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蔬菜腌制工艺逐渐向着低盐化、低温化、低亚硝酸盐含量、丰富风味物质等高品质腌制食品的方向发展,以乳酸菌为优势菌 的发酵菌剂也越来越多,但是功能全而优的乳酸菌剂仍有待开发。 如何深入系统研究大头菜腌制过程中的微生物与发酵温度、发酵 时间、含盐量等环境因素以及与有害菌、乳酸、氨基酸态氮、关键风味成分等物质因素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并形成理论体系,成为改 进工艺和提高腌制品质的关键。该文以大头菜为研究对象,并借鉴同为芥菜变种的榨菜腌制方法,从腌制工艺、腌制技术和腌制微生 物等方面阐述了腌制大头菜的研究现状,并从提高腌制大头菜产品品质、安全性、生产效率和标准化自动化水平等方面,对大头菜未 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腌制蔬菜保脆及保藏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蔬菜的腌制是我国传统的蔬菜加工方法,其加工简易,成本低廉,产品易于保存。腌制蔬菜具有独特的色、香、味,是人们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佐餐食品,但蔬菜在腌制过程中产生的软化、变质等现象严重降低了产品的感官品质和商品价值。综述了蔬菜在腌制过程中保脆、保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腌制蔬菜工艺的优化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采集自内蒙古腌制沙葱为研究对象,通过微生物纯培养方法分离培养其中乳酸菌。应用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关系研究手段,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并与其他地区不同种类发酵蔬菜中分离得到的乳酸菌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6株乳酸菌,包括2株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2株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Lactococcus lactis subsp lactis)、1株肠膜明串珠肠膜亚种(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 subsp.mesenteroides)和1株Lactobacillus diolivorans。相比于其他地区发酵蔬菜中分离所得的乳酸菌,内蒙古腌制沙葱样品分离得到的乳酸菌数量虽少,但也具有特有菌种。  相似文献   

4.
甘肃高原夏菜尾菜的腌制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肃大宗蔬菜高原夏菜中的娃娃菜、大白菜、甘蓝等主要蔬菜的尾菜为主要腌制原料,通过对泡菜腌制主要工艺参数食盐添加量、食糖添加量、乳酸菌接种量、发酵温度的研究,得到尾菜发酵泡菜的最优工艺为:食盐添加量为3%,食糖添加量为3%,乳酸菌接种量为0.05%,发酵温度为25℃。在此优化后的发酵工艺条件下发酵尾菜得到的泡菜口感和风味都较好。  相似文献   

