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国内外大豆异黄酮的研发及生产动态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通过对国内外大豆异黄酮产品开发、产业建设、应用领域和经贸市场的考察和调研 ,在十个方面对相关情况进行综合叙述。旨在让同行们了解国内外大豆异黄酮的研发动态及发展趋势 ,结合国内情况及产业化建设 ,大力开发这一高新技术、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 ,使大豆精深加工链条加长 ,层面增多。充分利用我国非转基因大豆原料及产品介入国内应用领域 ,借助进入WTO参与国外市场竞争 ,推动这一特色产业向前发展 ,创造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利用动态流变仪研究了胶凝时间、温度、频率及应变等因素对大豆分离蛋白及其与魔芋葡苷聚糖相互作用的动态粘弹性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高浓度下大豆分离蛋白与魔芋葡苷聚糖所形成的凝胶大都呈现出储存模量G’〉损耗模量G”,表明凝胶动态模量中弹性的贡献已超过了粘性,溶液发生了凝胶化,并形成了三维交联的网络结构。碱性凝固剂的加入提高了凝胶的粘弹性。当频率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未加碱样品其凝胶粘弹性在低频区可用频率依赖性来表征,而在高频区,加碱和未加碱样品其凝胶粘弹性不随频率变化而变化,都保持G’大于G”。  相似文献   

3.
大豆胚芽开发利用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胚芽富含生理活性物质大豆异黄酮、皂甙、天然维生素E和植物甾醇等,其营养价值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地被人们所认识。本文就目前大豆胚芽开发利用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作了一些初步分析,旨在与同行们交流国内外大豆胚芽研发动态及今后发展趋势,进一步推动大豆产业持续发展,创造出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大豆SOD及其与大豆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pH值、微波和超声波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SPC)粘度与动态粘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提高溶液的pH值均可以使SPC的粘度升高,但在高剪切速率条件下粘度急剧下降;SPC的pH为8.5时,形成凝胶的温度最低;不同pH溶液的复合模量在降温阶段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超声波和微波处理后,SPC粘度下降;微波和超声波处理能促进SPC的变性,提高复合模量,降低凝胶化温度,在降温阶段模量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针对不同超声功率改性的大豆分离蛋白与大豆可溶性多糖形成的复合乳液的冻融稳定性进行研究, 揭示乳液冻融稳定机理与形成乳液复合物结构特性之间的构效关系。对2 次冻融循环处理前后乳液油滴进行共聚焦 观察,研究等温结晶固脂含量、油脂被乳化量的变化和作为乳化剂的大豆分离蛋白不同超声处理(0、200、300、 400、500 W)下二级结构的变化,进而分析其与乳液冻融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乳液经2 次冻融循环处理后 随着超声功率的增加聚结程度降低,400 W超声处理的大豆分离蛋白与大豆可溶性多糖复合乳液最为稳定;等温 结晶条件下不同乳液固脂含量增加速率不同,但最终平衡时总含量相同;油脂被乳化量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不 同超声处理改变了大豆分离蛋白的二级结构,400 W超声处理的大豆分离蛋白无规卷曲结构含量最高。说明不同 超声改性的大豆分离蛋白与大豆可溶性多糖会形成不同结构的复合物,影响了乳液的冻融稳定性,初步明确了 适当的超声处理能够改善大豆分离蛋白的空间结构,促进其与大豆可溶性多糖分子的键合,进而影响大豆分离蛋 白-多糖界面结构特性和乳化体系的冻融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大豆异黄酮分离及其检测方法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几个方面论述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离大豆异黄酮方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三波长吸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气相色谱法等检测大豆异黄酮方法及其这些分离检测方法特点和操作要点,还简要介绍医学免疫法测定大豆异黄酮方法。  相似文献   

