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09年四川凉山南红玛瑙被发现以后,其凭借产出量高,块度大,颜色好的特点迅速占领珠宝市场。笔者挑选了8块四川凉山南红玛瑙"联合料"样本进行分析研究并探讨了其颜色成因。研究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偏光显微薄片观察、电子探针、阴极发光及拉曼光谱测试。结果表明,南红玛瑙"联合料"的主要成分为SiO2和FeOT,红色包裹体和隐晶质红色区域的拉曼光谱显示在224、290、410、464、1 318cm-1处吸收峰,说明FeOT为赤铁矿。赤铁矿包裹体在阴极发光测试下显示红色。南红玛瑙"联合料"为矿物致色,致色矿物并非市场上所说的"朱砂点",而是赤铁矿,其致色方式有两种:一种为赤铁矿包裹体悬浮于石英中致色,颜色的浓淡与赤铁矿分布的密集程度和矿物颗粒大小有关;另一种是由隐晶质赤铁矿浸染致色。赤铁矿包裹体的尺寸不一,分布不均匀的现象可作为区别其它产地南红玛瑙的特征之一。除此以外,研究显示南红玛瑙的形成是多期次的,赤铁矿包裹体的形成也是多期次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内蒙古西北戈壁区的阿拉善红玛瑙为研究对象。通过常规宝石学测试、偏光显微镜观察、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光谱、拉曼光谱以及X射线荧光光谱测试,对14块样品的宝石学特征及其颜色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阿拉善红玛瑙呈橙黄色至深红色,半透明至不透明,玻璃光泽,紫外荧光惰性,摩氏硬度6.42~6.93;主要矿物为石英和斜硅石,次要矿物为赤铁矿和极少量的针铁矿;内部结构包含细粒状结构、纤维状结构以及显晶质结构;XRF结果显示阿拉善红玛瑙内部的主要致色元素是Fe;红色区域的拉曼光谱显示292cm~(-1)和1320cm~(-1)赤铁矿的特征峰,紫外—可见光光谱一阶导数图谱显示红色样品在575nm附近出现特征峰,橙黄色样品在435nm、540nm附近出现特征峰,说明致色矿物为赤铁矿和极少量的针铁矿。致色方式有两种:一种为赤铁矿和针铁矿球粒状集合体致色,包裹体均匀分布在石英颗粒间,大小不一,矿物颗粒越大、分布越密集,玛瑙的红色越浓郁,部分颗粒较大的赤铁矿包裹体密集分布在玛瑙后期生成的内部裂隙中;另一种为隐晶质赤铁矿呈浸染状分布致色。  相似文献   

3.
利用常规宝石学测试方法,紫外-可见光谱仪、红外光谱仪、激光拉曼光谱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等对阿富汗石样品的矿物组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及拉曼光谱等谱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阿富汗石样品的折射率为1.523~1.529,摩氏硬度5~6,受S~(3-)、S~(2-)分子离子根影响,在长波紫外光下呈弱至强亮橙黄色荧光,紫外-可见光范围内具有600 nm附近吸收宽带和380 nm附近弱吸收带为特征的吸收光谱。红外测试结果显示,指纹区以1 005、1 119 cm~(-1)处强吸收峰,伴随1 166 cm~(-1)处肩峰和768、1 387 cm~(-1)处弱峰,及690~400 cm~(-1)范围内一系列锐锋为特征,官能团区以1 631、3 438 cm~(-1)为中心的吸收带为特征。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显示,阿富汗石样品的特征拉曼位移峰位于260、426、453、542、579、615、989、1 083 cm~(-1),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显示阿富汗石的特征衍射峰为一组五强峰d=3.682、3.293、2.125、4.825、2.678■,原岩共生矿物包括磷灰石、透辉石、方解石、黄铁矿、方钠石等。  相似文献   

4.
