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华能邯峰发电厂一期2台660 MW机组循环流化床烟气干式脱硫系统运行中灰斗出现板结的问题,从脱硫灰成分、运行灰位、生石灰品质及烟气温度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并介绍该电厂采取的防范措施及效果.  相似文献   

2.
1025t/h循环流化床锅炉深度脱硫方式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外循环流化床锅炉+尾部烟气脱硫技术的现状以及尾部脱硫方式的选择原则.通过对湿式石灰石/石膏法、烟气循环流化床干法、旋转喷雾半干法、炉内喷钙--尾部加湿活化法以及单纯炉内喷钙法等几种主要烟气脱硫工艺的分析比较,得出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一级脱硫+尾部增湿活化二级脱硫是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深度脱硫的合理方式,该方式脱硫效率高,成本低,环境效益好,而且简易可行.  相似文献   

3.
针对锅炉运行工况变化影响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效率的问题,设计搭建了循环硫化床烟气脱硫实验台,研究了运行参数对脱硫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脱硫塔入口烟温范围是117~124℃,最佳出口烟温的范围是74~75℃.在此温度下,适宜的喷水量为1.17~1.25m<'3>/h,脱硫率可以达到90%以上;进气SO<,2>浓度越...  相似文献   

4.
回流式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米浩林  马国骏 《热力发电》1998,(2):57-59,61
回流式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技术电力部热工研究院(西安710032)米浩林电力部电力环境保护研究所(南京210031)马国骏[关键词]循环流化床脱硫干法脱硫吸收塔前言回流式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技术(RCFB)是德国Wulf公司在烟气循环流化床(CFB)技术...  相似文献   

5.
烟气循环流化床同时脱硫脱氮技术:该技术主要是开发了低成本、基于粉煤灰的高活性脱硫脱氮吸收剂,在所设计的烟气循环流化床系统上实现了烟气脱硫脱氮。  相似文献   

6.
陶佩军 《上海电力》2007,20(5):468-471
由于含硫量较高的石油焦无法仅通过循环流化床锅炉进行脱硫使烟气排放达标,因此需要采用循环流化床锅炉(CFB) 烟气脱硫(FGD)的技术进行联合脱硫,使得电厂二氧化硫排放达到国家标准。此时,CFB和FGD各自的脱硫效率选择对电厂整体脱硫成本影响较大。文章论述了CFB FGD联合脱硫的效率计算方法及选择问题,从运行物料成本最优化出发,给出一套CFB FGD联合脱硫的效率计算公式,可方便地确定联合脱硫的最优脱硫效率。  相似文献   

7.
对循环流化床干法烟气脱硫(简称CFB—FGD)运行中吸收塔空塔压降进行确定,以建立脱硫吸收塔空床压降模型,保证脱硫系统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小龙潭电厂引进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技术的背景 ,详细介绍了循环流化床的技术特点及该厂采用的烟气循环流化床GSA悬浮吸收工艺的特点 ,对从事脱硫研究、施工和管理人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山西国锋300 MW低热值煤综合利用亚临界循环流化床发电项目的设计与运行情况,讨论了超低排放电厂的污染物控制技术的原理与应用情况。该项目采用炉内喷钙脱硫和炉外半干法脱硫控制SO2、流态重构的节能型循环流化床低氮燃烧技术和SNCR脱硝控制NOx、布袋除尘控制粉尘。研究结果显示,锅炉运行稳定、高效,满负荷下热效率为90.61%;烟气SO2排放质量浓度为18.75 mg/m3,NOx排放质量浓度为40.30 mg/m3,烟尘排放质量浓度为4.9 mg/m3,均达到了超低排放指标,表明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低氮燃烧和SNCR、炉内脱硫和半干法循环流化床烟气净化、布袋除尘是实现超低排放的可行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0.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系统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烟气脱硫过程中的质量平衡方程为基础,结合可以描述脱硫剂颗粒反应的收缩未反应核模型(shrinking unreacted core model),同时考虑到再循环物料的影响,建立能够预测循环流化床反应器内烟气脱硫效率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可以分别量化新鲜脱硫剂和再循环颗粒的脱硫效率。模型仿真出脱硫效率在不同参数条件下的变化趋势与实际运行情况一致,并且模型经校正后能够比较准确地描述脱硫过程,因此该模型可以用来指导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系统的工艺设计和参数优化。  相似文献   

