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利用热重分析方法对单颗粒型煤的燃烧失重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成型压力和炉膛温度对单颗粒型煤燃烧失重特性影响的规律,并结合理论分析得出反映此影响规律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
混合垃圾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我国目前垃圾焚烧以烧原生垃圾为主的特点,以热重分析和流化床燃烧实验台为主要研究手段,对于混合垃圾的燃烧特性展开深入研究并将二者的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认为:混合垃圾在热重分析仪中的燃烧特性可以用单组分物质的叠加来表示,而混合的垃圾在流化床中燃烧时,用简单的单组分叠加来表示不很合理。图3表5参5  相似文献   

3.
工业锅炉自身成型型煤燃烧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惠世恩  徐通模 《动力工程》1990,10(1):54-58,43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工业锅炉无粘结剂自成型型煤的燃烧特性.给出了实验室试验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在燃用型煤的层燃锅炉中燃烧的组织方法,以及炉拱的设计布置方法.试验结果为型煤在工业炉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以炭化生物质和煤泥为原料制备的生物质型煤的燃烧特性,利用马弗炉对生物质型煤进行了燃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风方式和炭化生物质与煤泥的混合比例对生物质型煤燃烧性能的影响要比炉膛温度、燃烧时间和成型压力对其的影响显著。全开炉门时,生物质型煤的燃烧速率最快。仅添加少量的生物质时,生物质型煤的燃烧速率就有明显提高,表明生物质对型煤的燃烧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提出将煤的分级技术和型煤技术结合起来,使原煤变成由块煤和型煤构成的具有一定粒度分布的块粒型煤。在实验台上对两种配比的块检型煤进行了燃烧实验,并与全型煤和全块煤的燃烧情况进行了对比。实验表明,在固定床上,实验用煤都能及时着火,可忽略着火延迟时间对燃烧的影响。块粒型煤的燃烧速度明显高于型煤。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型煤在现有的工业锅炉上燃烧存在的问题,提出将煤的分级技术和型煤技术结合起来,使原煤变成由块粒煤和型煤构成的具有一定粒度分布的块粒型煤。在可模拟链条炉中燃烧过程的热态实验台上,研究了块粒型煤的燃烧速度。实验表明,随块粒型煤中型煤比例的增加,燃烧时间仍有延长,但当块粒型煤中块煤的比例达到一定的程度(块煤的比例达到2/3)时,其燃烧特性优于型煤,与宽筛分的块煤接近。  相似文献   

7.
城市生活垃圾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研究生活垃圾的燃烧特性,通过实验分析垃圾的燃烧热值、着火温度、燃尽温度、失重速率等燃烧特性参数,并计算各种生活垃圾活化能。  相似文献   