5.
发酵蔬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发酵蔬菜在我国有资源优势,有关乳酸菌发酵蔬菜饮料的研究及发酵蔬菜加工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乳酸菌分类、生理特性及在食品酿造工业上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扼要地介绍了乳酸菌的分类、生理特性和保藏方法,又较为详细全面地介绍了乳酸菌在乳品加工、乳酸菌制剂和饮料、酒类酿造、酱油酿造及腌制酸菜等领域的应用概况。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乳酸菌的发酵原理,阐述了利用乳酸菌制剂发酵方式腌制泡菜的研究意义、生产机理及过程等,并对目前研究现状的创新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新型工艺的研究提供了建议,并对乳酸菌制剂发酵泡菜的发展进行了市场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乳酸菌的保健功能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乳酸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功能、机理,综述了其在食品保藏、改善风味、加工乳品、腌制菜类、酿造酒类、酱油等食品方面的应用,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腌制用盐,是用于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腌制脱水加工,符合一定质量指标的食盐。腌制用盐,已在我省盐产品供应中占三分之一强,且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蔬菜、水果种植面积的进一步增加及产量的提高,腌制加工用盐量还将继续增加。做好腌制用盐的供应及管理,已成为蔬菜主产区盐业公司的重要工作内容。笔者结合慈溪腌制用盐供应的实际,谈些对腌制用盐供应及管理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肉类研究》2015,(4):6-9
目的:分析云南牛干巴加工过程中产生物胺的微生物的消长规律。方法:采用传统工艺加工牛干巴,并于腌制前、腌制中期、腌制后期、成熟1个月、成熟2个月及成熟3个月取样,用选择性培养基对菌落总数和产生物胺微生物:乳酸菌、假单胞菌属和肠杆菌科细菌进行菌落计数。结果:菌落总数在加工过程中先增加后减少,在成熟1个月时达到最大值;乳酸菌、假单胞菌属和肠杆菌科细菌的数量在加工过程中先增加后减少;其中假单胞菌属和肠杆菌科细菌的数量在腌制后期达到最大值,乳酸菌的数量在成熟1个月达到最大值。结论:从数量上来说,乳酸菌是牛干巴加工中的优势菌。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从农家自制泡椒中分离并鉴定出三株具有抗氧化活性的乳酸菌。并用这几株乳酸菌组合后发酵泡菜,同时设立自然发酵组作对照,分别测定了乳酸菌菌株和1~5 d发酵泡菜的抗氧化活性,以揭示人工接种抗氧化活性乳酸菌在泡菜发酵中的作用。结果发现添加乳酸菌的泡菜发酵周期比自然发酵泡菜缩短2 d。泡菜发酵实验表明添加乳酸菌发酵泡菜的抗氧化活性远大于自然发酵泡菜的抗氧化活性。到发酵后期,三个发酵组中除DPPH自由基清除率无显著差异外(p0.05),自然发酵组的还原力、羟基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显著低于人工接种组,其中羟基自由基清除率的差异最为显著,均大于自然组清除率28.41%的两倍以上。通过感官品尝实验对泡菜的风味进行初步评估,表明添加乳酸菌发酵泡菜的风味较自然发酵更佳。进一步通过GC-MS对泡菜中的香气成分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证明接种乳酸菌发酵泡菜的风味成分中烷烃和酯类比自然发酵泡菜中更为丰富,二者的总比例在所测峰面积比例中均高出自然组27%~30%。本研究为泡菜的健康发酵和泡菜风味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传统发酵蔬菜中乳酸菌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行综述,分析了榨菜、大头菜、东北酸菜、发酵辣椒等 发酵蔬菜中乳酸菌的优势菌群,指出了目前传统发酵蔬菜中乳酸菌多样性研究的不足,为进一步阐明乳酸菌在传统 发酵蔬菜风味形成中的作用机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榨菜加工中乳酸菌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论述了乳酸菌在榨菜加工中的作用以及对榨菜产品的品质影响和作用机理,提出了在传统榨菜加工工艺中应用乳酸菌关键技术,分析了对改进传统榨菜加工工艺和解决存在问题的可行性,并阐述了该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发酵蔬菜中乳酸菌抑菌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是一类能发酵碳水化合物产生乳酸的细菌,他广泛应用于发酵食品中,是发酵蔬菜中的有益菌群。乳酸菌的抑菌功能是通过产生各种代谢产物包括酸性物质、二氧化碳、过氧化氢和细菌素等来实现的。通过分析发酵蔬菜中微生物菌群结构的组成,介绍了乳酸菌对病原菌和腐败菌的抑制作用特点及作用机理,旨在为乳酸菌制品的加工、储藏提供理论依据,更好地将乳酸菌这一益生菌应用于各类食品加工的实践操作中。  相似文献   

15.
研究食盐、大豆低聚糖和紫苏-豆芽汁的添加量对白萝卜泡菜发酵过程中的pH、亚硝酸盐含量和感官品质等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乳酸菌和酵母菌的不同比例对泡菜母水乳酸菌总数和酵母菌总数的动态变化、pH以及白萝卜泡菜的亚硝酸盐含量和感官品质等影响。结果表明:4%食盐、5%大豆低聚糖和4%紫苏-豆芽汁综合效果最好,发酵7 d后白萝卜泡菜的pH为3.36,亚硝酸盐含量为1.5 mg/kg,综合感官评分为78.7。相对于自然发酵,添加0.2 g乳酸菌粉和0.2 g酵母菌粉,发酵7 d后白萝卜泡菜的乳酸菌和酵母菌浓度分别达到108.05 CFU/mL和106.68 CFU/mL,pH为3.27,亚硝酸盐含量为1.1 mg/kg,综合感官评分为79.1。研究结果为低钠盐、低亚硝酸盐白萝卜泡菜加工工艺的改进拓展了思路。  相似文献   

16.
四川泡菜与韩国泡菜生产工艺的区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四川泡菜和韩国泡菜的发展状况、生产的工艺技术进行了比较,可以对比韩国泡菜的生产和发展方面的成果,为我国泡菜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温度及防腐剂对切分包菜浸渍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不同温度及防腐剂对4%食盐溶液浸渍切分包菜品质的影响。测定内容包括pH值、浊度、亚硝酸盐生成量、Vc、总糖和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低温对保持低盐、短期浸渍包菜的感官品质有较好的效果,有利于总糖成分的保存,但Vc主要以氧化型形式存在;添加山梨酸钾不能抑制乳酸菌的活动,对减少亚硝酸盐的生成无显著作用;低盐、短期浸渍包菜的亚硝酸盐生成量小于1mg/kg,远低于常规腌制菜。  相似文献   

18.
亚硝酸盐由杂菌代谢产生,广泛存在于发酵蔬菜中,摄入过量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甚至引发癌症。 该文对发酵蔬菜中亚 硝酸盐的来源及危害、乳酸菌降解亚硝酸盐的机理及影响发酵蔬菜中乳酸菌降解亚硝酸盐的因素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发酵蔬菜中乳 酸菌降解亚硝酸盐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