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移动计算环境中,移动设备在断连状态下对数据进行操作是必要的。为了支持断连操作,需要在移动客户端上进行数据缓存;另一方面,在重新连接后,移动客户端上的暂时事务需要在服务器上重新执行,这使得事务的一致性很难得到保障。扩展嵌套事务的概念并提出了一种策略,通过在事务执行机制中加入移动代理,在频繁断连状态下,使事务执行时数据的一致性能满足应用要求。根据对事务执行策略的模拟和测试,表明基于代理的事务执行是可行的和正确的,为移动环境中的数据同步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基于移动代理的入侵检测系统中移动代理所面临的危险,并从代理在非宿主机上的安全、主机资源的保护以及代理的安全通信和主机间认证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一种综合应用RSA算法、Rijndael算法和MD5方法的移动代理安全的解决方案,该方案保证了移动代理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移动代理被认为在未来的电子商务中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它也面临着许多新的安全问题.文中设计了一种基于移动代理的小额支付协议.与已有的方案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更好的安全性和不可否认性以及适当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4.
Socks协议是一个基于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的网络代理协议。它位于OSI模型的会话层,是回路型代理的代表。它处理的对象主要是基于传输层上的会话包,是一种兼具传统应用代理特点,同时又具有良好透明性的通用代理技术。文章深入讨论了Socks协议的工作原理和流程,着重介绍了Socks V5协议的相关技术,并给出了一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5.
基于移动代理技术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目前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以移动代理技术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代理技术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模型。本模型在充分利用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的基础上,利用移动代理技术,克服传统入侵检测系统的弱点,提高检测系统的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6.
对一类基于离散对数的代理盲签名体制的伪造攻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Tan等人的代理盲签名方案,提出了一种伪造攻击,利用该伪造攻击,不诚实的原始签名人可以成功伪造代理签名密钥,从而能够假冒合法代理签名人生成验证有效的代理盲签名,威胁到代理签名人的合法权益.进而针对所提出的伪造攻击,对Tan等人的代理盲签名方案进行改进,克服了代理委托过程中造成代理签名密钥可伪造的因素,即r^-的选择性构造,设计了一个新的代理盲签名方案.  相似文献   

7.
为保障计算机与网络系统的安全,在对入侵检测系统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移动代理技术,建立了基于代理的入侵检测系统模型,并讨论了此代理技术在系统中的使用。从测试中可以看出,代理技术的使用提高了系统的检测性能与效率。  相似文献   

8.
智能移动代理在域名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域名系统,通过分析其域名解析的原理,指出其性能优化的方向。介绍了代理的有关概念和原理,并将代理技术应用于域名系统,提出智能移动代理在域名系统中的实现模型。对模型进行分析证明,应用代理技术的域名系统可以有效缩短域名解析时间,从而明显地提高域名系统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移动计算环境中,移动设备在断连状态下对数据进行操作是必要的。为了支持断连操作,需要在移动客户端上进行数据缓存;另一方面,在重新连接后,移动客户端上的暂时事务需要在服务器上重新执行,这使得事务的一致性很难得到保障。扩展嵌套事务的概念并提出了一种策略,通过在事务执行机制中加入移动代理,在频繁断连状态下,使事务执行时数据的一致性能满足应用要求。根据对事务执行策略的模拟和测试,表明基于代理的事务执行是可行的和正确的,为移动环境中的数据同步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移动代理的代码迁移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移动计算系统中,持久性连接计算设备和非持久性连接计算设备混合出现是一个普遍现象,因此,不论是基于移动代理的代码全传送 移动代码源的策略,还是基于移动代理的代码请求传送 固定代码源的策略,都不能真正满足这种移动计算系统的需要.基于计算设备连接可靠性,提出了一种综合应用移动代码源与固定代码源、代码全传送与代码请求传送的柔性代码迁移策略,给出了相应的移动代理的代码构造算法、代码存储结构及代码传送过程.提出的代码迁移策略具有更高的灵活性,代码构造算法及代码存储结构可以有效地支持代码传送.  相似文献   

