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于洪涛  赵亮  尹洪超 《节能》2011,(10):42-45
对螺纹烟管的传热效果和技术经济性进行研究。在分析螺纹烟管强化传热机理的基础上,以某锅炉厂设计制造的型号为DZL10.5-1.0/115/70-AⅡ的新型水火管链条炉排热水锅炉为案例,分别计算分析了螺纹烟管和普通光管的传热效果,通过两者的比较,验证了螺纹烟管技术的优越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2.
分析介绍了燃油(气)锅壳锅炉中提高烟管对流传热系数的几种强化传热技术,并以螺纹烟管为例,分析了强化传热的效果及应用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新型水火管锅炉的设计实例,分析了锅壳式锅炉螺纹烟管在传热中的几个重要特点以及加工尺寸对螺纹烟管传热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李应军  王秀 《节能》2012,31(3):67-69
在介绍螺纹烟管结构特征和传热特点的基础上,从烟速选择、合理布置等设计数据方面给出螺纹烟管省煤器设计要点。通过对螺纹烟管省煤器设计、计算、结构特点的分析,结合螺纹烟管省煤器在工业锅炉中的应用,指出螺纹烟管省煤器的设计研究具有减少锅炉房占地面积,提高锅炉热效率,节约能源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螺纹烟管强化传热技术用螺纹烟管代替光壁烟管可以提高传热系数两倍以上。它既可以用于新锅炉的生产,又可以用于旧锅炉的改造。螺纹烟管强化传热的基本原理可以概述为:烟气在高雷诺数的紊流流场中其结构有附面层、过渡层和中心脉动层三层构成,附面层具有极大的热阻,当在光管中嵌入螺旋状嵌条后,一方面可以造成烟气的强烈紊流流动,紊流涡旋的扰动可以破坏附面层的热阻效应;另一方面可以使烟气在螺旋导向下流动,减少流阻。强化传热的结果,可以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小型烟管锅炉中螺纹管束的热力计算问题。分析了螺纹管束中烟气的流动和传热特点。提出了正确的热力计算方法,并举例说明了方法的应用。本文所提出的方法亦适用于其他两种流阻不同管所组成换热器的热力计算。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螺纹烟管产生高温腐蚀导致烟管泄漏的原因,提出了治理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高炉煤气锅炉的大型化,从高炉煤气锅炉的燃烧特性、传热机制及高参数高炉煤气锅炉设计难点等方面分析,在1台260t/h高温高压高炉煤气锅炉尾部上成功应用了蒸发器、螺纹烟管空预器、及冷凝水加热器,达到了降耗节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何华 《锅炉制造》1996,(3):47-47,54
文章介绍了采用拱形管板和螺纹烟管技术对DZ卧式快装锅炉加以改造,取得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1983年12月在四川省科委和机械厅主持的鉴定会上通过的一项节能新技术.较详细地叙述单头螺纹管的传热及流阻性能试验研究,推荐的计算公式可作为 KZL4—13—AⅢ型锅炉设计的依据。对其他燃煤烟管锅炉也有重要参考价值。文章还介绍了单头螺纹管实际应用的节能效果,以及用它改造旧 KZL 型锅炉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烟气露点附近及以下的低温烟气对流凝结换热规律与烟气换热对天然气利用热效率的影响,建立了烟气在翅片管换热器内对流凝结换热实验系统,研究了不同烟气温度、水蒸气含量对烟气凝结换热的影响,得出了烟气凝结换热实验准则关联式,分析对比了天然气利用热效率实验值与理论值.实验结果表明:当被加热水温度为23℃,烟气出口温度为73℃...  相似文献   

12.
回收烟气中的潜热和显热在提高锅炉效率和环境保护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主要针对含湿混合气体在水平单管管外的对流冷凝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到了烟气进口温度、冷却水进口温度、水蒸气的质量分数以及Re的变化对含湿混合气体在水平单管管外冷凝换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用金属辐射网来强化高温烟气/空气换热器传热的方法,并通过实验研究了金属辐射网对其传热特性的影响。得出了烟气温度越高、流速越低、空气侧传热系数越大,则辐射网的效果越好等结论,为换热器传热的强化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糖厂的烟气水膜除尘耦合换热技术实施的可行性,建立了带水膜湿烟气与空气之间的换热实验装置,进行带水膜湿烟气的对流传热实验研究。在该换热装置中,烟气在矩形通道中流动并喷入雾化热水,通过换热面加热另一侧的空气,同时,在烟气侧通道安装波纹板强化单元,以强化热质传递。实验确定最佳液气比,通过改变波纹板峰高、波纹段高、段数及烟气流速,研究带水膜饱和烟气的对流传热系数。结果表明:饱和烟气对空气的换热量显著;最佳液气比为3.3~4.2 L/m~3;烟气流速和波纹板添加段数的增加显著增大对流传热系数。回归了最佳液气比下的传热准则关联式。  相似文献   

