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节点感知功能少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多维感知的智能物联网系统,其采用Microchip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单元,并由硬件设计与软件设计两大模块组成。硬件由感知模块与物联网模块组成,软件设计引入分布式算法进行程序编写。系统实验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传输延时低,能够长时间对环境物理量进行感知测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3.
物联网情景感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互联网不同,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通过各类通信技术将具有标识、感知或者执行能力的物理实体互联,形成了“物物互连”的虚拟网络。随着计算机及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资源将通布人们周围的环境,情景感知技术应运而生。情景感知获得传感器采集的情景信息以后,对信息进行智能处理,自主地为用户提供服务。物联网具有海量信息的特性,传统的情景信息处理方法已不再适用。对物联网情景感知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首先给出情景和情景感知的概念及其研究发展和应用。然后,结合物联网特性,以情景感知流程为主线,探讨了信息获取、建模和智能处理等内容。最后,系统结构是情景感知的关键,因此对现有的系统结构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结合物联网环境论述了当前情景感知系统的不足之处,并给出了情景感知系统的参考结构。 相似文献
4.
5.
为精准变量播种、施肥、施药及自动灌溉等的实施,并为科学研究提供全面信息,本文设计了精准农业信息感知系统。系统设计基于物联网透彻感知、可靠传输及智能处理理念,整个系统由无线感知网络、传输节点、GPRS及上位机管理系统等部分组成。其中无线感知网络由感知终端和传感模块组成,并通过标准接口进行连接。系统能实时感知作物生长环境信息及作物生理信息,并将数据可靠传输到上位机管理系统。上位机管理系统首先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将数据写入数据库,还可通过Web系统在线展示和发布。长时间运行测试表明,系统性能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6.
7.
情景感知提供有一种依据情景信息实现智能决策的计算模式。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情景感知的水稻育秧大棚环境感知与控制服务模型,较好地解决了物联网环境下农业领域的情景感知、情景处理及情景服务问题。在实际的水稻育秧农业产生中,感知节点可提供水稻育秧大棚内的各类环境信息,执行节点则执行相关的情景处理结果,基站平台、服务器平台、移动终端平台负责情景信息处理与信息推送,这样,通过设置控制因子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即可自主应对各类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8.
程珊珊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7):36-37
物联网是目前十分流行的一项技术,也与各个行业结合产生了很多的智能应用。因此,笔者将其作为研究的对象,结合智能环保对其进行研究。在政策的要求下,我们将利用物联网的相关技术,相应低碳环保的号召。根据相关的技术知识,我们对其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物联网是在传统的电信网络基础上的信息的载体,具有让所有的可独立寻址的物理对象实现互连的功能。因为物联网感知层因客观情况需要,必须具备识别用户属性证书的功能,所以必须加以改进。本文设计了一个解决基于节点的物联网感知,设计了一套加密算法和发送数据机制,流量和计算量相对较小,能适应传感器节点资源短缺的状况。 相似文献
10.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出现之后的又一次信息技术革命,这一革命使得网络社会形态从虚拟社会向感知社会转变。环境保护是物联网技术应用的重要领域,它是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发展战略性环保产业的重要手段。物联网的感知作用大大缩短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时空距离,这一技术的发展将会带来新的产业发展机遇。本文就拟从物联网的概念、应用以及它在环境监测中的感知作用角度进行探讨和阐述,以期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程度。 相似文献
11.