近来,市场上出现一种绿松石的伴生矿物,其外观特征与绿松石颇为相似。通过常规宝石学测试、薄片观察、电子探针、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等测试方法对一个相关样品进行了鉴定研究。结果表明,该样品的矿物组成以纤磷钙铝石-磷锶铝石为主,含有一定量的绿松石等矿物。该样品外观呈蓝色,局部蓝绿色,蓝色分布不均匀,主要呈点状、团块状富集,隐晶质结构,密度为2.52 g/cm~3,折射率(点测)为1.62。纤磷钙铝石-磷铝锶石的红外光谱主要具有3 585、3 420、3 140、1 320、1 116、1 039、604 cm~(-1)处的吸收峰,拉曼光谱主要具有1 104、1 034、987、612、518、257、185 cm~(-1)处的拉曼峰。而绿松石在红外光谱与拉曼光谱上与其有明显不同。由于该种绿松石伴生矿物鉴定难度较大,除了常规检测的检测手段,还需结合红外光谱、拉曼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电子探针等测试方法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5.
缅甸曼辛(Man Sin)是近年来市场最为热门的尖晶石产地,以产出"绝地武士"尖晶石而闻名。采用宝石显微镜、激光拉曼光谱仪,对缅甸曼辛尖晶石样品的内部包裹体的类型和成分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表明,缅甸曼辛(Man Sin)尖晶石中常含有带有橙黄色流体的多相包裹体,具有产地指示意义。橙黄色流体包裹体可以被捕获包裹在八面体负晶之中,可以附着在矿物包裹体的表面,可以与气态的H_2S,液态的H_2S以及各种矿物包裹体组成特征的多相包裹体,其拉曼光谱以155、220、443 cm~(-1)和475 cm~(-1)拉曼峰为特征,为高浓度的自然硫溶液,液体可能为CS_2。富含自然硫的流体以多种形式存在于尖晶石内部包裹体中,表明缅甸曼辛尖晶石形成于高度还原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6.
为系统探究南红玛瑙的宝石学特征,特别是红色纹带的成因,利用常规宝石学测试、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仪(FTIR)、激光拉曼光谱仪(Raman)以及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光谱仪(LIBS)对南红玛瑙样品进行分析,确定南红玛瑙的矿物组成,分析影响南红玛瑙颜色的因素,试图解释及推测其条带的形成成因。结果显示,南红玛瑙样品的折射率为1.54~1.55,相对密度为2.642,隐晶质,可见贝壳状断口,玻璃光泽,紫外荧光灯下表现惰性。南红玛瑙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英,含有大量的Si,其次为Fe及少量的K、Ca、Al、Mg、Cl等,并且红色部分的鲜艳程度与Fe含量成正比,经拉曼光谱分析,红色部分中的Fe以赤铁矿形式存在。南红玛瑙的红带纹路成因可推测归纳为:岩浆液在空洞内周期性的结晶形成玛瑙,Fe在南红玛瑙中以独立铁质矿物(赤铁矿)形式存在,导致南红玛瑙呈现红色,并且每一期进入的铁矿物的含量不同,导致红色深浅不同,二者呈正相关关系。花纹方面,结晶速度适宜时喷入物可以充分分布,形成规整的平行条纹,当结晶速度很快,喷入物来不及均匀分布,便形成杂乱分布的纹路,常表现为火焰状。  相似文献   

7.
