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宜兴均陶堆花装饰工艺一直以来都是宜兴最有代表性和艺术特色的一种装饰手法,也是均陶作品特有的一种装饰手法。在宜兴的陶文化中,均陶堆花与紫砂、精陶、彩陶和青瓷被称之为陶艺界的"五朵金花",均陶一直都有着"大器"的美誉,展现出均陶的大气与稳重、古朴又不失华丽。陶都宜兴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文化脉络浓厚,在几千年的制陶历史中紫砂陶瓷文化艺术孕育其中。均陶堆花工艺历史底蕴浓厚,绚烂多彩、端庄大气的艺术特点,经过这么多年以来,时至今日已经焕发了新的生命,一代一代的均陶人呈现出了完美而精致的均陶作品,进行了艺术创新,弘扬了均陶技艺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宜兴制陶历史悠久,陶瓷品种门类繁多,均陶艺术的社会影响力不容小觑。为了积极探索宜兴陶瓷"五朵金花"非物质文化保护与传承形式,把"均陶"艺术发扬光大,因此,创新发展"堆花"这一传统的民间手工艺绝活,进而推动均陶堆花艺人的艺术素养和职业能力,是极具社会意义与价值的。  相似文献   

3.
均陶堆花是陶都宜兴最具代表性的民间传统工艺之一,是均陶制品特有的装饰艺术。它源于5000多年前,古代艺人在陶瓷坯体上用黑、红两种天然色泥制作的几何纹装饰图案,到宋代就因此演变成陶瓷器皿完美的装饰艺术而著称于世。均陶堆花的艺术特点是以大拇指作笔,五色彩泥作墨,综合运用"搓、捻、抹、揿、捺"五大指法绝技在陶瓷坯体上堆贴出精美画面。其中,"抹、捺"又称"拓",是堆花技法中运用最多的  相似文献   

4.
均陶堆花是宜兴的陶瓷传统技艺之一,因其以堆、贴为主的独特的装饰手法,在民间艺术中极具代表性和艺术特色,曾广受好评。然而,今天的陶都却俨然成了紫砂陶"一枝独秀"之地,作为均陶工艺从业者,我们要振兴传统均陶工艺,就很有必要深入探讨、研究它的堆花工艺,取传统之精髓,去其糟粕,从多方面进行传承、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宜兴均陶走上繁荣发展之路,才能使宜兴的"五朵金花"相辅相成,共放光芒。  相似文献   

5.
《江苏陶瓷》2013,(4):72
均陶,是宜兴艺术陶瓷中的主要品种之一,与紫砂、青瓷、精陶、美彩陶并称为陶都"五朵金花"。除了紫砂属于素面素心的无釉陶,其它都用不同釉料装饰,显示釉的特色与作品的艺术魅力。因此,釉料的传承与创新,也是业内有心人为之研究探索的一大课题。走进宜兴均陶研究所,这里陈设的各类均陶堆花作品吸引着观赏者的目光,体量大的有口径1.5公尺的均釉堆花大缸、高2米多的花瓶、签筒,另有属中小件堆花的瓶、坛、罐、钵、盂及陶艺类造型,传统均釉有蓝均、绿均、、红均、黄均  相似文献   

6.
杨俊 《山东陶瓷》2021,(1):40-40
宜兴传统堆花曾因为种种的历史原因,发展停滞,堆花艺术创作缺乏新意,甚至一度濒临传承断绝的边缘。近来,随着陶瓷行业繁荣,新生的均陶堆花艺术在现代艺术创作思维的影响下,逐步摆脱了过去那种呆板生硬的工艺套路,开创了一条以传统文化为导向,全新多变的工艺展示,当代均陶堆花创作迎来了充满希望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7.
均陶堆花是陶都宜兴最具代表性的民间传统工艺之一,是均陶制品特有的装饰艺术。它源于5000多年前古代艺人在陶瓷坯件上用黑色、红色两种天然色泥制作的几何纹装饰图案,到宋代时就因此演变成陶瓷器皿完美的装饰艺术品而著称于壶。均陶堆花工艺目前已越来越受到广大壶人的关注,堆花工艺作品在许多国内重大的陶艺展评中屡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而且被  相似文献   

8.
均陶堆花是陶都宜兴最具代表性的民间传统工艺之一,是均陶制品特有的装饰艺术。它源于5000多年前古代艺人在陶瓷坯件上用黑色、红色两种天然色泥制作的几何纹装饰图案,到宋代时就因此演变成陶瓷器皿完美的装饰艺术品而著称于壶。均陶堆花工艺目前已越来越受到广大壶人的关注,堆花工艺作品在许多国内重大的陶艺展评中屡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  相似文献   

9.
宜兴均陶是极具地域特色的陶瓷艺术,其精湛绝妙的堆花装饰技法更是举世瞩目。本文通过探析宜兴均陶堆花装饰技法独特的堆塑意韵,并追溯其历史渊源,呈现堆花艺人灵活运用大拇指徒手进行堆塑的技艺,一抹一捺随着指尖的舞动,一幅幅灵动传神的画面便见证了均陶堆花艺术的魅力。随着堆塑技法的日益成熟,大拇指堆贴画的意韵更足,挥洒自如中充满了泥性、泥气和泥韵。  相似文献   

