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 OTA)是曲霉属和青霉属等有毒真菌产生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是常见污染食品的五大真菌毒素之一,具有较强的肾毒性、肝毒性、神经毒性和免疫毒性,以及致畸、致癌和致突变作用。OTA广泛存在于各种谷物及其制品、葡萄与葡萄酒、咖啡等多种食品原料及其成品中,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因此有必要建立快速、准确、灵敏的OTA检测方法。针对食品中OTA的检测,目前已经拥有许多方法,如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质谱联用法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法等。本研究对赭曲霉毒素A不同检测方法的原理、优缺点等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食品中OTA的检测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
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 OTA)是一种具有极端毒性、污染广泛及危害严重的次级代谢产物。由于赭曲霉毒素A具有这些特点且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被人们广泛关注, 所以确定食品和商品中的OTA污染水平非常重要。目前对于OTA的检测, 已经建立了非常多的分析手段, 如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酶联免疫技术(enzyme linked immunosorlent assay, ELISA)、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time-resolved fluoroimmunoassay, TRFIA)等。本文综述了多种赭曲霉毒素A的检测分析方法, 简介了它们的优缺点及研究进展, 并进行了比较, 以期为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检测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γ射线对赭曲霉毒素A降解的影响和辐射分解产物的特性。方法:对甲醇水溶液中的赭曲霉毒素A(OTA)进行^(60)Coγ-射线辐照处理。结果:γ射线能有效地降解水溶液中的OTA,并可以检测出4种主要的辐解产物。在4 kGy的辐照剂量下,OTA(200 ng/mL)的辐照降解效率可达90%。一种辐解产物毒性低于OTA,其余产物均无毒性记录。OTA可影响小鼠的生长状态,如体重增加和食物利用率,OTA的辐射降解产物大多不产生影响。本研究中,OTA可破坏小鼠血小板和淋巴细胞,增加小鼠血清AST、GLU、BUN,降低LDH。小鼠的某些内脏可被OTA破坏,如肝、肾、肺等,但OTA辐解产物对所有脏器均无影响。结论:OTA对小鼠有毒性作用,OTA降解的辐解产物无明显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是一种由青霉属和曲霉属的真菌所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较强的肝毒性和肾毒性,并有致畸、致突变、致癌作用。赭曲霉毒素A极易造成饲料生产企业的饲料污染,这些产品被加工成为肉制品后,也会对人类造成危害。同时,不当的加工工艺和储存条件,还会造成香肠等肉制品受到赭曲霉毒素A污染。目前,国内缺少相关的国家标准检测方法,也没有动物源性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判定依据,造成该领域的风险研究相对国外也比较匮乏。本文概述了动物源性食品赭曲霉毒素A污染状况,总结受污染的原因,介绍防控措施,并分析近年来针对不同类型动物源性食品的检测手段,以期为国内进行相关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是葡萄及其制品中最常见的真菌毒素,主要由炭黑曲霉产生,具肾毒性和致癌性.葡萄及其制品中OTA污染普遍存在,且有超标现象,需持续关注,保持警惕.OTA污染程度受产毒菌、环境条件以及加工方式等影响,其中高温、高湿、虫害等可能造成毒素累积.本文就葡萄及其制品中OTA污染状况和防...  相似文献   

6.
