变化率得到最佳氮气温度。结果表明:当氮气温度为-122.87℃时,热流量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继续降低温度,热流量增长幅度减小,此时有部分热量聚于内部,造成冷量浪费;通过对食品中心-3℃时不同界面的温度变化率计算,得到最佳氮气温度为-133.11℃,与前者仅相差6.71%。因此,-128℃左右的氮气温度为最佳温度,既可以保证食品实现快速冻结又可以提高氮气的有效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基于半导体制冷预冷的氮气冷冻刀系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基于三级半导体制冷的氮气J-T效应预冷器,研制了直径3 mm的冷冻探针,搭建了基于半导体制冷预冷的氮气冷冻刀降温实验系统。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中冷冻刀在氮气初始压力8.5 MPa下节流温度可达-98.3℃,在初始压力为12 MPa下,节流后的氮气最低温度可达-120℃;冷冻刀的冷量随刀头恒定制冷温度的不同而不同,在氮气初始压力为8.5 MPa下,其制冷温度恒定为-47℃时,冷量为30 W,可满足杀死细胞的要求;水中冻结实验表明,氮气初始压力越大,冷冻刀冷量越大。  相似文献   

17.
低温生物学在医学、计划生育、生物学、细胞保存等领域上有重要意义。在农业、畜牧业上,用液氮冷冻保存精液已获得广泛应用。精液冷冻技术是利用生物冬眠原理,在低温下(-196℃)使精子处于休眠状态,  相似文献   

18.
张佐云  刘作斌 《制冷》1989,(4):11-14
近年来,随着低温应用技术的迅速发展,在生物、医学方面已较广泛采用了深低温技术。经低温保存的人皮肤、角膜、血细胞、骨髓和胎肝细胞等已在临床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各种生物材料(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生物体等)低温保存的研究表明,欲获得较高的生物活性,除必须添加冷冻保护剂  相似文献   

19.
周一欣  刘静 《低温与特气》2003,21(4):13-15,20
摘要:报道一种基于半导体制冷的微型真空冷冻干燥实验仪器,经初步测试,在输入功率低于70W条件下,可达到一70℃低温,当样品台载有小量液体时可在10rrdn内降至一60℃。该仪器可用于实验室中对小量生物样品进行真空冷冻干燥保存的研究,也可在其它需要良好控制降温和升温的低温生物医学实验中得到应用。仪器具有可控温度范围宽、响应速度快、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该文还使用该仪器对水滴的冷冻和真空升华情况讲行了试聆研窬.  相似文献   

20.
纳米颗粒添加到低温保护剂中可能是未来低温保存的重要手段。采用添加了羟基磷灰石(HA)纳米颗粒的低温保护剂冷冻卵母细胞,使用低温显微镜观察了结晶、再结晶和融化时冰晶的形态和细胞的变化,同时记录各现象发生的温度。发现添加0.05%HA组在升温过程中再结晶不明显,且再结晶危险区较小,对细胞无损伤;而未添加HA组细胞在复温过程中受伤几率很高。结果表明纳米颗粒减少了复温过程中的再结晶可能是纳米低温保护剂提高细胞存活率的主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