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浈江流域50年(1956-2005年)的降水量资料及主要控制水文站长坝站流量资料为基础对降水、径流的年内分配、年际变化及近年来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发现降雨系列基本变化不大,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是间接造成径流增加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研究水沙变化对流域生态修复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利用Mann-Kendall非参数趋势检验法、Pettitt突变检验法、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对赣江上游羊信江流域1964—2020年的降雨量、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特征及其贡献率进行分析,确定影响流域输沙量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羊信江流域在1964—2020年年降雨量和年径流量无显著变化,年输沙量呈显著增加趋势;(2)降雨量、径流量及输沙量年内分配不均,均多集中在汛期(3—6月份);(3)年降雨量、年径流量均未发生显著突变,年输沙量在1995年发生显著突变(P<0.01);(4)降雨和人类活动对输沙量增加的贡献率分别为-0.35%、100.35%。以稀土矿开采、脐橙种植、跨河公路修建为主的人类活动是导致羊信江流域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研究成果对流域种植结构调整及矿产资源绿色开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义宇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1):8-10+51
根据鉴江干流主要控制水文站化州、高州站及罗江主要控制水文站合江站的实测径流量和输沙量资料,用Mann-Kendall法、双累积曲线法及Pearson相关分析法等,阐析近20年鉴江不同时段、不同河段水沙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自2010年实施《广东省鉴江流域水资源分配方案》后,径流量、输沙量呈减小或总体平稳趋势,且水沙关系相关密切。 相似文献
4.
受2009年第15号台风"巨爵"登陆后的环流及残留云团的影响,罗定江流域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暴雨使罗定江发生了近10年一遇的洪水,其一级支流围底河遭遇了100年一遇的洪水。介绍了"巨爵"台风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暴雨洪水特征,对今后罗定江流域的防洪、水资源规划、工程设计等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沙模型参数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用中大流域水沙耦合概念模型对泾河流域景村水文站以上和黄河干流河口-龙门区间两流域非天然条件下观测的水、沙实测资料作了模拟;讨论了气候、人类活动因素对流域水沙规律的影响机制,分析了水利工程措施和水土保持措施对流域水沙规律的影响,估计了流域水沙规律的变迁导致的模型参数值的改变,进一步证明了模型结构的合理性和模型对非天然条件下水沙规律模拟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为搞清清水河流域不同时期、年际及年内水沙变化特点,以清水河流域固原、韩府湾和泉眼山3个水文站长系列实测水沙资料为基础,采用实测资料统计分析方法对水沙量进行系统分析,并利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方法确定了各站年水沙突变点年份。研究表明:与长时期相比,近期2010—2015年除泉眼山站水量增加6.2%外,其他各站水沙量均减少,水沙减少范围分别为58.8%~65.7%和64.3%~94.4%,沙量减幅大于水量减幅。清水河流域年水量的58.5%~65.6%和年沙量的85.6%~89.4%都集中在汛期,年际间水沙丰枯悬殊。各站年径流量和输沙量突变时间存在差异性,各站水沙量近期呈减少趋势。同时也对影响清水河流域水沙条件变化的降雨量、坡面水土保持措施、水库运用和淤地坝建设等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泾河流域水沙变化水文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1990 1996年泾河流域水沙变化特点为 :①年输沙量及洪水输沙量比 80年代明显增大 ,增幅分别达 47%和 49% ;②“96·7”洪水干流泾川和杨家坪水文站实测最大洪峰流量分别达 3 3 2 0和 5 0 60m3 /s ,均为建站以来的最大值 ;③单位毫米汛期降水产洪产沙量为 5 0年代以来最大。“水文法”计算结果表明 :1970~ 1996年 ,泾河流域年均总减水量 7.85 1亿m3 、总减沙量 0 .70 9亿t ,其中人类活动减水减沙居主导地位 ,年均减水 5 .487亿m3 、减沙 0 .5 5 9亿t ,分别占总减水、减沙量的 70 %和 79% ;降水影响年均减水 2 .3 64亿m3 、减沙 0 .15 0亿t。 相似文献
8.
采用浈江流域50 a(1956~2005年)的降水量资料及主要控制水文站长坝站流量资料为基础,对降水、径流的年内分配、年际变化及近年来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发现降雨系列基本变化不大,而径流系列呈缓慢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基于1998—2016年长江口系列水下地形等有关资料,研究了流域减沙和人类活动对长江口河槽冲淤演变的影响趋势。结果表明:近20年长江口滩槽格局总体稳定,但南支以下河槽呈现由净淤积向净冲刷转变,口内的河槽冲刷、容积扩大,口外的航道拦门沙浅滩长度缩短。河口边滩圈围、江中沙洲人工守护及三峡工程的拦洪消峰作用促使长江口滩槽格局的稳定,而流域来沙减少与河口促淤圏围则促进南支以下河槽由净淤积向净冲刷转变。2002—2003年基本为长江口南支以下河槽冲淤转变的分界点,河口冲淤转变对应的流域年输沙量临界值约2.54亿t。未来,长江流域来沙量可能长期维持在临界值以下的较低水平,长江口将呈现岸滩槽地貌格局稳定条件下的缓慢冲刷趋势。 相似文献
10.
