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旧小区的主要居住群体为常年生活于此的老年人,老年群体的生理、心理需求和当下的老旧小区改造息息相关,故而在旧房改造设计中的大部分诉求应该以尊重老人需求为主。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将人类的五级需求描绘成金字塔内的等级。从层次结构的底部向上,需求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出发点,以社交舒适性、可否得到尊重为辅助支点,站在老年人的角度,选取案例调研并分析老旧小区改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
美丽乡村规划与建设涉及新型城镇化、农村社区建设、乡村旅游开发、文化挖掘与保护、区域生态景观保护等多方面的内容。文章以浙江省海盐县域美丽乡村规划为例,剖析了水网平原地区当前城乡一体化及社区规划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了县域层面美丽乡村规划的途径框架,并从乡村文化培育及旅游开发、生态景观保护与营建、县域环境整治与保护、社区建设管理体系完善等多视角提出了具体实用对策。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20)
农村土地流转几乎涉及到每一个农民的利益,因为婚姻嫁娶,老人离世,户口迁离等人口变化情况频繁产生,使得大多数村子都是每隔几年就进行一次土地调整,从很多村庄的具体实践来看,每次土地调整都会出现各种土地纠纷事件,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方向分析这些土地纠纷事件的产生原因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4.
王雷  张尧 《城市规划》2012,(2):66-72
研究着眼于经济相对较为发达的苏南地区的乡村规划,选择常熟市的两个典型村庄作为研究对象,在问卷调研和现场访谈的基础上,考察和分析了村民对乡村规划的了解程度和途径、对乡村规划中政府作为的认知、对参与规划的意愿、对参与规划的内容和参与阶段的认知、对乡村规划实施的满意度表达等多方面要素,厘清了村民参与乡村规划的认知与意愿的主要现状特征,最后从组织构建、参与途径的疏通和参与能力的培养、参与过程的完善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为未来乡村规划的村民参与方式、组织方式以及参与机制的构建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文章借鉴内源发展理论,从乡村内部入手,以村民为本位、乡村为主体、少数民族内在传统与风貌为切入点,构建乡村规划的新思路新模式,探讨内源发展下的乡村规划内涵、乡村人本主体及可持续发展等内容,结合延吉市龙伏洞朝鲜民族村规划设计案例,阐述内源发展理论下的乡村规划在实践中的应用方法,提出适用于龙伏洞村的乡村规划要素及规划重点,以期为当前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保护规划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7)
基于新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冲击,高校学生犯罪形态出现了诸多新情况,利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这一工具可以很好的剖析高校学生犯罪成因,分别从"五个层次的需求"逐项分析,以期为高校学生犯罪的研究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18):75-76
大规模农村年轻劳动力进城务工是导致农村空巢老人出现的主要原因,还有计划生育政策造成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老人与子女的代沟等其他因素。本文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切入点,分析空巢老人的多层次养老需求,以期更好的了解空巢老人的实际需要,从而寻求切实可行的举措帮助空巢老人实现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8.
2018年中央一号文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编制乡村振兴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或方案,加强各类规划的统筹管理和系统衔接,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为指导通州区西集镇陈珩村建设及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北京市通州区正在开展乡村建设规划系列工作.通过对具体情况的研究和分析,将理论框架运用于实践之中,从城乡融合的角度提出...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现代管理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参考作用,根据该理论对员工进行激励,不仅会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同时也帮助个体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现代图书馆需要引用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的激励机制对馆员进行激励和管理。  相似文献   

