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以花-马杂交F1鹿和东北梅花鹿的背最长肌为原料,研究其经过宰后成熟处理后主要化学成分和食用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品种因子对经过成熟处理的鹿肉的主要化学成分和食用品质有显著影响.比较而言,花-马杂交F1鹿比东北梅花鹿表现出更好的食用品质.宰后成熟过程中,F1鹿肉的水分含量、粗脂肪含量、成熟7d前的胶原蛋白含量高于东北梅花鹿肉(p<0.05),而胶原蛋白可溶性没有差异(p>0.05).东北梅花鹿肉比F1鹿肉具有更大的剪切力值、解冻滴水损失和蒸煮损失(p<0.05).  相似文献   

2.
研究梅花鹿不同部位鹿肉营养品质。以梅花鹿12个不同部位的肌肉为原料,对比其水分、pH、剪切力、弹性、咀嚼性、灰分、粗脂肪、粗蛋白、脂肪酸和氨基酸的含量以及矿质元素组成。12个不同部位鹿肉pH介于5.61~5.88之间,呈弱酸性;剪切力以内里脊最小(1.22 kgf),腹肋最大(4.23 kgf);弹性差异较小(2.78~3.57 mm),以鹿腩最大、外脊最小;咀嚼性差异较大,最高值后腿(29.77 mJ)是最低值上脑(4.50 mJ)的6.62倍;水分在60.94%~74.82%之间;粗脂肪含量较高的部位为胸口肉、鹿腩、内里脊和上脑,粗蛋白含量以后腱子、前腱子、后腿和前腿较高;不同部位鹿肉均含有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55.36~73.66 g/100 g,富含人体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比值在0.38~0.40,必需氨基酸占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在0.61以上,为优质蛋白质;鹿肉中富含肉豆蔻脑酸(C14:1n5)、棕榈烯酸(C16:1)、油酸(C18:1n9C)、亚油酸(C18:2n6)和花生四烯酸(C20:4)等不饱和脂肪酸,不同部位脂肪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鹿肉中富含Fe、Cu、Zn等微量元素以及Co、Sr、Sn等稀有元素。不同部位梅花鹿鹿肉营养品质差异显著。本研究为梅花鹿鹿肉产品的精深加工和品质评价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介绍藏系绵羊肉在成熟过程中的食用品质变化规律及其机理,具体阐述甘肃省肃南县藏系绵羊的特点,并通过分析食用品质指标与机理指标的相关性,从理论的角度探讨成熟过程对食用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不同品种牛和部位肌肉在成熟过程中品质差异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肌肉部位和成熟时间对鲁西黄杂交牛和安秦杂交牛牛肉食用品质的影响,分别选取2种牛宰后的背最长肌、腰大肌和半膜肌3个部位肉,在成熟5、7、14、21?d时测定其嫩度、肌节长度、肉色和蛋白降解程度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2种牛腰大肌剪切力值较低,肌节长度较长,肉色更好,而背最长肌和半膜肌剪切力更高,肌节长...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新疆褐牛不同肌纤维类型组成的不同部位牛肉在成熟中品质变化,选取其具有代表性的冈上肌(SU)、冈下肌(IF)、臂三头肌(TB)、腰大肌(PM)、背最长肌(LD)、半腱肌(ST)、半膜肌(SM)和股二头肌(BF)八个部位肉,测定并分析成熟过程中(1、6和12 h以及1、3、7和14 d)的品质指标(色差、质构特性指标、剪切力、压力失水率、蒸煮损失、pH)变化。结果表明,该品种牛半腱肌具有最高的L*值,腰大肌具有最高的a*值。八个部位肉的硬度和弹性均随着成熟时间先增加后降低,且腰大肌的硬度低于其他部位。八个部位肉的剪切力随着成熟时间先增加后降低,腰大肌剪切力低于其他部位肉。股二头肌的剪切力变化率最大,半腱肌的剪切力变化率低于其他部位肉。腰大肌系水力较差,半膜肌的系水力较好。八个部位肉宰后成熟过程中蒸煮损失总体均呈增加的趋势。八个部位肉的pH的变化均是先降低后增加。本文为新疆褐牛精细成熟提供一定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加工方式下不同部位梅花鹿肉中氨基酸的含量差异及变化趋势,本研究采用阳离子交换色谱法分别测定了冻干及烘干8个不同部位鹿肉的17种水解氨基酸含量;并对两种不同加工方式下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烘干梅花鹿肉总氨基酸含量为55.36~73.66 g/100 g;冻干梅花鹿肉总氨基...  相似文献   