基于棉纤维傅里叶(FT)拉曼光谱特性,分别采用"方差权特征提取法"和"极限基线校正特征提取法"提取棉FT拉曼光谱的特征峰。结果表明:当提取特征峰个数为4,阈值分别为0.2、0.175时,这两种方法的特征峰位移均在1 097、1 120、2 894、1380 cm~(-1)处,且特征峰强度从高至低的排列顺序为1 097 cm~(-1)、1 120 cm~(-1)、2 896 cm~(-1)、1 380 cm~(-1)。结果认为,这两种方法虽特点不同,但用于棉纤维FT拉曼光谱特征提取时,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梅花玉"是我国湖北神农架产出的一种红色天然矿石,通过常规宝石学测试、偏光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拉曼光谱仪(LR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荧光能谱仪(EDS)对"梅花玉"的宝石学特征、矿物组成、化学成分、微形貌特征、颜色成因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显示,该"梅花玉"具玻璃光泽—油脂光泽,不透明,密度为2.69~2.71g/cm~3,其主要矿物组成为方解石,次要矿物为白云石和石英;"血色"部分的矿物组成为赤铁矿;黑色脉状区域为隐晶质矿物,可能为黑云母等粘土矿物。在微形貌特征方面,"梅花玉"中白色方解石的结晶形态较好,结构紧凑,可见菱面体解理;红色部分自形晶少,赤铁矿呈细粒状或薄膜状充填在方解石裂隙和解理中而表现为红色,黑色矿物呈不规则条带状、脉状覆盖胶着在其它矿物表面。  相似文献   

9.
充填斜红磷铁矿是珠宝市场上常见的首饰材料,但目前对其充填物及充填程度的研究较少。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方法对市场上常见的充填斜红磷铁矿样品进行了研究。常规宝石学测试表明,严重充填的斜红磷铁矿样品的充填区域光泽差异明显且荧光异常,但对于轻微充填的斜红磷铁矿样品,仅通过放大观察和荧光检查难以鉴别,需要进行详细的谱学测试。红外光谱测试结果显示,充填斜红磷铁矿样品在中红外区域可见1 510、1 250cm~(-1)谱峰,近红外区域可见5 985cm~(-1)谱峰,均与环氧树脂有关。拉曼光谱中,充填斜红磷铁矿样品不仅可见1 112、1 185、1 464cm~(-1)等环氧树脂组合峰,部分样品在裂隙处可见1 061、1 131、1 293、1 438cm~(-1)等与石蜡相关的拉曼峰。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充填斜红磷铁矿样品显示423、538、750nm等处的吸收带,与天然斜红磷铁矿一致,说明充填物未对样品原本体色产生影响。市场上常见的斜红磷铁矿可能经过了多次充填加工流程,其内部充填物主要为无色或近无色的环氧树脂,通过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能够对其进行有效、无损的鉴别。  相似文献   

10.
云母石英质玉为新近出现的一种玉石,其商贸名称为"草莓晶"。针对该玉石检测与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用显微激光拉曼光谱仪、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仪、X射线能谱仪等分析测试方法,重点就云母石英质玉的宝石矿物学、振动光谱及其致色机理等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云母石英质玉主要由显晶质石英集合体组成,次要(致色)矿物为含锰铁白云母,具典型的鳞片粒状结构,其紫红色调的形成与其次要矿物含锰铁白云母中Mn~(2+)的外层d电子~6A_1→~4T_1(~4G)跃迁导致的554 nm吸收峰,~6A_1→~( 4)T_2(~4G)跃迁导致的445 nm吸收峰及Fe~(2+)的自旋禁戒跃迁产生的516 nm吸收峰密切相关。含锰铁白云母中由Al-(Fe, Mn)-OH伸缩振动导致的红外吸收谱带位于3 616 cm~(-1)处,由硅氧骨干振动导致的一组拉曼峰分别位于1 071、746、697、628、408 cm~(-1)处,由晶格振动和阳离子交换导致的拉曼峰分别位于261 cm~(-1)和191 cm~(-1)处,据此与相似的云母类矿物相区分。  相似文献   

11.
