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以酸化法回收硫化染料等残洗液后,与漂染废水混合,同时加入适量的生活污水,以硫酸铝为絮凝剂,用Na_2CO_3、Ca(OH)_2碱化污泥作助凝剂,经砂滤后出水COD_(Cr)去除率可达80.8%,脱色率90%,排渣体积为一般化学法的30%。  相似文献   

2.
回流污泥强化城市生活污水一级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污泥的絮凝吸附作用,采用回流污泥絮凝吸附-沉淀-曝气再生工艺,改善城市生活污水的一级处理效率。COD去除率达到689%,SCOD去除率为41%,BOD5去除率665%,SS去除率高达868%,有机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51%和242%,对氨氮基本没有去除效果,去除率只有42%  相似文献   

3.
朱佳  赫俊国  杜红 《给水排水》2006,32(1):51-53
分析比较了三种不同类型混凝剂的处理效果,实践表明新型复合混凝剂PTEO与回流絮凝污泥组合的高效彩管废水处理工艺(简称PTEO工艺)在各方面均优于传统工艺。该工艺出水的SS、CODCr、F、产泥率及运行成本的平均值分别为3.9mg/L、27.4mg/L、4.4mg/L、1.04kg/m3、1.35元/m3,较先前使用工艺均降低50%以上。其出水水质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要求,可直接排入城市河道作为景观水。  相似文献   

4.
为使多级好氧工艺达到最理想的处理效果,分别在5种污泥回流试验条件下,对曝气池4段工艺的处130020424023理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从而确定污泥回流至第一厌氧反应段与第二好氧反应段的最佳比例分别为22502551501510%,回流至最后一好氧反应段的最佳比例为80%。322018  相似文献   

5.
加载絮凝沉淀工艺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砂加载絮凝(Actiflo)、磁加载絮凝(CoMag)等加载絮凝沉淀工艺的技术特点与技术进展,分析了加载絮凝沉淀工艺的优缺点和研究热点,并探讨了加载絮凝技术与生物水处理系统相结合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
混合液污泥浓度与污泥回流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反应池中的混合液污泥浓度(MISS)是活性污泥系统重要的设计与运行参数.在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常运行中,应根据运行条件的变化,如进水水质水量的波动、污泥沉降性能的改变等,实施一定的污泥回流控制策略,以保证生物反应池中合理的活性污泥数量,促进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7.
通过建立土工织物加筋粉煤灰堤模型,采用位移跟踪法进行试验研究,获得了粉煤灰体质点和织物上各点的位移跟踪成果,揭示土工织物加筋粉煤灰的机理和本构关系,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土工织物加筋土体承载力得到很大提高,可为实际设计和施工应用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8.
沉淀池生物污泥回流工艺生物强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生物预处理出水中携带的硝化细菌和异养细菌等微生物,在后续沉淀单元产生生物延伸效应,并通过采取沉淀池生物污泥回流强化措施,使沉淀池在去除浊度的同时,产生类似活性污泥法的作用,强化生物净化作用.在增加生物污泥回流前、后,沉淀池出水CODMn平均分别为4.16mg/L、2.72 mg/L,沉淀池出水相对生物预处理出水CODMn的平均去除率由4.65%提高至31.4%,去除效果显著提高.同时,增加生物污泥回流后,对浊度和氨氮的去除也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A/O——接触氧化工艺处理焦化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A/O—接触氧化工艺在短程硝化条件下处理焦化废水的工艺原理及优点、污泥的培养驯化、运行效果及实际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需重点控制的参数和需改进的因素。实践证明,工艺出水CODCr100mg/L、NH3—N1mg/L。  相似文献   

