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大型综合医院在就医人数激增的情况下,医院公共空间的有效管理是亟须解决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型综合医院公共空间的公共环境与设施、通达效率、功能布局进行调查,结合因子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建立起3个准则层以及14个指标层,构建大型综合医院公共空间评价指标体系.对医院公共空间管理提出"多中心空间"等改进措施,对大型综合医院公共...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既有住区人、车行为轨迹的基础上,根据车与人对停车空间使用的功能时间差异性,提出空间"折叠"的思路。从住区建成环境的停车高效、人车安全、健康促进三个目标出发,关注与公共健康密切相关的建成环境要素,探索城市既有住区内停车空间的复合利用模式,为营造人车共生的健康居住环境提供实证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地下交通、商业、文化、娱乐休闲等为主要功能的地下公共建筑,特别是集多种功能的地下大型公共综合体已成为城市整体功能结构中的重要节点甚至是城市的核心.而地下公共建筑外形及特征的塑造以及与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整合是完善整体功能结构和优化城市风貌的重要内容.作者从空间与环境塑造的角度对地下公共建筑的外形及特征,以及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进行探讨,提出几种基本的设计模式,讨论其特征.  相似文献   

4.
浅析大学校园外部活动空间设计中不容忽视的几个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若旻 《安徽建筑》2011,18(6):42-43,83
大学校园是一个功能复杂的综合体。校园的环境不仅为学术活动提供物质条件,并且也为塑造学生提供精神依托。校园外部活动空间作为大学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具备的交通、学习、休闲和美学欣赏等功能,理应受到更多的关注。文章从自然条件、空间尺度以及使用者——人几个方面阐述了改进我国高校校园环境既有经济上的可能性,同时又是教育环境建设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5.
齐奕  张岩桥  周琼  张玲 《当代建筑》2021,(10):118-122
本文聚焦医院寻路问题,应用眼动追踪技术,以大型综合医院门诊部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结合问卷调查、眼动追踪实验,归纳行人的寻路路径、行为表征及眼动轨迹,进一步分析行人在大型综合医院门诊部公共空间中的迷路原因及寻路参照,从而提出门诊公共空间优化设计策略.研究可为未来医院设计的寻路优化、效率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现代医院建筑呈现出服务功能更全面、空间构成更多元、人员流动更多样的特点。这使得公共空间及其组合序列与空间形态更加复杂化,单一空间模式已不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借助系统论研究,通过整体性系统化的角度重新解读医院建筑公共空间设计,保证公共空间在宏观层面的整体性与连续性,避免单一、局部、相互割裂的设计模式。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结合、互为支撑,并将人的行为活动与心理需求作为复合系统的因素之一,共同实现公共空间系统的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7.
覃力  单容亮 《新建筑》2012,(5):110-114
以深圳市500床位以上的大型综合医院为研究对象,从功能与空间演变、交通与流线组织两方面入手,对特区成立30年来的大型综合医院建筑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对今后的医院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城市空间的集约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炜 《华中建筑》2002,20(5):91-93
城市空间必须集约化建设。有关于此,该文考察了目前存在的住房、交通与环境问题,分析了问题背后的人地、人车、人天矛盾,认为解决 问题的着眼点是空间-复合的建筑空间和柔性的城市空间,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对策是竖向层叠城市功能,一体化发展城市建筑与交通,立体复合自然要素与人工构筑物,建议在实践中可采取多层化作为突破口,尤其应注意天桥与屋顶组成的平台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9.
龙海市四馆一中心项目,运用复合型公共空间组织设计理论指导设计,通过空间叠合的交通流线梳理、不同场馆总平面功能布局、内部及外部景观空间营造、不同场馆的相似空间整合、抽象于当地传统建筑肌理的外立面元素运用等设计措施,实现在复杂的大型文化建筑组群中合理并高效的公共空间形态、组织公众流线、整合公共资源,使之形成合理、有趣、多维的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0.
医院街模式是现代大型综合医院建设较为重要的一种设计模式,其公共空间在医院建筑中呈复合化方向发展,在交通、诊疗功能基础上注入了休闲、景观、活动甚至商业等非传统性功能,使用者对医院公共空间提出更高要求。研究借助环境质量主观评价,通过参与性观察、自由访谈、统计调查的方式,获取医院的主要使用者(患者、家属、医护人员)及专家的评价信息,运用统计软件SPSS定量分析各项数据,在决策点、交通系统、导视系统及功能序列等方面分别探讨了医院公共空间的真实使用情况,以此为依据发掘公共空间中的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改进策略,为医院公共空间优化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乡村公共空间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乡村建设逐渐成为发展的关键领域,公共空间作为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之受到广泛的关注。以1996~2021年CNKI国内乡村公共空间研究文献为检索源,采用CiteSpace软件生成科学知识图谱,分析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在此基础上,将现有研究按照综合性与专题性展开文献述评。研究发现:(1)近20年乡村公共空间的研究集中在空间的形态特征、保护更新、演变重构等方面,多学科研究为其提供了广阔的视角;(2)近年来乡村公共空间研究发生物质-社会-文化转向,需关注其文化属性的挖掘,尤其是非物质文化在公共空间中的呈现方式与保护利用模式;(3)乡村公共空间的分类方式多样,类别之间存在交叉重复问题,应明晰类别之间的相互关系,把握基于生产-生活-生态的复合化类型与特征;(4)在新时代快速发展背景下,创新产业与乡村发展密切相关,需进一步更新乡村公共空间的传播和利用方式,发掘其新型价值;(5)乡村公共空间重构聚焦于物质空间的建设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需注重结合乡村产业发展与城乡融合,构建具有地域性特征的“功能-文化-空间-机制”的重构路径。未来应搭建多学科平台,结合应用性理论探索新视角,同时运用定性定量多种研究方法,综合探索乡村公共空间研究的理论方法与体系。  相似文献   

