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南昌市第一医院外科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对本院2009年7-12月968例外科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68例患者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率达99.1%(959/968),应用最多的前3位药物为:头孢呋辛钠(19.0%)、头孢哌酮/舒巴坦钠(17.0%)、头孢替唑(10.1%)。术后超时应用抗菌药物657例(68.5%),其中Ⅰ类切口手术261例(27.2%)、Ⅱ类切口手术376例(39.2%)、Ⅲ类切口手术20例(2.1%)。结论本院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存在给药方法不当、用药时间过长等问题,需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8):124-127
目的:分析本院眼科I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静脉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评价行政干预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为本院抗菌药物的规范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干预前1052例和干预后648例出院的I类切口手术病例的围手术期静脉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干预前后的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围手术期静脉使用抗菌药物从干预前的90.5%下降到干预后的10%,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切皮前30 min2 h抗菌药使用率明显提高;干预后术后48 h、72 h、>72 h抗菌药使用率下降。手术时间>3 h术中干预前后抗菌药物均未使用和追加;干预前后一、二代头孢菌素使用率分别为0和10.8%。结论:通过各种行政干预,干预后围手术期抗菌素使用率明显下降。但仍存在一、二代头孢菌素使用率偏低、术中追加一剂抗菌药物不规范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李志勇  罗晶  钱进  游艳 《矿产勘查》2010,(4):114-115,131
目的调查采取干预措施前后围术期抗菌药合理用药情况,推动医院合理用药工作的开展。方法选择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2008年10-12月外科围术期病历300份作为非干预组,在医院进行一系列干预措施后,另选取2009年4-6月外科围术期手术病历300份作为干预组。分析2组病例抗菌药预防应用情况。结果抗菌药的合理用药比例由干预前的9.33%上升到干预后的89.33%(P〈0.05);干预前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干预后均有显著改善。结论实施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干预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3):81-83
目的:考察2013年某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按"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及相关文件的要求,对该院2013年1-12月585例Ⅰ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85例手术中,预防用抗菌药物92例,预防用药率为15.73%,其中108例白内障手术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者为54例,所占比例达50%。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机及品种选择也存在明显问题:预防用药患者中术前未用药而术后才用者占82.61%,预防用药物品种选择不合理占比也很高,其中选用大环内酯类罗红霉素分散片作为预防用药者高达76.09%。结论:该院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用药主要存在部分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指针过宽、药物品种选择和用药时机不合理等问题。医院应进一步加强监管,加大医护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培训力度,以充分发挥抗菌药的抗菌特性而减少其耐药菌的出现。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34):130-132
目的:建立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方法:于本院病历检索系统中随机抽取250例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病例,设计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调查表。搜集有关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体系研究的相关资料,以国家颁布的有关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的指南和规定为指导,采用Delphi Method法建立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对本组患者用药的合理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本研究建立了一个由3个一级指标和13个二级指标组成的评价体系。该指标体系对本组患者围术期预防用药的评价结果为:有用药指征患者共202例(80.8%),无用药指征患者共48例(19.2%);用药方案不合理患者占总体患者的比率依次为:药物选择12.8%、给药途径4.8%、溶媒选择5.2%、溶媒用量10%、用药频次20.8%、用药剂量22%。同时,本组患者围术期使用预防用抗菌药物后,仅2例患者出现轻微手术部位感染,比率为0.8%。结论:Delphi Method法下建立的由3个一级指标和13个二级指标组成的评价体系能系统性的对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较客观标准。  相似文献   

6.
郎梅春  王冰  李秋华 《矿产勘查》2010,(9):40-41,46
目的了解九江市第三人民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宏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本院333例清洁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33例清洁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其中277例(83.18%)于术前0.5~2 h给药;给药途径均为静脉滴注。在65例手术时间〉3 h的患者中,仅5例(7.69%)于术中追加了一次抗菌药物。仅手术前单用一次抗菌药物者4例(1.20%);手术后用药?24h者11例(3.3%),1-3 d者82例(24.63%),4-7 d者114例(34.23%),7-14 d者110例(33.03%),〉14 d者12例(3.61%)。术前0.5-2 h预防用药共8类11种,头孢菌素类(第一、三代头孢菌素)与复方β-内酰胺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各占25.99%,其余依次是磷霉素、头孢西丁、阿奇霉素、青霉素、克林霉素。围手术期抗菌药物联合用药以二联为主占66.97%,其次为单一用药占30.33%。结论该院在清洁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中存在不合理现象,如用药时机不恰当、药物选择不合理、用药时间持续过长等。因此,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规范化使用应予以重视和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探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手术围术期预防用药的合理性.方法收集该院2013年3-5月住院的1 160例10种介入手术病例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 永久或临时起搏器安置/更换术、椎间盘射频消融术的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分别是87.95%、83.33%,其他8种介入手术的使用率都为0.结论 该院介入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已趋达到卫生部的标准,呈整体合理趋势.加大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监督力度,能够明显改善抗菌药物用药不合理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22):95-96
目的:分析采取PDCA循环管理流程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3月实行PDCA循环前的Ⅰ类手术切口病例601例作为对照组,并与实施干预后各组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PDCA循环干预后,杜绝了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明显下降(P<0.05);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明显改善(P<0.05)。结论:通过PDCA循环管理,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好转。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17):116-117
目的:比较一系列医药卫生政策实施前后基本药物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评价其对医疗机构合理用药的影响。方法:选取某医院门急诊处方和出院病历,将2011年作为政策实施前组,2012年作为实施1阶段组,2013年作为实施2阶段组,进行实施前后的对照研究,考察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结果:实施2阶段基本药物门诊处方使用率为51%,基本药物金额使用率为33%。实施2阶段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38.67%,较实施前的76.06%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也有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药卫生政策和整治干预措施的出台对促进合理用药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3):12-13
目的:探究分析在产科围术期中药师干预抗菌药合理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5月产科收治的200例剖宫产孕妇作为干预组,该组产妇由本院药师参与抗菌药的合理应用,另外选取本院2011年1-12月产科收治的200例剖宫产孕妇作为对照组,该组患者给予常规抗菌药应用。比较两组孕妇的临床效果。结果:干预组产妇在围手术期使用的抗菌药物主要是头孢唑林,二联用药情况有了显著改善,干预组疗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妇住院日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药品费用、抗菌药物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剖宫产围术期,有药师对抗菌药合理应用进行干预能够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有着很高的可操作性,应该积极推广这种干预模式,发挥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