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了在不同容积负荷下(0.47kgCOD/(m3·d)、1.68kgCOD/(m3·d)、3.36kgCOD/(m3·d))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中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性质以及对于生活污水中的COD及氮的去除效果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通过扫描电镜的观察,可以将此好氧颗粒污泥看成是以丝状菌为骨架,胞外聚合物为"粘合剂"的微生物聚集体.  相似文献   

2.
以醋酸盐做碳源的人工配水为原水,在常温条件下采用连续流式运行的ABR-CSTR反应器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结果表明,通过逐步缩短水力停留时间和提升进水负荷的方法,在114 d内培养出成熟的好氧颗粒污泥,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的运行高效而稳定,在沉淀时间为0.5 h,有机负荷与氨氮容积负荷均为2.4 kg/(m3·d)条件下,对COD和NH4+-N的去除率达90%以上,具有明显的去碳脱氮效果。  相似文献   

3.
好氧颗粒污泥是近期发展起来的一种生物膜工艺,也是一种生物自固定过程。沉淀性能良好,具有高的容积负荷和很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微生物相丰富,因此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对有机碳、氮和磷的去除效率很高。颗粒污泥的形状、尺寸、空隙率、密度等由污水的组成和操作参数决定。低水力停留时间,高的H/D比值和较高的流体剪切力有利于颗粒污泥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以厌氧颗粒污泥为接种泥,采用人工配制的模拟生活污水,在SBR反应器中成功培养出好氧颗粒污泥。试验表明:以二次成核说作为理论支持,通过提高COD负荷和逐渐减少污泥沉降时间所造成选择压促进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所形成的颗粒结构密实,沉降性能好,生物活性高,外表呈橙黄色,粒径在0.5-1 mm,SVI为40 mL/g,MLSS为7 037 mg/L。该SBR系统对COD、氨氮的去除率均达到95%以上,对TP的去除率也达到80%,具有良好的同步脱氮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5.
好氧颗粒污泥是近期发展起来的一种生物膜工艺,也是一种生物自固定过程.沉淀性能良好,具有高的容积负荷和很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微生物相丰富,因此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对有机碳、氮和磷的去除效率很高.颗粒污泥的形状、尺寸、空隙率、密度等由污水的组成和操作参数决定.低水力停留时间,高的H/D比值和较高的流体剪切力有利于颗粒污泥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实验在SBR反应器中成功培养出好氧颗粒污泥,对其各项理化性质进行了描述,同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好氧颗粒污泥具有优良的沉降性能,其它各项理化性质也均优于普通活性污泥;其形成是各影响因素共同选择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EGSB厌氧颗粒污泥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工艺,在SBR反应器中以葡萄糖为碳源,EGSB厌氧颗粒污泥为接种污泥,好氧条件运行.观察污泥颗粒形态、结构变化,监测COD,TP,TN,SS,研究厌氧颗粒污泥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过程.研究发现此过程中厌氧颗粒污泥起了一种载体作用.污泥浓度、粒径先降低后增加,沉降性能先降低后提高,45d后逐渐稳定.培养出的好氧颗粒污泥与接种颗粒污泥相比在粒径、结构等方面有一定变化.稳定后的颗粒污泥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功能,COD去除率稳定在94%左右,TP去除率80%以上,TN去除率75%以上.  相似文献   

8.
以普通絮状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采用人工配制的模拟生活污水,通过逐步缩短沉降时间的方法,在SBAR中成功地培养出了成熟的好氧颗粒污泥。颗粒污泥的SVI为19.97mL/g,粒径在0.45~2.0mm之间,平均沉降速率为45.62m/h,SOUR为47.68g/kg·h,均优于普通絮状污泥。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颗粒污泥表面粗糙,轮廓清晰,分布着一些沟壑和微小孔道,微生物以杆菌和球菌为主。研究表明,该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具有良好的去除COD和NH4^+-N的能力,去除率分别达到93%和98%以上,对TP的去除率也达到了60%左右。  相似文献   

9.
纺织印染废水成分复杂,含有大量染料、重金属等有毒难降解污染物,是最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传统的生物处理法因耐毒性差、处理负荷低、受外部环境影响等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高效处理该类废水。好氧颗粒污泥胞外聚合物含量高,且含有大量氨基、羧基等官能团,此外,其具有不同的氧化还原微环境,能够有效吸附、降解污染物。但好氧颗粒污泥对印染废水中重金属的去除仍存在局限性,对染料的脱色和矿化效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针对纺织印染废水的污染物特性,总结并论述好氧颗粒污泥技术的优点及其对废水中重金属、偶氮染料的去除机理;综述好氧颗粒污泥处理模拟与实际纺织印染废水的研究进展,并对其运行方式进行总结分析。基于重金属离子去除存在局限性、染料降解不够彻底、实际废水具有复杂性等各种问题,展望其发展方向,以期为今后好氧颗粒污泥高效处理纺织印染废水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EGSB厌氧颗粒污 泥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工艺, 在SBR反应器中以葡萄糖为碳源,EGSB厌氧颗粒污泥为接种污泥,好氧条件运行.观察污泥颗粒形态、结构变化 ,监测COD,TP,TN,SS,研究厌氧颗粒污泥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过程.研究发现此过程中厌氧颗粒污泥起了一种载体作用.污泥浓度、粒径先 降低后增加,沉降性能先降低后提高,45?d后逐渐稳定.培养出的好氧颗粒污泥与接种颗粒污泥相比在粒径、结构等方面有一定变化.稳定后 的颗粒污泥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功能,COD去除率稳定在94%左右,TP去除率80%以上,TN去除率75%以上.  相似文献   