12.
商谦  朱文一 《建筑创作》2012,(7):190-195
地下公共空间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空间。近十几年间,高密度区的增加导致城市问题严重,城市景观的要求带来城市对地下空间的需要。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北京的大型地下公共空间有了较大的发展。其在空间分布上趋向双轴双环的布局结构,在功能类型上分为综合、文化、体育和休闲等多种类型。本文探讨北京大型地下公共空间的分布,并针对其不同的空间类型展开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未来地下北京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资源,在人民城市理念下,这一城市最好的空间资源应转为面向市民的生活空间,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上海西岸更新为例,应用空间生产理论,分析多元主体协同生产滨水生长型空间的机制显示了其必要性.其中,由政府生产的空间表征层面、由开发商运用资本循环逻辑生产的空间实践内容,以及由公众使用...  相似文献   

14.
In recent years, in the context of the transition from urban construction to inventory development, landscape architects have begun to explore an urban micro-regeneration mode with gradual, small-scale interventions based on community building. Through the lens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e project elaborated i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everyday landscape, explores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urban spatial quality in public space, and discusses the ways that landscape architects engage in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community building. Taking Dashilanr neighborhood as the testing ground, this project experimented on a public space microregeneration framework and an innovative public participation mode based on pop-up practices. In response to current spatial problems in Dashilanr neighborhood, the project team proposed a regeneration framework of 5 strategies for public space: activity implantation, traffic improvement, greening promotion, rainwater management, and event and industry planning. As a test to the framework, project presentation and feedback, interactive experience, community building, and other functions were integrated into temporary urban space installations in the pop-up spaces. Combined theoretical framework with practical experiences, this project paid attention to the discussion of propagation effects and discipline boundaries, so as to compile the Dashilanr Micro-Regeneration Handbook, which provides an experimental sample for the inventory planning of Beijing’s old city.  相似文献   

