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本文针对中原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后油气集输常温输送问题进杆了探讨,从理论上研究了中高含水期温度、油气比、粘度、含水率、输量和管道的几何尺寸等因素对管运输送压降△P的影响,对比验证了中原油田气液两相流动计算压降的经验公式,为油气集输常温输送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现场的实际应用,提出了在不同含水范围内的集输方式,从节能降耗方面提出了中高含水期“端点站加药,管道破乳,常温输送,低温脱水”的一条龙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大多油田开采已经进入中高含水期,产出的原油伴有大量的产出水。原油含水增加了原油集输成本并且给原油炼制带来一定的影响,造成设备腐蚀、结垢。因此,开展原油脱水技术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注水开发的油田,进入中后期生产阶段时,由于原油含水大幅度上升,油田地面工程需要经过较大的调整改造才能适应中高含水期生产.断块油田多比较分散,系统工作量大,这种调整改造的工作量更大.本文结合江汉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生产的实际,介绍了从改进集输工艺,搞好三水(脱水、污水、注水)处理,调整规划布局等方面着手,改造老油田的情况.提出的这些办法可供断块油田后期生产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油气集输系统用能效率,减少稠油生产能耗和污染排放,对春风联合站工艺设备进行了能耗测试。并以原油脱水及污水处理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能量平衡模型,对联合站总能系统进行了分析计算,确定了能耗分布规律,找出了用能薄弱环节:原油含水较高,浪费了大量加热能耗;污水大量排放损失了低位热能;机泵在远离额定工况下运行导致用能效率较低。提出了机泵变频调速、预装电脱、药剂优化和污水加热清水工艺优化节能方案,为春风联合站实现集输系统高效用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大庆油田随着开发建设的不断深入,逐渐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开发方式趋于多样化,油田产油量递减、含水率及产液量上升等高含水油田的开发特征日趋突出,地面系统面临着已建系统负荷不均衡、能源消耗日趋加剧等问题。阐述了大庆油田油气集输系统的主体工艺,分析了大庆油田地面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对高含水时期大庆油田油气集输系统建设特点的分析,总结了大庆油田高含水区块地面建设规划的主要做法及做好地面规划工作的几点认识,对同类油田的地面建设规划工作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孤东油田现有联合站4座,原油脱水基本上采用热化学沉降、高压交直流电脱水和污油回掺工艺。孤东油田综合含水达到94%以上,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原有的脱水工艺已难以适应要求。1孤东集输系统现状孤东油田原油脱水处理工艺整体设计是以一号联合站为中心,东二、东三、东四联合站为卫  相似文献   

7.
滨南集输二首站是滨南油田最主要的原油脱水处理站,担负着滨南油田70%的油气集输、综合处理及外输任务,是滨南油田原油生产的中心枢纽。目前东部各油区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在采出液含水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如何做到高效脱水和节能降耗,是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在十五期间,大庆萨南油田进入了高含水开发后期,原油集输系统存在设施老化、负荷不均衡、能耗高及运行效率低等问题。结合油田开发总体规划,通过采取一系列调整改造技术措施,对该油田原油集输、脱水、外输等环节进行了优化调整。实施调整改造方案后,系统布局更加合理,运行效率进一步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技术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低温集输处理技术研究的目的就是设法降低原油处理过程中的温度,在免加热或微加热的条件下,达到正常的脱水效果。风城油田乌尔禾区块来液平均含水达65%,夏子街区块来液平均含水达80%,通过室内实验分析,来液混合后原油的密度和粘度有了明显的降低,低温脱水具备了一定的物性条件,2010年6月进行了不加热脱水试验,一段脱水温度由原平均45℃降为常温25℃,二段处理温度由70℃降低至60℃,实现了低温脱水,既简化了集输工艺、减少原油挥发、节约了成本,同时细菌的繁殖力减弱,系统结垢趋势减缓,对水质的稳定有利。实行低温脱水后,年节约成本282.24万元。  相似文献   

10.
江河联合站担负着河南油田60%原油的密闭集输处理任务和90%原油的稳定外输任务。随着原油含水的不断升高,传统的二段加热原油密闭脱水工艺已满足不了生产的需要。1987年虽对脱水工艺进行了改进,实现了低温脱水,但到1989年,整个原油密闭处理系统仍处于超负荷运行(原设计处理能力为100×10~4t/a,实际已达到135×10~4t/a,综合含水达到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Translated from Khimiya i Tekhnologiya Topliv i Masel, No. 10, pp. 9–10, October, 1991.  相似文献   

18.
19.
对石油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流失的原因;阐述了稳定知识型员工队伍的基本思路;从提高待遇、增进感情、发展事业、制度创新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石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创新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