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景建超赖浩然 《丝绸》2022,(12):181-181
系列作品灵感来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佛山剪纸,通过提取剪纸元素,结合现代设计手法,融入几何元素进行图案的创新设计,色彩上参考佛山剪纸的传统色彩搭配,并结合色彩流行趋势进行色彩重构。系列作品适应当今人们生活的审美情趣,使得佛山剪纸在更生活化的产品中呈现,满足现实生活中不同生活和兴趣爱好的人群。经过碰撞、交流与融合产生新的设计理念与文化,从而使佛山剪纸非遗艺术得到传承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娜 《酿酒科技》2022,(6):130-134
针对民间剪纸元素的艺术特点,分析其元素在白酒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具体表现。钻研民间剪纸元素的艺术、创新和技术理念,并结合近几年内剪纸元素在各类产品包装中的实际应用现状,分析民间剪纸艺术在白酒产品包装上的差异性,包括剪纸意向确定、剪纸题材选取以及剪纸艺术色彩设计,结合设计实际情况根据不同表现手法在白酒包装的视觉传达上实现统一共性。通过分析民间剪纸元素在白酒企业发展、产品设计创新以及企业文化宣传等方面的作用体现,可以得出,在白酒包装上引入剪纸元素不仅能弘扬民族文化,还能提高产品销量,是为现阶段的包装设计的全新之路。  相似文献   

3.
汤颖凡 《造纸信息》2021,(12):85-86
剪纸艺术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历史源远流长,具有深厚文化内涵,是极其宝贵的文化瑰宝,寄托着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景和民间智慧。随着互联网与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剪纸传承与发展面临创新局面,剪纸应用需通过现代设计手段实现更新。文章通过梳理剪纸及剪纸市场面临的问题,探讨发现新途径,提出新对策,使剪纸艺术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并融人创新设计中,实现其再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蔚县剪纸艺术风格独树一帜,有着“世界剪纸看中国,中国剪纸看蔚县”的美誉,具有丰富的艺术和文化价值。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蔚县剪纸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文章旨在通过数字技术加持蔚县剪纸,探索蔚县剪纸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发展,探究其传承保护新思路。以蔚县剪纸的艺术语言为基点,采用现代设计理念,分析提炼蔚县剪纸的吉祥元素,通过意象结合进行表达和再设计,形成新的视觉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蔚县剪纸这一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中华传统文化赋能。  相似文献   