物联网服务作为信息世界软件服务通过物联网向现实世界的延伸,其在物联网系统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不同于传统Web服务,物联网服务具有现实感知、数据驱动、异构分布、时空相关等新特点,使得现有的服务模型不足以对物联网服务有效刻画,进而也不能满足物联网应用中的后续服务发现、服务卸载、服务组合等需求.在凝练分析物联网服务建模需求和已有物联网服务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实体-数据的物联网服务建模框架,该框架提出了服务、实体、数据三元信息融合的物联网服务模型概念及概念关系,重点定义了服务、实体、数据的时空属性及时空依赖关系,以支持基于时空相关性的物联网服务关联表示与分析,并通过扩展OWL-S(ontology Web language for services)给出了基于实体-数据的物联网服务描述方式.最后,结合一个高速公路物联网应用案例对模型的使用方式和效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基于ROS与OpenWrt、Contiki的新型物联网系统方案ROS-IOT.分为两个部分:物联网系统的搭建与此系统下数据采集机器人的设计.感知层传感节点采用Contiki协议栈实现传感节点的组网与数据传递;接入网关采用运行Openwrt操作系统的无线路由器,网关接入模块实现协议动态转换,设置转换地址池、数据汇聚、处理,并基于rosserial_embeddedLinux上递至ROS网络等功能,实现各层数据流通;应用层基于websocket技术设计了与ROS网络数据交互的web服务,可实现与感知层、机器人的双向交互.机器人采用运行ROS环境的树莓派作为主控设备,电机驱动板采用stm32单片机.机器人的软件设计采用基于ROS Topic与ROS_bridge的通讯机制,使得机器人更加容易地融入物联网系统,并且在此基础上拓展更多服务.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种植监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运用互联网、单片机以及无线通信等物联网技术设计智能种植监测系统,实现监测系统的微型化、智能化以及生活化.给出了系统由数据采集层、信息汇聚层、以太网传输层组成的设计方案,详细阐述了基于STM32F103 RBT6单片机、nRF24L01无线模块、WiFi无线模块的终端监测节点以及汇聚节点电路设计与实现方法.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硬件、软件设计方案可行,系统具有自动灌溉、光照控制、小空间多样化种植,以及植物生长环境参数在移动客户端实时远程监测功能.系统设计方案也可应用于未来家庭厨房种植,推动家庭厨房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物联网作为当前迅猛发展的新技术,势必带来一场深刻的科技变革。但是,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产业,发展物联网存在各个方面的问题。对物联网的技术及应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物联网的发展及应用现状,指出了影响物联网发展的因素,以及对物联网发展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基于站牌调度的出租车调度系统存在的易出现乘客抢上车插队、调度没有最优化和乘客/出租车爽约现象频发的不足,提出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出租车调度系统。系统在原站牌调度系统基础上,增加了感知层射频识别(RFID)读写器、传输层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GPRS)网关模块和应用层调度管理中心等。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在城市内的各站牌预约点近距离调度站牌附近出租车,调度管理中心可实现各站牌点调度结果的管理与查询。 相似文献
19.
结合传感器、ARM、无线通信、服务器等物联网技术,设计了一套微型水质监测系统,监测被处理过的家庭废水能否进行二次利用,保证二次利用的水质能够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标准.基于智能化、微型化的设计目标,阐述了由控制器到本地网关再到移动终端的总体设计方案;重点给出了基于水质传感器、STM32微控制器和WiFi无线模块的硬件设计与STM32软件设计思路及实现方法;制订了各部分之间的通信协议.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硬件、软件设计方案可行,运行稳定,完成了水质实时监测、进出水自动控制、二次利用水量统计以及移动端在线显示的功能.本系统实时性好、实用性强,可投入未来家庭使用,推动智慧家庭的发展,也可以应用于水产养殖厂和泳池的水环境监测. 相似文献
20.
With the advent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that offers capabilities to identify and connect worldwide physical objects into a unified system, the importance of modeling and processing IoT data has become significantly accentuated. IoT data is substantial in quantity, noisy, heterogeneous, inconsistent, and arrives at the system in a streaming fashion. Due to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IoT data, the manipulation of IoT data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has encountered many fundamental challenging problems, such as data modeling and processing.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infrastructure for an IoT prototype system that aims to develop foundation models for IoT data. We illustrate major modules in the IoT prototype, as well as their functionalities, and provide our vision of the key techniques used for tacking the critical problems in each modul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