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意味着中国进入城乡统筹规划的新时代.快速城市化地区面临着城乡经济一体化和城乡建设二元化的矛盾,本文通过对以往城乡统筹规划实践的总结和分析,指出新时期下快速城市化地区开展城乡统筹规划的迫切需求和现实意义.并以浙江省新昌县为例,探讨了新时期下城乡统筹规划编制的思路和重点.  相似文献   

2.
嘉兴地区城乡统筹与市域规划研究--以嘉兴地区为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分析了快速城市化地区城乡空间格局所发生的深刻变化以及现有规划体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后,介绍了浙江省嘉兴市编制的市域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通过GIS技术摸清市域空间资源总量,在满足区域生态环境需要的前提下,统筹市域空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合理确定嘉兴网络型组合城市的空间架构与功能布局,统筹协调基础设施及社会设施,加强市域空间管治与协调.  相似文献   

3.
以嘉兴为例,分析了快速城市化地区统筹城乡规划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剖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并以此为基础指出.加快建立“规划一张图,城乡全覆盖”的规划法规体系和技术规范体系,建立公平的区域合作成本补偿和利益分配机制,建议编制省、市、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总体规划,以协调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城乡空间整合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面对的现实课题。在我国,城市以外的乡村无论是人口还是地域均占主导,长期实行的"城市偏向"体制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发展差距,形成了日益突显的乡村衰退现象,并对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了负面影响。城乡统筹发展、城乡空间一体化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必须面对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共生理论引入城乡一体化研究中,提出了共生理论指导下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单元组织、互补联系、一体发展的特征,同时以蔡家坡地区为例,根据不同城乡共生条件提出了城乡空间发展的三种模式:组合单元模式、城乡互动区模式、空间转移模式,以此来引导城乡共生关系的形成与演进,进而推动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和阐述了对城乡统筹规划理论的科学建构。对与理论科学性相关及衍生的重要问题,包括科学知识与科学研究的本质、城市化与农村现代化的中国模式以及现状相关研究的误区、方法论根源与潜在危险,一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谢辉  李铎  李森林 《云南建筑》2013,(3):126-129
以云南施甸县坝区为例,对云南山坝地区的城乡统筹规划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主要从坝区结构梳理和坝区生态环境重构等方面对坝区城乡统筹规划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朱杰 《城市规划》2012,(8):32-39,62
空间引导效能历来是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的核心内容。基于历年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城市生长极核模型、用地调控效力指数、Logit回归和用地经济效益等定量方法,对常熟几轮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总体布局、重点地区用地增长、中心城区用地置换和乡镇撤并等空间政策的调控效力展开研究。结果表明:现实城市总体布局与规划构想存在一定偏差;建设用地扩张与土地经济效益空间不相匹配;规划调控和区位条件成为影响地块闲置率的主导因素。规划对建设用地的调控效力有所增强,但对重点镇的用地调控却出现较大偏差;中心城区工业用地的"退二进三"政策效果显著,"乡镇撤并"对城镇生活性用地的调控绩效明显,但却未能抑制工业用地的散点蔓延,"一镇多区"格局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9.
城乡一体化是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战略选择。我国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影响了城乡关系的协调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新世纪以来,城乡二元结构逐步破除,初步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在此背景下,如何在城乡规划中落实城乡一体化政策、编制城乡一体化规划,成为政府、规划师和城市研究者非常关心的问题。本研究以苏州为例,总结了城乡一体化理论的发展脉络、发展模式,并从苏州的实际入手,分析和总结苏州城乡一体化规划的规划体系、保障措施和机制创新等实施经验,为苏州城乡一体化的进一步实施和其它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陕北地区南六县中的绥德县为例,分析得出县城发展用地受限、城镇规模小、发展缓慢,村庄分布分散、规模普遍偏小、空心村现象突出,交通区位优势明显、资源丰富、但尚未充分利用,城乡产业发展关联度低,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差距明显,生态环境脆弱和一定程度的恶化影响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等现状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整合空间,确定三大发展区域;重构区划,优化城乡行政管理与资源整合;优化结构,确定网络化城乡空间发展格局;建设社区,建成陕北地区新型农村社区推广实验区;提升产业,打造区域物流中心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保护环境,提出生态分区保护策略等六大发展策略与措施,试图探索陕北欠发达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途径和措施,以期对同类型县域的城乡统筹发展实践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的制定为例,通过对规划原则、法规调整范围、统筹城乡的规划管理体制、统筹城乡的规划体系、统筹城乡的规划实施制度、集体土地上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等内容的介绍,阐述了《条例》制定中对统筹城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以海南的规划实践为例,探索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规划的内容重点、技术路线与方法。从城乡一体化的独特模式、圈层网络化的空间组织、生活圈的构建、无空间差别的政策与空间政策的结合等4个方面总结了海南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规划的主要创新内容。最后,提出对新时期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3.
城乡统筹下的村庄布点规划方法探索——以济南市为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田洁  贾进 《城市规划》2007,31(4):78-81
村庄布点规划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以济南市为例,总结归纳各个层次村庄规划的方法和要点。认为首先要从城镇总体规划入手,明确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为下一层次规划提供依据;要统筹考虑农村经济发展,探索都市型宜农产业发展框架,作为村庄产业发展分类指导的依据;以集约和节约用地为宗旨,统筹考虑城乡建设用地总量的控制与使用;贯彻科学的发展观,统筹村庄整合与资源保护的协调等。采取城乡一体、分类指导协调的规划管理措施,扎实推进新农村规划建设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以米脂县城总体规划为例,探讨总体规划阶段在空间布局上落实城乡统筹的措施和方法,提出城乡统筹的实现在县域重点是产业落地和基础设施均衡布局,在县城则是扩大规划区范围,实现规划区用地的规划全覆盖;对涉及公共利益的社会服务设施、生态建设等用地予以重点保证。  相似文献   

