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纯电动汽车串联锂电池组在使用时出现的不一致性造成的不利影响,设计了一套电池组均衡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修正因子的5点修正荷电状态(SOC)的新型估算方法,并给出了电池信号采集电路、通信电路及均衡电路的设计。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均衡电路能实现恒流控制,新型SOC估算方法能准确估算锂电池的SOC值,同时该均衡系统可改善电池组间的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结合目前的电池组均衡充电方案的研究.提出一种全新的充电均衡方案,采用耗能均衡方式和非耗能均衡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该均衡方案能很好地保障便携式仪表锂电池组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应用于电动汽车锂电池组管理系统中均衡电路的新型结构。该结构采用正激式DC-DC变压器,电池通过双向开关与次级绕组并联。通过MCU和驱动芯片对相应MOSFET控制来实现充、放电电路的选通和能量转移,最终实现电池均衡。选用14节磷酸铁锂电池组成电池包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电路结构工作稳定,具有效率高、均衡时间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设计了新型矿用运输车的大容量锂电池组主动均衡方案。该方案能配合主控管理系统实现组内锂电池的容量均衡,实现矿用锂电池电机组的高效安全运营。该方案采用数字电源技术控制双向拓扑器件实现能量的双向交互,并且采用开关切换矩阵精确连接每节电池和电池组。给出了设计方案的实现原理、电路拓扑结构及系统控制流程。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均衡电流大、效率高等优点,能够实现实时有效的主动均衡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串联锂电池组充放电过程电池均衡的问题,研制了基于微控制器的锂电池组均衡电路,Buck电压变换通过推挽开关电路和隔离输出电路实现。电池组工作期间利用电阻分压由微控制器对各串电压进行采样测量和比较,由整串电池组供电的开关电路通过继电器或光耦/MOS管切换对电压最低的一串电池输出,实现了充电和放电的各串电池电压均衡。针对串数较多的电池组设计了备用电池补偿的方案,它具有结构简单和高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采用单节锂电池保护芯片设计电池保护板,对任意串联数的成组锂电池进行过充、过放、过流、短路保护,充电过程中实现整组电池均衡充电.在Simulink环境下,用逻辑模块和延时模块等模拟了保护芯片工作的逻辑,实现了整个保护电路工作情况的仿真.实验和工业应用结果表明,该均充保护系统具有应用灵活、稳定可靠等优点,均衡充电误差小于50 mV.  相似文献   

7.
王天福  刘强  李志强 《电源技术》2011,35(9):1069-1071
锂离子电池组充放电过程中对电压、电流和温度比较敏感,而且各单体电池存在不一致性.提出了一种新的锂电池组充放电智能管理系统,能够实时检测电池组单体的电压、电流和温度,控制电池组均衡充放电,并实现对电池组充放电过流保护和负载短路过流保护.系统具有集成度高,体积小,精度高,反应快并能够灵活地扩展系统容量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磷酸铁锂电池组均衡控制策略及荷电状态估计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池组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温度场分布不均匀以及库伦效率的差异,各单体间的剩余容量将会出现不一致性,这将会降低电池组的容量。为了提高电池组的性能,本文提出了以热力学荷电状态(thermodynamic-SOC,t-SOC)作为均衡判断依据,动力学荷电状态(kinetic-SOC,k-SOC)作为均衡控制依据的均衡控制策略。针对电池组在均衡前/后处于不同的状态提出电池组不均衡/均衡状态SOC估计算法。最终通过实验验证了电池组在不同状态下SOC估计的精度,并且根据所提出的均衡控制策略对电池组进行均衡,实现了较好的均衡效果。  相似文献   

