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为了制备表面自由能低、耐候性和紫外吸收性优异的聚丙烯酸酯乳液,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核壳型纳米TiO2改性含氟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采用透射电镜(TEM)对其形貌进行观察,并探讨引发剂、可聚合乳化剂、含氟单体、纳米TiO2的用量以及2种不合氟的单体的配比对乳液紫外吸收性能及吸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发剂过硫酸铵(APS)用量(相对于总单体的质量分数)为1.2%,可聚合乳化剂烷基乙烯基磺酸盐(AVS)用量(相对于总单体的质量分数)为3.5%,不合氟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的质量比为2.0∶3.0,含氟单体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MA)用量(相对于MMA单体和BA单体用量之和的质量分数)为6%时,乳液的聚合稳定性好,单体转化率高,聚合物膜的疏水性强;纳米TiO2粒子成功地被含氟聚丙烯酸酯聚合物包裹,形成了以纳米TiO2/聚丙烯酸酯为核,含氟聚丙烯酸酯聚合物为壳的核壳结构,纳米TiO2用量(相对于总单体的质量分数)为0.3%时,乳液的紫外吸收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2.
纳米SiO_2/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技术和溶胶-凝胶技术,合成了纳米SiO2/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采用TEM和SEM观察了乳液和膜的微观结构。纳米复合无皂乳液具有优良的耐化学稳定性,随着纳米SiO2含量增加,乳液的离心稳定性降低;纳米SiO2/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杂化膜的耐溶剂性显著好于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膜,且随着纳米SiO2含量增加,杂化膜的耐溶剂性增加;杂化膜的透光性能好,且具有紫外光吸收特性;杂化膜含有的SiO2粒子的尺寸100nm,且均匀分散于聚丙烯酸酯组分中。  相似文献   

3.
以甲基丙烯酸全氟辛基乙酯(PFEA)为含氟丙烯酸酯单体,烯丙氧基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单磷酸(ANPEO10-P1)为反应型乳化剂,采用预乳化、半连续法聚合方式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无皂含氟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研究了乳化剂用量对聚合反应以及PFEA用量对乳胶膜吸水率和接触角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型乳化剂ANPEO10-P1用量为5%(质量分数,下同),PFEA用量为6%时,得到的乳液粒径分布窄,稳定性好,乳液成膜后吸水率低,达到8.8%,对水的接触角达到了109.5°,表现出优异的疏水性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原位聚合制备了纳米SiO2/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研究了SiO2的用量对成膜时间、光泽度、吸水倍率、机械及耐酸碱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纳米SiO2后,可以显著降低聚合物乳液的成膜时间,提高胶膜的附着力和硬度、胶膜的抗冲击强度、膜弹性和耐热分解性能。  相似文献   

5.
以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MA)、丙烯酸正丁酯(BA)作为壳单体,以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作为核单体,合成了氟硅改性核壳结构纳米丙烯酸乳液.研究了核壳结构及VTES、DFMA功能单体对涂膜的性能影响.采用红外光谱、激光光散射(DLS)和透射电镜(TEM)对乳液的化学结构、粒径分布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通过接触角测量对涂膜表面亲疏水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核壳结构的纳米乳液粒径分布窄且均匀;VTES、DFMA的加入对涂膜的附着力、耐水性、耐紫外光、耐污性有提高,当VTES、DFMA加入量分别为单体总量的6%、8%时,所制得的纳米乳液的稳定性好,涂膜的综合性能好,其接触角高达110.2°,耐水性突出.  相似文献   

6.
纳米SiO2对聚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成功制备了聚丙烯酸酯/纳米SiO2复合压敏胶乳液.纳米SiO2无需表面处理,即能有效地被分散成初始粒子状态,并在纳米尺度上与原位生成的聚丙烯酸酯复合.SiO2因界面作用富集于乳胶粒子的表面,使整个粒子具有类似于"草莓"般的形貌.纳米SiO2可显著改善聚丙烯酸酯胶膜的流变性能和压敏性能,除初黏会略微下降外,持黏和180°剥离强度可同时提高,其中180°剥离强度能提高到30%以上.  相似文献   

7.
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无皂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有机硅含量不同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共聚乳液,通过对单体转化率及乳胶粒径的测定,发现有机硅单体的加入能提高硅一丙无皂共聚反应速率,减小乳胶拉拉径大小:结果还表明:合成共聚物的力学性能和耐水性随有机硅含量的增加而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核壳型自交联聚丙烯酸酯乳液的成膜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粒子结构设计原理,合成了核壳型自交联聚丙烯酸酯乳液,并对其成膜性能进行了考察,探讨了温度、乳化剂及胶乳结构对成膜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成膜温度、乳化剂、胶乳结构,包括核壳比例,交联单体比例都对成膜的性能有直接的影响。成膜的最佳条件是成膜温度在80℃,乳化剂用量为4%(质量分数),核壳比1∶1,交联单体的用量10%为(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9.
核壳型含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微波辐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步种子乳液聚合法,在微波辐射下,以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为原料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含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利用FT-IR、DSC、TG、TEM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乳胶膜的热稳定性、乳胶粒子的形态.考察了共聚物乳液的表面张力及稳定性.结果表明,所得到的乳胶粒子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氟硅单体的加入降低了共聚物乳液的表面张力,显著提高了乳胶膜的热稳定性.与常规加热相比,微波辐射聚合能够得到更好的核壳结构乳胶粒,且乳液具有更好的耐寒和离心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李玲 《功能材料》2005,36(6):962-964,970
将改性纳米SiO2与聚丙烯酸酯乳液经过球磨,流涎或涂刷制膜可得到抗静电复合膜.TEM照片显示改性纳米SiO2为球形,粒径20nm,以几个颗粒的聚集体为独立基团均匀分散,团聚体在尺寸<100nm.改性纳米SiO2/聚丙烯酸酯复合膜制备与性能研究表明当纳米SiO2与聚丙烯酸酯树脂质量分数22%时,复合膜的表面电阻率可达到108Ω/cm,复合膜为半透明膜;复合膜表面具有一定的亲水性,烘干后,放在20~30℃、湿度60%~80%的空气中2~4h后,复合膜表面电阻率降低到106Ω/cm.  相似文献   