通过常规和大型宝玉石检测仪器对排查中出现的1颗无色样品的宝石学及谱学特征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该粒样品的折射率值为1.550~1.588,双折射率为0.038,密度值是2.89±0.02 g/cm~3,放大观察可见大量定向排列针状包裹体及垂直方向排列的短柱状晶体;X射线能谱仪测试显示样品主要化学元素属于方柱石族系列,Ma平均值为10.14%;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分析显示,其特征谱峰主要是由CO_3~(-2)和Si-O、Al-O、O-H基团所致,其中拉曼光谱在448、1 090、1 327 cm~(-1)处具有谱峰,红外光谱在指纹区峰位1 404、1 516、1 007、853、609、544、459、413 cm~(-1)处具有谱峰;官能团区2 939,2 496、2 612、3 391 cm~(-1)处具有谱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显示,样品在可见光区基本无明显吸收峰,在312 nm处出现的吸收峰可能与Fe~(3+)离子和Fe~(3+)-Fe~(3+)离子对的d-d电子跃迁有关,光致发光光谱测试其主要发光光谱带位于608 nm中心,并伴随558、569、588、629、650、678、698 nm的肩峰,综合结果显示该粒样品为较为少见的钙柱石。  相似文献   

12.
选取腾冲市场上常见的缅甸琥珀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常规宝石学特征、包裹体特征以及红外光谱特征进行测试分析。结果显示,缅甸琥珀样品在偏光显微镜下出现异常消光现象,大多数缅甸琥珀相对密度在1.020~1.050,植物珀、血珀、翳珀的相对密度偏大,分别为1.064、1.084、1.109;缅甸琥珀样品在紫外线长波下普遍发强蓝白色或蓝紫色荧光,在短波下发弱荧光或不发光,其中红茶珀品种在紫外线长波下发强紫粉色荧光,血珀和翳珀品种发弱土黄色荧光;缅甸琥珀样品中包裹体的种类繁多,流纹、裂隙、气相和气液两相包裹体、点状包裹体等普遍存在,面纱状流纹包裹体具有产地鉴定意义。红外光谱测试结果显示,缅甸琥珀具有产地鉴别意义的特征吸收峰在1 300~1 000cm~(-1),该范围内存在4个主要吸收峰,其中1 142cm~(-1)附近峰的强度最大,1 224cm~(-1)附近次之,1 090和1 031cm~(-1)附近的吸收强度较弱。  相似文献   

13.
赞比亚Magodi矿区是紫红色-棕红色石榴石的新产地,目前关于该产地的研究较少。通过常规宝石学测试、电子探针、拉曼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试对赞比亚的紫红色-棕红色石榴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赞比亚紫红色-棕红色石榴石的折射率约为1.750~1.772,相对密度约为3.77~3.92;属于铁铝-镁铝榴石系列,含有少量钙铝榴石、锰铝榴石等;具有种类丰富的内含物,包括自形-半自形的透明晶体包裹体、浑圆状熔蚀包裹体、密集的短棒状和粒状包裹体、平行排列的长针状包裹体、"指纹状"的愈合裂隙等,拉曼光谱表明矿物包裹体以金红石、锆石和锐钛矿为主。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显示,赞比亚紫红色-棕红色石榴石吸收峰主要与Fe~(2+)、Fe~(3+)和Mn~(2+)离子d-d轨道的跃迁有关,含量较多的Fe~(2+)在黄绿光区产生了最主要的吸收,反衬出红光区和蓝紫光区较高的透过率,一部分样品呈紫红色的色调,另一部分样品在368、425 nm处(与Fe~(3+)有关的峰位)产生了更强的吸收,蓝紫光的透过减少,样品偏向棕红色调;Mn~(2+)含量较低,吸收较弱,对石榴石颜色的影响不显著。