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银耳沙棘固体饮料是以银耳和沙棘为主要原料,经过干燥除去水分的颗粒状固体制品。为了研究干燥对银耳沙棘固体饮料品质的影响,并得到最佳的工艺参数,本实验采用喷雾干燥、真空冷冻干燥以及冷冻喷雾干燥3种干燥方式和麦芽糊精、羧甲基纤维素钠、β-环状糊精3种助干剂制作银耳沙棘固体饮料。结果表明:冷冻喷雾干燥对提高银耳沙棘固体饮料出粉率和降低沉淀量效果最显著,添加麦芽糊精的产品出粉率最高,沉淀量最低;麦芽糊精添加量为0.12%、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为0.6%、β-环状糊精添加量为0.2%,采用冷冻喷雾干燥处理是制作银耳沙棘固体饮料的最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2.
喷雾干燥技术的机理及工艺优化常常只能采用实验的方法来分析和研究 ,缺乏理论研究 ,影响了喷雾干燥的技术经济指标。本文中的理论推导了逆流喷雾干燥过程的一维双向静态热力学数学模型 ,并用 MATL AB对其进行仿真 ,仿真结果说明 ,增大空气量比提高空气温度具有更好的技术经济性  相似文献   

3.
喷雾干燥过程的热力学建模及仿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喷雾干燥技术的机理及工艺优化常常只能采用实验的方法来分析和研究,缺乏理论研究,影响了喷雾干燥的技术经济指标。本文中的理论推导了逆流喷雾干燥过程的一维双向静态热力学数学模型,并用MATLAB对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说明,增大空气量比提高空气温度具有更好的技术经济性。  相似文献   

4.
实验以国产活性黑粗染料为原料,采用微滤膜除杂、荷电镶嵌膜恒容脱盐和纳滤膜脱水浓缩工艺制备高纯度、高浓度液体活性染料;并通过喷雾干燥制备了高纯固体活性黑.实验结果表明:针对染料含量为61.5 g/L的原料液,在操作压力1.0 MPa条件下,脱盐8 h染料纯度达到要求,染料损失率为0.62%;脱盐过程中荷电镶嵌膜的平均透过通量约为18.5 L.m-2.h-1.在1.4~1.8 MPa下,可将高纯料液脱水浓缩,使活性黑浓度达到250 g/L.实验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固体染料,经分析该产品的无机盐含量低于企业目前所用的进口产品,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采用新型去屑止痒剂BDG制成的透明去屑洗发香波,通过实验研究pH值、氯化钠加入量与BDG的JJnA量对香波体系的流变性和泡沫稳定性的影响,确定了当pH=6.0,W(氯化钠)=4.0% , (BDG)添加量为0.8%时,香波的黏度值、透明性、泡沫稳定性与产品稳定性俱佳.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泡沫的基本性质与原油泡沫的特点,阐述了原油泡沫形成及稳定性机理的研究现状,归纳了国内外对于原油泡沫的实验研究方法,结合实验方法总结了原油组成、温度、气体性质等影响原油泡沫形成与稳定的因素,基于研究现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指出原油泡沫的稳定机理与机械作用对泡沫的影响仍有待研究,且目前缺少贴合现场实际的原油泡沫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7.
肉桂醛微胶囊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以阿拉伯树胶和麦芽糊精为壁材,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化肉桂醛的工艺条件。探讨了壁材组成、乳化剂用量、固形物质量分数、芯壁、进风温度、进料速度、喷射压力等对微胶囊化效果的影响。经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的最佳质量配比为1:1,蒸馏单甘酯的用量为0.4d/dL,固形物质量分数为40%,芯材与壁材的配比为1mL:10g,肉桂醛微胶囊化的最佳喷雾干燥条件为进风温度225℃,进料流量210mL/h,喷射压力0.18MPa。实验还表明,肉桂酸微胶囊产品有一定的缓释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8.
碳酸氢钠的微胶囊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喷雾干燥法,研制了以乙基纤维素和单甘酯为壁材,以碳酸氢钠为芯材的微胶囊化产品。结果表明:以乙基纤维素作为壁材制得的微胶囊化碳酸氢钠产品具有较高的产率和效率,其微胶囊化的工艺参数为: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90℃,出风温度100℃,固形物含量25%,芯材与壁材的比例为83:17。  相似文献   

