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玉清  汪慈榕 《钢铁》1995,30(3):45-49
研究了18Cr-2Mo钢的弱化机制,碳、氮、硫和钛等元素对{100}面上沉淀的第二相的类型、形貌和分布特征的影响。这些元素的含量均较高时,析出大量大尺寸厚片状Ti2CS和M(C,N);含量较适中时,Ti2CS减少,θ-Fe3C和M23C6细片弥散分布;钛含量较低,碳、氮含量较高时,主要沉淀相是厚片状M23C6,加热后冷却时析出薄片状ε-Fe3C、M23C6和M(C,N),发现这些相均可能含硫。  相似文献   

2.
王国华 《中国冶金》2011,21(6):15-18
σ相是一种富Cr、Mo的金属间化合物,它的存在会使钢的强度提高,塑韧性降低,恶化耐蚀性能。主要从成分、组织、性能等方面对S31803、S32750双相不锈钢σ相的析出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r、Mo增加了σ相析出的敏感性,而且随时效时间的延长,σ相析出的数量不断增加;而且σ相的析出对材料的塑性、耐蚀性都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整个湿态腐蚀破坏事例中,应力腐蚀断裂已成为现代不锈钢领域的主要破坏形式,在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中,合金元素对这三类钢应力腐蚀敏感性的影响不尽相同。碳化物稳定化元素的加入均提高这三类钢的耐应力腐蚀性能,钢的高纯化(C,N含量低)是目前发展应力腐蚀新材料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刘中静 《四川冶金》1994,16(4):35-42
通过不锈钢1Cr18Ni9Ti管坯钢降镍试验,对热轧管坯的高倍组织“α相”、“晶粒度”以及成品管的力学性能、晶间腐蚀性能等分析研究,说明镍含量降到8.80%,管坯的热加工性能和成品管的冷加工性能是良好的,热轧合格率、成材率以及管坯管材的成材率与较高镍含量无甚区别,达到了节镍的目的,降低了成本,为修订内控标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并进行了纳标,试验成功。  相似文献   

5.
沈国雄  张廷凯 《特殊钢》1993,14(5):14-18
通过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与钢中铁素体(α相)含量和形态的关系,研究了尿素设备用00Cr18Ni10和00Cr17Ni14Mo2超低碳不锈钢的热加工性能,制定了热轧中板合适的加热制度;根据固溶处理温度与耐蚀性能的关系,确定了适宜的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这两种钢的国产材与进口材的耐蚀性能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V100-xNix(x=0~12%(原子分数))二元合金的活化性能、吸氢动力学性能、放氢PCT性能及吸放氢过程相结构的变化。Ni的添加提高了钒的活化性能和动力学性能。随着Ni含量的增加,γ相的分解压逐渐升高,稳定性降低。在20℃,3MPa氢压下,当Ni含量高于0.5%(原子分数)时,γ相的含量迅速降低,饱和吸氢量明显减少,当Ni含量超过2%(原子分数)时,γ相消失。增加Ni含量,有利于降低B相的含量,提高B相的分解压。随着Ni含量的增加,合金的晶格常数呈线性趋势降低。  相似文献   

7.
柳学胜  李玉清 《钢铁》1994,29(12):47-51
18Cr-2Mo钢出脆性与钢中较多的碳,氮,硫间隙原子形成短程障碍有关;粗大的晶粒也是导致克脆性的原因,钢中加入钛元素,使{100}面上析出有球化趋势的间隙相,从而降低了钢中自由碳,氮,硫原子含量,对提高韧性和低温下解理断裂应力具有一定的利用。  相似文献   

