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060年力争实现碳中和、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目标下,为使造纸行业深入落实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全面推行节能减碳技术,持续向“双碳”目标迈进,本刊继续制作“碳中和”系列专题,本期还特邀APP(中国)副总裁翟京丽,分享了双碳目标背景下APP(中国)在节能、减排、降碳等方面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2.
《造纸信息》2021,(6):6-6
在2060年力争实现碳中和的远景目标指引下,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要求下,为使造纸行业深入落实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全面推行节能减碳技术,持续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迈进,本刊特别策划制作了“碳中和——节能减碳 绿色制造”大型系列专题。  相似文献   

3.
《造纸信息》2021,(9):32-32
在2060年力争实现碳中和、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目标下,为使造纸行业深入落实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全面推行节能减碳技术,持续向“双碳”目标迈进,本刊持续策划了“碳中和”系列专题,为相关企业节能减碳先进技术、优秀实践案例提供展示平台。  相似文献   

4.
《造纸信息》2021,(7):7-7
在2060年力争实现碳中和、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目标下,为使造纸行业深入落实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全面推行节能减碳技术,持续向“双碳”目标迈进,本刊在前期专题基础上继续制作碳中和系列专题,本期将与行业同仁共同分享APP(中国)发挥绿色基因优势、全面践行低碳生态发展的经验与成果,以及森林碳汇对于造纸行业实现碳中和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造纸信息》2021,(12):20-20
在2060年力争实现碳中和、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目标下,为使造纸行业深入落实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全面推行节能减碳技术,持续向“双碳”目标迈进,本刊继续制作“碳中和”系列专题,本期特邀行业领导曹振雷博士就“走向碳中和进程中造纸工业的定位与思考”做分享,希望行业同仁能够更加科学地理解全生命周期意义下的碳排放与碳汇。  相似文献   

6.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的提出,我国的经济社会整个面临一场改革。造纸工业有天然绿色的属性,也是能源资源密集型的产业,随国家“双碳”目标的要求,推动造纸行业稳定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结合长尾理论与造纸行业能源资源消耗结构、碳排放特征及生产工艺水平节能低碳技术。介绍了造纸工业碳排放主要因素及控制节点,分析了长尾理论效应下造纸工业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的主要问题,探究出实现造纸工业“双碳”目标的发展路径,基于此,通过对造纸产业足迹的评估和针对性改进,以能源结构调整和原料转型为核心,加强废弃物利用、降低能源资源消耗为重点,以寻求工艺设备和节能低碳技术突破为关键,可提高造纸企业在原材料使用上的生产效率,长尾效应下有利于企业成本的降低。  相似文献   

7.
焦宁 《中华纸业》2024,(2):64-67
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在国家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指引下,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发展是造纸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对于造纸机来言,烘干部是能耗最大的部分,通过纸机技术改造升级和产品创新来实现提速增产、节能降耗和品质提升,进而实现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8.
低碳经济视角下的造纸工业节能减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低碳经济的角度审视造纸工业节能减排的作用和意义,并提出了造纸工业节能减排的技术创新和开发工作,应该从研发造纸企业能量系统诊断与集成优化技术和研发造纸企业节能工艺装备关键共性集成技术两方面开展,使我国造纸行业尽早真正成为低碳行业.  相似文献   

9.
孙彬 《印刷工业》2023,(2):27-30
<正>自我国提出“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以来,实现“双碳”目标与发展绿色能源、节能减排就成为各行各业讨论关注的焦点。在包装领域,软包装的碳排放量是所有包装形式中最低的,使其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细分行业之一。随着我国绿色低碳发展驶入“快车道”,软包装行业也在围绕“双碳”积极进行相关产业发展的创新和优化。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温室效应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成为了目前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随着问题的深入研究及社会的发展,碳达峰、碳中和逐步走入我们的视野.造纸企业作为传统行业之一,也被列为纳入碳排放权交易的重点行业之一,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对造纸行业来说将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发展机遇.基于某造纸企业在"双碳"管理方面的现状以及废纸造纸企业发展的前景,提出能源结构调整、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污水处理厌氧沼气回收、光伏发电等节能降碳的策略,积极对接碳市场交易,打造绿色制造管理企业,实现"零碳"产品的认证.  相似文献   

