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超声辅助溶剂法提取珠子参总皂苷,以皂苷产率为评价指标,用正交实验对超声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确定超声波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波提取温度50℃、功率300W、提取时间2h、料液比1:30.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溶剂法的提取效果优于传统溶剂法,超声波提取具有提取时间短、提取率高、纯度高、无污染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采用超声辅助溶剂法提取珠子参总皂苷,以皂苷产率为评价指标,用正交实验对超声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确定超声波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波提取温度50℃、功率300W、提取时间2h、料液比1∶30。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溶剂法的提取效果优于传统溶剂法,超声波提取具有提取时间短、提取率高、纯度高、无污染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于航  李倩  徐芳  李晨阳  胡旭  赵军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22):138-143
为了提高黑种草总皂苷提取效果,本实验以黑种草总皂苷得率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考察酶制剂的选择、酶添加量、乙醇浓度、料液比、酶解超声时间、超声频率以及酶解温度,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了酶辅助超声法提取黑种草总皂苷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酶辅助超声法提取黑种草总皂苷的最佳工艺条件:酶解温度60℃,乙醇浓度54%,料液比为1:37 g/mL,酶添加量为0.98%,超声频率为60 kHz,时间为30 min,实际得率为14.09%±0.12%,模型方程理论预测值为14.17%,相对误差小于3%说明该工艺方案可行条件。  相似文献   

4.
以白簕叶总皂苷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对超声波法提取分离白簕叶总皂苷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超声时间、超声功率、超声温度这三因素对总皂苷提取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考察基础上,选用L9(34)正交表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 :白簕叶总皂苷超声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35min,超声温度为60℃,超声功率80%,料液比为1:10,该条件下白簕叶总皂苷提取率为16.32%,高于索氏提取总皂苷提取率。  相似文献   

5.
超声辅助溶剂法提取肉桂总皂苷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健  陈姝娟  张若男  黄艳 《食品科学》2008,29(4):177-180
采用超声辅助溶剂法提取肉桂总皂苷.以肉桂总皂苷含量为考察标准,研究了超声温度、超声功率、超声时间这三个因素对总皂苷含量的影响.选用L9(34)正交表进行正交试验,确定肉桂总皂苷超声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温度60℃,超声功率70%,超声时间40min.验证实验测得肉桂总皂苷含量为4.393%,传统溶剂法提取的肉桂总皂苷含量为3.407%,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溶剂法的提取效果优于普通溶剂法,同时也缩短了提取时间.  相似文献   

6.
以刺梨为原料,采用微波辅助超声法提取刺梨中的总皂苷。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根据中心组合试验设计(CCD)原理,以总皂苷得率为考察指标,对提取工艺条件进行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结果表明,微波辅助超声法提取刺梨总皂苷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4%、液料比15∶1(mL∶g)、微波功率545 W、超声时间22 min。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刺梨总皂苷得率实际值为4.18%,与理论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为0.7%,充分说明了试验所建立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Box-Behnken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芦笋总皂苷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及超声功率为自变量,芦笋总皂苷得率为响应值,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芦笋总皂苷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95%、提取温度71℃、提取时间23min、超声功率70W、提取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获得总皂苷的提取率为23.96mg/g。  相似文献   

8.
微波法辅助提取苦瓜总皂苷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微波法辅助提取苦瓜总皂苷的最佳工艺。采用单因素与正交试验法,以吸光度值和总皂苷得率为指标考察了微波功率、微波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4个因素对苦瓜总皂苷得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为:微波功率350W,微波时间10min,乙醇浓度60%,料液比1∶20;在此条件下,苦瓜总皂苷得率为0.97%。与传统萃取法相比,该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9.
超声辅助法提取分离大豆皂苷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大豆废渣为原料,大豆皂苷产率为评价指标,采用索氏提取法、超声波法、超声波与有机溶剂联合提取法进行了提取分离大豆皂苷的实验研究。实验考察了超声功率、时间、温度、料液比对大豆皂苷产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考察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得出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声法可提高皂苷的提取率和节省提取时间,具有节能、提取快速、提取率高的特点,对大豆皂苷的抗氧化活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华  李丹 《食品工业科技》2007,(05):168-171
以大豆废渣为原料,大豆皂苷产率为评价指标,采用索氏提取法、超声波法、超声波与有机溶剂联合提取法进行了提取分离大豆皂苷的实验研究。实验考察了超声功率、时间、温度、料液比对大豆皂苷产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考察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得出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声法可提高皂苷的提取率和节省提取时间,具有节能、提取快速、提取率高的特点,对大豆皂苷的抗氧化活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苦瓜籽为原料,无水乙醇为浸提溶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溶剂法提取苦瓜籽油.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得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颗粒粒径为212μm、液料比8:1(mL/g)、超声时间60 min、超声温度50℃、超声功率160 W.在该工艺条件下,苦瓜籽油的平均提取率为84.32%.  相似文献   

