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黄河流域中长期预报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概述黄河流域中长期预报开始于50年代。1957年为适应三门峡水库施工需要,黄委会水情科根据流域遇水规律,试作了枯季径流预报。1959年起,采用前后期径流相关法和杨鉴初提出的历史演变分析法制作黄河流域月长期径流预报和年最大流量预报。1964年以后引进气象中长期预报所采用的周期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等,1968年开始制作流域降水长期预报,1974年起发布黄河下游冬季长期气温预报。1976年以后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各种统计预报方法在中长期预报中得到应用,预报精度也由原来的50%左右提高到70%以上。降雨、径流、气温中长期预报在…  相似文献   

2.
以美国密苏里河流域RULO、NE水文站以上为研究对象,采用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流域水文气象要素的历史演变趋势及阶段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51—2016年,密苏里河流域年均和四季的气温、径流均呈增加趋势,其中,夏、冬季增温显著,季节径流只有夏季径流为不显著增加,年径流平均线性增...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国6个不同气候区典型流域水文站近55 a的水文观测资料,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和降水-径流关系法分别分析了各流域的降水量、径流深和气温的变化趋势以及不同历史阶段的降水-径流关系。结果表明,各典型流域的降水量和径流深年内分配不均,夏季多、冬季少,集中在6—9月份;各流域都检测出气温显著升高的趋势,多年平均温增为0.029℃/a;辽河和昕水河流域的年均径流深减少严重,南方湿润气候区石角站以上流域的降水量、径流深均表现出增加的趋势。6个典型流域的年降水和径流系列以1980年和2000年为分段点划分为3个阶段,辽河和昕水河流域的降水-径流拟合直线的斜率呈逐阶段下降趋势,且年变化显著;黄河源区的年降水-径流关系具有波动特点;湘江流域由于年际调水原因,年际径流深较为均衡。  相似文献   

4.
首先用肯德尔秩次相关检验和斯波曼秩次相关检验对宝鸡市的降水序列及主要河流的年径流序列作了趋势性分析,再用R/S分析法对各序列的长程相关性进行了判别,并计算了各序列的豪斯道夫维数。结果表明:除了冬季降水外,宝鸡市的降水和径流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且降水和径流序列都存在着长程相关性,即未来各序列的趋势仍将持续下去;豪斯道夫维数的计算表明各序列的复杂程度是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5.
多站径流的模糊随机生成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提出采用递推算法多变量自回归模型进行各站年径流的生成,同时考虑径流的年、月特征,进行模糊最优聚类分析,据此生成各月径流量,从而建立了模糊随机生成模型,该模型既反映了各站之间的时空关系,又反映了月径流生成中径流总量与其年内分配之间的关系,比较符合径流的真实特性。  相似文献   

6.
提出采用递推算法多变量自回归模型进行各站年径流的生成,同时考虑径流的年、月特征,进行模糊最优聚类分析,据此生成各月径流量,从而建立了模糊随机生成模型.该模型既反映了各站之间的时空关系,又反映了月径流生成中径流总量与其年内分配之间的关系,比较符合径流的真实特征  相似文献   

7.
以西安地区降水序列为参照,利用累积滤波器、Spearman和Kendall秩次相关分析法对比检验了西安城市河流黑河、沣河、灞河年径流序列的趋势性;利用有序聚类分析法推估了城市用水和郊区农业用水对各条河流水文序列的显著干扰年份,结果显示,在1941~2000年,西安城市河流出山径流变化由大到小依次是灞河、黑河、沣河;灞河山口以上年径流序列干扰年份出现在1948年,人渭年径流序列干扰年份出现在1981年;黑河人渭年径流序列干扰年份出现在1979年,黑河、灞河出山年径流序列与人渭河年径流序列突变点移动表明,城市化、郊区农业已对黑河、灞河入渭年径流序列产牛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水库优化调度中的径流随机描述问题,讨论了径流随机过程分布函数为周期函数的基本假设,指出了径流随机描述除了马氏过程和独立随机序列的二种简化类型外,还可以试用兼有这二种描述的混合随机描述。在引用现有方法的基础上,本文系统地讨论了便于电算推求时段径流分布函数及条件分布函数的算法。此外本文还提出和论述了对于径流条件分布函数成果合理性的验证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云南省的年径流序列,总结出了年径流序列相关系数的空间变化规律,给出了一阶自相关系数的等值线图,最后推荐出无资料地区考虑序列相关的年径流序列随机模拟模型及方法。  相似文献   

