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隘口水库坝址区喀斯特强烈发育,右岸发育有K5、K6等多个喀斯特溶洞或溶洞群系统,体积多达十几万m3,影响大坝右岸坝肩稳定及水库防渗,必须进行工程处理.本文根据溶洞发育特点,系统介绍了溶洞或溶洞群的处理思路与工程措施,为其它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库尾钟家屋基至石梯子库段,出露地层为T1y2灰岩,岩溶较发育,有通向库外右岸的地下岩溶管道发育。据实地调查,库尾右岸的K2、K3、K4落水洞高程分别为1 302.5、1 296.1、1 298.8 m,较设计正常蓄水位1 303.1 m低7 m,落水洞呈串珠状分布,K2发育在库尾,K3、K4溶洞均发育在右岸冲沟口出口地带,地下形成顺N50°E左右方向发育的、通向库外右岸的地下岩溶管道。当库水淹没K3、K4时,库尾消洞渗漏量为350 L/s,该水库枯季无水入库、洪水又漏掉,严重影响水库正常蓄水,水库渗漏是该水库主要的病害问题。主要阐述了干河沟水库库尾基本地质条件及库尾消洞铺盖加排气、排水设计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马光猛  沙斌 《陕西水利》2022,(6):116-118
为防止鲁甸县月亮湾水库右岸不稳定边坡对水库的施工及运行造成安全影响,对该边坡地质条件、变形发育特征、诱发因素、失稳机理进行分析评价,针对边坡潜在的剪切-滑移变形破坏方式,提出“削坡减载+喷护+排水”综合治理对策,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隘口水库处于岩溶发育地区,在防渗线上发育有K5、K6、K8、Kw7等规模大、特征各异的复杂溶洞系统,对其处理的成功与否,关系到防渗工程与整个枢纽工程的成败。根据地质条件及岩溶发育特点,采用现场动态设计、多种工程措施并举的岩溶综合处理技术,如通过溶洞分区处理、防渗墙载漏、充填物高压旋喷阻渗及其它措施的综合运用,成功封堵了岩溶渗漏通道,其经验可供其它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安龙县月亮田水库岩溶水文地质进行工程勘测,划定月亮田水库汇水面积。由于该水库只能封堵月亮田岩溶管道建坝成库,所以坝址具有唯一性。经对库盆、库首、左岸低洼地势、右岸冲沟进行渗漏分析,发现坝址岩溶发育程度总体较弱,存在溶洞溶隙性坝基及绕坝渗漏问题,必须进行防渗帷幕灌浆处理。通过对坝址月亮田岩溶管道堵洞防渗,及对水库左岸、右岸进行防渗帷幕灌浆等工程处理,使水库具备蓄水条件。目前施工完工,已正常蓄水。  相似文献   

6.
喀斯特渗漏是贵州省南部山区水库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防渗处理技术是决定水库成库条件的关键。马洞水库座落在喀斯特地层之上,岩溶强烈发育,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库区右岸存在严重的喀斯特渗漏问题。设计采取帷幕灌浆结合溶洞堵填即“先堵、后填、再灌”的技术手段对右岸喀斯特渗漏进行处理,施工中对帷幕灌浆工艺进行技术改进,降低了资源消耗,并取得较好的防渗效果,为在喀斯特地区处理水库渗漏问题提供参考案例。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四川武都水库的施工情况,武都水库基础处理难度被国内权威专家认为国内仅有、世界少有的地基防渗处理工程.在帷幕防渗区的右岸高程574m帷幕灌浆轴线上就分布着10多个大小不一的溶洞,溶洞埋深30~109 m,大多数为充填性溶洞.现就武都水库右岸高程574m灌浆隧洞内大型深层充填溶洞帷幕灌浆施工情况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8.
日东水库大坝右岸坡由于山体单薄,岸坡偏陡,后缘受F1断裂的切割,致使其右岸坡(上盘)岩体裂隙发育,岩体破碎,风化严重,具有明显的蠕动变形,且潜在滑动盖层已基本形成,为了解其边坡特性,对岸坡变形产生原因和边坡稳定进行了浅析探讨。  相似文献   