8.
《食品工业科技》2004,(06):135-136
对大豆胚轴与大豆异黄酮复合片剂中活性成分的协同抗氧化和延缓衰老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该复合片剂能显著降低受试动物血清MDA含量,提高血清SOD活性,并能明显延长实验果蝇的寿命,表明大豆胚轴与大豆异黄酮复合片剂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和延缓衰老的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豆胚轴与大豆异黄酮协同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大豆胚轴与大豆异黄酮复合片剂中活性成分的协同抗氧化和延缓衰老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该复合片剂能显著降低受试动物血清MDA含量,提高血清SOD活性,并能明显延长实验果蝇的寿命,表明大豆胚轴与大豆异黄酮复合片剂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和延缓衰老的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大豆粉为原料,分别以超声波辅助和微波辅助提取大豆异黄酮。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大豆提取异黄酮工艺方法中超声辅助提取法优于微波辅助提取法,其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质量分数80%,超声时间20 min,超声温度50℃,料液比1∶20。金属离子除K+和Ca2+外,Zn2+、Cu2+、Mg2+对大豆异黄酮抗氧化活性稳定性影响较为明显。这可为大豆异黄酮的综合利用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湿粕脱溶效果直接影响着成品豆粕的溶剂残留。本试验利用蒸汽喷射增压器将湿粕脱溶系统的传统烘干方式改变为真空烘干,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各烘干工艺参数对豆粕残溶含量的影响,并利用响应面分析对湿粕脱溶的各烘干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得到最佳烘干工艺参数:料层高度为257 mm,真空度为7 kPa,烘干时间为6 min,烘干温度为95℃。改进后的湿粕脱溶系统每天可节约蒸汽用量16%,同时减少了间接蒸汽和冷却水的用量,在最佳烘干工艺参数下湿粕脱溶后豆粕残溶含量为78 mg/kg,有效降低了豆粕残溶含量。  相似文献   

12.
选取不同大豆品种,研究大豆理化成分与全豆豆腐加工品质之间相关性关系。试验以19种大豆为原料,分别测定其蛋白质、脂肪、钙、磷、植酸及水溶性蛋白质含量等理化成分含量,再以干法制浆制备全豆填充豆腐,探究大豆理化成分与全豆豆腐品质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大豆理化成分及全豆豆腐品质指标均存在较大差异性。全豆豆腐得率与大豆蛋白质和水溶性蛋白质含量呈不显著正相关。全豆豆腐保水性与蛋白质含量成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大豆的脂肪含量都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全豆豆腐凝胶强度和硬度均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大豆理化成分如蛋白质、脂肪对全豆豆腐胶着性、咀嚼性也有较大程度的影响,而钙、磷和植酸含量对全豆豆腐的品质特性影响程度较小。聚类结果显示,根据加工特性,全豆豆腐被分为四类;经对比分析,东豆17、苏豆12、南豆12(套)、南夏豆25、冀豆12、南豆25和五星4号大豆制作的全豆豆腐的得率、保水性、凝胶强度及质构特性均较好。全豆豆腐品质与大豆品种的理化成分含量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可根据其相关性,选择适合制作出高产量、高品质的全豆豆腐的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13.
研究动态高压微射流技术(DHPM)处理对可溶性大豆多糖(SSPS)组分、相对分子质量、外观形态及单糖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经DEAE-Cellulose 离子交换从大豆粗糖中纯化得到SSPS-1 和SSPS-2 两个组分,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PGPC)分析表明SSPS-1为含少量蛋白的杂多糖,SSPS-2为高结合蛋白含量的单一多糖;SSPS-1经DHPM处理后,相对分子质量由7.33 × 105 减少至5.11 × 105;电镜扫描观察其形貌由针状排列结构变成末端膨大呈球形的“火柴棒”状有序排列结构;气相色谱分析单糖组成表明:SSPS-1 主链中单糖L- 鼠李糖和D- 半乳糖醛酸的含量分别降低9.4%、17.1%,侧链部分的单糖L- 阿拉伯糖、D- 半乳糖、D- 岩藻糖、 甘露糖分别降低14.3%、26.3%、41.7%、60%,而D- 木糖、D- 葡萄糖、葡萄糖醛酸未检出。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的菜用大豆品质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提高菜用大豆品种品质性状的选择效率,优化菜用大豆品质评价体系,以江苏省主栽的18 个菜用大豆品种为试材,分析其物理特性指标(荚长、荚宽、荚厚、百荚质量、百粒质量、L*、a*、b*、硬度、水分含量)和化学特性指标(VC、叶绿素、粗脂肪、淀粉、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异黄酮含量,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活力)。结果表明:品质特性中叶绿素和异黄酮含量、LOX活力、淀粉含量、百粒质量、百荚质量、a*在品种间变异系数较大,而L*和水分含量变异系数较小,其余指标变化均不显著。主成分分析表明18 项指标反映的菜用大豆品质可用7 个主成分来表示(累计贡献率达92.332 9%)。进一步根据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百粒质量以及叶绿素、VC、可溶性糖、粗脂肪、异黄酮含量,硬度和a*这8 个品质指标代替原有的18 项指标,为品质评价指标体系的简化提供了可能。18 个菜用大豆品种中,徐豆17号综合品质最好,其次是区凡2号和新大粒1号,苏豆8号综合品质最差。  相似文献   

