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涛 《微型计算机》2003,(13):64-64
2002年底,PalmSource宣布授予中国联想Palm OS使用权.半年之后.联想推出了基于Palm OS 4.1中文版的Pam 168掌上电脑这也是首款中国内地制造的Palm掌上电脑(此前.台湾宏基公司曾经推出过采用Palm OS的S10).  相似文献   

2.
Acer n30     
汪国华 《个人电脑》2004,10(12):204-204
Acer生产掌上电脑的时间已然不短,从采用Palm OS的“S”系列到采用Pocket PC OS的“n”系列,如果详细统计产品型号,我们可以统计出十多款甚至更多的产品。  相似文献   

3.
先睹为快     
Palm Tungsten T掌上电脑亮相中国 2003年4月22日,Palm公司在中国推出智能型掌上电脑——Palm Tungsten T。该产品提供单手操控能力,包括滑盖式机身设计、五向操控按钮及一按录音功能等。新产品采用TI OMAP1510处理器、16MB内存、320×320高分辨率彩屏和全新的Palm OS 5操作系统。Palm Tungsten T具有内置的蓝  相似文献   

4.
《新电脑》2006,(1)
本刊讯2005年11月30日,Palm(奔迈)与中电通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CECT)合作,宣布开始在中国推出在国际上屡次获奖的高端智能手机Treo650。本地化的中文版本Treo650将特性全面的GSM/GPRS/EDGE1四频移动电话、Palm OS掌上电脑以及短信传递、电子邮件和上网功能结合到一个外观小巧、  相似文献   

5.
《个人电脑》2001,7(6):144-145
当整天看着一成不变的Palm OS界面时,你会不会感到厌倦呢?Palm、Vison、TrgPro等基于Palm OS的掌上设备其魅力就在于提供了开放的软件环境,允许用户按照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安装各种软件,定制体现自己个性的掌上电脑,这其中当然包括界面软件。  相似文献   

6.
PDA规格表     
索尼于日前发布了两款掌上电脑PEG-TJ25和TJ-35,均采用超薄机身设计。两款机型搭载200MHz的微处理器,内建最新的Palm OS 5掌上操作系统,及基于Palm OS平台的多种软件应用。不仅将索尼的时尚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功能上也对广泛的用户群进行量身定做,可谓时尚型掌上电脑的高性价比之选。  相似文献   

7.
郑昊 《个人电脑》2002,8(4):24-24
Palm OS掌上电脑一直以来都是国外厂商的天下,他们的产品基本上只提供英文版或者日文版的操作系统,这无形中让国内用户在使用此类产品时遇到了一些障碍。Acer公司推出的s10掌上电脑是目前市面上第一款采用中文Palm OS的掌上电脑,此外它还提供了MemoryStick插槽。配合MemoryStick存储卡,s10可以使用内置的MP3播放程序播放MP3音乐或者使用录音程序进行会议记录,这大大增强了s10娱乐和商务功能。  相似文献   

8.
尽管 Palm 在国际手持设备的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了90%以上,但缺乏中文版 OS、没有在中国设立官方支持机构使 Palm 在中国市场上的发展举步维艰。根据IDC 去年的报告,恒基伟业的掌上电脑在国际市场上的排名已经进入前三,这也说明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同期,Palm 在欧美市场上受到基于 Windows CE 平台的 PocketPC 随身电脑的强力挑战,市场占有率一直在下滑。在这种情况下,Palm 为了更好地开发中国市场,将中文化 Palm OS 的权利授予了 Acer 公司,并由它首家发售中文版的 Palm 掌上电脑。由于 Acer s10也是基于 Palm OS 的手持产品,它的按键设计与原有的 Palm 系列产品大同小异:在机身的下端提供了5个按键,而位于中间的上/下键设计得比较大,易于使  相似文献   

9.
黄燕 《互联网周刊》2002,(43):16-16
12月11日,在全球掌上电脑市场举足轻重的Palm公司在北京宣布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其负责操作系统的子公司Palm Source将在中国香港设立分公司,在北京设立代表处。PalmSource公司当天首次在中国召开开发商论坛,推出了新版“Palm OS简体中文版”,并宣布与联想集团和权智(国际)有限公司(GSL)达成协议,授权他们将Palm OS操作系统应用于  相似文献   

10.
SONY 公司SONY 公司似乎不用我再多做介绍了,“IT'SSONY”的口号就代表了 SONY 的一切:创新、时尚,SONY 总是能给我们带来惊喜。这一次,SONY 取得了Palm OS 的授权,开始生产基于 Palm OS 的掌上电脑。  相似文献   

