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交车铣铝合金工件表面粗糙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验得到了车铣铝合金时,不同轴向进给量、用向进给量、切削速度及切削深度下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并由此分析了这几个切削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车铣技术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建立了正交车铣加工件理论粗糙度的计算公式,并分析了主要工艺参数对已加工件理论粗糙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针对凸轮型面加工精度难以保证、加工效率低等问题,采用正交车铣技术对凸轮型面进行切削加工.建立了正交车铣加工凸轮型面的运动模型,并通过试验对运动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正交车铣加工凸轮型面可以获得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值,该方法是一种加工凸轮型面的高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计算正交车铣等距外型面理论粗糙度的数学模型,并通过试验对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发现在工件匀转速情况下,已加工表面粗糙度大小在圆周方向呈周期性变化.为保证加工后在圆周方向各位置理论粗糙度大小的相对均匀,建立了工件转速随曲率变化的数学模型,并对它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5.
正交车铣运动的矢量建模及表面粗糙度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矢量分析,建立了正交车铣运动的矢量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描述正交车铣运动的矢量表达式。建立了表面粗糙度的计算公式,并对它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针对58SiMn高强度钢材料,通过在改造的CE7132A仿形正交车铣机床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正交车铣表面纹理试验,研究了正交车铣切削用量与表面纹理之间的关系,并且建立了正交车铣加工表面纹理方向角形成的数学模型,得到了纹理方向角与铣刀的轴向进给量和每齿进给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相似文献   

7.
应用数控技术改造普通机床,是提高制造业加工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介绍应用数控技术,在卧式车床上实现车铣削加工,进行车床数控改造的具体做法,可以使用三轴联动数控系统改造卧式车床,也可以串联使用两套两坐标数控系统,共同实现对一台车床的控制加工。1·卧式车床的数控改造数控改造在CA6140卧式车床上进行(或利用卧式二轴联动的数控车床均可),参见附图。车床横向滚珠丝杠7螺距P=5mm,车床横向(X向)步进电动机8的运行控制精度为0·005mm;车床纵向滚珠丝杠9螺距P=12mm,车床纵向(Z向)步进电动机10的运行控制精度为0·005mm;采用两轴联动的…  相似文献   

8.
分别采用正交车铣和车削对弱刚度细长杆类零件进行了精加工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对弱刚度细长杆采用正交车铣加工比传统车削加工能够得到更小的表面粗糙度值和更高的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9.
车铣加工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先进切削加工技术之一。本文采用多因素正交试验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正交车铣TC4钛合金切削试验,研究了车铣切削用量与表面粗糙度之间的变化规律。通过方差分析确定了各因素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大小的主次顺序,每齿进给量和偏心量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较大。采用回归分析原理,建立了表面粗糙度的预测模型,根据统计检验结果表明,已加工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呈高度显著检验状态,具有很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0.
正交车铣工件表面粗糙度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给出了正交车铣工件理论粗糙度的计算模型,分析了主要工艺参数对工件理论粗糙度的影响,并通过实验对工件的表面粗糙度进行了分析,证明了用正交车铣完全可实现零件的精加工。  相似文献   

11.
车铣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属切削用量对工件的表面残余应力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单因素正交车铣残余应力实验,研究了车铣加工65#钢时,分别改变切削速度vc和轴向进给量fa两个切削用量对已加工件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理论分析.同时对比了车铣加工与一般车削加工的残余应力状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切削速度vc的提高,工件表面残余拉应力随之增大,但当切削速度vc超过188.4 m/min时,工件表面残余拉应力急剧减小出现压应力;增大轴向进给量fa,工件表面残余压应力减小.  相似文献   

