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赞比亚Magodi矿区是紫红色-棕红色石榴石的新产地,目前关于该产地的研究较少。通过常规宝石学测试、电子探针、拉曼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试对赞比亚的紫红色-棕红色石榴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赞比亚紫红色-棕红色石榴石的折射率约为1.750~1.772,相对密度约为3.77~3.92;属于铁铝-镁铝榴石系列,含有少量钙铝榴石、锰铝榴石等;具有种类丰富的内含物,包括自形-半自形的透明晶体包裹体、浑圆状熔蚀包裹体、密集的短棒状和粒状包裹体、平行排列的长针状包裹体、"指纹状"的愈合裂隙等,拉曼光谱表明矿物包裹体以金红石、锆石和锐钛矿为主。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显示,赞比亚紫红色-棕红色石榴石吸收峰主要与Fe~(2+)、Fe~(3+)和Mn~(2+)离子d-d轨道的跃迁有关,含量较多的Fe~(2+)在黄绿光区产生了最主要的吸收,反衬出红光区和蓝紫光区较高的透过率,一部分样品呈紫红色的色调,另一部分样品在368、425 nm处(与Fe~(3+)有关的峰位)产生了更强的吸收,蓝紫光的透过减少,样品偏向棕红色调;Mn~(2+)含量较低,吸收较弱,对石榴石颜色的影响不显著。赞比亚石榴石的化学成分、吸收光谱和内含物等特征可作为产地溯源的依据,也可为其矿床成因、地质背景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红外吸收光谱(FTIR)对1颗未知种属的黄色石榴石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可通过石榴石特征的A、B、C谱峰区分钙系石榴石和铝系石榴石,继而通过D谱峰确定石榴石的具体种属。黄色石榴石红外吸收光谱的A谱峰、B谱峰、C谱峰分别为962、862、842 cm~(-1),说明该样品为钙系石榴石中的钙铝榴石。根据钙铝榴石D谱峰的波数(D=611 cm~(-1)),可获得Y位中的Al/(Fe+Al)质量分数比值为0.843,与EPMA的分析结果较为接近[Al/(Fe+Al)≈0.813]。Y位中Fe~(3+)的存在是黄色钙铝榴石致色的主要原因,也正是Y位中Fe~(3+)对Al~(3+)的部分类质同像替代,使得黄色钙铝榴石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出现435 nm和581 nm的吸收峰,以及相对密度和折射率处于钙铝榴石端元和钙铁榴石端元之间。研究进一步证实,红外光谱可作为石榴石种属鉴别及颜色成因判断的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利用常规宝石学测试方法,紫外-可见光谱仪、红外光谱仪、激光拉曼光谱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等对阿富汗石样品的矿物组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及拉曼光谱等谱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阿富汗石样品的折射率为1.523~1.529,摩氏硬度5~6,受S~(3-)、S~(2-)分子离子根影响,在长波紫外光下呈弱至强亮橙黄色荧光,紫外-可见光范围内具有600 nm附近吸收宽带和380 nm附近弱吸收带为特征的吸收光谱。红外测试结果显示,指纹区以1 005、1 119 cm~(-1)处强吸收峰,伴随1 166 cm~(-1)处肩峰和768、1 387 cm~(-1)处弱峰,及690~400 cm~(-1)范围内一系列锐锋为特征,官能团区以1 631、3 438 cm~(-1)为中心的吸收带为特征。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显示,阿富汗石样品的特征拉曼位移峰位于260、426、453、542、579、615、989、1 083 cm~(-1),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显示阿富汗石的特征衍射峰为一组五强峰d=3.682、3.293、2.125、4.825、2.678■,原岩共生矿物包括磷灰石、透辉石、方解石、黄铁矿、方钠石等。  相似文献   