5.
叶华欣 《中国皮革》2023,(7):142-145
在新兴科技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民族传统元素得到重视。剪纸文化作为悠久的艺术形态,在民间的流传度极广,其中的镂空元素更为经久不衰。本文综合介绍了剪纸文化中的镂空艺术及其在皮革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方法,分析了其应用的意义,希望能够为古老文明与新兴服装设计之间的融合提供灵感,在为皮革服装提供创新设计思路的同时,促进剪纸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新干剪纸是江西民间艺术的一种,随着生存土壤的变化,它在从传统走向现代的道路上曾一度遭遇失落。技术赋能之下,新干剪纸运用于包装设计,不仅适应了时代生存土壤,也实现了传统民间艺术的活态传承,是江西艺术传播和江西特色品牌塑造的有效途径。分析新干剪纸的当代生存现状,借鉴现有案例,将新干剪纸视为连结包装与商品的中介,提出创新发展道路。致力于新干剪纸与日常产品的创意融合,利用包装文化重塑江西品牌,走新干剪纸运用于包装设计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7.
剪纸艺术根植于民间社会,剪纸艺术数字化创新与民间剪纸艺术存在传承关系,随着现代民俗概念变化,剪纸吸取原生态艺术样式而形成的数字化剪纸是具有生活理想的新题材。剪纸作为传统文化元素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应用有助于保护传承创新剪纸艺术。研究概述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阐述剪纸传统文化元素的艺术价值,探讨剪纸元素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王宇洋 《造纸信息》2024,(7):130-132
山西剪纸艺术作为山西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浓厚的人文情怀。然而,作为传统非遗文化,山西剪纸艺术同样也面临着如何发展的问题。将山西剪纸元素恰当地运用到动画创作中,不仅可以使动画作品具有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特色,而且还可以使传统山西剪纸艺术持续创新并传承下去。文章从剪纸艺术 元素的表现形式入手,分析剪纸艺术元素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价值,并结合成功的动画案例来探索剪纸艺术元素与动画创作融合的实践方法,以期为动画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将剪纸艺术应用于景观设计中有助于提升视觉审美效果、提升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实现人与环境的情感交流、推动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在将剪纸艺术应用于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存在文化价值挖掘不充分、盲目堆砌文化元素、技术能力较为落后、欠缺文化参与性等问题,不利于二者的融合发展.文章通过分析将剪纸艺术应用于景观设计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胡静  吕盼 《中华纸业》2023,(24):81-83
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多样化的优秀艺术文化,其中剪纸艺术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剪纸艺术是古代民间常见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有着浓厚的地域文化特征和民族特征,能够充分反映出我国不同朝代人民的审美情趣特点与精神文化内涵。通过将剪纸艺术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创新融合在一起,不仅能够丰富完善园林景观作品设计内容与艺术表现方式,还可以提升园林景观的文化内涵,实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播。本文将进一步对剪纸艺术与园林景观设计的融合展开分析与探讨,旨在为相关从业者提供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11.
闽南剪纸艺术在继承了中原剪纸艺术的基础上,与土著美学、海洋文化、外来文化等多元文化融合,形成风格独特艺术表现形式。闽南剪纸作品多构图丰满、线条连贯、表现手法灵活多样。通过剖析闽南剪纸艺术构成特色、技法,进而探寻剪纸艺术在当代的创意性传承与发展。从闽南剪纸艺术结合新媒体的方式变革其艺术表现空间;结合社会热点创新题材内容;结合服装服饰、室内装潢创新产品形式等方面探讨该文化的创意性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丝绸》2019,(12)
"暗八仙"内涵丰富,深受百姓喜爱,是宗教信仰、民间艺术、工巧技艺相融合而成的文化符号。文章从3 000余件近代民间服饰传世品中筛选出27件含有"暗八仙"纹样的实物样本,结合已有文献,厘清"暗八仙"纹样概念,对比服饰中"明八仙"纹样造型,从装饰服饰品类、装饰部位、纹样组合形态、实现技艺四方面探讨"暗八仙"纹样造型特征,并归纳其文化内涵。研究表明:经过符号化变革,"暗八仙"纹样造型适用性强、组合纹样题材丰富、实现工艺特殊,具有"除恶扬善、比仙寓寿、福泽祥瑞"的文化内涵,为深入挖掘与传承民间服饰遗产提供资料与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13.
刘梓慧  高昱 《造纸信息》2021,(12):83-84
剪纸艺术是我国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独特智慧。同时,剪纸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将其应用于室内空间设计,可以实现室内设计理念的创新,并在二者的碰撞中进一步推动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鉴于此,文章对室内空间设计中,剪纸元素的艺术表达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4.
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设计师一直在不断深入思考的问题。文章首先对满族剪纸纹样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概述,其次将传统满族剪纸纹样以现代设计演绎的手法,通过纹样提取、形式重构的方法进行再设计,并且应用于包装、海报等产品及宣传中,完成创新形式的“活化”传承与“物化”创新的可持续应用,以流行风格为非遗文化注入新活力、新形式、新内容,达到传承与创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现代家纺设计离不开对传统元素的挖掘与创新。西兰卡普作为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在民间的延续。在以"文化性"为设计根本的今天,通过对西兰卡普的文化性解读,结合时代潮流的需求来探索传统土家织锦"西兰卡普"是如何在现代家纺中进行融合创新的。  相似文献   

16.
结合新中式家具设计的理念,探讨家具创新对家具市场发展的作用。通过分析传统汉服的特征,从汉服元素"y"字形的借鉴与应用、红色与黑色的搭配、木材皮革金属的融合等几个方面对家具进行设计,从而达到了对新中式家具设计回归和展现我国华夏的璀璨文明、寻求文化属性、提升和塑造家具民族性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卜颖 《造纸信息》2023,(7):102-103
近年来,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已成为一种流行趋势。扬州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将其与现代包装设计相融合,不仅可以展示出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还可以提升商品包装设计的文化内涵。因此,文章以扬州剪纸为例,通过了解扬州剪纸艺术,研究扬州剪纸在绿杨春包装设计中的应用表现。  相似文献   

18.
剪纸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传统文化的积淀。文章介绍了中国剪纸的来源与特征,并从图案、面料、色彩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剪纸艺术风格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及改良手法。在此基础上,结合流行趋势,将剪纸艺术风格与当代服装设计进行融合探索,通过运用剪纸艺术表现形式创作国潮风格服装的设计案例,也为更好地传承发展传统剪纸艺术形式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宁夏隆德剪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象,其渗透着平民百姓的方方面面。在当今社会,文化创意产品应运而生,无疑承担起了文化传播的作用,文创设计就需立足于传统文化的根基之上而进行延展与创新。文章从艺术生产的理论的角度阐述了剪纸艺术与文创设计相融合的意义,通过探究宁夏隆德剪纸手工艺在文创艺术中的应用,从而发挥传承宁夏隆德剪纸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文创产品为载体,将非遗佛山剪纸传承与纺织品现代设计创新结合起来,提供一种可借鉴可复制的文化创新模式,通过辐射效应促进带动文化创新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