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论述了企业计量工作的特点应从准确性、一致性、潮源性与法制性,为此,文章从计量器具管理与数据管理入手,达到了目的。  相似文献   

2.
一、加强法制宣传,增强法制意识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在邮政企业的计量行为特别是收寄邮件计量、各种报表中法定计量单位的正确使用、对外贸易结算的水、电表等均属国家依法强制管理的范畴,为此,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加强计量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条例等的宣传,不断增强邮政企业职工的计量法制意识,做到在邮政营业中诚实准确提供计量数据,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认真做好水、电表的送检工作,防止各种计量违法行为发生。这是保证邮政企业计量工作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和保障。二、健全制度、机构并落实责任制,增强依法自主管理能力建立健全计…  相似文献   

3.
一、我市能源计量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对企业能源计量管理调查情况的分析以及对英博雪津啤酒有限公司、莆田市华港制油有限公司、福建众和股份有限公司等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工作的现场调研  相似文献   

4.
高东 《工业计量》2001,11(5):21-21
企业计量工作的基本任务就是统一量值 ,保证量值的准确可靠 ,而健全计量标准 ,开展量值传递、检定修理企业部分的各种在用计量器具是其主要内容之一。但是如果把企业计量工作的内容理解为仅仅如此 ,则是片面和狭隘的。为数不少的企业领导者存有这种认识 ,认为设置计量机构的主要任务是从事检定修理。其实一个企业的计量工作大量内容或者说主要的任务是计量管理。尤其是在加入WTO以后更是如此。计量检定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之一 ,如果一个企业内部计量器具的配备不合理 ,管理不善 ,使用不当 ,制度不严 ,失于计量管理 ,那么如何高质量检修…  相似文献   

5.
6.
探讨了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总公司整体重组,改制上市后,采油厂如何建立完善计量管理体系,从建立计量管理体系的目的,包含内容,建立方法及有效运行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陈尚恒 《工业计量》2003,13(3):11-11
企业计量管理从广度上可分成工程计量管理、法制计量管理和科学计量管理 ,完善的企业计量管理应全面覆盖以上三个方面。计量管理从深度上又可分为计量器具管理和计量数据管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的计量管理已由以计量器具管理为中心转变为以计量数据管理为中心。事实上衡量企业计量管理水平与成效的真正标志是企业应用计量检测数据的有效程度。试举例从以下两个不同的角度论述。1 从数据管理的高度抓煤气和蒸汽的计量管理(1 )追求的目标不同前者仅为供需双方结算而计量 ,后者为减少放损率、核定考核指标 ,实现科学的数据平…  相似文献   

8.
张正华 《工业计量》2000,10(6):18-18
几年来 ,重钢计量战线上的广大职工在“服务、准确、创新”企业精神的鼓励下 ,紧紧围绕计量管理工作的需要 ,在“加强计量数据管理 ,为公司生产、经营服好务”上做工作。1 为计量数据管理打好硬件基础重钢公司承担内转、外购、外销、半成品、成品、大宗原燃材料等物资计量的大型衡器设备共有10台 ,3台汽车秤、 3台机电结合轨道衡、 4台电子轨道衡。 3台汽车秤 ,以前都是采用纯机械传力方式 ,人工操作计量 ,人工书写计量凭证 ,依靠自己的力量 ,已对 2台汽车秤进行了成功的更新和技术改造 ,改造结果经重庆市技术监督局的检验 ,获得认可。改造…  相似文献   

9.
陈荣 《质量探索》2010,(6):44-45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实施以来,企业从生产各个环节都注重节能工作,在这众多的环节当中,计量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计量工作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一个科学的能源计量管理模式,才能得到准确的计量检测数据,进而探索合理的改进方案,进行技术改造,就能够使能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为企业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一、充分认识计量管理对企业节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工业计量》1997,7(6):4-7
随着国家改革形势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和市场机制在迅速地培育和发展,承包、划小核算单位制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进一步贯彻和实施。几年来,胜利油田作为国家特大型企业,在上级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和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领导和支持下,计量工作得到长足的发展,回顾几年来的计量工作历程,更感任重道远。如何保持油田的计量水平,我们有以下体会:1加强计量管理和检测机构建设,为油田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保证技术监督既是企业的技术工作基础,又是重要的企业管理工作基础,因此,加强技术监督工作也是转换经营机制深…  相似文献   