10.
河道径流是流域水资源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回归相关分析作为研究随机现象的重要数学方法,在水资源不确定性分析中具有广泛应用.基于对澜沧江干流三个典型站点收集到的径流资料,通过相关回归分析应用,结果表明:澜沧江上、中、下游三个典型站点的径流资料存在显著回归相关性,对收集到的不完善径流数据,可以进行适当插补和内延与外展应用,满足了研究中对典型站点径流数据统一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以淮河流域23个气象站点1951—2016年的降水数据和蚌埠水文站的径流数据为研究对象,应用线性拟合法、滑动平均法、非参数MK检验法分析了流域的降水和干旱的变化特征,并结合R/S分析法、Pearson和Spearman相关系数法分别分析了降水、干旱与径流的相关关系及长程记忆性。结果表明,除连续湿日外,淮河流域极端水文指数均呈显著增长趋势,突变年份集中在20世纪50、60年代初;近70年,年干旱频率达21. 2%,轻旱比例最高,从年、季尺度来看,冬旱最严重,年、季干旱均呈现减少趋势;最大30天、15天降水径流相关关系均呈中度相关,汛期、非汛期降水距平与径流相关关系分别呈中度和弱相关,未来4~11年,最大30天降水和径流、汛期和非汛期的降水距平及径流均呈不显著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闽江下游及河口悬浮物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于2014~2015年采集了研究区4个季节的水样,并在河口进行了冬、春季2次加密采样。结果表明:从闽江水口水库经河口至外海,悬浮物浓度呈现“低→高→低”的分布特征,并具有春、夏季高于秋、冬季的季节变化特征;河口悬浮物浓度从涨潮至低潮阶段,总体呈现由河端向海端降低的特征,且其浓度冬季高于春季;河口冬季水体混合作用较强,盐度分层不明显;春季盐度分层显著,且涨潮和高潮时河口盐水楔活动影响悬浮物分布;河口最大浑浊带的规模呈现枯兴洪衰的趋势,其位置随潮汐的涨落上下摆动,通常秋、冬季偏上游,而春、夏季偏下游;闽江河口悬浮物时空分布受径流、潮流及盐度分布等影响显著,且强潮流、分支水道、盐水楔等因素对悬浮物的影响被放大,中小型河口更多地反映出各因素及其河口自身特征的综合影响;与中国其他河流相比,闽江河口悬浮物浓度远低于黄河河口,与长江河口相近,高于位于其南侧的珠江河口;闽江河口悬浮物的季节变化特征与其他河流相反;各河口悬浮物随潮周期的变化规律类似;闽江河口总体呈冲刷状态,水动力增强,悬浮物浓度呈上升趋势,对河口地貌、河口生态和港口航运等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基于集对分析的年径流丰枯分类新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年径流丰枯不仅与年径流大小有关,而且与年径流的时间分配有关.传统年径流丰枯分类仅考虑了年径流的大小,忽略了年径流的时程分配对丰枯分类的影响.为此,提出了年径流丰枯分类新方法--集对分析法.集对分析法考虑了径流的大小及其年内时程分配,即将年内12个月的月径流量分别分类并构造分类集合,由分类集合与分类标准集合构造集对,用联系度描述集对的关系进而进行径流丰枯分类.将集对分析法用于金沙江干流某水文站年径流丰枯分类,研究表明集对分析法概念清楚,计算简单,分类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北方多属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降雨径流的形成过程较为复杂,既有蓄满产流,又有超渗产流.针对这种产流现象,分析其物理机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适用于超渗产生地表径流、超持产生壤中流的"双超"产流模型和汇流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文峪河流域,进行了洪水模拟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洪水过程的模拟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对于不同年份降雨的洪水模拟,除少数敏感的模型参数外,其它模型参数几乎不变,说明该模型弹性较好,因此该模型在这类地区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北方多属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降雨径流的形成过程较为复杂,既有蓄满产流,又有超渗产流,针对这种产流现象,分析其物理机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适用于超渗产生地表径流、超持产生壤中流的"双超"产流模型和汇流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文峪河流域,进行了洪水模拟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洪水过程的模拟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对于不同年份降雨的洪水模拟,除少数敏感的模型参数外,其它模型参数几乎不变,说明该模型弹性较好,因此该模型在这类地区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具有一致性的水文径流系列是进行水资源评价、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的基础,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水文观测系列的一致性遭到了破坏。针对传统径流还原工作量大、难以解决因下垫面变化引起的径流变异等问题,提出了基于VIC模型的天然径流还原方法,并在漳河上游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基于VIC模型的天然径流还原方法在漳河上游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模型率定期和验证期与传统径流还原方法的相对误差都在5%以内,两者拟合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均在0.80左右。  相似文献   

17.
基于月径流序列是一类周期性的非平稳时间序列的特点,本文建立了季节性ARIMA 模型.文中编制了电算程序,并应用于水库的月径流预报,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概念性流域水文模型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5个著名的概念性模型,从模型结构的水源划分、产流机制、汇流计算及产流空间分布不均匀性的考虑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选择4个湿润或半湿润地区流域为研究对象,对各模型进行了应用检验.研究表明:各模型径流成分基本一致,但划分技巧不尽相同;各模型均包含蓄满机制,个别还考虑了超渗机理;汇流计算基本采用传统的方法,如单位线法、马斯京根法、线性水库法;只有TOPMODEL和新安江模型考虑了产流空间差异性问题.应用结果表明:产流机制对各模型的模拟结果影响较大,蓄满模型在湿润地区效果更好,而在半湿润地区,同时考虑了超渗机理的模型比其他模型适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黄土高原变绿对黄河中游,特别是黄土高原的径流演变扰动显著且影响强烈,估算其影响对保障区域水安全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基于1959~2016年黄河中游延河干流延安水文站控制流域(以下简称“延河流域”)径流量及同期面降水量,识别了径流演变的变异年份,分析了径流与降水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间的响应关系,定量估算了黄土高原变绿对延河流域径流非一致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延河流域在1970、1996年发生了径流变异,总体呈现衰减趋势; 若以1970年之前径流过程为参照基准,则可得统计期内降水变化导致径流减少2.8×108 m3,贡献率为18.1%; 1971~1995年,延河流域径流主要受以水利工程建设为主导的人类活动影响,驱动径流减少4.75×108 m3,贡献率为30.6%,之后径流变化由新增人类活动和植被恢复为主导的黄土高原变绿联合驱动,贡献率分别为3.7%和47.6%。综上所述,黄土高原变绿正在成为驱动延河流域径流减少的主要因素,潜在威胁着黄土高原未来的水资源安全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