赞比亚石榴石的化学成分、吸收光谱和内含物等特征可作为产地溯源的依据,也可为其矿床成因、地质背景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一种商业上被称为"美国紫云母"的紫色玉石与相似宝玉石的区别,以及其白色矿物与紫色矿物主体的成分差异,采用宝石显微镜、折射仪、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电子探针和X射线粉末衍射仪等测试仪器对"美国紫云母"样品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美国紫云母"样品的红外光谱可见结晶水引起的3 382、3 114、1 634 cm~(-1)附近的吸收峰,以及[PO_4]~(3-)振动所致的1 025、594、469 cm~(-1)附近的吸收峰,非云母的特征吸收,位于1 511 cm~(-1)处的弱吸收峰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弯曲振动引起;X射线衍射数据显示,"美国紫云母"样品为成分较纯的红磷铁矿(又名斜红磷铁矿);电子探针测试结果符合变红磷铁矿化学式FePO_4·2H_2O。紫外-可见光谱可见424 nm附近的强吸收峰,以及539 nm附近和751 nm附近的宽吸收带,证明"美国紫云母"样品为经过充填、未经染色处理的变红磷铁矿。"美国紫云母"样品中白色部分与紫色部分在正交偏光显微镜下无明显差异,拉曼光谱基本吻合,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白色部分和紫色部分的组成元素相同,仅致密度有所差异,说明样品紫色与白色部分为同种矿物,推测其颜色差异可能归因于致密度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电子探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仪等现代测试技术方法对来自巴基斯坦、坦桑尼亚、越南及纳米比亚4个不同产地的11块海蓝宝石样品的基本性质、化学成分及谱学特征等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常规测试结果发现,巴基斯坦海蓝宝石的折射率及相对密度较高,越南海蓝宝石具有鲜艳的蓝色;电子探针测试结果表明,巴基斯坦海蓝宝石中碱金属Na质量分数明显高于其他产地的海蓝宝石;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试结果表明,各样品Li、Mn、Zn、Rb、Cs等质量分数较高,4个产地的海蓝宝石在微量元素质量分数上差别较大,巴基斯坦海蓝宝石含有较高的Mn、Zn,坦桑尼亚海蓝宝石含有较高质量分数的Li、Cs,纳米比亚海蓝宝石则含有最高质量分数的Cs;红外光谱显示,各产地海蓝宝石在1 200~400cm~(-1)谱峰相对一致,为绿柱石结构振动峰,其中巴基斯坦海蓝宝石在这一范围内的谱峰较其他产地海蓝宝石谱峰有所偏移,近红外8 000~4 000cm~(-1)内发现4个产地海蓝宝石在不同方向上水的吸收存在明显差别,垂直c轴方向才会出现6 816cm~(-1)的吸收峰;拉曼光谱显示仅巴基斯坦海蓝宝存在明显的I型水(3 608cm~(-1))与Ⅱ型水(3 598cm~(-1))的谱峰,另外3个产地则仅见明显的I型水(3 608cm~(-1))吸收峰。  相似文献   

16.
在加工单晶宝石的过程中,晶体定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激光拉曼光谱定向测试宝石虽然得到的结果不一定准确,但是可以作为辅助证据对传统结晶学定向进行验证。通过对顽火辉石样品的切片进行定向的红外光谱、激光拉曼光谱测试与对比分析,探讨了利用红外光谱、拉曼光谱进行晶体定向的可能性,获得了可以利用红外光谱的水峰在3 400~3 600cm~(-1)范围内的形状、强度及位置、拉曼光谱中的1 009~1 020cm~(-1)处拉曼峰形态、强度总体峰数量、荧光背景等要素对顽火辉石晶体进行初步定向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对菲律宾吕宋岛独山玉和中国河南独山玉样品进行电子探针、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测试分析。电子探针结果显示,中国河南独山玉样品中斜长石为连续Na-Ca类质同像系列,而菲律宾独山玉样品中的斜长石主要为钙长石;菲律宾独山玉样品为β-黝帘石,而中国河南独山玉样品中α-黝帘石更多,两个产地样品中含有的透辉石在主要化学成分上一致。