11.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论述了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的工作原理和特点,介绍了SBR的研究现状和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以SBR反应器在厌氧/好氧条件下培养的活性污泥为对象进行批次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NO-2-N对缺氧吸磷的影响.结果表明NO-2-N可以作为缺氧吸磷的电子受体,但吸磷速率和吸磷量均低于好氧吸磷.反应开始时的NO-2-N浓度对反应过程影响很大,本次试验中NO-2-N浓度为20 mg·L-1时缺氧吸磷量和吸磷速率达到最高,低于该值时吸磷量和吸磷速率随着NO-2-N浓度的提高而增加,但会出现"二次释磷"现象;高于该值时吸磷量和吸磷速率随着NO-2-N浓度的提高而减少;NO-2-N浓度达到80 mg·L-1时没有发现对吸磷过程的抑制作用;反应器在厌氧/缺氧条件下连续运行,DPB的释磷和吸磷能力很快丧失.  相似文献   

13.
序批式活性污泥(SBR)法在制革生产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序批式活性污泥(SBR)法的工艺技术原理及其处理制革生产废水的工艺技术要点。实际运行表明,用SBR法处理制革废水是一种简易、快速、低耗、处理效率高的工艺方法,同时该法在处理高浓度的有机废水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DOS/C是西门子系统汉字终端的一个汉字处理系统,DOS/C与CCDOS有许多不同,尤其是不支持国内流行的多种CCDOS软件,本文将分析这两个汉字系统结构上的差别和在DOS/C上运行CCDOS软件的条件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现场测定和对生物相的观察,指出某市污水净化厂二沉池污泥上浮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
SBR法处理生活污水过程中,通过建立SBR水处理模型确定溶解氧优化曲线.以此曲线来优化控制SBR过程中的溶解氧,实现节能降耗.试验结果表明,进水COD浓度为400~500mg/L,污泥浓度为4000mg/L的条件下,采用优化控制方式去除1mg/LCOD比传统控制方式能节约近30%的风量.  相似文献   

17.
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对城市污泥中的Zn、Cu、Cd、Cr、Pb、Ni进行了形态及总量分析,并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污泥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污泥中Zn、Cu、Cd、Cr、Pb、Ni的含量均低于污泥农用控制标准值(土壤pH≥6.5);Zn、CA、Cr、Pb主要以残渣态存在,Cu、Ni主要存在形式为有机结合态;Zn、Cd、Cr、Pb的不可利用态所占比例均在50%以上,这对污泥农用是非常有利的.盆栽植物酸模叶蓼的根部对重金属的富集作用大于茎叶,其吸收的重金属不仅包括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还包括了在一定条件下释放出来的铁锰氧化态和有机结合态.  相似文献   

18.
含铬污泥的堆肥化处理及其复合肥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电镀废铬液经处理后的含铬污泥进行了堆肥化处理,处理后其物理、化学性状有显著改善,此时每1g污泥中铬(Ⅵ)含量由4.060mg降到0.028mg,对植物的危害性因此大大降低。将此含铬污染与化肥复配制成复合肥,作为微肥施于盆裁花卉上,花卉有较好的生长响应。  相似文献   

19.
用荧光猝灭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猕猴桃糖蛋白和百里酚在不同温度下相互作用的光谱学行为.结果表明:百里香酚与猕猴桃糖蛋白反应生成了新的复合物,百里香酚对猕猴桃糖蛋白的荧光猝灭机制属于静态荧光猝灭;不同温度下(300 K、310K)两者作用的结合常数分别为5.85×104 L/mol和5.61×104 L/mol,相应的结合位点数为1.24和1.19;相互作用的作用力以静电引力为主,结合距离为2.154 nm;根据同步荧光光谱证明猕猴桃糖蛋白与百里香酚结合位点接近猕猴桃糖蛋白的色氨酸残基.  相似文献   

20.
STUDY ON THE CONDUCTING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conductive fiber reinforeed plasticwas prepared by dispersing electrical conducting fillerpartieles such as aluminium powder.graphite and carbon black to glass fiber reinforced resin.The effects that eachor double kinds of fillers.alsa the conductive fiber clothhad done on the electri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las-tic composites werer studied,This paper also provided dis-cussion on the conductive mechanism of fiber reinforcedplast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