10.
杨骏 《住宅科技》2021,(4):44-47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体现.在"五级三类"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村庄规划被日益提到日程上,而目前的村庄规划在编制、实施、管理等方面尚未建立完善的体系.文章通过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实用性村庄规划进行梳理和思考,从国土空间体系、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村庄规划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了使村庄良好的发展,激发村庄的活力,实现乡村宜居,文章以南京市江宁区双庙村为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乡村的规划设计研究。文章基于对宜居理念的思考,将宜居理念导入乡村规划中,以村庄的问题为导向,在村庄的空间、建筑、交通和景观等方面发现其与宜居的差距,并对其进行规划整治,对今后传统乡村的保护与更新提供支持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面向操作的乡村规划管理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城乡规划法》,第一次从规划引领、城乡一体的要求出发,出台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制度,提高了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地位和作用,完善了乡村规划管理制度,保障了乡村建设工程切实依据法定的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实施落实,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乡、村庄规划区内行使权属管理职能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依据,也有利于维护建设单位按照规划使用土地的合法权益。但上位法表述原则,对于乡村规划管理的具体内容、管理模式、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核发的程序与条件等没有给予明确。乡村与城市差别很大,不能一味地照搬城市管理模式。本文从可操作层面入手,通过对杭州市乡村规划管理的研究,尝试找寻适合乡村发展的管理路径。  相似文献   

13.
彭佳迪 《四川建筑》2021,41(2):36-38
文章通过河南省安阳市大王寨村乡村振兴规划的实践,从大王寨村的现状出发,对村庄的振兴发展策略、人居环境改善、产业结构优化、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进行研究,合理划定了生活、生产、生态空间,旨在为现代乡村规划建设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5)
上世纪六十年代,新加坡获得国家独立后,随着其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快速发展,新加坡出现了越来越多优秀的英语文学作品,吴宝星的著作《如果我们梦太远》就是其一,该小说以新加坡为写作背景描述新加坡人的生活,被认为是新加坡文学中现代意义上第一部英语文学小说。本文通过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小说的主人公光蒙的形象进行分析,找寻光蒙处身新加坡当代社会,却感觉到自己像是一个局外人的缘由。  相似文献   

15.
我国正处于快速城镇化发展时期,乡村居民生活水平虽不断提高,文化缺失和文化消亡现象却愈演愈烈。本文以桂林市永福县樟树头村规划项目为例,通过调查研究全面剖析乡村文化内涵,挖掘目前乡村规划中文化传承与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6.
乡村规划中普遍存在开发主体和使用主体利益偏好差异、不对等甚至冲突的情况。该文以杭州市小古城村为实证案例,运用空间制图法直接反映利益主体的偏好特征:(1)使用主体利益偏好由高到低排序为生态、文化、经济;开发主体利益偏好由高到低排序为经济、生态、文化。(2)开发主体和使用主体的利益偏好在空间分布和偏好强度上均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3)开发主体和使用主体在休闲观光、历史文化和开发建设类项目上偏好对立,在商业服务和康体疗养类项目上偏好易协调,在农事体验类项目上偏好统一。总结得出乡村规划存在开发主体和使用主体利益偏好对立模式和统一模式,并从多利益主体偏好协调的视角提出乡村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7.
18.
乡村振兴是促进我国乡村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乡村规划是乡村振兴发展的起点,是厘清当前社会和乡村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是乡村经济发展所必须采取的重要举措。文章简要分析乡村规划的基本特征,用白箬铺镇这一成功案例为引,探究国内乡村规划发展方向和国外乡村规划的先进经验。在乡村振兴的思路下,研究我国乡村规划的发展关系与优化策略,并以长沙县安沙镇文旅融合小镇规划项目为实际案例,分析乡村规划项目的规划思路和发展策略,从中找寻乡村规划发展的最优解,优化乡村资源配置,让市场成为乡村经济的主体,最终调动群众积极性,共同完成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5)
智慧社区的建设带来了养老方式的革新,传统的居家养老开始向智慧养老迈进,以城市智慧社区建设为依托和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的搭建为支撑,研究分析太原市智慧社区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构建不同层次的智慧社区养老平台,提出了完善我国智慧社区居家养老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Z1)
<正>1999年我国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下简称"《决定》")。《决定》指出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各个方面,它的核心是突出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它的主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等创新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