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橡塑机械时代》2014,(4):51-52
长距离带式输送机输送带的动态特性仿真 【摘要】:基于AMESIM软件建立了长距离带式输送机输送带的动态仿真模型在满载、正弦加速度可控启动和不同启动时间条件下对60km长距离带式输送机进行了动态仿真得出了长距离带式输送机在4种启动时间下机头驱动滚筒输送带奔入点与机尾滚筒输送带处的张力变化规律仿真结果显示延长启动时间可显著降低机头驱动滚筒输送带奔入点与机尾滚筒输送带处的张力同时得出了输送带动态特性随启动时间增长的非线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T型带输送机驱动单元间距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输送带的张力分布,降低输送带的强度,在T型带输送机中采用主驱动电机与分散驱动单元相结合的驱动方式,建立了输送机模型,分析了各驱动单元间的张力关系、分散驱动单元的总驱动力以及分散驱动单元的数目,得到了驱动单元间距的数学表达式,为T型带输送机的进一步设计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带式输送机工作过程中输送带的动态特性及拉伸能耗的分布规律,推导了简谐应变作用下三元固体本构模型的时域应力解析解及拉伸能耗求解公式,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包含电机、联轴器、减速器扭转振动特性的重锤张紧式输送机系统的纵向振动方程,采用数值分析法对振动方程进行了求解,结果表明:在实例所述参数下,输送带紧边张力均值沿紧边的驱动滚筒→改向滚筒逐渐减小,松边的张力均值沿松边改向滚筒→驱动滚筒逐渐增大,受输送带粘弹性变形的影响,输送带松边的张紧力约为初始预紧力的21.5%,输送带变形量的变化规律与张力分布规律相同;输送带的速度波动幅值从驱动滚筒侧到改向滚筒侧逐渐增加,其中驱动滚筒侧的速度波动幅值约占均值的3.1%,从动滚筒侧约占10.5%;在每个变形周期内,输送带在紧边侧的拉伸能耗要大于松边侧,且靠近驱动滚筒侧单元的拉伸能耗要稍大些,松边侧输送带的拉伸能耗沿改向滚筒侧向驱动滚筒侧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4.
一、序言在带式输送机上运送松散物料,如果运输量超过32000吨/时就达到了一个极限,以至于再增加带宽和提高带速就极为困难了。这是因为,单台输送机可达到的、不间断的运输长度受到了输送带张力过高的限制。在通常的驱动方式下,输送带张力是由伴随着运输距离和提升高度的增加而大大增加的驱动功率来决定的。尽管高  相似文献   

5.
煤矿掘进使用的带式输送机一般选用机头集中驱动DSJ/80/40型可伸缩输送带输送机,有效输送距离1200米。传统的输送带机布置为多部输送带机搭接方式完成长距离输送。中间驱动技术是一项新技术,分析中间驱动技术的实际张力数据,我们可以得知,其最大张力点下降近30个百分点。这样不仅有效地降低了带强,而且提高了输送带的安全运行系数,中间驱动技术在顺槽输送机可与伸缩类型的带式输送机相配使用,可获得良好的技术和经济效益,并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利用摩擦驱动对带式输送机张紧系统反馈增压进行设计。采用了一个新的改善方法,在保持输送带原有围包角、张紧力与摩擦系数的基体上,利用增压摩擦驱动设备使带式输送机获得更高的摩擦牵引力。加入反馈装置可以确保增压带张力对带式输送机运行情况进行实时反馈,设计得到了一种具有反馈装置的结构,从而能够使输送带相遇点张力和增压带张力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7.
带式输送机真空滚筒可行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欧拉公式W_0=S(e~(μα)-1)可知:带式输送机的极限牵引力W。与输送带在驱动滚筒分离点的张力S、输送带与驱动滚筒的粘着系数μ及围包角α有关。若要增大W_0,需提高S、α或μ中的任一个参数。但提高S要更换  相似文献   

8.
针对矿用带式输送机关键部件输送带在输送过程中悬垂特性比较复杂,容易产生较大振动和噪声等问题,通过对输送带基本特性的分析,建立了输送带粘弹性数学模型,并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对不同托辊间距、不同输送带张力下的输送带最大悬垂度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输送带在恒定张力作用下,托辊间距越大,输送带最大悬垂度也会增大,悬垂度不呈现平方关系;当输送带托辊间距不变时,输送带的最大悬垂度随输送带张力的增大而减小,整体并不呈现出线性关系,最终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对于输送带最小张力的求解和计算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往在建立输送带的动力学方程时,大多采取Voigt模型。而Voigt模型属于线性粘弹性模型,虽然考虑了胶带的粘弹性,但却忽视了其在大变形下表现出的非线性力学行为。基于ZWT非线性粘弹性本构模型,建立了输送机动力学方程,使用显示有限差分法求解并利用Matlab计算,分析了不同工况下输送机的动态响应特性。结果表明:依据ZWT模型建立的输送带动力学方程,输送带的动张力小于依据Voigt模型建立的输送带动力学方程;输送机以抛物线加速度启动曲线启动,输送带的运行稳定值小于其他两种启动曲线;当输送机启动时,启动时间越长,输送带启动越平稳;启动速率越大,输送带驱动滚筒处的动张力也越大;输送机空载启动比满载启动运行更平稳。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带式输送机在远距离、大运量输送过程中其输送带张力太大的缺点,选用直线感应电动机直接驱动带式输送机,同时对驱动带式输送机的直线电机次级的材料、结构和布置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从而进行选型。  相似文献   

