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锦州市人民街—延安路信号交叉口为研究对象,调查了该交叉口现有的交通信号配时参数及早高峰期间各进口道的交通量,采用运行分析法研究了该交叉口的合理信号配时方案,并对该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给出了4个相位的绿灯时间,调整后,该交叉口关键车道组的v/C比及整个交叉口的极限比均小于1.0。  相似文献   

2.
基于VB的道路交叉口定时信号配时软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号配时是影响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关键,根据道路交叉口信号配时的有关理论,采用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语言开发了适合中国交通实际状况的道路交叉口信号配时软件系统,具有操作简单,计算速度快的优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混合交通条件下的信号交叉口配时设计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交叉口信号配时的有关理论,在充分考虑中国城市道路交叉口混合交通流运行特性的基础上,采用V 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语言开发了适合中国交通实际状况的信号交叉口配时软件系统.经过仿真分析及实际验证表明,利用本系统对信号交叉口进行配时设计,具有计算精度高、计算速度快的优点,并且明显改善了信号交叉口的交通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4.
为缓解城市内的拥堵,本文选取北京市海淀区内一个典型单点交叉口,通过晚高峰期间交通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运用Webster信号配时法对交叉口重新进行信号配时设计,利用Synchro系统对不同配时设计方案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能够重新确定一种使交叉口延误最小、服务水平最高的配时方案,即在交叉口东西进口道各增加一个左转专用相位,并改变原有的信号周期配时时长.优化后的交叉口最大车流量和通过能力比由原来的1.26减少到1.01,平均控制延误由69.2 s减少到58.9 s,ICU服务水平由E级提升到了D级.  相似文献   

5.
现有的交通信号配时方法未能量化考虑交通安全因素,也缺少信号相位设计对交通运行影响的研究.在交叉口冲突模型构建的基础上,提出了同时考虑交叉口通行安全与延误的综合成本模型,设计了相应的交叉口信号相位和配时优化流程方法.模型结构简单、流程清晰,能在降低交叉口延误的同时提高交通参与者的通行安全水平.实例验证表明,综合优化模型比最小延误模型的综合成本减少了4.5%,车均延误和行人平均延误相对于原方案分别减少了2.6%和14.9%,综合优化方案的冲突数比原方案下降了82%,比最小延误方案下降了77%.说明综合优化模型能够较好地均衡交叉口通行安全和通行效率之间的关系,可以改进交叉口信号相位及配时设计.  相似文献   

6.
信号交叉口固定配时控制方案可靠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反映交叉口处的信号控制方案启动时间是否适应交通流变化的情况,定义了固定配时控制方案可靠度的概念,并且就固定配时控制方案可靠度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通过实际采集的交通数据和信号配时方案资料,对该可靠度计算方法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对交叉口控制方案可采用可靠度的概念进行评价,并且使用可靠度确定固定配时方案启动时间,能更好地适应交通流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设置公交优先感应信号控制可减少公交车辆在信号交叉口的延误.其最终目的是减少乘客的延误.分析了公交优先感应信号控制交叉口车辆延误的计算方法.探讨了公交优先感应信号控制以车总延误最小为配时优化目标的传统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以交叉口减少的人总延误最大为优化目标,以保障交叉口其余相位车辆能正常通行为约束条件的公交优先感应信号控制配时优化方法,其目的是在保障交叉口交通顺畅的前提下体现公交优先,并进行了实例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8.
针对典型的多车道双向十字交叉路口.以四相位信号控制为例,在交叉口初始排队长度和车流到达率已知的情况下,建立了以控制周期内路口车辆延误最小为目标,以信号相位绿灯时间和信号周期时长为变量的非线性规划模型.  相似文献   

9.
上海某交叉口首先运用冲突点法进行信号配时设计,然后针对该路口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新的交通组织方案:在不进行大面积施工的情况下,增设独立的左转车道,使原先的二相位信号控制转变为四相位信号控制,从资源上增加路口通行能力.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案切实有效,可为提高城市道路交叉口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在综合功能区设置过长时单开口式出口道左转交叉口应用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了双开口式出口道左转交叉口控制策略。通过解析单、双开口式运行机理,构建逆流左转车道理论通行能力计算模型,以机动车通过量最大为优化目标,建立信号配时优化模型。结果表明,若常规左转车道数等于预信号开口车道数,两种开口方式理论通行能力是相同的,而当常规左转车道数大于预信号开口车道数时,双开口式的理论通行能力大于单开口式;敏感性分析发现出口道左转交叉口理论通行能力随综合功能区总长度、左转比例的变化总体上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双开口式综合功能区总长度宜在80~100 m。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一种信号配时与交通几何设计、相位相序设计协同优化的思想。以太原市桃园路口为例进行分析设计,建立了以停车延误、停车次数和通行能力为目标的信号配时优化模型,采用罚函数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同时优化绿灯时间和信号周期,使二者达到最佳匹配。最后通过Vissim仿真的结果对比来验证此方法的合理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以新乡市典型平面交叉口——平原路与劳动路交叉口为例,借助于仿真软件,真实再现了交通流运行情况,从定量的角度分析信号配时对交通排放的影响,并提出两种解决方案,为改善该交叉口交通环境恶劣和交通拥挤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根据交通流量的实时大小建立交叉路口实时配时的数学模型,并用Webster绿信比算法对模型进行优化,使全体车辆在所有道口等待的时间最短.交通序列流采用泊松分布,用Matlab对模型进行实时仿真,优化后的结果较之前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为缓解城市路口处的交通拥挤状况,针对路口多相位交通流建立一种实时动态模型,提出一种基于控制系数的交通信号配时方法。用随机的交通流数据模拟路口各个车道上监测到的车辆数目,在以各个相位对应车道上的车辆数目按照比例分配相位时间的基础上,提出车辆资源竞争公平性问题,引入控制系数,以最大通行能力为路口模型控制性能指标,进行周期信号灯配时的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法比定时控制方法提高了1.7%的通行率,对于路口的信号控制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为了使交叉口的通行效益最大化,构建以交叉口平均延误、平均停车次数最小以及最大通行能力最大化为优化目标的多目标函数模型,并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权重和levy飞行的改进鲸鱼优化算法(ALWOA)对信号控制交叉口进行配时方案优化.结合实际算例,将求解后的结果与现有方案、使用传统的Webster算法求解的方案、使用GA和标准WOA得到的方案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使用ALWOA得到的配时方案明显优于其他方法,从而证明了改进后的鲸鱼优化算法以及函数模型在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案优化上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城市交通的交通流特性,在分析平面交叉口控制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本周期和前一周期的车流量数据,采用线性预估方法,对下一周期的车流量进行估计,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实现单交叉口多相位信号配时方法,以单交叉口周期车辆停滞最少为控制性能指标,确定下一个周期的信号配时,仿真结果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18.
介绍运用 PLC 控制的十字路口智能延时交通信号系统,该智能交通信号系统利用环形线圈检测器来探测车道内通过的车辆,然后利用 PLC 内置的计数器对车辆数量进行计数并计算出进入车道特定区间的车辆数量。依据一定的智能控制规则,控制系统能根据各车道内的车辆数目和车流量情况自动地延长直行方向的绿灯时长,从而提高十字路口的交通效率,缓解交通拥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