7.
不同包装方式对冷鲜鹿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出水率、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及pH值为指标,研究真空热缩包装、气调包装、真空贴体包装三种不同包装方式对冷鲜鹿肉在(0±2)℃条件下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相同的冷藏条件下,真空热缩包装的鹿肉品质最佳,保鲜效果最好,产品的保质期最长达(70 d),气调产品色泽最好但包装保质期最短(7 d)。  相似文献   

8.
赵卿宇  郭辉  沈群 《食品科学》2021,42(9):160-168
以'稻花香二号'和'茉莉'大米为对象,从理化性质、质构特性、蒸煮特性和糊化特性4个角度分析了香米在15?℃、室温(约20~25?℃)和37?℃储存过程的品质变化,以期为优质大米的实际储存和流通过程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储藏期间,香米的各品质特性均发生明显改变,且温度越高,变化幅度越大.其中,'茉莉'大米在储...  相似文献   

9.
以18头舍饲育肥牦牛的背阔肌、臂三头肌、腰大肌、背最长肌、臀股二头肌、半腱肌6个部位的肌肉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常规营养成分、矿物质元素及食用品质进行分析,研究牦牛不同肌肉部位的营养品质和食用品质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常规营养成分中,各部位除蛋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它指标均存在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不同质量等级的中国黄牛肉在成熟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优一级、优二级和普通级中国黄牛牛胴体的外脊,测定其在成熟0、1、3、7、14、21和30h的剪切力值、pH、解冻滴水损失、蒸煮损失和熟肉率。结果表明,等级和成熟时间对外脊剪切力值有显著影响(p<0.05),等级对解冻滴水损失、蒸煮损失和熟肉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在同一成熟时间,级别越高,剪切力值越小,解冻滴水损失和蒸煮损失越小,熟肉率越高;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牛肉的剪切力值显著降低,解冻滴水损失和蒸煮损失显著增大(p<0.01)。  相似文献   

11.
兔肉宰后成熟过程中理化性质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以兔后腿和背最长肌为材料,研究兔肉宰后成熟过程中理化品质的变化,为兔肉成熟工艺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依pH值和色泽指标变化判断,兔肉成熟时间以72 h为宜;依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yofibrillar fragmentation index,MFI)和剪切力指标判断,兔肉成熟时间以96 h为宜;依挥发性盐基氮(TVB-N)的变化判断,兔肉成熟时间应≤72 h。从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兔肉的最佳成熟时间为72 h。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排酸成熟过程中肉类品质的变化,以牛肉为研究对象,测定排酸1~7 d肉样的硬度、保水性、pH值、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yofibril fragmentation index,MFI)、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数以及排酸1、3、5d时肌原纤维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牛肉排酸3 d时出现最大僵直期,硬度达到最高,保水性达到最低,pH值降到最低值5.56;随着解僵及成熟的进行,牛肉嫩度、保水性回升,排酸7 d时pH值回升到5.84,达到排酸成熟肉标准(5.8~6.2);排酸1 d时,肌原纤维的Z线、粗细丝清晰可见,随着肌原纤维小片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排酸5d时,Z线变得模糊,几乎消失,成为晕染状,几何构型发生明显变化。上述结果表明,牛肉在0~4 ℃条件下排酸成熟需要7d,前3 d是排酸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鹅宰后肌肉成熟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变化,为改善鹅肉的品质奠定基础。选取90 d的浙东大白鹅,宰后取肉样作0 d样品,其余肉样在4℃分别成熟4 h、12 h、1 d、4 d、7 d后取样快速冷冻。采用H2O2和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分别对肉样浸泡1 d、4 d、7 d,分析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yofibrillar Fragmentation Index,MFI)的变化情况和肌间线蛋白(desmin)的降解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H2O2处理组中,胸肉中MFI含量在12 h~1 d内升高了80.70(P0.01),1 d~7 d内下降了83.63(P0.01)。在NAC处理组中,MFI在4 h~12 h内降低了27.76(P0.01),12 h~1 d内升高了98.00(P0.01),1 d~4 d内下降了87.60(P0.01),4 d~7 d内升高了33.46(P0.01)。0~4 d内,55 kD的desmin出现了50 kD左右的降解片段,在7 d时50 kD左右的降解片段被氧化为更小的片段。通过控制成熟时间可获得理想的鹅肉品质,在12~96 h内,宰后肌肉成熟过程中鹅肉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以大足黑山羊后腿肉股四头肌为实验材料,测定其在成熟过程中的感官及理化指标(滴水损失、色泽、剪切值、蒸煮损失、pH值、糖原含量、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yofibrillar fragmentation index,MFI)、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和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的变化。结果表明:滴水损失、pH值、糖原含量、TBARS值等发生明显变化,并且主要变化在宰后前72 h内基本完成,而滴水损失、pH值在24 h后变化不显著(P>0.05);MFI值在成熟24 h后变化差异显著(P<0.05);TVB-N含量在0~72 h时,符合一级鲜肉的标准。羊肉的成熟时间依感官、色泽、pH值、TBARS值等指标的变化判断,以72 h为宜;从TVB-N含量的变化看,成熟时间应小于72 h。综合考虑,确定大足黑山羊的最佳成熟时间为72 h。  相似文献   