4.
石榴石的品种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比不同品种石榴石的常规宝石学特征和红外光谱特征,以期找到一种可以快速区别不同品种石榴石的方法。结果表明,铝系列和钙系列石榴石之间的区别较为简单:铝系列一般为暖色系的红色、橙色等,而钙系列一般为冷色系列的绿色;铝系列石榴石B带频率一般高于870cm-1,且常缺少D带,而钙系列石榴石B带频率一般低于870cm-1,而且一般具有D带。钙系列中钙铝榴石、钙铁榴石由于完全类质同相混溶较少,通过折射率和红外光谱也可以较好区别:钙铝榴石折射率一般小于1.78,钙铁榴石折射率一般大于1.78;钙铝榴石的红外光谱B带一般在864cm-1左右,而钙铁榴石的B带一般在837cm-1左右。铝系列中镁铝榴石、铁铝榴石、锰铝石榴石由于相互混溶现象普遍,需要综合颜色、折射率和红外光谱特征才能进行准确的判定。  相似文献   

5.
采用宝石学常规测试、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显微激光拉曼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方法测试了几种用于绿松石充填的胶水材料及对应处理后的安徽绿松石样品。结果表明,疏松原矿绿松石的相对密度为2.25,胶水充填的绿松石相对密度更低,低于理论值。液态胶水的红外光谱中普遍有位于2 978 cm~(-1)处—CH_3键、2 930 cm~(-1)处—CH_2键、1 722 cm~(-1)附近C=O键和1 256 cm~(-1)附近C—O—C键的振动峰;固化胶水主要基团的红外振动峰与液态胶水基本一致;固化剂的红外光谱中1 715 cm~(-1)处振动峰归属于v(C=O)伸缩振动,1 418、1 327 cm~(-1)处振动峰归属于б(COO)弯曲振动。胶水充填绿松石样品的红外光谱中2 920~2 940 cm~(-1)范围内为v(CH_2)伸缩振动、1 720~1 730 cm~(-1)范围内为酯类v(C=O)伸缩振动、1 390~1 470 cm~(-1)内б(C—H)弯曲振动和1 220~1 300 cm~(-1)范围内v(COC)伸缩振动的特征峰指示了有机充填的特征;绿松石样品拉曼光谱显示2 890~2 990 cm~(-1)范围内强而尖锐的v(C—H)伸缩振动峰也可作为充填鉴定的辅助依据。绿松石样品在紫外-可见光谱中显示由Fe~(3+)离子所致432 nm吸收带和[Cu(H_2O)_4]~(2+)所致600 nm以后宽缓吸收带,在475 nm和515 nm处显示与染色粉有关的吸收带。  相似文献   

6.
通过常规和大型宝玉石检测仪器对排查中出现的1颗无色样品的宝石学及谱学特征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该粒样品的折射率值为1.550~1.588,双折射率为0.038,密度值是2.89±0.02 g/cm~3,放大观察可见大量定向排列针状包裹体及垂直方向排列的短柱状晶体;X射线能谱仪测试显示样品主要化学元素属于方柱石族系列,Ma平均值为10.14%;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分析显示,其特征谱峰主要是由CO_3~(-2)和Si-O、Al-O、O-H基团所致,其中拉曼光谱在448、1 090、1 327 cm~(-1)处具有谱峰,红外光谱在指纹区峰位1 404、1 516、1 007、853、609、544、459、413 cm~(-1)处具有谱峰;官能团区2 939,2 496、2 612、3 391 cm~(-1)处具有谱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显示,样品在可见光区基本无明显吸收峰,在312 nm处出现的吸收峰可能与Fe~(3+)离子和Fe~(3+)-Fe~(3+)离子对的d-d电子跃迁有关,光致发光光谱测试其主要发光光谱带位于608 nm中心,并伴随558、569、588、629、650、678、698 nm的肩峰,综合结果显示该粒样品为较为少见的钙柱石。  相似文献   