15.
基于当前物流业面临良好发展机遇与条件分析,本文以北京为研究对象,学习借鉴国内外物流园区的发展经验,分析北京发展公共物流区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以物流基地(一级)、综合物流区(二级)、专业物流区(三级)三个层级为核心的物流园区空间规划,并对公共物流区的规划规模、控制强度等提出了控制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立勋  李郇 《城市规划》2007,31(3):81-84
省域城乡总体规划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覆盖全面为特点的区域规划。海南省城乡总体规划在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等的基础上,通过对城乡发展空间的布局与协调,确定全省的城乡发展空间结构、发展分区与重点区域,建立省域城乡发展的支撑体系和政府对发展资源进行管理的管制体系,在空间上落实城乡统筹、区域统筹的思想,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行城乡空间发展呈现出的问题和矛盾,选择正处于城乡发展转型期的典型区域——关中赤水河流域为案例,在紧凑节地的理念导向下,以小流域为研究单元,对该流域城乡空间统筹宏观、微观两个层面的发展战略进行思考,希望通过城乡空间外延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内涵社会、经济、环境结构的紧凑和谐,实现城乡空间的均衡增长与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部城乡总体规划。该规划强化了充分发挥中心城市职能、统筹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城乡发展等规划战略。规划正在发挥着指导重庆城乡快速健康发展的作用。本文探讨了终极状态化的总体规划存在的对于城市发展实际情况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方面的不足,在统筹调控全市城乡和区域空间发展能力的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建立符合重庆实际的城乡规划工作机制和严格高效的规划实施动态调控机制等,推进统筹城乡规划综合改革。  相似文献   

19.
试论城乡协调发展及其规划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张伟 《城市规划》2005,(1):79-83
回顾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城乡协调发展的理念、目标、动力等方面所做的研究分析以及规划界近几年陆续开展的“城乡整体”规划,探讨了城乡协调发展规划的理论价值与应用研究的统一及其对我国城市规划体系的影响,提出了对城乡协调理论及规划的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产城融合规划与发展策略是近年来学术研究与规划实践的重点领域。既有的产城融合规划多注重于多元混合功能空间的打造,缺乏对于各片区间产业联系及空间关联的关注,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无法有效解决产城分离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产业联系及其空间关联的视角对产城融合的规划策略进行深入思考,提出以产业一体化来带动产城空间一体化的新思路,并以西宁南川片区整合规划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在产城融合的规划实践过程中,适时把握价值链空间形态的演变趋势,建构价值链的空间关联模型,并以此为逻辑线索对产与城之间的各类生产要素进行有机串联是推动产城融合的有效策略。在价值链的空间关联模型引导下,价值链各个环节在空间上得以有机衔接,在不同片区间建立经济联系,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在片区间的有序流动,实现各个片区之间的分工与统筹,以产业一体化带动产城空间一体化,并最终实现产城融合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