《人民黄河》2016,(3):25-29
以宁夏清水河流域1958—2012年的水文观测数据为依据,采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回归分析法和双累积曲线法对流域水沙时空分布特性、变化趋势和水沙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固原和韩府湾站径流量、输沙量年内分配呈单峰型,集中在6—9月,年际变化剧烈,年际变差系数分别为0.61~0.87、1.00~1.53,固原—泉眼山区间是流域水、沙量的主要来源区,其多年平均径流量占流域总径流量的92.8%;21958—2012年固原、韩府湾站年径流量、输沙量均呈减小趋势,泉眼山站呈不显著增大趋势;3径流量与输沙量之间呈较好的三次多项式关系,2006年以后流域内固原、韩府湾和泉眼山站水沙均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1.
罗定江流域是受洪水威胁较为严重的区域之一,由于得不到有效的综合治理,洪涝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通过对罗定江流域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提出了“蓄洪、排洪、挡洪、避洪”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等提高中小河流防洪减灾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孤山川流域水沙变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对黄土高原典型支流孤山川流域的水土保持蓄水拦沙效益评价方法及水沙变化模型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统计模型得出的水土保持效益存在一定差异,而建模所用资料的代表性不足和统计模型本身外延精度不高的缺陷应是引起该差异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具有物理基础的概念性流域水文模型在水沙变化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以三峡库区中心区域的龙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1963—2010年流域水沙资料,采用Pettitt突变点检验、累积距平法及双累积曲线法分析了该流域输沙量和降雨量的变化趋势,判别出降雨量在1982年、输沙量在1982年和1990年发生了突变。并采用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分析了1963—1981年,1982—1990年,1991—2010年3个时段降雨量和人类活动在龙河流域输沙量变化中的相对贡献率。研究表明:以1963—1981年为基准期,1982—1990年间降雨量和人类活动贡献率分别为29.49%和60.51%,1991—2010年间分别为3.38%和96.62%;以1982—1990年为基准期时,1991—2010年人类活动对输沙减小的贡献率为100%。该研究揭示了1963—2010年输沙量的变化趋势及降雨和人类活动对其贡献率,研究不仅对该区水土流失治理、水土保持效益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研究三峡水库区间水沙锐减的原因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上游岷江流域水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岷江流域来水来沙过程对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正常运行具有较大的影响.通过资料分析,初步认为该流域水沙年际变化主要为:岷江干流段水量变幅不大,沙量在彭山以上地区、彭山-五通桥及以下区域呈减少趋势;而其支流青衣江上游、大渡河上游水量有所减少,但沙量有所增加,来沙量占流域沙量的65%左右,但随着青衣江和大渡河的逐步开发,水利水电工程拦沙作用将逐渐增大,以致岷江彭山-五通桥区间段来沙量将来会有所减少.根据岷江流域主要测站资料分析,并结合流域内水库(水电站)建设情况,除降雨变化可能引起个别年份输沙量有所增加外,岷江高场站水沙关系1991年前无明显变化,但近期水沙关系发生明显变化,较其它年代同水量下沙量相对减小,其减沙原因主要是流域降雨条件变化及水库拦沙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1992年为时间节点,采用大凌河流域建凌、朝阳、大凌河、义县、哈巴气、复兴堡等水文站实测系列资料,分设站-1991年、1992-2020年、设站-2020年三个时段全系列分析了大凌河流域输沙模数、输沙量、径流量、降水量等水沙特征。结果表明,1992年后大凌河流域降水量变化不明显,但输沙量和径流量明显减少,并且输沙量高于径流量的下降幅度,可见水土保持减水减沙效益显著。建议大凌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应重点关注现有水文监测体系的充分利用,加强重点支流治理,加快沟底、沟坡、沟头、坡面四道“防线”的构筑。 相似文献
16.
皇甫川流域产流产沙数学模型及水沙变化原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该模型是从泥沙运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出发,结合水文学,气象,土壤学和地理地貌学的原理建立起来的。并着重解决了在大流域计算中的流域的地理,地貌的差异性和降雨在时空分布上的不均匀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双累积曲线是检验降水与径流关系一致性及其变化的常用方法 ,通常用于水文气象要素一致性的检验、缺值的插补或资料校正,以及水文气象要素的趋势性变化及其强度分析。能够反映人类活动对径流影响的阶段性变化,可以定量地反映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变化的贡献率。根据密云水库流域1960年~2012年的逐日降雨、流量观测资料汇总,运用数理统计、随机水文学及时间序列理论等方法 ,通过对流域径流年内变化、年际变化、年代变化趋势及密云水库流域降水变化的分析,探讨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影响,结果可为流域范围内水资源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
依据伊洛河黑石关水文站及以上区域141个雨量站1956-2020年的水文观测数据,对伊洛河流域的水沙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伊洛河流域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均呈下降趋势,以1990年为界,降水量减小了6.40%,径流量减小了23.30%,输沙量减小了96%;年降水量序列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年径流量在1990年前后发生了1次突变,年输沙量在1967、1989和2007年前后发生了3次突变,综合考虑径流和泥沙的年含沙量后,年含沙量在1970,1989和2007年前后发生了3次突变。 相似文献
20.
黄土高原孤山川流域水沙变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对黄土高原典型支流孤山川流域的水土保持蓄水拦沙效益评价方法及水沙变化模型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统计模型得出的水土保持效益存在一定差异,而建模所用资料的代表性不足和统计模型本身外延精度不高的缺陷应是引起该差异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具有物理基础的概念性流域水文模型在水沙变化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