7.
铁铝榴石表面的光泽差异可作为其是否经过了充填处理的重要证据之一,但需要辨别其成因是天然矿物包裹体出露还是人工注入材料所致。采用常规的宝石学测试方法和红外光谱技术分析了铁铝榴石样品的宝石学特征及其表面弱光泽材料的红外光谱特征,获得了其是否经过充填处理的关键证据。结果表明,显微红外反射光谱中1 200~900 cm-1范围内的谱带以及798,779 cm-1处的吸收峰表明铁铝榴石中的异相材料为石英矿物包裹体,而不是油、树脂、蜡、玻璃等人工充填物。因此,铁铝榴石表面有弱光泽材料的存在不能简单视为其经过充填处理的关键证据,其表面存在的矿物包裹体可能是引起石榴石光泽变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铝硼锆钙石属于一种极为稀有的宝石品种,其宝石学特征的研究报道较少。为丰富相关宝石学数据,为类似的稀有宝石品种检测提供思路,并提高检测效率,对样品进行常规宝石学测试,并运用红外光谱、拉曼光谱、EDS能谱及光致发光光谱技术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铝硼锆钙石折射率值超出折射仪测量范围,二色性明显,可见典型吸收光谱,紫外灯长波下惰性,紫外灯短波下呈中-强黄绿色荧光,放大可见明显刻面棱重影、裂隙、矿物及流体包裹体,密度为3.89±0.02 g/cm~3,摩氏硬度为7~8,贝壳状断口;红外光谱与拉曼光谱结果显示特征谱峰与B-O、Al-O、Ca-O、Zr-O振动有关,其中[BO_3]~(3-)和[BO_4]~(5-)并存。光致发光光谱证实电子-空穴心的存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显示特征吸收峰与微量Ti、V、Fe叠加吸收有关;EDS能谱仪测试样品的主量元素与铝硼锆钙石化学式一致。  相似文献   

9.
对澳大利亚某矿区蓝宝石样品的宝石学和谱学特征进行研究,并为该矿区蓝宝石的优化处理工艺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常规宝石学仪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仪、显微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激光拉曼光谱仪等对澳大利亚蓝宝石样品的宝石学特征、化学成分、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紫外-可见光谱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澳大利亚蓝宝石样品的颜色分布不均匀,普遍发育六边形平直生长色带,其包裹体主要包括二相包裹体(CO_2和H_2O)、蓝宝石、金红石、锆石、硬水铝石、角闪石等;红外光谱中3 310 cm~(-1)处的吸收峰指示着该矿区蓝宝石生长于还原条件下,其Cr/Ga比值小于1且Fe/Ti比值大部分介于10~100,为典型岩浆岩型蓝宝石的比值;澳大利亚蓝宝石样品的颜色主要与Fe、Ti、Si、Mg等元素质量分数有关:Ti质量分数较少的区域常出现由Fe~(3+)离子的d-d电子跃迁导致的377、387、450 nm处的吸收峰;而Ti质量分数较多的区域常出现由Fe~(2+)—Ti~(4+)离子对电荷转移导致的以559 nm为中心的黄绿区的吸收带;Fe~(2+)—Fe~(3+)离子对电荷转移常常与Fe~(2+)—Ti~(4+)离子对电荷转移同时出现并导致以754 nm附近为中心的700~800 nm处的宽缓吸收带,且根据Fe~(2+)—Fe~(3+)、Fe~(2+)—Ti~(4+)离子对电荷转移的比例不同,吸收带的中心会发生偏移。  相似文献   

