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峰海 《佛山陶瓷》2015,25(2):72-73
宜兴均陶堆花工艺在传统上称为贴花,它发展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经过当代艺人的创新,特别是创造出"半浮雕堆贴法"和"立体浮雕堆贴法"技法后,堆花工艺及作品具备了全新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
均陶以特有的"均釉"和"堆花"著称于世。在继承传统文化艺术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本文以"堆龙挂盘"为例,论述了当代均陶堆花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均陶堆花是陶都宜兴最具代表性的民间传统工艺之一,是均陶制品特有的装饰艺术。它源于5000多年前古代艺人在陶瓷坯件上用黑色、红色两种天然色泥制作的几何纹装饰图案,到宋代时就因此演变成陶瓷器皿完美的装饰艺术品而著称于壶。均陶堆花工艺目前已越来越受到广大壶人的关注,堆花工艺作品在许多国内重大的陶艺展评中屡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  相似文献   

4.
均陶堆花是陶都宜兴最具代表性的民间传统工艺之一,是均陶制品特有的装饰艺术。它源于5000多年前古代艺人在陶瓷坯件上用黑色、红色两种天然色泥制作的几何纹装饰图案,到宋代时就因此演变成陶瓷器皿完美的装饰艺术品而著称于壶。均陶堆花工艺目前已越来越受到广大壶人的关注,堆花工艺作品在许多国内重大的陶艺展评中屡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而且被  相似文献   

5.
宜兴均陶是极具地域特色的陶瓷艺术,其精湛绝妙的堆花装饰技法更是举世瞩目。本文通过探析宜兴均陶堆花装饰技法独特的堆塑意韵,并追溯其历史渊源,呈现堆花艺人灵活运用大拇指徒手进行堆塑的技艺,一抹一捺随着指尖的舞动,一幅幅灵动传神的画面便见证了均陶堆花艺术的魅力。随着堆塑技法的日益成熟,大拇指堆贴画的意韵更足,挥洒自如中充满了泥性、泥气和泥韵。  相似文献   

6.
杨晓兰 《江苏陶瓷》2010,43(5):53-55
均陶是陶都宜兴最早的陶瓷种类之一,它与精陶、紫砂、青瓷、美彩陶一起被称为宜兴陶瓷艺术的"五朵金花"。宜兴均陶以大气、古朴、美观著称于世,堆、贴是它的主要装饰手法,这在民间艺术的装饰手法中极具代表性。均陶堆花作品具有实用与陈设的双重价值。然而,今天的陶都却成了紫砂陶"一枝独秀"的局面,作为均陶工艺从业人要振兴现代均陶工艺,我们就很有必要深入探讨、研究它的堆花工艺,从装饰形式、装饰内容、装饰技法这三个方面进行突破创新。只有这样才可能使宜兴均陶走上繁荣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宜兴均陶堆花技艺是当地民间传统工艺的绝活,在继承堆花技艺这一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如何更好地发扬堆花装饰的特色,更快地推进堆花装饰的发展,并在堆花装饰纹样与堆贴技法上有所创新突破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正>陶堆花工艺是装饰均陶制品的特殊工艺,是以手指为工具,在陶器坯体表面上用粘土堆贴,形成既有粘土意味又有浮雕效果的艺术品。这种陶器上的堆贴工艺技巧性很高,是继承了传统的陶塑、印纹、贴花等工艺,经历代艺人的不断完善、综合发展,而形成了有着自己独特艺术语言的装饰技艺。陶堆花装饰施釉烧成后,画面清晰、层次分明,呈半浮雕状态。装饰风格讲究,构图繁密不乱、疏简有致,风格豪放而潇洒,手指堆贴  相似文献   

9.
宜兴均陶堆贴花是宜兴独具特色的陶瓷装饰技法,以前俗称堆花或贴花,以大拇指做笔,以不同于坯体的泥料为墨,在器物光滑的坯体表面上或堆或贴形成各种装饰画面,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间趣味。  相似文献   

10.
均陶堆花是用徒手造型的方式塑造具象浅浮雕的传统技艺,和一般模具制作的浅浮雕相比,大拇指堆花具有明显的写意美和"泥味道",因而独具特色.但近年来,均陶堆花技艺由于缺少批量生产的内在动力而渐渐走向封闭,本文试图通过将其与现代陶艺中色泥装饰技法的比较与综合,来探讨堆花技艺在现代语境中的技术出路.  相似文献   

11.
古称"荆邑"、"阳羡",地处吴越交界,江南人文荟萃之地,是中国著名的陶都,在这里有着悠久的制陶历史,一直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期,独特的地理环境,富有特色的人文条件,孕育了一部色彩斑斓的陶瓷文化工艺史,这里除了盛产举世闻名的宜兴紫砂壶以外,还是传统青瓷的产地,除此之外,就是具有十分地域色彩的堆花工艺和均釉陶器,简称均陶堆花,作品"凤戏牡丹"便是采用堆花工艺的均釉陶器。  相似文献   