11.
正2021年3月,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成果鉴定会使山东天瑞重工有限公司(下称"天瑞重工")进一步走入了造纸行业的视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在京组织召开了由天瑞重工等校企单位共同完成的《磁悬浮鼓风机》、《磁悬浮真空泵》科技成果鉴定会,鉴定委员会由中国轻工企业投资发展协会名誉理事长胡楠教授、中国工程院陈蕴博院士等国内知名专家及用户代表组成。最终鉴定会专家一致认为,  相似文献   

12.
对于造纸行业及林产行业而言,生产原料来源的可持续性,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森林认证作为一种运用市场机制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林产品市场准入的工具,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普遍认同。在当前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通过森林认证实现原料的可持续供应以及向碳中和目标迈进,已成为造纸行业广泛关注的话题。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与森林认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赵劼,请他分享我国森林认证工作取得的成绩,以及森林认证对造纸行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APP 《造纸信息》2022,(2):12-14
2022年是我国双碳目标稳步推进的关键之年。造纸行业要在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的同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低碳循环绿色发展之路将成为行业的必然选择。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先驱企业,金光集团APP(中国)早在国家双碳目标颁布之前,就明确了在2030年前实现减碳30%的远景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步骤与手段有哪些?在2021中国国际造纸创新发展论坛上,APP(中国)副总裁翟京丽分享了APP(中国)在节能、减排、降碳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本刊对发言进行整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黄立中  郑荣锋 《中国皮革》2024,(3):24-26+32
近年来,随着“双碳”战略的深入推进,传统制造行业需要不断推动整体的全绿转型,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在绿色发展的框架下,在低碳转型的途径上迈出新的步伐。本文对“双碳”目标下皮革边角料的二次设计与应用方面进行了探讨,助力皮革行业实现节能减排、清洁化生产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相似文献   

15.
中国政府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体现了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大国担当。近年来,国有粮食仓储企业在升级粮食仓储设施设备、革新储粮技术及加强仓储规范化管理等方面大力推行节能减排、绿色低碳、高效发展之路。结合国有粮食仓储企业发展现状,首次提出了实施“碳中和粮库”的概念,阐明了“碳中和”目标下国有粮食仓储企业在做好低碳运营“减法”的同时,积极利用库区光伏发电等绿色能源的“加法”,以率先实现自身低碳发展和行业垂范引领。  相似文献   

16.
<正>本刊讯2022年8月26—27日,中国造纸学会理事长曹振雷博士一行赴山东潍坊企业考察调研。走访天瑞重工26日,曹振雷理事长一行首先莅临了山东天瑞重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瑞重工)考察调研。天瑞重工董事长、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李永胜向曹振雷理事长等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总经理郑铁民在展厅详细汇报了天瑞重工磁悬浮产业的发展以及取得的科技成果,潍坊市磁产业工作专班办公室主任马中平陪同参观了磁悬浮产业园区。  相似文献   

17.
在过去的一年里,碳达峰、碳中和,成为高频词和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关于碳达峰、碳中和 所谓碳达峰,是指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而碳中和,是指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通过能源革命、节能减排、植树绿化等方式全部抵消掉,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2020年9月,在第七十五届...  相似文献   

18.
造纸行业作为传统行业之一,也被纳入碳排放权交易的重点行业之一,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对造纸行业来说将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发展机遇。基于某废纸造纸企业近几年来在双碳管理方面的现状以及工作推进过程,分析其能源结构调整、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污水处理厌氧沼气回收、光伏发电等节能降碳的策略,对其他企业打造绿色制造管理企业提供分析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我国造纸行业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的现状,介绍了我国造纸业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技术。针对“十二五”规划对造纸行业的目标,为促进节能减排实现我国造纸行业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提出了造纸行业清洁生产可推行的措施和技术,并介绍了制浆造纸行业废物的资源化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20.
<正>本刊讯2021年12月28日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国发[2021]3 3号),全文转载如下。“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大力推动节能减排,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制定本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