10.
近来,市场上出现一种绿松石的伴生矿物,其外观特征与绿松石颇为相似。通过常规宝石学测试、薄片观察、电子探针、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等测试方法对一个相关样品进行了鉴定研究。结果表明,该样品的矿物组成以纤磷钙铝石-磷锶铝石为主,含有一定量的绿松石等矿物。该样品外观呈蓝色,局部蓝绿色,蓝色分布不均匀,主要呈点状、团块状富集,隐晶质结构,密度为2.52 g/cm~3,折射率(点测)为1.62。纤磷钙铝石-磷铝锶石的红外光谱主要具有3 585、3 420、3 140、1 320、1 116、1 039、604 cm~(-1)处的吸收峰,拉曼光谱主要具有1 104、1 034、987、612、518、257、185 cm~(-1)处的拉曼峰。而绿松石在红外光谱与拉曼光谱上与其有明显不同。由于该种绿松石伴生矿物鉴定难度较大,除了常规检测的检测手段,还需结合红外光谱、拉曼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电子探针等测试方法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内蒙古西北戈壁区的阿拉善红玛瑙为研究对象。通过常规宝石学测试、偏光显微镜观察、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光谱、拉曼光谱以及X射线荧光光谱测试,对14块样品的宝石学特征及其颜色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阿拉善红玛瑙呈橙黄色至深红色,半透明至不透明,玻璃光泽,紫外荧光惰性,摩氏硬度6.42~6.93;主要矿物为石英和斜硅石,次要矿物为赤铁矿和极少量的针铁矿;内部结构包含细粒状结构、纤维状结构以及显晶质结构;XRF结果显示阿拉善红玛瑙内部的主要致色元素是Fe;红色区域的拉曼光谱显示292cm~(-1)和1320cm~(-1)赤铁矿的特征峰,紫外—可见光光谱一阶导数图谱显示红色样品在575nm附近出现特征峰,橙黄色样品在435nm、540nm附近出现特征峰,说明致色矿物为赤铁矿和极少量的针铁矿。致色方式有两种:一种为赤铁矿和针铁矿球粒状集合体致色,包裹体均匀分布在石英颗粒间,大小不一,矿物颗粒越大、分布越密集,玛瑙的红色越浓郁,部分颗粒较大的赤铁矿包裹体密集分布在玛瑙后期生成的内部裂隙中;另一种为隐晶质赤铁矿呈浸染状分布致色。  相似文献   

12.
热处理可以去除锆石中因放射性衰变而产生的色心,从而改善其颜色和透明度,提升其观赏价值和商业价值。市场上,绝大多数的蓝色锆石为红褐色锆石经高温热处理获得,其颜色成因目前一直存在争议。笔者选取红褐色锆石和黄褐色锆石样品,通过高温还原法热处理,探索其颜色变为蓝色的最佳温度,同时结合常规宝石学测试、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试,分析其热处理前、后的特征变化。结果显示,还原条件下,950~1 000℃的热处理实验可以使红褐色锆石变为浅蓝色。红外光谱测试结果显示,热处理前锆石样品434 cm~(-1)和610 cm~(-1)指示其非晶质化程度不高;热处理后,438/436 cm~(-1)吸收增强,1 100~900 cm~(-1)吸收变窄,说明热处理使锆石的结晶程度略有增强。紫外-可见光谱测试结果显示,热处理前位于510 nm附近的宽吸收带由Y~(3+)替换Zr~(4+)所致,是锆石样品呈现红褐色的原因;热处理后,Y~(3+)产生的色心分解致使510 nm处吸收消失,而800 nm处吸收峰大大减弱,相伴出现640 nm附近的宽吸收,653 nm和690 nm处的较强吸收峰和一系列弱吸收峰由U~(4+)(U~(5+)+e~-→U~(4+))所致;可见光范围内出现640 nm处宽吸收带是锆石呈蓝色的主要原因,可能是653 nm强吸收与附近一系列弱吸收峰的整体表现。  相似文献   

