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8 毫秒
1.
湿陷性黄土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部分地区,由于湿陷性黄土地区地质结构的特殊性,因此对于高层建筑地基处理措施应慎重考虑。本文中,笔者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地理结构特点,对高层建筑地基处理方法进行研究。从技术、成本以及可行性的角度出发,结合工程实例,对现有的几种复合型地基处理方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区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为湿陷性黄土地区高层建筑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沈铭 《中外建筑》2014,(6):154-155
为确保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物的安全与正常使用,应规范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建设工程的勘察与设计,其中,地基的处理、结构措施以及防水措施尤为重要,该文详细论述了湿陷性黄土地区高层建筑工程勘察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以期因地制宜地防止湿陷对于建筑物产生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湿陷性黄土地基是基础工程中最为复杂的地基类型之一,采取可靠的工程措施以确保基础工程的安全稳定,是湿陷性黄土地区客运专线建设必须解决的技术难题。通过分析湿陷性黄土的主要工程特性,提出湿陷性黄土地区铁路工程的勘察方法及可能遇到的主要工程技术问题,为黄土地区客运专线设计、建设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简析湿陷性黄土填方的现状,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施工,着重阐述了强夯法的优势及施工步骤。结合工程实例,具体论证了湿陷性黄土高填方地基强夯处理的关键技术,通过对地基承载力、回填土质的湿陷性以及回填土密实的均匀度等指标的检测,地基加固效果显著,使湿陷性黄土高填方地基获得了较高的地基承载力和密实度,解决了回填区与原土区结合部不均匀沉陷、广大黄土地区湿陷性黄土高填方回填地基处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湿陷性黄土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华中和华东部分地区,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上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考虑因地基湿陷引起的附加沉降对工程可能造成的危害。本文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区给水排水管道工艺、结构特点,通过分析湿陷性黄土的特性,对该种地质条件下给水排水管道管材选用、管道基础、地基处理、管道接口等结构设计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物地基不均匀沉降的长期观察,从勘察、设计、施工、使用等方面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钻孔灌注桩基础在湿陷性黄土场地上的应用,对钻孔灌注桩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及桩基沉降进行了计算;给出了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流程,为高层建筑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基础形式的选择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土工基础》2017,(6):685-689
基于对宁夏东部地区某工程场地夯实处理后的地基进行详细的勘察与检测,分别采用室内土工试验、标准贯入试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和堆载试验的方法,对黄土地基的夯实处理效果进行评价,对可能引起场区内地基沉降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经过强夯处理的黄土地基密实度高,压缩性低,强夯面以下的表层黄土状粉土的湿陷性已基本消除,地基土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强夯法对宁东地区黄土地基的适用性较高;(2)对于地基表层存在黄土状填土的地基,在基础施工期前应在地表设置一定厚度的灰土垫层,以消除不均匀浸水时产生轻微的沉降差,且宜选用底部碎石土层作为天然地基基础的持力层;(3)填土的固结沉降、湿陷以及遇水软化现象均会导致黄土地基的沉陷,其本质原因是黄土地基原有结构产生了破坏。研究成果对宁东地区黄土地基的设计处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如何经济高效的消除湿陷性一直是黄土地区地基处理一个课题,本文通过一个典型的自重湿陷性黄土的强夯地基处理实例分析,对强夯法处理自重湿陷性黄土的适用性进行评价,并对强夯消除黄土湿陷性的地基处理设计、施工和检测提出一些建议,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0.
深厚层湿陷性黄土地区上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对地基处理的方法、地基处理的深度尤其是消除地基湿陷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带来了更大的难度。预处理钻孔灌注桩地基处理方式较好地解决了湿陷性消除问题和提高承载力的问题。文章根据深厚层湿陷性黄土地区的某一工程施工和检测的实例,通过对设计方案的比选、施工机械参数的比选以及检测结果的验证,对该方法做一回顾、分析、总结,以期对后继类似工程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党昱敬  张若筠 《工程勘察》2012,(5):19-23,90
高层建筑的迅速发展,大柱网的普遍使用,使得结构设计对地基强度和变形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往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广泛应用的灰土垫层法、灰土挤密桩法等地基处理方法难以满足设计要求。以具有完整的现场荷载试验资料和沉降观测结果数据的工程实例为依托,对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管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设计应用进行较详细的理论分析、研究和探讨,认为根据土工参数估算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偏于保守;并提出基于单桩载荷试验得出的试桩曲线,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协同工作时的沉降分析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以某高层住宅楼地基处理工程为例,介绍了在深厚湿陷性黄土场地上采用DDC工法结合桩基础的地基处理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DDC工法消除地基湿陷性,经检测满足设计要求后,在形成的复合地基上进行桩基础的设计与施工。室内试验结果表明,湿陷性黄土地基经DDC工法处理后其湿陷性基本消除;同时单桩竖向抗压静力载荷试验结果表明,桩基础的承载力与沉降量均达到设计要求,并表现出摩擦桩的特性。  相似文献   

13.
孟庆霞 《山西建筑》2010,36(36):90-91
通过对载体桩在侯马湿陷性黄土地区小高层建筑的应用,介绍了载体桩的设计、施工,并对不同地基处理形式进行了分析对比,实践证明,在湿陷性黄土地区采用载体桩对提高单桩承载力、降低造价、保护环境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李娟  程鹏 《山西建筑》2010,36(18):101-102
结合多年的设计经验,分析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发生原因,针对建、构筑物的类别、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湿陷性的等级等,提出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以确保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5.
刘仁旺 《山西建筑》2010,36(18):93-94
分析了湿陷性黄土对基础病害产生的原因和防治办法,对处理黄土湿陷对基础影响的工程应用进行了探讨,指出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必须重视对不良软弱地基的加固和处理,以避免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西安市2004年~2013年200幢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资料的分析,结合不同城区位置的工程地质条件,研究高层建筑物的长期沉降发展特性,采用指数函数模型预测建筑物最终稳定沉降量,经过统计归纳,分析高层建筑物不同阶段的沉降量情况,探求西安地区高层建筑物的沉降量控制值。研究结果为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物沉降安全预警值的确定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8000kN.m高能级强夯处理湿陷等级为Ⅲ~Ⅳ级的大面积湿陷性黄土地基,对其设计、施工和检测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实践研究。通过瑞利波波速测试、标准贯入试验、室内土工试验和静力载荷试验等对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的效果进行了综合检测,对比分析了强夯前后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地基承载力和湿陷性的变化情况,确定有效加固深度、湿陷性消除、地基承载力等均满足设计要求,可为其他高能级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工程的设计、施工、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自重湿陷性黄土与单桩负摩阻力离心模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和分析黄土的湿陷变形性质与桩基的负摩阻力,采用离心模型试验的方法分别对原状自重湿陷性黄土与重塑湿陷性黄土进行模拟浸水试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原状和重塑湿陷性黄土浸水湿陷过程主要分为3个阶段,即显著湿陷变形阶段、湿陷稳定变形阶段以及水位下降后土体的固结变形阶段。根据试验结果,对于以沉降观测为目的的试验研究中,用重塑黄土代替原状黄土进行离心模型试验模拟其湿陷变形的方法是可行的。进而分析基桩负摩阻力分布规律及中性点位置的变化规律。单桩的负摩阻力分布及中性点位置是一动态变化过程,中性点位置与桩长的比例为0.68~0.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