11.
烟气CFB干法脱硫与湿法脱硫的比较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永亭 《发电设备》2009,23(1):65-68
对烟气CFB干法脱硫工艺进行了简要介绍,并与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进行了比较。结合某工程烟气脱硫方案设计实例,论述了CFB于法脱硫工艺的优势。在燃用低硫煤种时,干法脱硫投资省,且对灰场地下水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有一定的应用前景;但在燃用高硫煤种时不完全适合,尚需考虑附加脱硫方法。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集成内循环双速流化床脱硫塔的工艺,利用激光多普勒粒子动态分析仪(PDA)对塔内的气固两相轴向速度、切向速度和颗粒浓度进行测量。对塔内的气固流动特性以及旋流结构和槽形分离器对内循环的贡献进行研究,为优化脱硫塔工艺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降低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的SO2排放以符合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针对在CFB锅炉炉内石灰石脱硫与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flue gas desulfurization,FGD)装置的两级脱硫系统,依托某台已配置两级脱硫系统的300 MW CFB发电机组的设备投资、运行成本等数据,分析了SO2排放限值、原煤含硫量、机组负荷、年有效运行时间和脱硫设备初投资对CFB-FGD两级强化脱硫系统经济性的影响,得出炉内外合理的脱硫份额方案。  相似文献   

14.
发电厂烟气海水脱硫系统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舟山发电厂烟气海水脱硫工艺原理、脱硫分散控制系统(DCS)的总体设计方案、控制范围和控制功能,分析了运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实践表明,海水脱硫具有脱硫效率高、无添加物、无固态废弃物、成本低等优点,DCS控制方案简单,运行、维护方便,在沿海电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circulating fluid bed-flue gas desulfurization,CFB-FGD)工艺常用的塔内喷粉增湿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型复合增湿方式,采用粒子动态分析仪(particle dynamics analyzer,PDA)与傅里叶变换红外分析仪(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对复合增湿不同配比下液-固相浓度分布之间相对关系的变化,以及该变化对脱硫反应过程、黏壁问题的影响进行研究,并与单一塔内增湿方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CFB-FGD单一塔内增湿方式下液-固两相的浓度分布趋同性较差,易形成过湿颗粒引起黏壁:采用复合增湿能有效提高液-固两相的浓度分布趋同性,有利于改善塔内黏壁问题,但内增湿水量过低不利于脱硫反应高效进行;内增湿水占总增湿水量的比例为78%时比较合适,在此配比下能够有效减轻塔内黏壁并提高脱硫效率.  相似文献   

16.
罗凯  赖衍燊 《华中电力》2012,25(3):18-19
基于半干法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系统的运行控制,将喷水调节方式由排烟温度控制调整为近绝热饱和温度AAST控制,有利于改善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以及提高系统运行的经济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干法烟气脱硫固体颗粒物循环特性及微观机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在一台75 t/h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装置上,对不同工况下、脱硫系统不同位置采集的大量灰样,利用X衍射仪、扫描电镜、能谱仪、颗粒粒径分析仪等仪器进行较为详细的物理化学特性分析。通过灰样分析了解它们的形成机理,进一步揭示干法烟气脱硫的机理和固体颗粒物的循环特性。研究表明,脱硫塔内采用多层喷浆方式优于单层喷浆方式,脱硫装置的回料箱内含有未反应完全的脱硫剂Ca(OH)2,同时循环灰含硫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证明了CFB-FGD物料循环的必要性。脱硫产物层只是附着在固体颗粒物的局部,结构疏松,而不是通常所说的密实的覆盖在新鲜脱硫剂的表面。脱硫塔内团聚现象严重,含湿颗粒随机碰撞后直接粘在一起,在DCFBS中脱硫固体颗粒物剖面不存在年轮状结构。  相似文献   

18.
广西部分火电厂脱硫系统设计燃煤硫含量低,燃煤成本居高不下.为了降低燃煤成本,需要对这部分火电厂脱硫系统进行出力增容改造.根据电厂现场条件及具体情况,分别采用双塔串联、U型塔的串联吸收塔技术,并解决了双塔串联在运行、设计上的技术难题,使其燃煤硫含量由原来的3%提高到5%以上.作为首个采用串联吸收塔技术的脱硫系统,运行后,燃煤硫含量达5.3%,脱硫效率达到98.7%,同等容量机组脱硫系统出力最大,300 MW机组单台机组脱硫系统SO2脱除量达16t/h以上.已完成改造的2个火电厂每年仅节约的燃煤成本超过2亿元,取得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9.
湿法烟气脱硫经济运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秀丽 《电力设备》2006,7(8):12-15
脱硫装置运行成本中,电费占80%以上,是运行费用中最大的一项。文章围绕降低脱硫系统运行电耗,开展了一系列试验研究,制定了经济运行方案,同时,结合热电分公司脱硫装置运行实践,提出了优化系统设计及加强运行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