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正回顾世界的工业化发展进程,粗犷型经济发展模式不仅大量消耗地球的不可再生资源,由废弃物造成的污染也是难以治理的,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这样的"三高"产业链存在于各行各业,极人程度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威胁人类的正常生存。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寻求环境、人口和资源的和谐统一,"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生命周期评价"等理论方法在世界各国兴起,涵盖各行各业。随着我国经济逐渐步入新常态,发展绿色经济、推动绿色增长、实施绿色新政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4.
5.
6.
序言 国内对于“通感”的关注与研究,得力于1962年钱钟书先生发表的《通感》一文,自此以后,语言学、文学、美学、心理学、脑神经科学等领域的学者着力尤多。其实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就关注到“通感”,并对之展开研究,但却未在他的《修辞学》中阐述。心理学领域最早对之研究的是法国心理学家Jules Millet,他在1892年从心理学角度阐释了“通感”概念。 相似文献
7.
8.
1637年,笛卡尔在《方法论》中试图以理性的方式解决复杂问题;他的方法研究对后世的科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设计方法(Design Methods)是用于设计实践的规范性的程序、技术和工具。1962年,以在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召开的首届设计方法大会为标志,引发了“设计方法运动”。这个运动是日后设计能够成为一个学科的自我觉醒。20世纪70年代晚期,以“抗解问题”(Wicked Problems)为代表的论辩开始了设计方法学的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9.
自艺术学列为门类学科、设计学升为一级学科后,如何更好地梳理和完善设计学理论,加快构建属于设计学自身的理论体系己成为设计学学术研究的重中之重。在中国,设计理论研究与设计学科的形成有其特殊的背景和成因,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设计学的源流和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两条脉络:一是源于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和源于西方包豪斯学派的研究,如图案学、形态学和造物论等。 相似文献
10.
正消除贫困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的全球性挑战。我国于1986年开始大规模的扶贫,2013年中国政府提出的精准扶贫是迄今为止在中国最切实可行的扶贫战略,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中一项从技术策略到价值导向和精神指引的重大工程。扶贫问题是类型多样的复杂问题,设计领域正寻求有效的策略和方法积极地参与到这场社会变革中,将多学科的知识作为解决复杂问题的工具,以设计系统为载体,规划和组织多种知识的综合性运用。 相似文献
11.
12.
正21世纪是全球人口老龄化的时代。全球视野看,尽管北欧、日本等国已经对"老龄化社会"进行了广泛探索与充分实践,但英、美、德等国的整合照料、联合运行等医养结合模式,都以机构养老为主,并不适合我国。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鲜明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判断。这一判断对研究我国老龄化问题提供了决策依据和理论支撑。学理逻辑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设计学科就以敏锐的时代触觉和广泛的人文关怀锲入老龄化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序言近年来,随着汽车的电动化(新能源)、智能化(自动驾驶、人工智能)和网联化(物联网、大数据),车辆内部空间设计有了更大的自由度,自动驾驶技术逐步改变了车辆的人—机—环境交互关系,车辆己经成为移动的信息终端。这些变化会对人的出行方式甚至生活和工作方式带来革命性的改变,同时也给设计学科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智能网联汽车是用户个性化需求和车辆运行数据的收集终端以及人机交互平台。车辆产生的大数据不仅是不断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的可靠信息支撑,而且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必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阶段性应用,正在改变人机交互的信息和方式。如何利用新的人机交互技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正如今的视觉传达设计面临着许多挑战,市场供需与专业局限问题突出。面对如此现状,视觉设计将以多维方式、多元设计去探究新的领域势在必行。维度递增,跨界转换。过去被认为传统的平面设计受到挑战,现在视觉设计已从一维到四维不断提升。一方面遵循维度递进规律,让思维逻辑化;另一方面,运用多维方式不断建构与转换。创新思维在转呈中彰显出新的概念与创意,使视觉设计效能最优化。 相似文献
19.
正中华民族从来不缺乏创新精神,千百年来,创新思想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华文明的进程。中国人的发明创新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然而,如果以时间为横轴,沿着历史的长河在世界范围内仔细梳理,我们会发现,在世界科技史上对人类社会进步产生重大影响的科技发明中,由中国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