15.
氟塑料换热器以其耐腐蚀、耐磨损等优点而备受关注,但氟塑料热导率较低,换热能力差,限制了其广泛应用。石墨烯-PFA复合材料兼具石墨烯优异的导热性和可熔性聚四氟乙烯(PFA)良好的耐酸碱腐蚀性,是新一代的换热器材料。搭建了余热回收测试实验台,对石墨烯-PFA复合材料换热器和金属换热器的传热性能进行对比。研究了不同烟气流速、不同进口烟气温度以及不同石墨烯配比对复合材料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金属换热器和复合材料换热器,当烟气流速从2.0增加到4.0 m/s时,传热系数分别增加到原来的1.19和1.34倍;随着进口烟温的升高,两种材质的传热系数分别降低了15.6%和14.7%;随着石墨烯含量增加,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以及传热系数均增加。  相似文献   

16.
循环流化床锅炉热力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流化床锅炉与鼓泡流化床相比 ,有许多新的特点 ,床内的燃烧和受热面的传热过程很复杂。由循环倍率决定的颗粒浓度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一个重要参数 ,它对传热强度、燃烧与燃尽、过热器的汽温、负荷的调节范围以及分离器的设计等都产生重要影响。以 65t/h油页岩流化床锅炉的热力计算为例 ,从循环倍率入手 ,着重讨论了循环倍率以及由它决定的飞灰浓度对床内燃烧传热及过热器传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Th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wet flue gas in a vertical tub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onvective condensation of wet flue gas were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The measur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of bulk flow and condensation heat transfer of vapor hav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total heat transfer and the dominant transport mechanism is dependent upon the vapor fraction in mixture.  相似文献   

18.
烟气对流凝结换热强化和换热表面防腐是天然气热能动力设备烟气余热回收利用关键技术。不同防腐表面耐腐蚀性能不同,且换热性能也不同。采用CCD高速摄像仪,对烟气在新型复合防腐表面上的凝结形态和凝结过程进行了可视化观测和换热实验研究,采用对图像边缘提取法,获得凝结液的边缘曲线。研究表明,烟气在新型复合防腐表面上的凝结为珠状凝结,凝结液珠最大粒径为0.2~0.28 mm,与其他表面形成的膜状凝结相比,在实验范围内,珠状凝结换热可提高约7倍。为增强烟气对流凝结换热和开发烟气冷凝余热回收利用技术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形布置的水管锅炉,后部转弯烟道内的烟气偏流会带来对流受热面的传热和温度偏差。当偏差较大时,会影响锅炉的整体运行性能。以一台70 MW热水锅炉为例,为减小转弯烟道内受热面的传热和温度偏差,结合流场数值分析调整烟道形状和尺寸,以确定合理的结构改进方案。方案实施后,经运行监测,对流管束前后部的温度偏差由17℃降低到3℃,其他相关的运行参数也都接近于设计值,取得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0.
In order to improve boiler efficiency, latent heat recovery from the flue gas is a very important concept. Condensation heat transfer on horizontal tubes was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by using flue gas from a natural gas boiler. The parametric studies concerning the effects of tube stages, gas velocities, SO2 in the flue gas, and Teflon‐lined tubes were conducted at a wide range of tube surface temperature. The heat transfer was enhanced at the second stage due to the wake turbulence of the first stage. No significant decrease of the condensation in the second stage due to the condensate falling from the first stage could be observed. Even at the high gas velocity condition, the condensation pattern was similar to that observed in previous low gas velocity experiments. The effect of SO2 in the flue gas on the condensation behavior could not be observed. The heat and mass transfer behaviors on stainless‐steel and Teflon‐lined surfaces were well predicted with the analogy correlation. The abov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heat and mass transfer were dominated by the convection and diffusion process on the gas side. © 2003 Wiley Periodicals, Inc. Heat Trans Asian Res, 32(2): 153–166, 2003; Published online in Wiley InterScience ( www.interscience.wiley.com ). DOI 10.1002/htj.1007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