9.
针对串联锂电池组电压不均衡问题,研究了一种高效率的双向主动能量转移型均衡技术。以锂电池电压为均衡判断依据,反激式双向主动均衡电路为主电路,LTC3300-2为均衡电路驱动器,LTC6803-3为采集器,单片机为处理器,设计了一套串联锂电池组的电压均衡系统。实验结果表明,本均衡系统控制灵活、均衡电流大、损耗低、效率可达到90%以上,不仅提高了电池组的性能,而且有利于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
针对锂电池组充放电过程中的单体均衡问题,基于实时单体参量高精度检测与快速反馈调节原理,设计并实现了一种便携式锂电池组单体电压在线主动均衡系统。该系统在蓄电池组使用过程中的实时采集电压、电流、温度等电池参量,通过蓄电池组总电压给单体充电的方式,实现了蓄电池组各个单体过充、欠充、过放、过温条件下单体问的均衡,系统整体尺寸为160*60*105mm,配备于蓄电池组进行在线均衡调节。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9只单体的实时主动均衡,尖峰电流均衡响应时间在300s左右实现各个单体之间的电压不平衡度低于5%,达到蓄电池组现场应用中实时主动均衡进而保证安全供能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组均衡管理系统及控制方法。均衡拓扑为双向DC/DC集中式有源无损均衡,利用超级电容器组构成外部能量过渡装置,通过控制双向DC/DC对电池组中的单体电池进行低充高放的均衡。系统以电压、电量均衡为目标,利用电池的充、放电曲线估算使不均衡单体回到组内平均水平所需的时间,通过逐次逼近的方法进行均衡。实验结果说明了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该均衡管理系统的均衡效果良好,有利于延长电池组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2.
充电均衡可以提高串联电池组中各电池的均衡性。在实际选用均衡电路时需要考虑到均衡效果,本文选择两种均衡电路,通过对两组电池组的均衡实验,对均衡电路进行比较研究。实验表明,当电池组中电池数量多、电压差异大时,反激式均衡电路比Buck—B00st电路效率更高。本文研究内容有助于方便、有效地衡量均衡效果,以便根据应用场合选择合适的均衡电路。  相似文献   

13.
混合动力汽车及其蓄电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春辉  冀群心 《电源世界》2006,(2):33-35,30
文章首先介绍了混合动力汽车(HEV)的定义、结构以及发展混合动力机车的紧迫性。分析了蓄电池在混合动力汽气中的作用和对它的特殊要求。概括了汽车电池的几个发展阶段,并对铅酸电池、镍氢电池和锂电池等的性能作了简单介绍和比较,重点介绍了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的发展现状和相关性能。最后结合目前市场情况介绍正在使用的几种混合动力汽车蓄电池。  相似文献   

14.
文章首先介绍了混合动力汽车(HEV)的定义、结构以及发展混合动力汽车的紧迫性。分析了蓄电池在混合动力汽车中的作用和对它的特殊要求。概括了汽车电池的几个发展阶段,并对铅酸电池、镍氢电池和锂电池等的性能作了简单介绍和比较;重点介绍了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VRLA)的发展现状和相关性能。最后结合目前市场情况介绍正在使用的几种混合动力汽车蓄电池。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与节约能源的关注,电动汽车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电动汽车发展的核心及难点就存于蓄电池技术的发展,本文重点介绍几种电动汽车用蓄电池的技术状况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利用超级电容作为制动能量回收储能容器的复合电源方案,并针对ATMEL公司mega16单片机,应用数字PID控制算法,设计了一种可应用于纯电动汽车的制动能量回收控制器模块.介绍了再生制动的原理及其控制器主电路与信号采集电路,以及用C语言编写的各工作模块.试验调试结果表明,充、放电电流随电压变化时,数字PID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7.
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水电解液至今仍然是锂离子电池最常用的,也是生产工艺最成熟的电解液体系。以Li或LiCx为电极的非水电解液锂离子电池,在循环中电极表面将形成固液界面(SolidElectrolyteInterface,DEI)膜,也叫钝化膜(passivatinglayer)。它对电池的循环寿命、可逆比容量、电池储存性能等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SEI主要是在前3个循环中(尤其是第1个循环),由非水溶剂、导电盐阴离子、杂质分子还原分解产生的不溶物沉积而成。  相似文献   

18.
双电层电容器电压均衡技术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双电层电容器(EDLC)目前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电动汽车、轨道交通、电子消费品及电力系统等各种领域。为利于EDLC的应用和发展,分析了EDLC储能在应用中的不足之处,介绍了EDLC串联均压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发展背景,综述了国内外EDLC储能均压技术的发展状况、应用领域、各种不同的均压形式,讨论了它们存在的问题(包括均压速度、精度、效率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新对策,最后展望了EDLC均压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陈哲群  徐刚  余得贵 《电池》2016,(3):140-143
设计了一种基于相邻电池之间的均衡电路,并用"两两对比"、"引入predict预测机制"和"加入中断"等多种均衡策略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4%的电量差异可以在15 s之内完成均衡,响应快速可靠且满足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推出第1代智能功率模块(IPM),它集成了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IGBT)硅片及其驱动和保护电路.至今,己开发出了5代IPM.此外介绍第5代IPM的最新技术.最新的IGBT全栅型载流子存储沟槽栅型双极性晶体管(CSTBTm)硅片技术可实现饱和压降与关断损耗的最佳折衷.最新的IPM在维持关断损耗Eoff不变的情况下,显著降低Vceset,从1.9 V降至1.75 V.新的集成技术也优化了保护功能,而且模块的功率循环和热循环能力大大得到提高.测试结果证明,IPM在电动汽车的应用中也能体现优异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