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MIKE建立淮河干流蚌埠至浮山段水动力数学模型,利用典型年2007年实测洪水过程,对模型的参数进行率定和验证。通过建立一、二维模型,将淮河干流河道与行洪区进行耦合连接,进而对100 a一遇洪水演进过程进行模拟,建立行洪区不同启用条件下的水位—流量关系,从而对调整规划实施后行洪区启用条件进行合理性分析及优化,为行蓄洪区的调度运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遭遇100 a一遇洪水时,规划条件下花园湖行洪区按照临淮关水位达到20.60 m时启用,并且以进、退洪闸同时开启的闸门调度方式运用,行洪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2.
淮河中游行洪区是中游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行洪区多,启用频率高,行洪效果差,经济损失大。进行进一步治淮,将对淮河中游行洪区进行调整,调整后其行洪能力的确定关系到中游河道整治工程布局和行洪区优化调度。影响行洪区行洪能力的主要因素有行洪区几何形态、进退洪闸规模与布置以及进退洪闸间河道水力条件等。该文采用水动力数学模型及实体模型(河工模型与水工模型)等手段,对淮河干流正阳关至浮山段仍保留的5个行洪区行洪能力进行计算与试验验证,确定了5个行洪区规划条件下的泄流能力。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淮河干流正阳关至浮山河段的一维、二维耦合水动力数学模型,利用实际洪水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与验证。通过所建模型,对整治方案不同洪水量级条件进行计算,评估干流河道整治和行洪区调整规划方案的效果。计算结果表明,行洪区启用前计算水位与规划值相差不大,但设计条件下,计算水位远高于规划值,表明本轮整治工程实施后,规划目标尚未完全达到。研究表明沿淮河生产圩高程变化、河道糙率取值和行洪区流量分配是影响计算结果的三个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淮河干流正阳关至浮山河段的一维、二维耦合水动力数学模型,利用实际洪水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与验证。通过所建模型,对整治方案不同洪水量级条件进行计算,评估干流河道整治和行洪区调整规划方案的效果。计算结果表明,行洪区启用前计算水位与规划值相差不大,但设计条件下,计算水位远高于规划值,表明本轮整治工程实施后,规划目标尚未完全达到。研究表明沿淮河生产圩高程变化、河道糙率取值和行洪区流量分配是影响计算结果的三个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金鑫 《治淮》2020,(1):23-24
开启的行洪区不同,分泄的流量不同,对淮河干流水位的影响也不同。本文利用淮河正阳关至涡河口段实体模型,在相同的总来流和出口水位情况下,研究行洪区单独运用时,行洪区不同行洪流量对淮河干流水位的影响情况。一、淮河正阳关至涡河口段行洪区基本情况淮河正阳关至涡河口段两岸行洪区分布较多且十分密集,沿程主要有寿西湖、董峰湖、上六坊堤、下六坊堤、汤渔湖、荆山湖等行洪区,各行洪区的基本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淮河干流正阳关至吴家渡段河道泄流能力、河道整治工程方案及洪水调度方式等,针对河段的特点,建立了该段河道水动力数学模型,模拟了2005年和2007年洪水过程。验证计算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精度较高,可为正阳关至吴家渡段河道综合治理和行洪区优化调度等研究提供计算平台。利用该模型分析了荆山湖行洪区在2007年洪水过程中的运用效果,计算结果表明,荆山湖行洪区运用可以降低田家庵站的水位,加快了所在河段洪水汇流速度。  相似文献   

7.
淮河蚌埠~浮山段共有4处行洪区,行洪区存在启用难度大、行洪方式落后和行洪效果差等问题,为保障淮河干流防洪安全及行洪区内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当前迫切需要对行洪区进行调整.通过分析该河段的地形特点以及上下游河段整治情况,从有利于增加河道过流能力、维护河流健康的角度出发,认为进行行洪区堤防退建、河道疏浚、新建保庄圩和进、退洪闸是蚌埠~浮山段行洪区调整必不可少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分析淮河干流六坊堤段南、北汊河道及上、下六坊堤行洪区过流能力,基于MIKE 11、21软件分别建立淮河干流峡山口至汤渔湖上口段一维和二维水动力学模型,进行分岔河道行洪和行洪区分洪整体模拟。通过模型模拟计算,确定现状峡山口至上六坊堤段河道的过流能力达不到规划设计要求,上六坊堤行洪区行洪能力达不到淮河洪水调度方案规定的行洪流量,为上、下六坊堤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方案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淮河干流峡山口至蚌埠段河势复杂,泄流能力不足,规划整治工程方案多.本文针对该段行洪区调整与河道整治方案,分析了河道基本特性,开展了河工模型试验研究和二维水动力数值计算.模型采用2003、2005、2007年实测洪水资料进行率定与验证,具有较高精度,可以为河道整治提供研究手段.利用模型对河道不同整治方案进行了效果对比分析,对行洪区调度方案进行了优化,并指出需要治理的局部阻水河段.  相似文献   

