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学翻译要求译者尽可能地传达原作的意义,但由于译文有其特定的目的语受众,又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适当迎合目的语的一些特点。从《呼啸山庄》两个中译本中选取几个句子为例,从人名翻译、小品词翻译和动词翻译三个方面,探讨了关于文学作品翻译中语境和意义传达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2.
3.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翻译中文化传播的任务越来越重要.文化意象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凝结,对文化意象词汇的翻译是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形式.本文以《三国演义》的两个英译本中文化意象词的翻译为例,从杂合的视角分析传统翻译策略的不足之处,进一步阐明杂合的翻译策略能对文化意象词进行准确的翻译,并更好地发挥文化传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5.
通过对朱自清《匆匆》的两个英译本的分析,说明了系统评析参数在译本比较中的应用,体现了其客观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对系统评析参数的确定及其依据进行界定,并就两个译本差异较大的地方,运用参数进行分析评价,指出系统评析参数对构建翻译批评的理论模式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彼得·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核心。前者强调最大程度忠实原作,后者则侧重读者的理解和反应。文章以《聊斋志异》的三个有影响力的英译本进行比较分析,指出在文学作品翻译中必须考虑读者的可理解性和可接受性,对于包含大量文化因素的文学作品翻译来讲,"交际翻译"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浮生六记》的两个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比较,从译者主体性的角度探讨分析了两位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及其成因。研究认为,不论译者采取什么样的翻译策略,都会受到自身价值观、意识形态或文化背景等因素的潜在制约,并在翻译的过程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谈到文学翻译,人们会立即想到"翻译者,叛逆也"这一说法。由于中西方语言体系之间存在极大的差异,而文学翻译的目的是进行文化传播与信息交流,所以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势必会发挥主观创造性,甚至是叛逆性,对原著进行变通。译者的"创造性叛逆"在文学翻译作品中普遍存在,对于各民族文化交流而言具有重大的意义。结合《红楼梦》库恩德译本对"创造性叛逆"这一文化现象进行分析,探讨其内涵意义以及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提升旅游翻译的美学价值对于吸引国际游客,增强国际游客旅游体验起到重要作用。鼓浪屿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岛上景点介绍的英译本翻译严谨,美感十足,具有良好的美学研究价值。从翻译美学视角出发,以鼓浪屿各景点介绍文本的英译本为例,从语音、词汇、句法、意象、情感五层面入手,探究其翻译审美的再现方式,为提升旅游翻译的美学价值提供参考,增强翻译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0.
《离骚》作为中华文化经典,在推介至世界时需要好的英译本。《离骚》是骚体诗的代表作品,其英译本的评价标准应该着重于文学性,这样解读出来的翻译文本会更加贴近诗歌本身,能更好地展现其独特的文学特征。杨宪益与许渊冲两人翻译的《离骚》,译本西化程度较高,但在诗歌文学特征的处理上还有许多未来翻译者可以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海明威的短篇小说“Cat in the Rain”因其视角和主题的独特性而具有不可忽视的文学价值,不少翻译者译过该作品。从词汇、句法和语篇三方面对曹雍先生和张祥麟先生的译本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期提高文学翻译的理解能力和表达技巧,从而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2.
好的译文不仅要呈现原文内容,而且要再现原文风格。通过分析应用文和文学翻译具体实例,指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认真研究原文语言特点,根据不同文体采用不同翻译方法,力求再现原文文体风格。  相似文献   

13.
通过袁宏道的创作实践和诗人理论,以及在学创作中流露出的自然个性和语言不事雕琢,流利洁净等特色,以及在反对“拟古主义”中作出的努力和成就,可明显看出他在明代学发展上所建立的功劳。打破了复古派在传统古领域长期统治的局面,使整个学创作气氛鲜活流动,有了生机。  相似文献   

14.
意境是文学翻译的灵魂。直译与意译是翻译的两种方法,也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本文在阐述直译与意译的定义及其关系、文学翻译的定义及其主要任务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张谷若的《苔丝》译本与孙致礼、唐慧心的《苔丝》译本在词汇与句法方面的不同,及这些不同对传递原作的意境的影响,探讨文学翻译中直译与意译哪个更能有效传达原作的意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话语信息的结构模式、文学翻译中文化意向的失落和歪曲等,从文化意象、语言风格等角度阐述了文学翻译的艰辛,说明文学作品的可译性不是无限的。  相似文献   

16.
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所提出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是两种基本的翻译方法。语义翻译较客观,讲究准确性,屈从原语文化和原作者;而交际翻译较主观,只注重译文读者的反应,使原语屈从译语和译语文化,不给译文读者留下任何疑点与晦涩难懂之处。杨宪益和霍克斯的两个《红楼梦》英译本,从纽马克所提出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理论出发,各自运用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方法,对比分析《红楼梦》章回目录翻译,可认识和解释这两种翻译现象。  相似文献   

17.
把文学作为文学活动来研究在今天已经形成共识,而文学批评也是文学活动之一种,但是在当今的文学史写作中,文学批评是缺席的。既然文学可以称之为文学活动,那么文学史准确地说,应该是文学活动史,而这其中应该有文学批评史的一席之地,所以应该把文学批评纳入到文学史写作中来。  相似文献   

18.
借助纽马克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理论,分析了根据源文文本体裁的不同,翻译策略应该有所倾斜,文学翻译应采取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策略,论述了文学翻译中存在只忠实内容而忽略形式的误区,指出文学翻译应该形式与内容并重,不应该得"意"而忘形.  相似文献   

19.
结合案例分析,论述了英汉互译中对文体的忠实与调整的关系,剖析在汉译英中具体化与抽象化翻译方法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20.
生态翻译学在中国是由胡庚申首先提出来的全新翻译学理论,为解释翻译现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指导,以张培基翻译的矛盾《白杨礼赞》英译本作为案例分析的对象,从生态翻译学的4个角度(翻译生态的"和谐统一"、翻译主体的"译者中心"、翻译行为的"适应/选择"、译者追求的"译有所为")进行深度解读,以此检验生态翻译学对翻译过程的解释力度.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研究分析表明,生态翻译学对张培基翻译的矛盾《白杨礼赞》的解读完全可行,其译本被目标读者所接受正是因为其积极遵循生态翻译学原则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