拉曼光谱结果显示,中国河南独山玉样品的拉曼吸收光谱为多种长石的混合图谱,而菲律宾独山玉样品中只出现了钙长石的特征吸收峰;两个产地样品中含有的黝帘石和透辉石的拉曼谱峰一致,但其形状、峰值大小和位置都有不同。红外光谱结果显示,菲律宾独山玉样品中所含长石的红外光谱与标准红外光谱一致,中国河南独山玉样品因类质同象,红外光谱发生改变;中国河南独山玉样品中黝帘石在600~400 cm~(-1)范围的红外光谱谱峰比菲律宾独山玉样品中数量多,且谱峰更加明显;两个产地样品中透辉石在600~300 cm~(-1)范围内的振动频率相同,在1 100~850 cm~(-1)范围内的红外光谱略有不同。通过对其主要矿物组成和谱峰特征的研究,可以为两个产地独山玉的鉴别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前对于尖晶石内部八面体包裹体的成分,宝石学研究中尚存在争议。基于市场上尖晶石主要产地为缅甸且八面体包裹体为缅甸及斯里兰卡产地的特征包裹体的两方面考虑,对收集到的52粒主要产地为缅甸的尖晶石样品进行观察,据包裹体存在的共性及包裹体所处位置选择较有代表性的4颗宝石级尖晶石样品进行显微观察和拉曼光谱测试。拉曼光谱显示包裹体有位于155、282、712、1 086cm-1的方解石拉曼峰和位于177、300、1 099cm-1的白云石拉曼峰。通过对八面体包裹体分布特征的观察,从突起、空间分布、偏光特点和成分等方面分析,得出结论:缅甸尖晶石内部的包裹体若呈白色或无色、边界清晰、定向排列、八面体形状,则可以判断他们是由残余成矿热液白云石或方解石所充填的同生、次生或假次生负晶包裹体。但由于研究样品数量和来源的局限性,对于其他尖晶石族矿物作为八面体包裹体的存在缺乏相关证据,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9.
利用常规宝石学测试,电子探针(EDAX)、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综合热分析(DSC/TG)、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分析(SEM/EDS)对中国四川凉山南红玛瑙和非洲南红玛瑙的矿物组成、结构、微量元素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四川凉山南红玛瑙与非洲南红玛瑙在矿物组成上均以SiO_2为主,但两产地南红玛瑙中都含有少量的Al、Mg、K、Na和Ca、S、Fe、Ni、Cu、Zn等元素,且四川凉山南红玛瑙中存在少量Al取代Si;同时发现非洲南红玛瑙中Fe_2O_3的质量分数比四川凉山南红玛瑙中的高,而四川凉山南红玛瑙中Al_2O_3的质量分数比非洲南红玛瑙中的高,因而判断非洲南红玛瑙的颜色较四川凉山南红玛瑙的颜色深的主要原因是其Fe_2O_3的质量分数高。综合热分析表明四川凉山南红玛瑙中SiO_2结晶比非洲南红玛瑙好。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新疆一种商业名为“丁香紫玉”材料的宝石学特征及谱学特征,针对5块产自新疆阿尔泰的样品进行了常规检测,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激光拉曼光谱仪、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仪和激光诱导离解光谱仪等仪器测试分析,从矿物组成、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以及化学元素组成进行了研究分析。测试结果表明“丁香紫玉”为宝石级锂云母岩。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结果表明样品的主要矿物组成为云母,占90%左右,次要矿物钠长石(10%左右)以及微量石英。激光拉曼光谱测试结果显示,其谱峰在高波数3 000~3 800cm^-1区域有3 628,3 496cm^-1羟基的伸缩振动所致谱峰。红外光谱测试结果,在高波数的羟基伸缩振动吸收带在3 625,3 454cm^-1与拉曼测试的羟基伸缩振动带结果基本相同。激光诱导离解光谱显示样品主要组成元素为H、Li、Na、K、Cs、Ca、Mg、Al、Si,微量元素有Be、Ti、Fe、Mn、Cu、Cr、Hg、Pd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