10.
崔麦香  张志英 《江苏陶瓷》2012,45(2):14-14,22
1宜兴均陶堆贴花艺术的基本情况宜兴均陶堆贴花艺术是陶瓷生产劳动者为满足广大消费者需求进行陶瓷产品装饰而创造,并在社会发展和应用中流传的一种工艺形式。它生长或培育在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之中,不受功利思想的制约,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及生活情趣。  相似文献   

11.
杨晓兰 《江苏陶瓷》2010,43(5):53-55
均陶是陶都宜兴最早的陶瓷种类之一,它与精陶、紫砂、青瓷、美彩陶一起被称为宜兴陶瓷艺术的"五朵金花"。宜兴均陶以大气、古朴、美观著称于世,堆、贴是它的主要装饰手法,这在民间艺术的装饰手法中极具代表性。均陶堆花作品具有实用与陈设的双重价值。然而,今天的陶都却成了紫砂陶"一枝独秀"的局面,作为均陶工艺从业人要振兴现代均陶工艺,我们就很有必要深入探讨、研究它的堆花工艺,从装饰形式、装饰内容、装饰技法这三个方面进行突破创新。只有这样才可能使宜兴均陶走上繁荣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均陶以特有的"均釉"和"堆花"著称于世。在继承传统文化艺术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本文以"堆龙挂盘"为例,论述了当代均陶堆花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宜兴紫砂,六百年意识形态,五百年手艺传承,不只是属于一个地域的文化现象,更是全世界茶器、陶瓷文化艺术的文化现象与艺术个性彰显;它不仅代表宜兴的地方特色,也是中国的陶瓷艺术脉搏,更是世界陶瓷历史文化园中的一朵奇葩。伴随着紫砂壶的出现"削竹"为笔,留下一丁点手艺人的痕;到时大彬时期开始有了"大彬款".  相似文献   

14.
韩小虎,1950年生于江苏宜兴,艺名一指,艺室号"指艺斋"。1966年进宜兴均陶工艺厂,师承民间堆花艺人李士勋、杨耀生。1974年开始独立从事均陶堆花工作,1979年进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深造,由名师张守智、潘春芳指导。从艺50年来在均陶堆花艺术上既善于汲取前人的艺术精华,又师古不泥,擅长大胆创新,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探索均陶艺术的同时又涉足紫砂艺术的研究和创作,并独创性地把堆花技艺引入紫砂装饰,拓宽了紫砂艺术的空间。注重从生活中挖掘素材,激发创作灵感,因而在紫砂壶艺、雕塑、陶刻方面也收获颇丰,作品大气端庄、意蕴悠长。多年来,先后创作了250多件均陶及紫砂精品,屡获国家金、银奖及国际展览会金奖。有多件作品被国内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由于贡献突出,其业绩和创作的部分精品被《当代宜兴陶艺名家和民间名人录》、《中外名人录共和国卷》等专业名典收录。  相似文献   

15.
宜兴均陶堆贴花是宜兴独具特色的陶瓷装饰技法,以前俗称堆花或贴花,以大拇指做笔,以不同于坯体的泥料为墨,在器物光滑的坯体表面上或堆或贴形成各种装饰画面,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间趣味。  相似文献   

16.
宜兴均陶以其低调的姿态在装饰我们生活的同时,也把中国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完美地呈现在坯体之上,非常接地气地宣传着江南的山明水秀和风土人情,也让更多的人走进宜兴这座江南水城,感受着均陶艺术的绚丽多彩和历史传奇.宜兴均陶艺术作品"凤穿牡丹"是一件非常典型的传统均陶器,上面的装饰具有鲜明的均陶堆花工艺的特点,而颜色的呈现也具有...  相似文献   

17.
刘俊 《山东陶瓷》2020,43(1):23-24
宜兴均陶起源的时间为宋代,它原先是在粗陶的基础之上完善发展而来的,通过多种釉彩配比变化,经过高温烧制发生窑变,从而形成的一个独特品种。均陶有一种特殊的装饰工艺,就是均陶堆花,可谓一绝。均陶"福运临门笔筒"就是把宜兴独特的均陶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中门神的形象完美的融合,用精致的堆花把这一题材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让古老的文化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同时也把其中所蕴含的福运来临、守护平安、吉祥如意等思想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8.
古称"荆邑"、"阳羡",地处吴越交界,江南人文荟萃之地,是中国著名的陶都,在这里有着悠久的制陶历史,一直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期,独特的地理环境,富有特色的人文条件,孕育了一部色彩斑斓的陶瓷文化工艺史,这里除了盛产举世闻名的宜兴紫砂壶以外,还是传统青瓷的产地,除此之外,就是具有十分地域色彩的堆花工艺和均釉陶器,简称均陶堆花,作品"凤戏牡丹"便是采用堆花工艺的均釉陶器。  相似文献   

19.
杨俊 《江苏陶瓷》2014,47(5):58-58
均陶堆贴花是宜兴独具特色的陶瓷装饰技法。均陶堆贴花是以大拇指做笔,以不同于坯体的泥料为墨,在器物光滑的坯体表面上或堆、或贴,形成陶器表面的各种装饰画面,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间趣味。  相似文献   

20.
朱峰海 《佛山陶瓷》2015,25(2):72-73
宜兴均陶堆花工艺在传统上称为贴花,它发展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经过当代艺人的创新,特别是创造出"半浮雕堆贴法"和"立体浮雕堆贴法"技法后,堆花工艺及作品具备了全新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