11.
多点驱动的上运带式输送机起动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上运长距离多点驱动带式输送机起动过程的重要性入手,采用液粘软起动装置和液压自动拉紧装置对输送机的起动过程进行控制。带式输送机的起动方式分为开环和闭环2种,闭环加速曲线采用S形曲线,主、从驱动分别由速度环和电流环进行控制。该控制策略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阻尼多楔带传动系统建模及带滑移控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多楔带的阻尼特性和带在带轮上的蠕变对带张力的影响,建立了阻尼多楔带传动系统旋转运动模型,给出了带张力和各带轮的旋转角位移的数值计算方法,并引入了滑移因子预测滑移现象的发生.分析研究多楔带阻尼对系统运动特性的影响,及当多楔带传动系统结构参数确定时,张紧器预载荷、安装角对带滑移的影响.建立的阻尼多楔带传动系统旋转运动模型和数值求解方法为带传动系统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带滑移控制的分析为带传动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周元康  何锋 《机械传动》1997,21(4):16-19
本文就离心力影响下的传动带上的拉力与带速间的复杂关系作了进一步的分析与推导,得出离心力影响下带传动的拉力计算方法;给某些相关的计算式提供了必要的数据,对高速带传动及其相关的其它零部件的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皮带传动是一种常见的传动方式,皮带传动中的滑移率和传动效率通常只能通过实验方式测得。在假设皮带传动中皮带流量守恒的基础上,推导出一种皮带传动滑移率及传动效率的计算公式,并进行简化。简化后的计算公式只需已知皮带带型和有效拉力,就可以直接计算出皮带的滑移率和传动效率,省去了实验测试的方法。通过实例计算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该简化公式还表明皮带传动的滑移率与有效拉力之间呈线性关系,滑移率直线斜率与有效拉力成正比,与皮带的初始截面积成反比。  相似文献   

15.
多楔带传动系统的频率灵敏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实际多楔带传动系统进行振动分析与设计优化,系统地研究多楔带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对关键设计参数的灵敏度。给出反映带轮、张紧臂等离散部件转动振动与各段皮带这类移动弹性体横向振动之间彼此耦合的运动方程。根据方程耦合与否以及求解的需要将该系统一分为二。对于具有运动耦合的子系统,建立矩阵形式的自由振动方程,推导出固有频率对设计参数的灵敏度表达式,由此导出固有频率对自动张紧机构设计参数和皮带传动速度的灵敏度的显式计算式。针对一多楔带传动系统,计算固有频率对张紧臂长度、扭转弹簧刚度、安装角以及带速的灵敏度,并运用有限差分法结果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6.
转载式多点驱动带式输送机设计计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中间驱动单元数量及位置的确定方法。论述了等功率及等围包角3种不同方案的转载式多驱动带式输送机计算方法,推导出了适合于任意多个中间驱动单元的胶带张力计算公式。对一带式输送机算例,分别按4种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了计算,并与单点驱动方案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有关文献中关于梯形齿同步带传动压轴力的计算公式.对同步带中的各种力进行了分析,并按不同张紧程度将带中的初拉力区分为3种情况.推导出能精确确定同步带传动压轴力大小和方向的通用计算公式,进而得出同步带传动不同工况下的压轴力计算式,并给出计算示例.  相似文献   

18.
设计钢带精密传动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祖孝 《机械制造》2001,39(1):22-23
给出了钢带精密传动系统载荷、应力计算和参数设计公式,并对系统张力确定及带轮轴线或调整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Belt drive behavior is investigated theoretically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1) belt velocity on normal and tangential belt forces and (2) centrifugal forces on belt tension. The tangential belt force is found to increase with belt velocity for positive λ and decrease with negative λ. The active angle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normal pressure forces change to balance the applied torque load.  相似文献   

20.
该装置用于大功率带式输送机的软起动,事先给出带式输送机起动时理想的速度、加速度曲线。通过压力、速度、功率等检测信号反馈,形成闭环控制回路,自动调节摩擦片间隙,改变输出转速和转矩,使实际起动曲线逼近理想曲线,从而实现动态可控起动。同样用调节摩擦片间隙的方法,精确控制多机驱动功率平衡和软制动,大大降低胶带动张力,使输送机起动及制动更加平稳,同时大幅度降低设备成本。该文重点阐述差动液粘调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传递力矩计算、分析摩擦传动特性、效率及发热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