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内导流EGSB处理淀粉废水的工艺及污泥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导流膨胀颗粒污泥床( EGSB)处理高浓度淀粉废水过程中,对反应器内颗粒污泥床的性质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内导流EGSB有很好的CODCr去除效果,在水力停留时间为24 h,进水CODCr为18 890 mg/L时,反应器的CODCr平均去除率为80.4%.内导流EGSB反应器由于增加了导流板,微生物可以更好地利用自身产气的动力作用,在水力负荷为3.55 m3/(m2·h),产气量为5.96 L/h时的污泥床膨胀率比产气量为2.77 L/h时高9.5%.反应器内污泥平均粒径由0.51 mm增加到1.66 mm,当污泥活性未受到破坏时,颗粒污泥比产甲烷活性与胞外多聚物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厌氧氨氧化工艺是目前最经济简捷的一种新型生物脱氮工艺.本文以两种普通污泥分别接种两个UASB反应器,实现了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启动和稳定运行,培养获得了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并研究了各种因素对工艺运行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以厌氧颗粒污泥与好氧活性污泥的混合物以及河底沉积物分别接种启动运行两个小试UASB反应器,以含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无机配水为进水,分别经过115 d和210 d的运行,两个反应器均成功实现了厌氧氨氧化过程,氨氮去除率分别达50%和70%,氨氮去除负荷达0.35和0.29 kgNH3-N/(m3·d),相应的亚硝酸盐氮去除率分别为55%和67%;(2)在两个反应器随后146 d和306 d的稳定运行期间,工艺性能逐步上升,氨氮去除率分别达86%和95%,氨氮去除负荷达0.71和1.20 kgNH3-N/(m3·d),相应的亚硝酸盐氮去除率分别为83%和92%,所产气体中氮气含量高于96%;厌氧氨氧化工艺对进水负荷的突然变化有一定抵抗能力,但温度和溶解氧对工艺性能影响较大;(3)在两个反应器中均获得了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粒径约为0.6~1 mm,VSS/SS为0.6~0.8,颜色多呈棕黄色,也有少量小粒径颗粒呈红色,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发现颗粒中的优势菌为不规则球菌,与文献报道的厌氧氨氧化细菌类似;(4)在对颗粒污泥内部微观结构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种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形成机理:蜕变附着生物膜机理、无机晶核附着生物膜机理和自凝聚机理;(5)对厌氧氨氧化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其最适温度在30~35℃之间,最适pH约为8.2,溶解氧对工艺的抑制作用很强,其浓度应控制在0.01 mg/L以下,由河底污泥培养获得的厌氧氨氧化污泥在上述最适条件下,最高氨氧化速率可达0.184 mgNH3-N/(mgVSS·d);(6)进水中一定浓度的有机物会对厌氧氨氧化工艺产生较大影响,有机物的引入会导致反硝化反应,产生基质竞争性抑制,进水中有机物的长期存在会导致污泥中异养细菌的生长,对厌氧氨氧化工艺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ABR处理淀粉废水的反应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玉楠  胡训杰  石强  王玫  任娜 《给水排水》2006,32(10):57-61
研究了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启动阶段在不同的水力条件和容积负荷下,对有机负荷为1.2~3.6kgCODCr/(m3·d)淀粉溶液的CODCr去除率,以及ABR工艺运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启动阶段中低负荷反应条件下①HRT12h、CODCr600mg/L、容积负荷1.2kgCODCr/(m3·d);②HRT12h、CODCr1200mg/L、容积负荷2.4kgCODCr/(m3·d);③HRT8h、CODCr1200mg/L、容积负荷3.6kgCODCr/(m3·d),ABR反应器对CODCr均有较高的去除率。运行稳定后,ABR反应器的CODCr去除率在80%左右,扫描电镜检测结果表明各隔室中的微生物以球菌为主。研究表明ABR工艺是一种运行稳定、高效率的有机废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4.
新型摇动填料生物膜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鹏  杨乃鹏  黄霞 《给水排水》2007,33(8):19-23
采用新型摇动填料生物膜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获得了较好的CODCr和NH3-N去除效果.水力停留时间为1.1 h时,CODCr进水负荷最高可达5.5 kgCODCr/(m3·d),平均进水负荷为3.65 kgCODCr/(m3·d),出水CODCr平均浓度48 mg/L;氨氮进水负荷最高可达1.2 kg NH3-N/(m3·d),出水氨氮平均值低于5 mg/L.摇动填料内生物膜硝化活性高于降解有机物活性,且上部生物膜活性普遍高于中部和下部.系统污泥产率系数为0.15 gSS/gCODCr,低于传统活性污泥法的污泥产率.  相似文献   