11.
将经正硅酸乙酯原位水解形成的纳米SiO2引入到丙烯酸酯乳液合成过程中,可制备具有互穿网络结构的纳米SiO2/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将复合乳液配入到市售的硅丙乳液中制备了水性涂料,并表征了复合乳液涂膜和涂料的性能。结果表明,复合乳液涂膜的表面性能和热稳定性能均优于普通的丙烯酸酯类乳液;加入部分合成的复合乳液制备的涂料,可显著提高其耐候性与耐污性。  相似文献   

12.
试验了四种制备纳米SiO2 /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方法 ,结果表明 ,以KPS NH3·H2 O引发乳液聚合和以偶联剂处理SiO2 纳米溶胶再进行乳液聚合两种方法都可以得到稳定存在的无机纳米SiO2 /有机物复合乳液 ,其性能优于全丙乳液。而用HPC或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TAB)处理SiO2 纳米溶胶后再进行乳液聚合两种方法 ,必须要有合适孔径的超滤膜或合适的专用阳离子单体 ,才能制得稳定的复合型的高分子乳液。  相似文献   

13.
交联型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的合成及涂膜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瑞瑞 《材料保护》2014,(9):11-14,6
为提高聚丙烯酸酯乳液涂膜的稳定性,克服传统有机硅改性的弊端,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交联型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测试了无皂乳液单体转化率、凝胶率及涂膜吸水率和拉伸强度,并用红外光谱仪分析其结构。通过调节引发剂过硫酸铵(APS)、可聚合乳化剂烷基乙烯基磺酸盐(ALVS)、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乙烯基硅油(Vi-PDMS)用量,改进乳液和涂膜性能。结果表明:当APS,ALVS,GMA,Vi-PDMS用量分别为0.8%,4.0%,4.0%,8.0%时,乳液综合性能最优,涂膜耐水性明显好于普通乳化剂乳液涂膜,且力学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4.
在水溶性阳离子单体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存在下,以乙醇为助溶剂,通过种子半连续核壳乳液聚合法制备阳离子无皂含氟核壳苯丙乳液。考察了水溶性阳离子单体DMC和乙醇用量对乳液聚合过程的影响;用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聚合物乳液乳胶粒形貌及涂膜化学组成进行表征,并讨论了无皂乳液聚合的成核机理和聚合过程。结果表明,采用种子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当DMC的质量分数为6.0%,乙醇的质量分数为7.5%(釜液)时,可以得到稳定的阳离子核壳结构含氟乳液,无皂乳液聚合的成核机理是先以均相成核方式后继续以低聚物成核方式进行,最终形成核壳结构。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聚丙烯酸酯防水乳液的理论研究进展,重点评述了组合功能单体、优选乳化体系和进行粒子设计三方面的改性手段。  相似文献   

16.
氟碳丙烯酸酯(氟丙)乳液是水乳胶涂料的主要成膜物质之一。为了提高其耐水性、附着力等性能,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法将叔碳酸酯(VC)和氟碳丙烯酸酯(FA)功能单体引入丙烯酸酯共聚乳液,制备了核壳型叔碳改性氟丙乳液,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耐水性、附着力等对乳液及乳胶膜进行了测试表征,并考察了氟碳单体用量、叔碳单体加料方式及用量、核壳质量比对乳液聚合及乳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氟碳单体用量为8%,叔碳单体加入壳中且用量为6%,核壳质量比为1∶1时,制备的乳液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乳胶膜接触角可达105.5°,吸水率仅为3.7%,附着力为1级。  相似文献   

17.
核壳型氟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与膜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核壳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氟硅改性丙烯酸酯核壳乳液并对其膜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交联基团改性、硅改性、氟改性等手段,合成了核直径约100 nm~150 nm、壳厚度约40 nm~60 nm的粒子大小较均匀的核壳乳液。结果表明,使用5%(质量分数)乙二醇丁醚作为乳液的成膜剂可以改善成膜附着力;通过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  相似文献   

18.
聚丙烯酸酯/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国内外聚丙烯酸酯/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聚丙烯酸酯/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如常规乳液聚合、微乳液聚合、溶胶-凝胶反应等方法;复合材料制备中无机粒子表面的修饰,着重对目前最常用的硅烷偶联剂和偶氮类化合物两种修饰方法进行了介绍;聚丙烯酸酯/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在光学、涂料、胶粘剂等工业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复合材料未来应用前景的展望。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一系列两阶段乳液聚合物薄膜的应力-应变行为。这些乳液聚合物藉在硅熔胶中预先制得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存在下,由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2-乙基已酯(EHA)和丙烯酸2-羟基乙酯(HEA)聚合而得。乳液颗粒的 TEM 显微照片说明共聚组分中含有的 HEA 可增强硅熔胶与乳液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因此能显著地改善相应乳液所成薄膜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0.
用单体乳液滴加法合成了聚甲基硅氧烷/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通过对乳液的界面张力、表现粘度、乳胶的结构形态分析,探讨了高含氢聚硅氧烷用量、丙烯酸用量、乳化荆用量影响乳液稳定性的规律.结果表明,由于乳胶粒子的核壳(或草莓型)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复合乳液的相分离,有利于乳液的稳定.当PHMS为单体质量的16%、AA用量为单体质量的3%、乳化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5%时,乳液的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