10.
电絮凝处理含油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电絮凝法的基本理论,通过试验确定了电絮凝最佳运行工况:电流密度为0.04 A/cm2,电解时间为15min.在此条件下浊度、CODCr油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2.7%、48.6%、46.2%,电絮凝效果优于药剂絮凝剂.电絮凝水处理工艺具有抗冲击负荷能力强,运行简单,出水水质稳定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广大小城镇的水污染形势正日益突出,为了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和持续发展小城镇经济,对小城镇的污水治理势在必行.简述了小城镇水污染现状,根据小城镇污水的特征及处理要求,提出了几种易于在小城镇推广的经济、高效、节能和简便易行的污水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2.
重金属离子对人体有害,在废水中很难处理,利用廉价吸附剂有效处理重金属离子,既经济又环保。膨润土价廉易得,比表面积大,吸附性好,是一种天然的矿物质吸附剂。文章总结了膨润土吸附重金属离子的机理,并分析了改性膨润土在吸附重金属离子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根据洗浴废水的水质特征,采用原水→混凝沉淀-过滤→固定化生物活性炭(Immobilized 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IBAC)→微滤膜(MF)→UV消毒→出水的工艺流程.混凝沉淀-过滤物化预处理单元可以有效地减少洗浴废水中的各类污染物.IBAC生化处理单元,实现有机污染物、LAS、浴臭等有效去除,是保证出水合格的根本措施.微滤膜发挥物理截留作用、UV消毒杀死细菌和总大肠菌群.出水水质达到<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 206-2005).  相似文献   

14.
染料废水处理技术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综述染料废水的常见处理方法,包括絮凝法、吸附法、电化学法、氧化法(化学氧化,光催化法,微波协同法)、生物法以及膜法等,分别介绍了各种处理方法的研究、应用及可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硫酸盐还原菌及其在废水厌氧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硫酸盐还原菌(SRB)在废水处理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在厌氧环境中能以硫酸盐作为电子受体降解有机污染物。本文阐明了SRB处理废水中污染物的机理,综述了国内外利用SRB处理重金属离子废水、含硫酸盐有机废水和酸性矿山废水的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目前在工程应用方面尚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体化OCO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介绍了一种改进型的OCO工艺———一体化膜泥法OCO污水处理工艺。与传统OCO工艺相比 ,具有如下特点 :融生物反应器与二次沉淀池于一体 ,节省项目占地 ,减少基建费用 ;实现了污泥的自动回流 ,减少设备购置、运行和维护费 ;充分利用了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的优点。研究结果表明 ,本工艺用于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移动式污水处理系统应用于分散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分散型生活污水量小面广的特点,开发出移动式污水处理系统,系统由生化预处理池和车载式移动污水处理设备组成.中试结果表明,采用该组合工艺,出水CODCr<40 mg/L,BOD5<10 mg/L,TP<0.5 mg/L,TN<10 mg/L,NH3-N<1 mg/L,其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6.69%,94.89%,89.40%,74.35%和97.89%.出水指标均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8.
医疗废水污染力强,若任其排放,会严重污染引用水源,传播疾病.在目前医疗废水排放指标提高的情况下,医院对以往简易污水处理设施、工艺进行改造已成必然.本文以某综合型二级甲等医院污水处理站改造为例,对处理前后工程、工艺运行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工程构筑物设计时要注重近远期规划,后期改建增设的格栅大量减少了化粪池中悬、漂浮物的数量、解决了堵塞管道问题;水解酸化池设计更加符合规范,能够满足医院废水脱除氨氮的要求,为今后同类医院污水处理站改造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高浓度焦化废水的预氧化-混凝处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焦化废水成分十分复杂,污染物浓度高,性质非常稳定且水量大,是典型的难降解有机废水。使用H2O2为氧化剂,FeSO4.7H2O为催化剂的Fenton氧化法对钢铁焦化厂废水的终冷水进行了试验研究,氧化处理后用FeCl3为混凝剂对COD,NH3-N,色度及浊度的去除率进行了系统的考查。确定了氧化反应的影响因素和最佳的混凝实验条件。结果表明:当pH值控制在3左右,反应时间为30 min,反应温度为80℃,焦化废水的COD,NH3-N,浊度和色度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3.1%,96.2%,90.8%和90.2%。  相似文献   

20.
空气曝气与纯氧曝气生物滤池应用于污水深度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两种不同气源的曝气生物滤池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中试研究.结果表明,空气曝气和纯氧曝气生物滤池对COD_(Mn)的去除率相近,分别为30.5%和30.9%;以纯氧为气源的生物滤池硝化能力远强于空气曝气生物滤池,氨氮总去除率77.4%,出水氨氮为2.1~6.3 mg/L;纯氧曝气提高了滤池上部氨氮去除效果,维持滤池内溶解氧在6 mg/L以上,沿水流方向使pH逐渐下降.纯氧曝气生物滤池是污水深度处理中去除氨氮的有效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