9.
李其虎 《人民长江》2023,(2):159-164
两河口水电站库区哈格达沟特大桥建成后,经勘探复核发现右岸桥基边坡存在软弱破碎层面,电站蓄水后岸坡在库水反复升降浸泡软化及消落的作用下,存在蠕滑变形并局部失稳的风险。综合考虑岸坡岩体和桥梁基础在水库消落运行环境下的相互作用,构建了特大桥右岸边坡稳定性计算模型和设计工况,同时采用摩根斯坦-普莱斯法复核了该部位桥梁及岸坡稳定性。结果表明,蓄水后右岸边坡桥位区浅层卸荷松动岩体可能产生变形失稳。为了预防岩体变形失稳对桥梁墩台的影响,提出了“抗滑桩+锚索”“框格梁+锚索”的综合加固方案。经过处理后的哈格达沟特大桥经受住了近100 m的库水位抬升考验,各项监测数据均满足设计要求,边坡无明显变形,保障了复建道路在蓄水期、水库运行期安全稳定运行。该库区特大桥梁岸坡处理案例可为同类工程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苗尾水电站坝址区大范围发育由砂岩板岩互层的弯曲倾倒变形体,在水库蓄水后,地下水位升高,导致岩体和结构面软化,抗剪强度降低,容易引发倾倒体的持续变形甚至失稳破坏,进而可能威胁到大坝安全。针对蓄水作用下右岸坝后倾倒变形体稳定问题,采用UDEC离散元分析方法,分析了地下水位升高过程中该边坡的变形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受坡体水位升高影响,边坡倾倒体变形将持续发展,当坡体水位达到1 390 m时,坝头坡体浅层的变形可达到8~18 mm,对大坝变形及稳定性的影响有限。建议现场加强水库蓄水期间的变形监测和地下水位监测,进一步研究水库蓄水与边坡变形演化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下屯水电站右坝肩在1140~1160m高程发育K6溶洞,洞内黏土夹块石充填,溶洞规模较大,对拱坝坝肩的稳定不利。经分析溶洞对拱坝坝肩及下游岩体稳定的影响较小,但为了提高坝肩的安全可靠性,对溶洞进行了清挖,并回填混凝土及设置了混凝土重力墩。本文对此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2.
张曼曼  吴曾谋 《西北水电》2005,(1):43-46,51
介绍了公伯峡水电站压力钢管右边坡的地质条件、古风化岩层的变形特点、右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长阳县丹水撇洪渠右岸边坡存在多处变形严重的现象,研究其稳定性对确保渠道安全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应用刚体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单元法分析和评价了该边坡的稳定性.计算分析表明,局部边坡段在各种工况下整体稳定性均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并提出了有关治理措施的建议,本文采用的方法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乌东德水电站左岸地下电站进水口边坡下游侧与大坝及缆机平台边坡、坝肩边坡相接。在边坡开挖支护过程中揭露到溶洞(缝),导致锚索施工困难,从而引起了各方对溶洞(缝)、溶蚀洼地、强风化角砾岩等岩溶现象可能影响到边坡整体稳定性的担忧。通过研究,溶蚀洼地第四系堆积体外侧为巨厚的Ⅲ1~Ⅲ2级岩体,强风化角砾岩呈囊状发育,周围亦被巨厚的Ⅲ1~Ⅲ2级岩体阻隔,均不影响边坡的整体稳定;坡表与锚索孔揭露的溶洞(缝)未形成连通管道,且溶缝与边坡走向大角度相交,亦不影响边坡的整体稳定。相关成果对边坡岩溶研究方法和类似工程的工程处理措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96·7”洪水造成猫跳河窄巷口水电站进水口拦污垮塌、立柱折断事故,并发现水库右岸进水口下游侧护坡脚有漏水洞。经放空水库进行溶洞处理及进水口改造,电站停机200余天后恢复正常发电。  相似文献   

16.
通过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右岸挡水坝边坡工程裂缝变形、锚索锚固力及内部变形监测成果分析,结合边坡地质条件及坡面裂缝状况,认为边坡变形存在深层滑动变形可能性,并由监测资料推测沿监测断面所作的滑动面,建议对山坡采用一些表面防护(如植物防护或锚喷防护)及排水措施(截水沟及排水沟),必要时采取预应力锚索等方法对山坡进行加固.后期通过加强边坡监测,并在关键部位有针对性的埋设监测点,及时掌握边坡变形状况,为边坡稳定分析及边坡稳定处理提供更详细完整监测资料,对确保工程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均匀介质中的波射线传播理论,应用直射线追踪方法进行射线走时正演计算,建立了速度模型。对模型分别进行SIRT算法和LSQR算法反演,对比分析后发现,LSQR算法在精度、效率和稳定性三个方面都能达到较好的平衡。以溶洞发育区某水电站右岸部分平硐勘探为实例,利用地震层析成像法准确探明了岩体速度分布情况和区内K25溶洞的空间分布位置,通过与其它方法结果的对比验证,表明地震层析成像法对于溶洞发育区具有分辨率高、图像直观、易于解释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覆盖型岩溶地面塌陷防治与应急处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小杰 《人民长江》2016,47(5):38-44
覆盖型岩溶地面塌陷是覆盖型岩溶区可溶岩上覆盖层中部分土颗粒在外部因素触发下向岩溶通道和(或)溶洞中运移,导致的土体变形而产生的地面反应。土体是地面塌陷的主体,岩溶通道和(或)溶洞为土颗粒运移和储存提供了条件,外部因素通过水的不良作用、外加荷载和土洞顶板抗力降低等方式触发地面塌陷。地面塌陷的预防应采取控制触发因素、适当的工程措施以及重点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措施。地面塌陷的治理应根据沙漏型、土洞型和泥流型3个塌陷机理修复有缺陷的岩溶地质结构。地面塌陷应急处置应在突变、缓变和暂时稳定阶段分别采取应急自救、外界救援和工程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吴忠  谢宵易 《红水河》2002,21(3):30-34
金山水电站在右岸山体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右岸山体发生变形,经分析认为右岸山体顺坡卸荷裂隙、山体本身存在的F8及F13断层组合体及雨水的渗入是使山体发生变形的主要原因,工程处理措施采用削坡减载、建立山坡截排水系统、F13断层局部置换及表面封堵、延长并加深右岸帷幕及局部锚杆支护处理,右岸山体变形最终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20.
李树武  杨健  杨永明  刘昌 《水力发电》2011,37(8):21-23,48
以里底水电站坝址右岸岩体结构特征为基础,分析了岩体倾倒变形的成因机制.通过对右岸勘探平硐揭露岩层产状的详细量测,结合硐壁物探测试成果,建立了倾倒强烈程度的分级体系,对右岸倾倒岩体进行了划分,为边坡稳定性评价确定了控制边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