13.
对12件产自太平洋中途岛附近海域水下约900~1 500 m处深水珊瑚样品的宝石学特征和谱学特征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X射线粉末衍射仪、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仪、紫外-可见光谱仪等现代测试手段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11件其他传统宝石级红珊瑚品种(阿卡珊瑚、莫莫珊瑚、沙丁珊瑚)样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深水珊瑚与传统宝石级红珊瑚的常规宝石学特征和矿物组成基本一致,颜色通常以粉白色—橙粉色为主,并伴有不均匀分布的橘红色斑块。深水珊瑚的红外光谱显示位于1 423、879、706 cm~(-1)附近的吸收谱带,拉曼光谱特征峰主要出现在277、711、1 086、1 014、1 127、1 297、1 518、2 150、2 255、2 538、2 640、3 040、3 374、3 748 cm~(-1)附近;紫外-可见光谱主要在283、313、493 nm和525 nm附近存在吸收峰,与传统宝石级红珊瑚品种的谱学特征基本一致。深水珊瑚的微量元素成分特征与传统宝石级红珊瑚存在一些差异,具有含Mg量低、含Ba量高的特点,以Mg/Ca、Ba/Ca比值为组元绘制二元图,可将深水珊瑚与其他传统宝石级红珊瑚品种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4.
石榴石     
<正>石榴石“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石榴石之名,形象地刻画出石榴石像“石榴籽”一样鲜润晶莹的外观特征。石榴石英文名称garnet源自拉丁文granatum。石榴石拥有非常庞大的家族,摩氏硬度为7~8,根据化学组分上的差异性,划分为主要呈红色调的铝系列(镁铝榴石、铁铝榴石和锰铝榴石)和主要呈绿色调的钙系列(钙铝榴石、钙铁榴石和钙铬榴石)。石榴石在世界各地分布较广,主要产地有巴西、斯里兰卡、加拿大、美国、南非、缅甸、坦桑尼亚、肯尼亚、印度和中国等。  相似文献   

15.
对菲律宾吕宋岛独山玉和中国河南独山玉样品进行电子探针、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测试分析。电子探针结果显示,中国河南独山玉样品中斜长石为连续Na-Ca类质同像系列,而菲律宾独山玉样品中的斜长石主要为钙长石;菲律宾独山玉样品为β-黝帘石,而中国河南独山玉样品中α-黝帘石更多,两个产地样品中含有的透辉石在主要化学成分上一致。拉曼光谱结果显示,中国河南独山玉样品的拉曼吸收光谱为多种长石的混合图谱,而菲律宾独山玉样品中只出现了钙长石的特征吸收峰;两个产地样品中含有的黝帘石和透辉石的拉曼谱峰一致,但其形状、峰值大小和位置都有不同。红外光谱结果显示,菲律宾独山玉样品中所含长石的红外光谱与标准红外光谱一致,中国河南独山玉样品因类质同象,红外光谱发生改变;中国河南独山玉样品中黝帘石在600~400 cm~(-1)范围的红外光谱谱峰比菲律宾独山玉样品中数量多,且谱峰更加明显;两个产地样品中透辉石在600~300 cm~(-1)范围内的振动频率相同,在1 100~850 cm~(-1)范围内的红外光谱略有不同。通过对其主要矿物组成和谱峰特征的研究,可以为两个产地独山玉的鉴别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电子探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仪等现代测试技术方法对来自巴基斯坦、坦桑尼亚、越南及纳米比亚4个不同产地的11块海蓝宝石样品的基本性质、化学成分及谱学特征等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常规测试结果发现,巴基斯坦海蓝宝石的折射率及相对密度较高,越南海蓝宝石具有鲜艳的蓝色;电子探针测试结果表明,巴基斯坦海蓝宝石中碱金属Na质量分数明显高于其他产地的海蓝宝石;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试结果表明,各样品Li、Mn、Zn、Rb、Cs等质量分数较高,4个产地的海蓝宝石在微量元素质量分数上差别较大,巴基斯坦海蓝宝石含有较高的Mn、Zn,坦桑尼亚海蓝宝石含有较高质量分数的Li、Cs,纳米比亚海蓝宝石则含有最高质量分数的Cs;红外光谱显示,各产地海蓝宝石在1 200~400cm~(-1)谱峰相对一致,为绿柱石结构振动峰,其中巴基斯坦海蓝宝石在这一范围内的谱峰较其他产地海蓝宝石谱峰有所偏移,近红外8 000~4 000cm~(-1)内发现4个产地海蓝宝石在不同方向上水的吸收存在明显差别,垂直c轴方向才会出现6 816cm~(-1)的吸收峰;拉曼光谱显示仅巴基斯坦海蓝宝存在明显的I型水(3 608cm~(-1))与Ⅱ型水(3 598cm~(-1))的谱峰,另外3个产地则仅见明显的I型水(3 608cm~(-1))吸收峰。  相似文献   