8.
城市固体废弃物的燃烧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热分析技术,对城市固体废弃物中几种典型组分进行实验研究,得到了混事垃圾在热重分析仪中的燃烧特性,并对城市固体废弃物的规律开展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天然焦是煤接触岩浆岩受热分解后的固体残余物,它是岩浆岩侵入煤层或煤层附近,由煤层受热烘烤而干馏变成的.天然焦一般作为难以利用的能源考虑。为了开拓天然焦综合利用新途径,本文利用热重分析法对该天然焦、济宁煤及二者混合燃料的着火、燃尽等燃烧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热重试验结果表明,天然焦的着火温度为876.3K,其着火温度最高,其次是混煤,济宁燃煤着火温度最低;但是天然焦的燃尽时间最短,济宁煤燃尽时间居中,混煤燃尽所需时间最长。综合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天然焦混煤燃料可以作为电站锅炉燃料.本研究可为天然焦用作电厂燃料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秸秆类生物质燃烧动力学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质能的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直接燃烧技术由于其操作简单、取材方便、成本适宜等特点是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生物质能利用方式。采用热重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水稻秸秆、玉米秸秆和玉米芯三种秸秆类生物质的燃烧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了不同升温速率、氧浓度对不同种类的秸秆生物质燃料燃烧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并对着火温度、燃烧稳定性、挥发分析出特性、燃烧特性指数等相关特性参数进行定量分析,为设计秸秆工业锅炉燃烧设备,合理选择生物质种类、优化燃烧、提高锅炉效率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对石灰窑煅烧过程进行研究。基于煅烧过程的物理机理建立竖式石灰窑的数学模型,该模型相比于以往模型,将窑内堆积的石灰石视为球形堆积床式非惰性多孔介质,考虑煅烧过程中各参数的时变性,以及气、固移动和反应引起的组分、能量变化;在此基础上,分别进行燃料量变化静态仿真实验和燃料量、进料量、冷却风扰动仿真实验,得到了几个主要位置的特性参数及传递函数。结果表明:以燃料量为控制参数,煅烧带固体温响应的放大系数K为0.75,其他监测位置的放大系数也为最大,表明其调节作用显著;以冷却风量为控制参数,过程响应无纯滞后,且煅烧带固体温度响应的时间常数T为195.25,其他监测位置的时间常数均较小,表明以冷却风为控制变量的调控效果比较灵敏;以进料量为控制参数,控制效果适中,但会引起产量变化。  相似文献   

12.
油焦浆_水焦浆燃烧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热重分析法研究了慢速加热条件下油焦浆(石油焦粉和重油混合物)、水焦浆(石油焦粉和水混合物)的燃烧特性,并与石油焦和煤粉的燃烧特性进行了比较,同时,对上述结果作了机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赵义琴 《工业加热》2012,41(4):60-62
介绍了日产量600t的套筒石灰窑燃烧系统的设计和计算过程,以及主要设备选型。  相似文献   

14.
将天然气催化燃烧炉窑应用到琉璃烧制中。并在催化燃烧过程中始终保持2.0的过量空气系数,通过合理调节空气和天然气的流量值,使得炉窑内温度缓慢达到900℃左右。研究表明:炉窑内温度分布满足烧制要求,且当达到稳定催化燃烧时,排放烟气中甲烷和NO_x、CO等污染物含量均为1 mg/m~3左右,甲烷几乎完全燃烧且污染物达到近零排放,说明天然气催化燃烧炉窑适合琉璃烧制,且具有节能环保的特性。  相似文献   

15.
以大同烟煤为研究对象,在高温携带流模拟反应器上,利用平流火焰燃烧器制取真实富氧燃烧气氛下的煤焦,对不同停留时间下制取的煤焦进行工业分析,讨论停留时间对煤焦的燃尽率、固定碳和挥发份的含量的影响,当停留时间超过94ms时,煤焦的各种参数保持不变.利用热重分析仪进行煤焦的燃烧实验,讨论不同O2/CO2(20/80、30/70和40/60)气氛对煤焦燃烧特性的影响,并采用Coats - Refern法计算煤焦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等动力学参数,460~660℃范围内,背景气氛O2/CO2为30/70时煤焦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数值最大,为进一步研究煤焦在富氧燃烧气氛中的燃烧反应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comprises of the computation of instantaneous fuel consumptions as a straight means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combustion-related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The model relies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extent of combustion by the calculated fuel combustion amounts at specific instants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oxidation behavior and possible influences governed by any variable of interest. In this context, coal briquettes prepared by varying dimensions with and without a volume constraint were evaluated and instantaneous fuel consumptions corresponding to the determined instants were computed for comparison rather than introducing the model with a single experiment. Thus, the influences imposed by the enlargement of the briquette volume as well as by the variations in the compactness of briquettes on the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of combustion reactions were dealt.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model was checked by the trends revealed from the view of reaction kinetics in terms of activation energies. At the end of the study, the results deduced on the grounds of instantaneous fuel consumption values were seen to have been in full confirmation by those related to reaction kinetics, showing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model in reflecting the particular cases during a combustion rea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