11.
在网络计算环境下,当大量客户同时存取数据库资源,数据库服务器常成为性能瓶颈。将集群技术应用于数据库系统结构,通过将具有相似数据存取模式的客户形成一个逻辑集群,由一中间层服务器负责集群范围内的目录服务和缓存管理,形成客户用/服务器/服务器三层结构。为获得更好的性能,客户机,特别是中间层服务器规定有合适的缓存功能。该结构可有效降低服务器负载,提高数据库事务响应性能,有效扩大系统支持的客户规模,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移动Agent和数字水印技术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基于移动代理的数字水印系统,它利用移动代理的特性,能够有效地降低互联网中多媒体数字水印检测给服务器和网络带来的沉重负荷,使得数字水印技术能够应用于移动网络中的多媒体作品的版权保护.  相似文献   

13.
基于UDP协议的内外网通信实施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情况下,外部网络客户机直接与具有代理服务器的内部网络客户机进行UDP数据报的通信是不可能实现的。外部网络客户机只能与代理服务器直接通信,而不能主动与内部网络客户机直接建立信息通道。在分析了造成这种数据通信不能实现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控制服务器来进行互联网上节点间的连接协调, 可以实现外网与内网直接通信。论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实施方案,并给出了基于Java平台的应用程序实现的方法。由于这种方法能够达到互联网上节点间的直接通信,为多媒体数据的实时传输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基于J2ME技术开发的手机泡泡堂游戏框架与文件结构。采用状态机、对象池、多线程、地图绘制等技术,设计了游戏场景、道具与关键代码,重点阐述了手机游戏地图绘制技术和游戏角色的产生与回收,给出了通信消息接口设计与网络连接方法,并进行了服务器仿真运行测试。系统具有较高的可移植性,可在主流手机平台中运行。  相似文献   

15.
移动计算环境的特殊性使得在设计移动数据库系统中需要考虑诸多传统计算环境下不需要考虑的问题,如客户机的移动性、弱连接性,数据一致性等问题.因此如何使服务器能够完善地处理好移动事务,即设计一个支持移动计算环境的移动事务模型成为了移动数据库技术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针对移动计算环境的特点,以证券业务为研究背景提出了一个移动事务模型及其事务处理协议.此模型通过在移动代理层采用事务队列机制,及在服务器层采用基于锁表的多粒度锁并发控制机制来有效地支持移动计算环境.  相似文献   

16.
针对移动支付业务的特点和需求,基于3-D安全支付协议,构建一个安全的手机支付系统。从商家服务器、发卡行服务器、手机终端三方分别讨论了支付系统的具体实现,并通过加解密、数字签名等密码技术保证了支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网格资源管理中资源请求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代理的中间件实现方案。用户作业信息和需求由客户端通过https协议传输给网格数据库,并触发网格资源请求代理做出相应的动作。基于代理的资源请求中间件负责查询资源信息服务器,为用户在整个网格中寻找合适资源,同时对用户提交的作业进行调度。网格服务端(资源提供方)动态向信息服务器注册资源信息,资源请求代理通过向信息服务器查询,可获取当前网格中的各种实时资源,也可以向网格服务端直接查询其当前的资源情况。对基于代理的中间件的工作机制和实现方法也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8.
在无线网络中,具有匿名性的安全的漫游认证协议是现阶段一个重要的研究热点。它可以保护用户的身份信息在认证交互的过程中不被泄露,并能阻止恶意敌手对用户的位置及活动进行追踪,从而有效地保护用户的隐私。Khan等人提出了一个匿名的认证协议(简称为KKM协议)。但是,这个协议存在安全上的缺陷:无法实现匿名性;在智能卡丢失的情况下,敌手能够得到用户和访问网络之间的会话密钥;口令的设计方法不合理,易受离线字典攻击;密钥协商缺乏公平性和私有性等等。考虑到以上安全性问题,对此协议进行了改进,使其实现更高的安全性和通信效率。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数据广播的性能,在服务器端采用了近似最优的多信道广播数据调度策略TOSA(Two-level Optimization Scheduling Algorithm),同时在移动客户端提出了高效的错位索引策略,从服务器端和客户端同时提高数据广播性能.最后通过仿真试验及推理,从访问时间等方面证明了该模式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无线局域网非对称的结构特点,设计了一个基于公钥密码技术的身份认证方案,并在成功认证的同时实现会话密钥的分配.该方案充分利用Rabin-PSS-MR签名方案和ElGamal改进型签名方案中签名与验证计算量的非对称性,合理地配置认证服务器AS与移动终端STA的操作,使网络的整体响应效率得以极大的提高;同时,Rabin-PSS-MR签名方案的消息恢复功能减少了公钥证书认证过程的传输量(仅传输公钥证书而不传输公钥),大大节省了通信带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