10.
杨锋 《治淮》2013,(11):F0002-F0002
10月27日,淮委主任钱敏,副主任刘玉年、顾洪、唐洪武一行赴实地查看冯铁营引河工程线路及洪泽湖溧河洼现状工程情况,研究冯铁营引河工程方案。冯铁营引河工程是淮河干流浮山以下段行洪区调整工程中的关键性工程,引河开辟后,将大大缩短淮河干流洪水的行洪线路,可有效缓解淮干中游的防洪压力和降低水位。目前,淮委正在抓紧组织淮河干流浮山以下段行洪区调整可研的编制工作,力求冯铁营引河工程与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同步建设,同步发挥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淮河中下游发生中小洪水时洪泽湖的泄流能力,建立淮河蚌埠至洪泽湖出湖口三河闸段一二维耦合水动力模型,模拟分析了重点河段切滩对洪泽湖中低水位下泄流能力的影响及切滩前后的流域行洪过程。结果表明:在5年一遇洪水过程下,洪峰时刻淮河干流蚌埠、临淮关、香庙、浮山和洪山头等水文站水位较切滩前分别下降0.02 m、0.07 m、0.21 m、0.55 m和0.70 m,漫滩时间分别减少1 d、4 d、9 d、9 d和17 d;洪泽湖三河闸站水位最高值为13.33 m,相比切滩之前升高0.07 m,湖泊对应的下泄流量为8 300 m3/s,较切滩前增大800 m3/s,泄流能力提高11%。  相似文献   

12.
《治淮》2020,(9)
行洪区行洪口门宽度不同,分泄流量不同,对行洪区的行洪效果产生影响也不同。本文主要利用淮河干流正阳关至涡河口段实体模型,通过对董峰湖和寿西湖行洪区口门宽度变化进行研究,分析行洪区口门宽度变化对淮河干流水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淮河干流中游正阳关至浮山段河道历史和近期演变分析,认为该段河道整体河势相对稳定,近期主槽略有冲刷,滩地微淤,但局部冲淤变化较大。本文还建议固定河道横断面测量位置,并加强对行洪区行洪流量、流势、流态的观测。  相似文献   

14.
吕列民  虞邦义 《治淮》2005,(7):30-32
淮河干流正阳关至临北段出口河段长约165km,河段总泄量不能满足防洪规划要求.利用正淮段、淮蚌段、方临段等大型河工模型,研究河段现状泄流能力、河道整治方案、行洪区调整方案,为规划设计提供了科学支撑.利用蚌埠闸扩建工程水工模型、荆山湖行洪区进洪闸水工模型、退洪闸水工模型,验证了各枢纽泄流规模、泄流特性,优化了枢纽布置与消能防冲设计,为枢纽调度提供了优化程序.  相似文献   

15.
淮河干流浮山至洪泽湖出口段 水动力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淮河干流浮山至洪泽湖段河道呈倒比降,入湖河段河道分汉,湖区支流入汇众多,流态复 杂。本文针对该河段的特点,建立了淮河干流浮山至洪泽湖出口段一、二维藕合洪水演进数学模型, 模拟了2003, 2007年本段洪水演进的过程。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模型计算精度较高, 可为浮山以下河道不同治理方案的研究提供分析计算平台。  相似文献   

16.
淮河干流蚌埠至浮山河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是进一步治淮38项工程之一,治理后的河床稳定性问题是工程成败的关键。以非均匀不平衡输沙理论为基础,运用水沙数学模型,系统分析了工程实施后未来30年的河道冲淤演变及水位变化。研究表明,蚌浮段河道年际间呈冲淤交替变化,一般丰水年多表现为冲刷,枯水年多表现为淤积,冲淤相抵后累计表现为微冲,总冲刷量为128万m~3。随着河床刷深,河道沿程各节点控制水位有所降低,在设计洪水条件下吴家渡站30年后水位降幅为0.18 m。若同时考虑规划中冯铁营引河的影响,蚌浮段河道的冲刷量和水位降低的幅度还会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17.
唐伟 《治淮》2014,(1):F0004-F0004
近口,淮河干流蚌埠至浮山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开工动员会在安徽省蚌埠市召开,标志着国务院确定的进一步治理淮河工作全面加速推进。安徽省副省长粱卫国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18.
王永强  王延 《中国水利》2014,(17):78-78
近日,淮河干流蚌埠一浮山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初步设计获得水利部批复。该项工程是进一步治淮38项工程之一,也是淮河行蓄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先期获得批复的单项工程,该初步设计的批复为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任癸  杨锋 《治淮》1997,(8):12-14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沿淮共修建了23个行蓄洪区,以保证淮北大堤及沿淮重要工矿、城市、铁路的防洪安全。几十年来的运用实践证明,行蓄洪区已成为淮河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淮河干流中的4个蓄洪区总库容65.7亿m~3,可滞蓄的洪量约占正阳关30天洪水总量的20%,对削减淮河干流洪峰的作用十分明显。行洪区的运用,扩大了淮河干流泄洪能力;据分析,行洪区在中小洪水时可分泄河道流量30~50%,大洪水则达到50~70%。如此巨大的蓄、分洪能力,对于淮干中游,在相当长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荆山湖行洪区建设情况出发,结合淮河干流整治情况,分析了行洪区实际启用情况,依据目前淮河干流过流能力和荆山湖自身防洪能力状况,建议抬高荆山湖行洪区启用水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