15.
滚揉对成熟过程中鹅肉品质及其蛋白质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两种不同滚揉处理鹅肉成熟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及其蛋白质构象的变化,为改善鹅肉品质提供参考。选取100日龄的浙东白鹅,随机分为三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另外两组分别进行滚揉10 min(轻度滚揉)和滚揉30 min(重度滚揉)处理。肉样置于4℃成熟,在12 h、36 h、72 h、120 h分别取出测蒸煮损失率和剪切力值,采用拉曼光谱测定蛋白质构象。结果表明,重度滚揉鹅肉蒸煮损失率最小,轻度滚揉次之,对照组最大,均在成熟36 h达到最大值;12~120 h,对照组鹅肉剪切力值显著大于轻度滚揉(P0.05)和重度滚揉(P0.01)肉样,重度滚揉鹅肉剪切力值最小,嫩度最佳;成熟12 h,对照组鹅肉蛋白中α-螺旋构象含量高达80.04%,显著高于其他两组;滚揉对微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影响脂肪族氨基酸的疏水相互作用,重度滚揉使脂肪族氨基酸的疏水相互作用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一氧化氮合成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甲酯盐酸盐(N-nitro-L-arginine methyl ester hydrochloride,L-NAME)对宰后藏羊肉品质的影响。以4~5 岁去势甘南欧拉藏羊后腿肉为实验材料, 分别用去离子水(对照组)和30、60、90 mmol/L的L-NAME(处理组)将肉样以料液比1∶1浸泡1 d,然后在4 ℃条件下成熟,测定并分析成熟期间(0、1、3、5、7 d)藏羊肉NOS活力、NO含量、pH值、色度、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yofibrillar fragmentation index,MFI)、羰基含量、总巯基含量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NOS抑制剂处理后NOS活力与NO含量显著降低,成熟7 d时,30、60、90 mmol/L L-NAME处理组NOS活力分别比对照组低29.5%、38.2%、41.3%(P<0.05),NO含量分别比对照组低35.6%、29.6%、66.9%(P<0.05),pH值分别比对照组低7.3%、12.7%、14.7%(P<0.05),肉色L*值分别比对照组高4.4%、9.1%、7.9%(P<0.05),肉色a*值分别比对照组低7.8%、24.9%、39.8%(P<0.05),MFI分别比对照组高16.5%、7.9%、4.0%(P<0.05),羰基含量分别比对照组低24.1%、14.5%、32.8%(P<0.05),总巯基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高18.1%、16.9%、29.0%(P<0.05)。综上,L-NAME处理后NOS活性、NO含量显著降低,抑制了藏羊肉蛋白质氧化,提高了藏羊肉嫩度,使肉色L*值升高,a*值降低,对宰后藏羊肉的品质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宰后成熟过程中冷却牛肉、猪肉色泽和嫩度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实验比较研究了冷却牛肉和猪肉在宰后120h内色泽和剪切力的变化.分别从牛屠宰厂和猪屠宰厂选取牛、猪各4头,按规范工艺屠宰后取背最长肌,分切成8个肉块,经简易包装后在0~4℃下18、48、96、120h,之后测定肉色、剪切力值及其他相关指标.结果表明,牛肉和猪肉的pH值、肉色(L*、a*、b*)、水分含量、剪切力值等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着成熟时间延长,亮度增加、红度下降、剪切力下降;宰后120h内,猪肉嫩度的变化比牛肉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