11.
如花 《计算机》2002,(10):36-36
台式PC在现代移动办公的趋势面前已经是一个小合时宜的老古董了,就连NOTEBOOK也因为太重也被很多人丢在了办公室里。掌上电脑才是现代移动办公的新宠儿,在过去的一年.掌上电脑的成绩是令人兴奋的.Palm和Pocket PC阵营都发布了各自的最新操作系统——Palm OS 4.0和Pocket PC 2002.各种各样的新型号掌上电脑产品.如康柏公司、卡西欧和索尼公司的产品都纷纷出来抛头露面。  相似文献   

12.
Window CE的出现,带动了大家对于手持设备的关注,也带动了基于Windows CE的手持电脑和掌上电脑的流行。从去年年底开始,国内外各个厂商纷纷在国内市场推出自己基于WindowsCE的掌上电脑。然而,到了今年年底,Windows CE掌上电脑无论在国内或是全球市场均未呈强势增长,全球掌上电脑市场仍以基于Palm OS的产品为主,多数厂商对干该产品进行了不做大力宣传  相似文献   

13.
郑昊 《个人电脑》2003,9(8):54-54
印象中联想一直是Pocket PC阵营中的坚定分子,但这次我们评测的联想Pam 168却是一款采用Palm OS 4.1操作系统的掌上电脑。  相似文献   

14.
PDA(掌上电脑)由于先天的硬件条件不如PC,因此程序体积的大小、系统资源的配置则变得很重要,目前市面上的PDA OS体积以Palm为例不超过1MB,并且将OS储存于Flash ROM里,与硬件提供的2~8MB的ROM独立开来,如此一来,除了可充分利用所拥有的储存空间外,更可以有效的管理PDA的内存资源。目前PDA应用的主要操作系统包括了Palm公司的Palm OS、微软改良Window CE后的Pocket PC、欧洲  相似文献   

15.
目前,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产品已在中国市场上登台亮相。近日硅谷动力评测中心对来自8家厂商的11款PDA产品进行了测试。 PDA产品通常又被人们称为掌上电脑,其采用的操作系统主要有Palm OS,Windows CE和EPOC,其中EPOC主要用于手机类产品。在本次测评的11款掌上电脑中大多数采用的是Windows CE操作系统,只有方正风行2000/200和IBMWorkPad c3采用了Palm OS操作系统。 此次测评,我们除了对产品的性能进  相似文献   

16.
目前,据 国际数据公司(IDC) 的调查报告表明, 3Com公司属下PlamComputing公司的掌上电脑已经占据了欧洲市场46.8%的份额。 IDC的数据是Palm Computing的 connected organizers在欧洲消费者和企业级市场中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个证明。在提到有关数据时,IDC公司的研究项目经理Alison Mc Kenzie先生说:“IDC预测Palm OS操作系统将在1999  相似文献   

17.
对于Palm掌上电脑用户(俗称“胖友”)而言,Graffiti手写输入法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其准确快捷的文字输入性能令人赞不绝口。但是这项早已成为Palm OS象征性组件的手写识别技术却要在2003年结束自己的使命,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产品     
《个人电脑》2004,10(10):147-152
尽管有苹果Newton失败的前车之鉴,Palm公司仍然在1996年义无反顾地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产品PalmPilot 1000,并从些开始了延续至今的成功辉煌。实际上,真正支持Palm成功的还是其设计出色的Palm OS。这款精炼的操作系统以其直观易用的界面,简洁灵活的系统结构终于让掌上电脑成为真正可用的个人电子产品。  相似文献   

19.
所有使用Palm的朋友都知道,Palm OS作为Palm的核心,对Palmr的性能有很大影响,而且Palm OS作为一种软件,同样保存在Rom中。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像升级主板或者显卡的BIOS一样,升级Palm Rom中的OS。下面笔者以Palm VX为例,讲解如何将Palm OS升级到OS4.0版本。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学以致用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掌上电脑编写应用程序等于为众多诸如3COM、IBM的应用设备、Symbol的掌上代码扫描器、Qualcom的PDQ移动电话以及日后将由:Palm Computer属下的Handspring推出的新一代掌上电脑设备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同时也为游戏软件、数据浏览器、表格化数据输入方法等打开了方便之门。在本篇文章中,我将向大家介绍Palm OS应用程序的核心内容,不论这个应用程序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它的基本结构都是万变不离其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