9.
泡沫流体密度-压力-温度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泡沫流体在石油工程中是一种优良的入井液,泡沫密度的确定对现场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立了 地层条件下测定泡沫流体密度的实验装置和测量方法,测定和分析泡沫流体密度随着压力和温度的变化关系,研究 了气液质量比对泡沫密度变化规律的影响,把实验数据进行了公式回归,并把实验结果与近似计算结果进行了比 较。结果表明泡沫流体的密度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温度的增高而降低,泡沫流体的气液质量比越大可压缩性 越好。实验测得的泡沫密度总是小于近似计算的密度值,误差在1.45%~11.31%,存在误差的原因是近似计算没有 考虑液膜表面吸附的表面活性剂双电层离子间产生的斥力,回归公式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研究结果可为泡沫流 体在油田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以微生物为催化剂结合喷雾干燥技术制备了固体生物聚合硫酸铁(Solid:Bio-Polymeric Ferric Sulfate,SBPFS);在优化喷雾干燥技术条件的基础上,对SBPFS进行了改性研究,并利用多种现代化手段对SBPFS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制备SBPFS的最优喷雾干燥技术条件是进风量2.75 m~3/min、干燥温度220℃、进料速度1100 ml/h;最佳改性[SO_4~(2-)]:[Fe]=1:1.20-1:1.40、盐基度为10.46;产品呈内空球状颗粒,外表覆盖着褶皱状的生物质薄膜;SBPFS为复杂的非晶态无定型羟基桥连铁(Ⅲ)聚合物,聚合物内有配位水分子存在。产品理化指标符合国家标准,混凝效果优异,对水中浊度和COD_(Mn)的去除满足电厂补给水预处理要求。  相似文献   

11.
利用体积法计算出不同干密度聚丙烯纤维增强泡沫混凝土的配合比,制备出聚丙烯纤维增强泡沫混凝土。研究不同等级干密度对其力学性能、保温性能和干燥收缩性能的影响,并在良好保温性能、强度与较低干收缩条件下,探讨聚丙烯纤维增强泡沫混凝土的最优干密度。结果表明:干密度等级越高的聚丙烯增强泡沫混凝土力学性能好,干燥收缩值变化较小,但其导热系数较大,保温性能差。具有良好保温性能、强度与较低干收缩聚丙烯纤维增强泡沫混凝土的最优干密度为800-900 Kg/m3。  相似文献   

12.
相变微胶囊是将相变材料微胶囊化,以改善易泄漏、相分离问题,有效提高相变材料的热性能,是近年来储热领域的研究热点。首先,介绍了相变微胶囊芯材与壳材的选择;其次,从物理法、物理化学法和化学法3个方面分别介绍了相变微胶囊的常用制备方法,如喷雾干燥法、溶胶-凝胶法、复凝聚法、界面聚合法和微乳液聚合法;再次,分析了相变微胶囊的性能表征,包括物理性能(包埋率、粒径分布)、化学性能(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图谱分析)以及热性能(相变储热性能、相变性能、热稳定性);最后,对相变微胶囊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喷雾干燥法生产无菌原料药的质量风险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喷雾干燥在药品生产中应用较多,喷雾干燥塔分为离心式、气流式、压力式,传统的喷雾干燥法生产无菌原料药过程中在不溶性微粒、无菌、均一性、有效成分降解等方面存在质量风险,应该针对性地在设备设计、清洁、灭菌、无菌粉冷却、混粉、环境控制等方面对各种风险加以严格控制,才能有效地生产出高品质的无菌原料药。  相似文献   

14.
讨论喷雾干燥塔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将雾滴运动过程进行分区计算,在湍流区和层流区,给出计算塔径和塔高的直接积分公式;在过渡流区,用数值积区。该方法可方便地应用于喷雾干燥塔的设计计算,精度高,计算量小。计算结果表明,在过渡流区积分步长对计算精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纳米碳酸钙干燥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汉白玉废料为起始原料,利用化学方法合成纳米碳酸钙粉体,为了获得无团聚、特性好的碳酸钙粉体,探讨了4种干燥方式:冷冻干燥、真空干燥、喷雾干燥、普通烘箱干燥对纳米碳酸钙粉体形成硬团聚的影响;并用平均粒度、BET和TEM法对制得的纳米碳酸钙粉体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冷冻干燥和真空干燥都能防止纳米碳酸钙粉体形成硬团聚,其中冷冻干燥效果更显著,得到的碳酸钙粉体平均粒径为70nm,且分布均匀,比表面积大,冷冻干燥是最好的沉淀干燥方式;经喷雾干燥和烘箱干燥的碳酸钙粉体团聚现象严重,不适宜纳米碳酸钙干燥。同时分析了4种干燥方式中纳米碳酸钙粉体硬团聚形成的原理。  相似文献   

16.
通过数量化理论和回归旋转通用设计, 分别研究了浆料在泡沫上浆中的作用和泡沫上浆工艺。结果表明: 泡沫上浆粘着剂和起泡剂的选用及粘着剂浓度等泡沫上浆工艺的优化是泡沫上浆研究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对HFC-365m fc发泡剂在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中的应用作了较为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HFC-365m fc作为环保型的发泡剂其泡体的综合力学性能与HCFC-141b比较接近,泡体的力学性能达到了国家"喷涂聚氨酯泡体保温材料"标准(JC/T998-2006)标准,可作为HCFC-141b发泡剂的替代品用于市场。  相似文献   

18.
多孔泡沫金属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和传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管间填充多孔泡沫金属的方形管壳式换热器内流体沿管间轴向强制层流的流动和恒热流密度的传热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流体的径向速度分布呈现类似于光管内湍流时近壁处薄层内变化率大,其余大部分区域平坦的特征;流体和泡沫的径向温度分布较为平坦;流体的压力降随泡沫孔数(ppi)增大的增长明显大于时流换热的Nu数随ppi数增大的增长;泡沫的孔隙率越小,流体的压力降越大,对流换热的Nu数也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