12.
均陶堆花是宜兴的陶瓷传统技艺之一,因其以堆、贴为主的独特的装饰手法,在民间艺术中极具代表性和艺术特色,曾广受好评。然而,今天的陶都却俨然成了紫砂陶"一枝独秀"之地,作为均陶工艺从业者,我们要振兴传统均陶工艺,就很有必要深入探讨、研究它的堆花工艺,取传统之精髓,去其糟粕,从多方面进行传承、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宜兴均陶走上繁荣发展之路,才能使宜兴的"五朵金花"相辅相成,共放光芒。  相似文献   

13.
均陶堆花是陶都宜兴最具代表性的民间传统工艺之一,是均陶制品特有的装饰艺术。它源于5000多年前,古代艺人在陶瓷坯体上用黑、红两种天然色泥制作的几何纹装饰图案,到宋代就因此演变成陶瓷器皿完美的装饰艺术而著称于世。均陶堆花的艺术特点是以大拇指作笔,五色彩泥作墨,综合运用"搓、捻、抹、揿、捺"五大指法绝技在陶瓷坯体上堆贴出精美画面。其中,"抹、捺"又称"拓",是堆花技法中运用最多的  相似文献   

14.
均陶堆花工艺又称为贴花,在制作过程中强调对大拇指的独特运用,是均陶工艺特有的装饰手法,是在长久的制陶过程中摸索出来的一种绝技。运用这种技法,在陶器表面粘土堆贴,可以塑造出各种不同形象不同风格的装饰艺术,带有极强的传统文化风貌,继承了过去陶塑、印纹、贴花等工艺的优点,经过不断完善而成的独特艺术语言。  相似文献   

15.
《江苏陶瓷》2013,(4):72
均陶,是宜兴艺术陶瓷中的主要品种之一,与紫砂、青瓷、精陶、美彩陶并称为陶都"五朵金花"。除了紫砂属于素面素心的无釉陶,其它都用不同釉料装饰,显示釉的特色与作品的艺术魅力。因此,釉料的传承与创新,也是业内有心人为之研究探索的一大课题。走进宜兴均陶研究所,这里陈设的各类均陶堆花作品吸引着观赏者的目光,体量大的有口径1.5公尺的均釉堆花大缸、高2米多的花瓶、签筒,另有属中小件堆花的瓶、坛、罐、钵、盂及陶艺类造型,传统均釉有蓝均、绿均、、红均、黄均  相似文献   

16.
宜兴陶瓷堆花工艺是一种装饰陶瓷制品的特殊手法,完全是手工方式的装饰工艺。以手指为工具,在陶器坯体表面上用粘土堆贴,组成既有粘土意味,又有浮雕效果的装饰纹样。这种陶器堆花工艺的技巧性很高,继承了传统的陶塑、印纹、贴花等工艺,加以综合发展而形成的,是我国工艺美术园地的一枝奇葩。陶瓷制品经过细致的堆花装饰,施釉烧成后,画面清晰,层次分明,呈半浮雕状态,有  相似文献   

17.
该文所论述的是均陶传统堆花受历史条件和其它因素的限制,长期因循守旧,发展缓慢,表面装饰千篇一律。但在现代艺术思湖的冲击下,均陶的传统堆花初步引入了现代装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建立了一条新的通道,使现代装饰在传统堆花中铺设了艺术的新轨迹。  相似文献   

18.
刘俊 《陶瓷》2022,(3):61-63,66
江苏宜兴的均陶堆花工艺作为陶都的"五朵金花"之一,其历史悠久,在这千年的时间积累中,创作出很多具有传统魅力的艺术作品.从兴盛到衰败,再到现代大好环境中的复兴崛起.在历史的长河中遗留下来了精美的艺术品.笔者阐述了均陶堆花的发展和佛教的紧密关系,及其创造出来的独特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9.
均陶堆花是宜兴地区独有的均陶装饰绝活。它以大拇指在均陶坯体上堆贴出惟妙惟肖,形神兼备的精美画面,这种装饰技艺至今在陶艺界独领风骚、自成一脉。  相似文献   

20.
正宜均本与紫砂壶齐名,但当代堆花艺术却几近式微,影响力早已经不能与紫砂壶同日而语。从业人数减少,人才凋零,能熟练掌握堆花技艺的艺人越来越少,与同时代紫砂行业的从业人数相比堪称稀少,这些都是宜均走下坡路的原因。同紫砂壶一样,均陶艺术的大发展始于明代,兴盛于清朝,十七世纪初,均陶器进入皇宫成为御用器,及至清代中晚期走向成熟,但同紫砂壶于近现代的再次兴盛不同,均陶堆花却并没能重现清代时的艺术辉煌,工艺虽有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