12.
GH4169合金是一种典型的难加工材料,具有高强度,切削加工时切削力大等特征,采用普通方法加工时刀具磨损严重,表面质量和精度难以保证。针对上述现象,采用正交实验对镍基高温合金GH4169进行线切割加工研究。研究了不同的加工参数(脉冲宽度、间隙、管数、加工限速)对中走丝线切割加工GH4169合金的表面粗糙度和切割速度的影响。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主效应分析以及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表面粗糙度随着加工限速的增大而增大,切割速度随着管数的增大而增大。加工参数在脉宽为60μs,间隙为4ns,管数为8,加工限速150步/s时获得最快的切割速度;加工参数在脉宽为40μs,间隙为10ns,管数为2,加工限速50步/s时获得较小表面粗糙度值。  相似文献   

13.
对镍基合金GH4169试件高速铣削加工表面粗糙度进行了正交试验,运用极差分析法得出4个试验因素对表面粗糙度影响程度的不同,绘制了铣削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趋势曲线,并对其影响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基于车铣技术的刀具磨损和破损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金成哲  贾春德 《中国机械工程》2006,17(14):1456-1459
在车铣加工中心上,分别采用硬质合金和TiN涂层硬质合金刀片,对铝合金和不锈钢工件进行了车铣加工的刀具磨损试验,研究分析了车铣刀具的磨损和破损特征。研究表明,车铣铝合金的刀具磨损机理主要以刀具表层材料的黏结磨损为主,而车铣不锈钢的刀具磨损机理主要以刀具表层材料的疲劳-剥落磨损为主。车铣不锈钢时,刀具的损坏形式常常以微崩刃、前刀面的剥落和碎断等破损形态为主。  相似文献   

15.
正交车铣偏心加工三维颤振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正交车铣复杂运动产生变深度、变厚度的切削特性,基于其加工原理采用解析法提出三维颤振稳定域的理论模型.在模态试验基础上,仿真分析正交车铣偏心加工颤振稳定域叶瓣图,结果表明正交车铣加工产生颤振的条件除了与铣刀几何形状和啮合条件、机床结构的频响应函数、工件材料特性等有关外,主要与铣刀轴转速和切削深度密切相关.在正交车铣切削颤振稳定域试验过程中,切削力频谱分析的结果表明:当刀齿切入频率在力频谱中起主导作用时,切削过程是无颤振和稳定的;当系统结构模态频率在力频谱中起主导作用时,将产生颤振并测得切削力和表面粗糙度值都大于或高于无颤振情况.因此该理论模型及仿真结果可以有效预测正交车铣偏心加工颤振稳定性,为其加工表面质量和加工效率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Starting from random process theory and taking peaks and valleys as reconstruction carriers to replace surface height distribution and autocorrelation function (ACF), a new method for rough surface simulation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peak–valley mapping principle. The proposed method is used to simulate rough surfaces with different correlation lengths. The simulated roughness parameters and ACF are examined. Comparisons of simulation precision and simulation efficiency between the proposed method and fast Fourier transform (FFT) are provided. Finally, the applications of the method are discussed briefly.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切向车铣加工铝合金回转体工件的表面形貌,通过试验对轴向进给量和周向进给量对表面粗糙度和表面纹理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轴向和周向进给量的增大都可导致表面粗糙度值增大;周向进给量比轴向进给量对表面纹理的影响更加显著,不但可使纹理间距发生变化,还可改变纹理的方向,并产生网格状表面纹理。  相似文献   

18.
基于Matlab的轴向车铣回转体工件表面微观形貌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描述轴向车铣回转体工件表面微观形貌的数学模型,并应用Matlab对表面微观形貌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采用不同切削参数加工得到的回转体工件微观表面形貌会有很大差别。且选择适合的加工参数可在已加工表面得到良好的微储油结构。  相似文献   

19.
针对难加工材料干切削的加工质量问题,应用正交试验法,找出了影响难加工材料干切削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因素。同时,初步探讨了加工前表面粗糙度和加工后表面粗糙度的关系。试验证明:该方法能够保证难加工材料的切削质量和达到切削参数优选的目的,对实际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国产数控系统的特点和机床数控化改造的迫切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叙述了数控系统两个阶段、六代产品的发展史和我国数控技术发展的历程。分析了国产数控系统的特点和优势。论述了机床数控化改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