葡萄赭曲霉毒素污染及其产毒素菌株的筛选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OTA)是由曲霉属和青霉属等真菌产生的一类真菌毒素,其毒性很强,分布广泛,对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有着巨大的影响。葡萄及其制品是食品中OTA的主要来源之一,从病害的葡萄表面筛选分离产生赭曲霉毒素的菌株是最常用的研究产毒素菌株的方法。由于产毒素菌株主要分布在葡萄果实的表面,葡萄组织受损后会极大提高赭曲霉素的污染程度,研究产毒菌株分布及产毒素能力对控制赭曲霉素污染及寻找一种有效地生物防治方法提供参考。本文综述了葡萄赭曲霉毒素的污染情况及其产毒素菌株的筛选方法,为控制葡萄及其产品中的OTA污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王刘庆  姜冬梅  王瑶  王蒙 《食品科学》2018,39(23):289-298
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是由赭曲霉、炭黑曲霉和青霉属等真菌产生的聚酮类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果品及其制品中,特别是葡萄及其制品中检出率较高。由于OTA具有毒性强、可致癌且结构非常稳定、难以去除等特点,世界各国都制定了果品及其制品中OTA的限量。本文就OTA的生物合成、果品及其制品中OTA检测技术、OTA污染状况和控制策略分别进行阐述,并对其快速检测、绿色安全防控等方面进行展望,以期为OTA污染的高效分析和有效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氧脂素羟基十八碳二烯酸(hydroxyoctadecaenoic acid,HODE)对不同密度赭曲霉的孢子产生和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合成的作用,测定不同密度赭曲霉培养过程中9S-HODE、13S-HODE和OTA的产量,添加9S-HODE和13S-HODE后孢子和OTA产量,最后测定不同密度赭曲霉对粮食的侵染程度。结果显示,低接种密度的赭曲霉9S-HODE/13S-HODE比值及OTA产量更高;添加9S-HODE抑制赭曲霉孢子形成、促进OTA合成,13S-HODE作用相反;孢子接种密度为103?个/mL和106?个/mL的赭曲霉侵染花生、大豆、玉米及小麦后,发芽率分别降低29%、21%、17%、14%和35%、29%、20%、22%。这表明群体密度影响赭曲霉9S-HODE、13S-HODE和OTA产量,9S-HODE和13S-HODE可能是赭曲霉群体感应信号分子,二者在调节赭曲霉孢子产生和OTA合成上作用相反,高群体密度赭曲霉对粮食的侵染能力更强,脂肪及蛋白含量高的粮食可能更易被赭曲霉侵染。  相似文献   

9.
探究LaeA蛋白对黑曲霉形态发展,赭曲霉毒素合成和氧化耐受的影响,为控制黑曲霉侵染和赭曲霉毒素合成提供理论基础。利用农杆菌介导的同源重组方法,构建黑曲霉laeA基因敲除菌株,比较野生株和敲除菌株在形态发展、赭曲霉毒素合成和氧化耐受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相比野生型菌株,△laeA菌株生长速度减慢,产孢减少,菌丝长且松散,枝节相对较少;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合成量大幅减少,光照培养7 d,OTA减少92.45%,黑暗培养7 d,OTA减少99.03%;对氧的敏感性增加,10 mmol/L H_2O_2可完全抑制△laeA菌株生长,5 mmol/L H_2O_2胁迫条件下,△laeA菌株相比于野生菌株,细胞内抗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LaeA蛋白正调控黑曲霉产孢、OTA合成及氧化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
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是曲霉菌属和青霉菌属产生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具有较强的肾毒性、肝毒性、神经毒性和免疫毒性.因其较为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其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难以被有效去除.OTA广泛存在于谷物、葡萄等多种食品原料及其制品中,严重威胁人体健康.近年来,光学传感器作为生命科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1.
茶叶是世界上消费量最大的饮品之一,其品饮安全性对消费者健康及茶产业发展尤为重要。近年来关于茶叶是否存在真菌毒素污染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消费者的诸多疑虑,如何科学客观地对待这个问题十分关键。赭曲霉毒素A(OTA)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真菌毒素,其产生菌种类繁多,污染广泛,能溶于水且不易降解,具有较强的肝肾毒性和致畸、致突变、致癌和免疫抑制作用。本文在检索研读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OTA的理化特性、危害与致毒机理、主要产毒菌及产毒条件、茶叶中可能产OTA的微生物、OTA的检测方法和检测结果等,分析探讨了茶叶中的OTA潜在风险,并提出建议,为茶叶中的OTA污染风险评估和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Ochratoxin A (OTA) is known to be nephrotoxic and hepatotoxic in rodents when exposed orally. To understand the systematic responses to OTA exposure, GC-MS- and 1H-NMR-based metabolomic techniques together with histopathological assessments were applied to analyse the urine and plasma of OTA-exposed rats. It was found that OTA exposure caused significant elevation of amino acids (alanine, glycine, leucine etc.), pentose (ribose, glucitol, xylitol etc.) and nucleic acid metabolites (pseudouridine, adenosine, uridine). Moreover, myo-inositol, trimethylamine-oxide (TMAO), pseudouridine and leucine were identified as potential biomarkers for OTA toxicity. The primary pathways included the 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PPP), the Krebs cycle (TCA), the creatine pathway and gluconeogenesis. The activated PPP was attributed to the high requirements for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NADPH), which is involved in OTA metabolism through cytochrome P450. The elevated gluconeogenesis and TCA suggest that energy metabolism was involved. The up-regulated synthesis of creatinine reveals the elevated catabolism of proteins. These findings provide an overview of systematic responses to OTA exposure and metabolomic insight into the toxicological mechanism of OTA.  相似文献   

13.