17.
近期,市场上出现一种与高品质绿松石十分相似的翠绿色玛瑙,商业名为"绿松玛瑙"。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显微激光拉曼光谱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及紫外-可见光分光度计,对其基本宝石学特征、化学成分、谱学特征及颜色成因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种玛瑙的绿色分布不均,颜色仅存于表面,染色剂呈现由外至内扩散特点;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显示该玛瑙主量元素为Si,含有少量Al、Mg、Na元素及微量Mn、Fe、Cr等元素,样品表面Cr元素含量高于内部;红外吸收光谱与石英的一致,可见有机物的特征吸收峰;拉曼光谱显示α-石英和斜硅石的特征峰;紫外-可见光谱显示267 nm附近的Cr~(6+)的特征吸收带和八面体场中的Cr~(3+)离子d-d跃迁所致的吸收带。该"绿松玛瑙"样品并非商家宣称的天然玛瑙,其绿色是经含Cr染色剂染色所致,根据国家标准(GB/T 16552—2017)规定,应将其定名为玛瑙。  相似文献   

18.
随着翡翠市场的升温,黄色翡翠也逐渐被人们青昧.在翡翠市场上,人们常见到一种黄色的玉石,翡翠商家对其称谓有许多种,有翡翠、符山石、水钙铝榴石、钙铝榴石、黄玉等,让消费者和一些玉石爱好者感到迷惑.笔者利用电子探针、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等现代化测试手段和一些常规宝石学仪器对收集的此类黄色玉石进行了宝石学测试,对其宝石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这种黄色玉石的主要成分为钙铝榴石,次要成分为符山石,因此这种黄色玉石应该被称为钙铝榴石玉.  相似文献   

19.
从泰国一宝石处理商处获得一批未经热处理和热处理的缅甸红宝石,对其基本宝石学特征、化学成分、红外光谱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进行测试分析,以期获得经热处理后的红宝石的特征,并与未经热处理的缅甸红宝石相区别。测试结果表明:热处理红宝石内有大量的次生熔体包裹体,而未经热处理红宝石内仅观察到矿物晶体包裹体以及流体包裹体;在化学成分上,热处理红宝石中的Ti元素平均含量较高,Fe元素平均含量较低,相比于未经热处理红宝石分别高了约1 000×10~(-6)以及低了约100×10~(-6);未经热处理红宝石可检测到硬水铝石的吸收峰以及结构水和游离水的吸收峰,而热处理红宝石由于受高温的破坏,均检测不到这些特征吸收峰;热处理红宝石位于694 nm附近的荧光峰整体上比未经热处理红宝石更强且尖锐。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宝玉石》2015,(2):96-97
<正>近日,金弘珠宝"流丹溢彩"石榴石系列全新上市,正式开启顶级石榴石在中国彩宝领域的终端市场。据悉,石榴石是一月生辰石,有助于美容养颜、保健祈福,所以也被称为"女人石"。石榴石分为铝系和钙系两大类六个小类,分别为镁铝榴石、铁铝榴石、锰铝榴石、钙铁榴石、钙铝榴石、钙铬榴石。那么,金弘珠宝"流丹溢彩"石榴石系列究竟用的是哪一种石榴石呢?答案是来自马达加斯加和莫桑比克的紫红色铁镁铝榴石!它又被称为玫瑰榴石(Rhodolite),英文源自希腊文,意为"玫瑰"。其化学成分为红榴石及铁铝石榴子石的同晶混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