11.
3.能源计量数据分析应用(1)能源计量数据通过采集结算后.计量部门首先应对数据进行技术经济性分析①技术方面的分析。即对能源计量系统完善情况进行分析,包括计量器具配备率、检测率、计量器具选型以及计量器具正确使用等。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与国际惯例的接轨,特别是GB/T19022—2003(ISO10012:2003)标准的实施,计量要求和测量过程控制的重要性日益明显,对计量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适应这种要求,使计量真正为企业的生产、管理服务,笔者认为,计量人员应该掌握基本的统计学知识。  相似文献   

13.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铁路站段的计量工作面临许多不容忽视的新问题。如减员的压力、维修费不足、管理体制滞后等。本文结合我段计量工作的实践,谈几点拙见:一、计量工作在铁路电务段的地位和作用1.计量和安全的关系对铁路电务工作来说,计量器具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它能使维护人员及时了解动态中信号设备的质量状况。而计量器具必须由计量人员定期进行周期检定,以确保其性能良好,测量数据准确可靠,所以可以说铁路安全离不开计量工作。2.计量是质量的技术基础安全是铁路最主要的质量指标,其中的安全指标很大部分要靠自…  相似文献   

14.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国有企业计量工作怎样在企业经营核算、生产调度、质量控制、安全环保等活动中发挥基础作用,是国有企业能否转换经营机制、适应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几年来,安庆石化总厂以市场经济规则规范计量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加强计量数据管理,为企业对内模拟市场运转,对外按市场经济规则竞争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调整计量管理思路  确定计量“三无”目标 安庆石化总厂适时调整计量管理思路,1997年将计量工作划到生产序列,由生产(兼管质量、安全)厂长领导,并从生产经营的需要和现状出发,提出了20世纪…  相似文献   

15.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迈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在西部大开发中 ,国家加大了对西部的投资 ,改善基础条件 ,那么我们西部人怎么办 ?西部的企业应以怎样的角色进入西部大开发?西部人和西部的企业应改变观念 ,打好企业基础 ,把计量工作搞上去 ,是参与大开发的先决条件。当前的西部开发 ,就是要缩小我国东西部差距 ,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不仅是经济实力与生产力的差距 ,也是产品质量和计量基础上的差距。我国即将入世 ,大量外国企业产品将进入我国 ,竞争会更加激烈。如果我们对形势没有清醒的认识 ,仍是老观念、落…  相似文献   

16.
刘征 《工业计量》2001,11(5):19-20
文章叙述了巨化集团公司检测中心在国企改革中,面对工业企业在转制过程中,企业内部的计量检测工作如何尽快适应企业改革的具体要求做法;在完善组织建制,提高检测装置科技含量,并努力提高计量人员的专业素质等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7.
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法制计量工作的有效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盛佃清 《中国计量》2004,(11):13-15
一是法制计量管理目录种类多、范围宽,国内计量器具产品法制管理存在违反“正当目标”原则和“负国民待遇”问题。我国现行法制计量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有三个:依法管理计量器具目录400余种.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目录含61项118种,进口计量器具目录18类。对国内计量器具的管理范围远大于进口计量器具。缺乏医疗卫生、环境保护、能源监控和化学计量等方面使用的计量器具的管理内容。  相似文献   

18.
文章针对石油计量的重要性、特点,围绕影响石油计量工作的几个方面展开论述,阐明了为满足合理开发资源、降低成本消耗、增加经济效益的经营战略需求,石油计量工作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指出规范石油计量管理,是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油田的全部活动,提高油田的生产经营管理质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计量检测、原材料和工艺装备是现代化工业生产的三大支柱 ,在新形势下 ,落实国家总局管好厂门 ,抓好源头的要求 ,引导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实施必要的计量保证 ,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索和思考的问题。企业计量 ,除了具有统一性、准确性、法制性和社会性等计量特性以外 ,还具有以下特性 :基础性———对企业来说 ,从原材料的验收到成品检验出厂 ,从产品质量的关键点控制到产品能源消耗等 ,都离不开计量。尽管企业计量工作默默无闻 ,但正是生产经营中各个环节的计量保证 ,才使企业生产出优良的产品 ,赢得良好的销售佳绩。因此 ,我们常说 ,离开了计…  相似文献   

20.
刘印清 《工业计量》1998,8(1):18-19
铁路企业是能源消耗大户,仅哈尔滨铁路局1996年统计,年耗煤15.52万t、柴油40.43万t、汽油9136t、电2.81万kWh、水9188万t。据了解,用能是哈局仅次于工资的第二大支出项目,占全部费用支出的25.4%。若实现铁道部提出的“增二节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