15.
大豆脱皮与等级豆粕生产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大豆加工生产饲用豆粕,蛋白质含量是决定其价值的关键。系统阐述了脱皮豆粕的蛋白质含量及其质量,以及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前景,描述了大豆脱皮工艺的工艺参数,并将几种不同的脱皮工艺进行了比较,证明了大豆加工中采用热脱皮工艺生产高蛋白质豆粕的可行性,同时,对生产等级豆粕工艺进行了分析,为大豆加工企业提供全新的大豆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16.
针对葱伴侣、凤彩桥、海天和金菜地四种品牌的豆酱,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其进行预处理、主成分分析(PCA)、聚类分析(CA)和判别分析(DA),以建立识别不同豆酱品牌的近红外光谱定性判别模型.分析结果显示4种不同品牌的平均近红外光谱存在差异,其主成分空间分布也处于不同区域.对样品进行聚类分析,凤彩桥和海天存在小部分交...  相似文献   

17.
采用动态高压微射流和谷氨酰胺转氨酶(TG酶)酶促交联技术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动态高压微射流压力和处理次数的增加,交联效果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随着底物质量分数和TG酶与底物比的增加交联效果增强,随温度和时间的增加交联效果先增强后减弱。  相似文献   

18.
对速溶豆粉、牛奶粉和羊奶粉的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并比较,分析三者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速溶豆粉中共鉴定出42种挥发性物质,牛奶粉中共鉴定出48种挥发性物质,羊奶粉中共鉴定出47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醇类、醛酮类、烃类、酸类、酯类和其他类等物质。三者中烃类、醛酮类和酯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均较高。速溶豆粉检出的醇类和酸类物质含量最高;牛奶粉中检出的烃类和酯类物质含量最高;羊奶粉中检测到的醛酮类和其他类物质含量最高。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癸醛、(E,E)-3,5-辛二烯-2-酮、1-十二烯、正癸酸、丙位辛内酯、2-正戊基呋喃、2,6-二叔丁基对甲酚是速溶豆粉的关键挥发性物质;壬醛、δ-癸内酯、十二烷、丁位十二内酯、2,2,4,6,6-五甲基庚烷、1-十三烯是牛奶粉的关键挥发性物质;1-戊醇、庚醛、2-庚酮、二甲基砜、3-辛烯-2-酮、壬醛、γ-十二内酯等挥发性物质是羊奶粉的关键挥发性物质。这些物质是导致速溶豆粉、牛奶粉和羊奶粉风味差异的主要物质。  相似文献   

19.
入世以来中国大豆生产、市场、贸易形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从大豆生产、市场、贸易三个方面,系统回顾入世以来我国大豆产业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总结我国入世以来应对挑战和利用机遇的经验,并对大豆生产和消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最后,对促进我国大豆产业发展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