5.
低浓度氨氮条件下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启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凌  操家顺  蔡娟  许明 《给水排水》2006,32(11):34-37
对低浓度氨氮(12mg/L)条件下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启动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SBR在5个多月的时间内成功实现了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启动,并培养出了颗粒污泥。在稳定运行期间,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4.5%和97.4%;氨氮、亚硝酸盐氮的容积负荷分别为11.4g/(m3·d)和11.1g/(m3·d)。  相似文献   

6.
沼气自动提升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处理淀粉废水的生产性试验研究研究生 :吕卫利 导师 :陈吕军(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10 0 0 84 )对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处理玉米淀粉废水进行了生产性试验研究 ,探讨了利用厌氧絮状污泥和厌氧颗粒污泥作为接种污泥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启动方法、运行特性及运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①利用厌氧絮状污泥和厌氧颗粒污泥作为接种污泥 ,均可成功地启动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②本次生产性试验的反应器有效容积为 110m3 ,反应器直径 3m ,反应器高 16m ,处理能力为 18m3 /h ,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为6 1h。当进水COD负…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青岛某啤酒废水处理工程,该工程采用初沉—调节—CLR(沼气提升内循环厌氧反应器)—A/O处理工艺。对CLR反应器COD的去除情况及其颗粒污泥活性以及A/O运行效果进行了分析,当CLR反应器的处理负荷为10kgCOD/(m3.d)时,COD去除率可达80%以上,A/O池为0.5kgCOD/(m3.d)时,COD去除率为90%以上,出水COD小于60mg/L。同时CLR反应器内的污泥比产甲烷活性可达175mL/(g.d),出水水质可达《啤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9821—2005)和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 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8.
采用常温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对淀粉废水生物处理出水进行生物脱氮处理,在SBR亚硝化反应器和气提式亚硝化反应器中均实现了稳定的半亚硝化反应。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正常运行时,全流程总氮去除率基本维持在80%左右,最高达85.5%。一级亚硝化反应进水容积负荷为0.20kg/(m3·d),平均HRT为1.11d。厌氧氨氧化平均总氮进水容积负荷为1.11kg/(m3·d),最高达1.61kg/(m3·d);平均总氮去除负荷为0.83kg/(m3·d),最高去除负荷达1.29kg/(m3·d);平均HRT为0.20d。淀粉工业废水生物处理后出水中的有机物对亚硝化和厌氧氨氧化反应均未产生显著影响,所含过多的悬浮物和胶体物对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存在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9.
高浓度啤酒废水在厌氧消化过程中容易酸化,抑制甲烷转化。为提高UASB反应器的稳定性和处理效果,本研究通过序批式试验的方法,以模拟啤酒废水为底物,考察了两种不同粒径的活性炭对加速UASB污泥颗粒化进程和提高甲烷产率的影响。试验运行95 d,进水有机负荷从2.9 kg/(m3·d)增加到12.0 kg/(m3·d),监测反应器内产气量、出水VFA、出水TOC及污泥特性等参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投加活性炭能有效缩短厌氧污泥颗粒化的时间,增强产甲烷菌活性,大幅提升甲烷产量,出水TOC和VFA都维持在较低水平;并且较小粒径的粉末活性炭对UASB反应器的促进作用优于较大粒径的颗粒活性炭,能有效促进底物向甲烷气体转化。  相似文献   

10.
研究是在一个有效容积为20. 7 L的UASB反应器中进行的。取哈尔滨市文昌污水处理厂的脱水污泥,用蛋白废水稀释后作为接种污泥,折合浓度为12. 5 mg SS/L。探讨利用稀释后的蛋白废水作为进水来培养颗粒污泥的可行性,并且研究了UASB反应器处理大豆蛋白废水的效能。结果表明:(1)反应器进水COD浓度由1100 mg/L逐渐升高,HRT从168h逐渐缩短,进入污泥驯化阶段。经过7d的驯化后,COD去除率达到了20%,并且有少量的气体产生。之后在运行阶段,按照0. 3 kg COD/(m3·d)的幅度提高负荷,系统中产甲烷菌的活性逐渐增强,在3. 85 kg COD/(m3·d)时发现反应器底部有颗粒污泥出现,粒径在0. 1-0. 3 mm之间,COD去除率也增大到75%以上。在试验最后,有机负荷达到5. 5 kg COD/(m3·d),HRT为24h时,颗粒污泥粒径在1-3 mm左右,并形成一定厚度的污泥床。(2)通过调节pH值,使出水pH维持在6. 5-7. 8之间。发现进出水pH值分别为5. 7和7. 2左右,COD去除率为80. 9%。  相似文献   