15.
Suzhou City enjoys its regional water networks as a driver to promote the evolution of urban-rural landscapes, where water spa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rural public spaces that defines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supports public health, and offers recreational opportunities. 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s (CES) ranging from aesthetics, recreation, education to culture are the core public demands and a key aspect in shaping the identity and vitality of water spaces. However, along with the rapid urbanization, the historical city-water spatial pattern, social connections and relations, and regional cultural spirit have gradually faded away. Such problems can be addressed through inventory renewals and cultural revivals of water spaces based on CES enhancement. This research introduces the 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 to study CES of water spaces by examining representative water spaces of Suzhou,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CES types and landscape elements/factors. By collecting the residents’ assessment data on the importance and performance of a series of landscape elements/factors, this research measures and evaluates the demand–supply relations of the studied water spaces, conducts a strategic zoning to identify the landscape elements/factors to maintain, of over-supply, needs no priority or to improve, respectively. Finally, the paper proposes planning strategies and construction guidance for enhancing water space CES in Suzhou in the aspects of ecological management of water network, highlighting of water town image, and planning and scheming of local projects.  相似文献   

16.
程兴 《福建建筑》2012,(3):43-45
本文以海峡国际会展中心景观设计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延伸城市空间机理与职能、与建筑空间形态密接、合理组织交通活动与停留空间、有机融合自然景观等方式,实现大型公建入口外部空间与城市空间的景观一体化设计。  相似文献   

17.
郭菲菲  王美仙 《中国园林》2022,38(9):111-116
滨河绿地拥有水、陆域相结合的自然资源,是城市居民日常休闲、娱乐、社交的重要场所。从游人需求角度出发,探究游人偏好何种植物景观,对滨河绿地的植物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与借鉴意义。以郑州市东风渠、七里河、熊耳河3条河流滨河绿地为例,在调研分析滨河绿地植物多样性水平的基础上,运用游客自愿拍摄法(VSEP)收集游人拍照点位置及偏好植物景观照片,并借助Arc GIS和SPSS软件分析游人拍照点空间分布特点及植物景观偏好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游人在动态游览时对滨河绿地整体植物多样性感知程度较低,更关注视野范围内较小面积样地的植物种类丰富程度;近水道路植物景观空间、滨水植物景观空间为拍摄点密集区域;游人拍摄照片时关注植物个体特色、植物景观空间及个人在植物景观空间中的感受;游人偏好的植物景观空间普遍具有植物种类及观赏特性丰富、可进入草地面积大、地形起伏、有花卉装饰、空间视线开敞、与水体相结合、色彩和谐、适中的硬质铺装面积及绿视率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岳峰  傅凡  戴菲  袁满  曾辉 《中国园林》2021,37(9):83
气溶胶对人类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影响,绿色空间 被认为是缓解气溶胶污染的重要生态设施。既往研究集中于单 个污染因子与土地利用的相关研究,但对绿色空间景观格局与 综合空气污染物空间规律的定量化研究较少。以武汉市为例, 基于遥感影像,利用ENVI、ArcGIS提取绿地和AOD数据, 运用Fragstats计算绿色空间景观指数,从统计学规律和空间 分布规律两方面研究了绿地景观格局与AOD的关系。研究发 现:1)绿色空间景观指数和AOD都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 征;2)绿色空间景观格局缓解气溶胶污染的核心景观指数指标 为CA、PLAND、LPI、COHESION、AI;3)基于地理加权 回归的绿色空间核心景观指数对AOD浓度分布影响具有空间 差异。提出了绿色空间核心景观指数缓解气溶胶污染的调控策 略,旨在从缓解气溶胶污染角度出发,为绿色空间类生态规划 设计等提供参考,为人居健康环境和公共卫生安全建设提供理 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山水有清音--荔园山庄外部景观空间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帅民曦 《规划师》2005,21(8):40-43
高质量的建筑外部环境空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景观应是个区域环境的基本构成。荔园山庄景观规划注重地方特色,以生态理念作为景观塑造的核心,从山体、湖区、建筑等层面进行生态营造,营建出山、水、建筑相融的高等级接待基地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