葡萄酒作为一种酒精饮料,对众多国家的经济贡献是显著的。然而,该商品容易被某些真菌产生的霉菌毒素所污染,其中最受关注的是产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 OTA)的炭黑曲霉。赭曲霉毒素A是葡萄酒中主要存在的霉菌毒素,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因此,葡萄酒的风险监测和暴露研究至关重要。本研究重点阐述了OTA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调控机制,同时,介绍了酿酒过程中OTA的变化情况以及控制和检测OTA的方法,旨在为保证葡萄酒产品的质量安全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赭曲霉毒素A生成转化及致毒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是由曲霉属(Aspergillus.sp)和青霉属(Penicillium.sp)真菌产生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它的生成受温度、水活度等的影响。检测食品及饲料中OTA含量的基本方法有薄层层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OTA因被认为与巴尔干半岛肾病有关而引起全球的关注,研究发现,OTA具有肾毒性、肝毒性、免疫毒性、基因毒性等,并且主要是通过促进膜的过氧化反应,抑制线粒体的呼吸作用和影响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中蛋白及关键因子的转录表达等来达到致毒效应。吸附、转化、降解是OTA脱毒的主要方式。本文就OTA的检测方法、生物合成、致毒机制和脱毒转化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炭黑曲霉(Aspergillus carbonarius)属曲霉属黑色曲霉菌,是葡萄中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主要产生菌,广泛存在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葡萄及其制品中,是造成葡萄酒中OTA污染的主要来源。控制这些霉菌的生长与产毒是从源头上减少葡萄原料及其制品OTA污染的关键环节,有关炭黑曲霉的污染规律及其控制方法方面的研究成为近年来的国际研究热点。根据已有研究,紫外线照射、杀菌剂、二氧化硫、纳他霉素、多酚、香精油、天然提取物和挥发性化合物等都能够在一定条件下对炭黑曲霉的生长与产生OTA的能力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最新研究发现,酵母、细菌和一些非产毒真菌及其代谢产物也对炭黑曲霉的生长和OTA产生具有良好抑制作用,而且具有无毒无害,安全性好等优点,在实际应用中展示出很好的应用潜力,越来越受到相关科研工作者和应用者的重视。本文主要围绕上述研究内容,对国内外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从我国南方十省份代表性粮库中采集稻谷样品,根据形态学特征筛选初步鉴别出黑曲霉群(Aspergillus niger aggregate)菌株,进一步依据ITS和CaM序列特征在种水平上进行鉴定;采用ELISA、HPLC-FLD方法,结合OTA生物合成基因鉴定方法联合确证黑曲霉群中分离株的产OTA能力。结果表明,从稻谷样品中共筛选出107株,划分为4个种:黑曲霉(A.niger)、百岁兰曲霉(A.welwitschiae)、塔宾曲霉(A.tubingensis)和新黑曲霉(A.neoniger)。其中百岁兰曲霉和黑曲霉在广西和广东地区流行率较高,塔宾曲霉的流行率随纬度的升高而升高,说明地理环境因素对我国南方地区仓储稻谷中黑曲霉群流行特征的影响较大。虽然黑曲霉群菌株产OTA测定中ELISA检测出7株菌假阳性,但进一步采用HPLC-FLD结合OTA生物合成基因鉴定方法确证107株黑曲霉群菌株均不产生OTA。本研究为我国稻谷的安全储藏和霉菌针对性防控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