11.
作者基于天然河流沙质河床上的推移质和悬移质两类运动形式的泥沙,不存在一个能够截然划分的界面,认为在沙质河床上利用推移质采样器实测的推移质输沙率,其组成不都是推移质泥沙,其中尚包括悬移质中的床沙质泥沙。为此,本文分析了长江中游干流宜昌和汉口水文站河段利用推移质采样器实测的推移质输沙率和与之相应测次的、按测时水沙条件计算的临底流层内悬移质中床沙质泥沙输沙率的相关关系,论证了沙质河床上器测推移质输沙率中推移质泥沙和悬移质中床沙质泥沙组成的机理。  相似文献   

12.
赣江中下游河道床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赣江中下游河道普遍的床沙取样和实地调查,对河床组成、地貌形态及其与泥沙运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推移质运动在赣江江心洲分汊河道形成中的重要性,对研究分汊河道成因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分析军庄-三家店河段的水流、泥沙运动,研究河床演变规律。定床试验给出了分汉河道的分流比及分流点,不同频率洪水的水位、流速、流态、流势。动床试验分析遭遇20年、50年洪水河道的冲淤演变规律,为该河段的河道整治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山西是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区,河流含沙量一般较大,对推移质泥沙的估算,目前还没有比较理想的方法,本文通过对水文站和水库大量系列实测资料进行分析,运用沙量平衡原理分析,提出了山西不同河流推移质的计算参数。  相似文献   

15.
水下贴底射流及其对淤泥质床面冲刷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水下圆截面贴底射流所产生的流速场及其对周围淤泥质床面的冲刷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定床和动床两个系列的射流实验,给出了计算定床条件下床面流速分布和动床条件下射流临界冲届摩阻流速和冲届坑尺度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进行了清河闸应急除险加固工程水工模型试验的研究,通过33组次的定床、动床模型实验,测量了特征流量下包括水面线、流速大小及分布、压力大小及分布和冲刷范围及深度等在内的水力要素,验证了清河闸的泄流能力,评价分析了各种泄流条件下泄流量对下游海漫及防冲槽的影响。实验成果可供工程设计和水闸运行管理等相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引滦入津利用黎河输水,改变了黎河天然的水沙条件,河床发生了明显的冲淤变化。为探讨输水运用后河道演变规律、河道抵御洪水能力以及河道治理措施等内容,进行了黎河整治动床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根据冲积性河道和水库淤积后稳定河床形态的形成原理基本相似的规律,通过大量冲积性河道及水库等实测资料,对平衡坡降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比较简便的、符合实际的平衡坡降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中游沙卵石-沙质河床过渡带冲刷趋势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30余年特别是三峡水库蓄水以来水文、地形、地质等实测资料的系统收集,对长江中游枝城-陈家湾沙卵石-沙质河床过渡带冲刷特性和发展趋势开展分析,其结果表明:虽然河段内自上而下呈现出卵石逐渐减少而沙质比例逐渐增多的渐变特点,但以昌门溪~马家店一带为界,上下游的洲滩组成、深泓形态、河床冲淤、水位下降等方面存在突变现象。在三峡水库蓄水后的冲刷过程中,虽然全河段内均出现了汊道冲刷、枯期河槽扩大的现象,但可以预计的是,河段内河势不会发生大的变化,而昌门溪以下河段难以抵御水位下降的溯源传递,马家店以上在枯水期将出现比现状更为严重的坡陡、流急、水浅现象。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中游沙卵石-沙质河床过渡带冲刷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30余年特别是三峡水库蓄水以来水文、地形、地质等实测资料的系统收集,对长江中游枝城-陈家湾河段的沙卵石-沙质河床过渡带冲刷特性和发展趋势开展分析。结果表明:虽然河段内自上而下呈现出卵石逐渐减少而沙质比例逐渐增多的渐变特点,但以昌门溪-马家店一带为界,上下游的洲滩组成、深泓形态、河床冲淤、水位下降等方面存在突变现象。在三峡水库蓄水后的冲刷过程中,虽然全河段内均出现了汊道冲刷、枯期河槽扩大的现象,但可以预计的是,河段内河势不会发生大的变化,而昌门溪以下河段难以抵御水位下降的溯源传递,马家店以上在枯水期将出现比现状更为严重的坡陡、流急、水浅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