12.
复合溶剂提取沙棘籽油的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响应面优化了正己烷-丙酮复合溶剂浸提沙棘籽油的提取条件,并对沙棘籽油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优条件为料液比1∶14、粉碎度35.00目、正己烷:丙酮为6∶4、浸提温度44.00℃、浸提时间1.84h,在该条件下沙棘籽油提取率为13.788%.沙棘籽油的碘价为156.30mg/100g,酸价为8.80mg KOH/g,皂化值为186.30mg KOH/g,水分及挥发物0.22%,过氧化值为9.21meq/kg,不皂化物含量为1.89%.  相似文献   

13.
黑种草籽乙醇提取物能延缓油脂的自动氧化过程,且随浓度的升高,抗氧化作用增强.黑种草籽乙醇提取物、维生素C、黄酮均有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黄酮的清除能力最好,维生素C的次之,黑种草籽乙醇提取物的也有一定的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现有的研究报道认为维生素C、黄酮类化合物都是优良的抗氧化剂,该文的实验结果是黑种草籽乙醇提取物也具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有一定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溶剂回流提取法对藜麦麸皮中的总皂苷进行提取,以响应面实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吸附率和解析率为指标,筛选适合用于藜麦麸皮总皂苷纯化的大孔吸附树脂,并对纯化工艺进行优化。优化获得的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0.8,以72%乙醇在72℃提取147 min,皂苷得率可达到1.685%。经过比较,D101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率和解析率都高于HPD600、S-8和AB-8,故选其用作纯化研究,结果表明上样浓度为4 mg/m L,上样液p H6,上样流速为2 BV/h时吸附率最大;用90%乙醇,以2 BV/h的流速洗脱时,解析率最大,经浓缩和冻干所得的皂苷,其纯度达到43.6%。该研究结果为藜麦麸皮的高值利用及藜麦总皂苷生物活性研究和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主要对太子参块茎中皂甙组分的浸提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太子参皂甙最佳浸提条件为:太子参块茎粉碎后,用10倍水沸腾浸提3次,1h/次,同时超声波处理20min。浸提液经壳聚糖澄清后,对DPPH表现出有较好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6.
《粮食与油脂》2017,(3):72-74
以黑玛咖为原料,多糖得率为指标,研究提取温度、超声时间、料液比对玛咖多糖得率的影响,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玛咖多糖的含量。以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条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50℃、超声时间30 min、料液比1∶40(g/mL),利用方差分析表明影响多糖提取的主次因素为提取温度超声时间料液比,在最佳条件下多糖得率为9.03%。  相似文献   

17.
枣核中总皂苷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木枣核为实验材料,通过正交设计实验,探讨乙醇体积分数、浸提时间、固液比、提取温度对总皂苷提取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木枣核总皂苷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提取温度70℃、固液比1:15、乙醇体积分数70%、提取时间2h,此时木枣核总皂苷的提取率为0.91%。  相似文献   

18.
以青仁黑大豆为原料,采用高纯氮气加压溶剂法提取黑大豆总异黄酮。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进行优选,考察了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压力、液固比和乙醇体积分数5个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试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110℃,乙醇体积分数75%,提取时间15 min,提取压力为700 kPa,液固比55∶1。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黑大豆总异黄酮得率为1.43%,黑大豆异黄酮粗提物得率为12.58%,异黄酮纯度为3.76%。  相似文献   

19.
Pressurized low polarity water extraction of whole cow cockle seeds was carried out at 160 °C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flow rate (0.5, 1, 2, 4, and 8 mL/min), flow direction (upward and downward flow), and sample size (3 and 6 g) on the recovery of saponins and cyclopeptides. Extraction rate increased whereas loading of the solvent (in the constant rate period) decreased with flow rate. Sample size did not have an effect on total recovery. Similarly, flow direction did not affect total recovery, but extraction of 6 g seeds using upward flow resulted in considerably higher extraction rates early in the extraction. The effect of flow direction was more pronounced for cyclopeptide extraction. The higher extraction rates (lower extraction times) that were attained at higher flow rates were accompanied by increases in solvent to feed ratio and thus less concentrated extra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