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江萍  刘端 《华中建筑》2008,26(12):97-101
该文以时间为主轴线,从“架空建筑的萌芽架空形式的进化架空层的产生架空空间的发展”几个层面,探讨了国外住区建筑底部架空空间的历史渊源和演变过程;同时,从“古代干栏建筑近代骑楼建筑现代架空建筑”对我国住区建筑底部架空空间的发展概况及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国内外演变过程作以简单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
该文以时间为主轴线,从"架空建筑的萌芽--架空形式的进化--架空层的产生--架空空间的发展"几个层面,探讨了国外住区建筑底部架空空间的历史渊源和演变过程;同时,从"古代干栏建筑--近代骑楼建筑--现代架空建筑"对我国住区建筑底部架空空间的发展概况及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国内外演变过程作以简单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3.
该分析了城市住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认识,对上海城市住区建设提出若干项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市封闭住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针对封闭式住区在中国城市里的大量涌现,阐明了当代封闭住区对城市的不良影响,并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了住区的封闭对城市居民行为和心理所造成的实际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条件,提出了适合目前中国国情的住区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赵陶建 《住宅科技》2012,(12):10-12
居民生活品质的提高直接反映在居住环境的改善上,边界空间环境是城市住区环境和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当代城市和住区建设发展中所面临的众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在住区边界——这一普遍存在的形态上。由此提出城市住区的"边界问题",探索我国住区边界空间的内在价值和发展规律,找出问题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城市社会、经济以及文化发展等促使城市居住空问产生分异.城市居住空间整合是目前城市住区开发建设需考虑的问题.本文试就旧住区、单位住区和城乡结合部地区住区的空间再造与整合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回归城市--对住区空间形态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我国城市住区空间建筑形态演变的回顾,分析居住与城市生活密不可分构相互关系,指出当前一些基于居住安全或商业开发品质追求而过于封闭的住区空间形态存在的问题,提出应从城市的尺度重新考量居住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8.
城市住区是由人类住区概念演化出的关于城市居住区及其环境的综合性概念。以“人为本体”这一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应该充分地体现在城市住区的建设与发展中,本以此为理论依据,对上海城市住区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生态城市中的住区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凤明  崔力强  简文清 《工业建筑》2006,36(Z1):171-172
提出了生态化居住区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并通过对住区建筑与其周围环境要素关系的分析,阐述了生态住区的概念并介绍了设计生态住区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我国很多城市住区建设中忽视交往空间创造这一问题,结合相关理论和实地调查,从住区与城市、住宅形态、住区整体规划、细部环境设计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试图从理论上提出一些促进住区交往的可行性建议,作为住区建设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今,中国城市住区建筑空间形态经历了五个阶段的演进:从50年代以围合式组团空间形成封闭的住宅街坊j60年代以组团为单位的分级围合的半开放模式,到70-80年代中期彻底开放的“兵营式”住区空间;80年代后半期~90年代中期的又回到半封闭的层级模式小区,再到90年代后期的封闭式住区,又成为现代住区空间的最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2.
关于城市住区生态设计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丹  刘源 《住宅科技》2003,(2):14-17
阐述了城市住区生态设计的产生背景和定义,提出了城市住区生态设计的目标及生态设计中的主要技术措施,并结合我国国情对城市住区生态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杨璇 《中外建筑》2011,(5):94-95
"街坊式"住宅是一种传统的居住模式。在近几年,城市化进程加大,大量居住区规划建设,在"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这一经典理论指导下,现有住宅区规划模式产生的弊端逐渐呈现。随着住宅区设施、绿化、建设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对宜居环境的考量。这时,传统的街坊式住宅模式以其开敞又私密的特点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由住宅区规划经典理论的形成背景为切入点,并分析其在应用中产生的弊端,提出街坊模式应当作为经典规划理论的补充以弥补现在住区中产生的问题,并在文正最后指出了两种模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15.
本以上海为例,通过当代城市背景下的住区形态与街廓空间相互关系的分析,归纳出一些设计和评价的原则,并从规划和管理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今天,信息技术革命已经广泛地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着城市和城市住区的面貌。本文试从信息化社会中城市日常生活以及城市住区功能空间的新变化人手,分析信息化社会城市住区空间属性、功能结构与空间形态等的新特征;简述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术对城市住区规划理念的影响;最后,针对住宅设计、公共设施、交通流线组织等住区规划中的规划要素提出了几点思考,提出规划师应积极应对信息化发展的冲击,设计符合信息化发展趋势的居所。  相似文献   

17.
从西部城镇居住行为模式出发,分析了城市居民的居住心理演变和对未来居住条件的需求,展望了西部城市住区发展的趋势,并提出了城市住区规划与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高飞 《城市建筑》2014,(4):29-29
本文对城市边缘区大型封闭式住区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相应规划策略,希望在城市边缘区的大型封闭式住区开发中引入街坊支路系统和社区综合开发的理念,逐步消减边缘区大型封闭式住区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住区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炯 《建筑创作》2002,(10):58-63
基于连续不断的能源危机和自然环境的恶化,借鉴国内外“生态建筑”设计方面的实践经验,认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住区建设的关键是:注重结合自然和人文传统、在保护环境与合理利用的前提下,确保基本功能、提高经济效益,塑造更具个性的住区形象及利用高技术来实施节能。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杭州拱宸桥历史片区与周边现代建筑区色彩关系及搭配方式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住区更新中的色彩模式和搭配方法,提出规划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