8.
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具有十分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和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是高端装备制造业急需的关键材料之一。介绍了近年来作者在超级奥氏体不锈钢654SMO制备工艺、组织与性能和焊接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开发出了铝+镍镁+稀土复合脱氧脱硫的超洁净度冶炼工艺。基于VOF多相流模型,计算了凝固过程Mo元素的偏析行为,提出适当提高冷却强度和降低浇铸温度可有效减轻宏观偏析。探索出了最佳热加工窗口,提出热加工窗口窄的主要原因为大量合金元素的固溶强化作用和高的析出敏感性。阐明了高温氧化机理,熔融MnMoO4- MoO3钼酸盐电化学反应和不连续Cr2N析出的协同作用强烈促进灾难性氧化的发生。分析了时效析出热力学和时效析出行为,建立了评价晶间腐蚀敏感性的双环动电位再活化法,揭示了析出相周围贫铬区和贫钼区导致晶间腐蚀的机理。全面评价了钢的力学性能和典型服役环境中的腐蚀行为,指出654SMO力学性能优异,耐腐蚀性能可与镍基合金相媲美。利用氩气保护的FSW技术成功实现了654SMO(2. 4mm厚)的焊接,获得了高质量、无氮损、组织性能优异的焊件。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XRD、扫描电镜和能谱研究了00Cr25Ni7Mo4N超级双相不锈钢在1200℃和1320℃不同热处理制度状态下的组织结构及α和γ两相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实验发现,在1200℃和1320℃附近00Cr25Ni7Mo4N超级双相不锈钢内无新相产生,随处理温度升高,00Cr25Ni7Mo4N超级双相不锈钢α相含量增加,α相和γ相中的Cr、Mo、Si、Ni含量相差越来越小,而Mn元素在α相和γ相中含量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10.
尿素级00Cr17Ni14Mo2钢材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宫一衡 《四川冶金》1995,17(2):58-64
尿素级不锈钢标准中,不仅对钢的化学成份、力学性能,钢中α相、碳化物和α相含量作了严格的规定,而且还需要对成品进行休氏试验和选择性腐蚀检验,从而达到使尿纱经久耐用,减少维修,取得更大经济效益的目的。研究中发现,为了使钢材满足技术条件要求,化学成份的搭配必须合理,热处理温度必须足够高,冷却速度必须足够快,对其含量必须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11.
铜对奥氏体抗菌不锈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文军  林刚  江来珠  何国 《钢铁》2009,44(3):81-0
 研究了不同铜含量的奥氏体抗菌不锈钢的抗菌性能、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样品经过热轧、抗菌热处理、冷轧、退火处理后,进行了抗菌试验、腐蚀试验等。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铜含量的增加,抗菌性逐渐提高;其耐点蚀性随着铜含量的增加呈提高的趋势;强度随着铜含量的增加先减后增,塑性先增后减。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硅对Fe-Ni-Co基高强度低膨胀高温合金组织和持久性能的影响。探讨了硅提高合金持久性能、消除持久缺口敏感性的机理。结果表明,硅细化晶粒、提高持久塑性。硅促进ε、Laves和G相的析出,使ε相由六方结构转变为正交结构,使晶界ε相由连续的薄膜分布转变成分散的块状甚至球状。硅减小γ′相点阵常数及与基体的错配度,提高了γ′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制备了硼含量为3.29%的高硼不锈钢,并与硼含量0.3%和1.9%的高硼不锈钢进行了对比,研究了其微观组织、物相、硼元素在组织中的分布及对合金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粉末冶金工艺制备合金的硼相晶粒呈不规则的长条形,硬质的含硼相为Fe1.1Cr0.9B0.9,合金的抗拉强度达到了900 MPa、伸长率为1.0%。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合金元素对双相不锈钢2101耐点蚀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2101系列合金的浸泡点蚀腐蚀速率在1.9~7.0 g/(m^2.h)之间,与304不锈钢在同一数量级;Mo是提高2101系双相不锈钢耐腐蚀性的关键元素,而N对耐腐蚀性的影响不大;点蚀起源和Thermo-Calc计算结果显示2101成分体系中,铁素体相是耐点蚀性较弱相,提高铁素体相耐蚀性是提高合金整体耐蚀性的关键;当Cr含量固定在21.5%时,Mo作为铁素体形成元素将在铁素体相中富集,提高铁素体相的耐点蚀性能,从而提高合金整体耐蚀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N、Ni含量对25%Cr型双相不锈钢HAZ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采用焊接热模拟再现了单道焊和多层焊HAZ的组织。试验结果表明,母材的两相比例为50/50时HAZ为健全的α+γ双相组织,母材及其HAZ具有最佳的综合性能。多层焊和工艺焊缝是改善HAZ性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应用压缩试验研究了置氢TC4钛合金的室温变形性能; 利用金相显微镜、 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分析了置氢后组织演变、相组成和断口特征. 结果表明: 氢处理改善了材料的相组成, 促进了塑性相α″马氏体和亚稳β相的生成, 氢处理后变形极限在低氢时没有较大提高, 随后氢含量超过0.45%后, 塑性大幅度提高, 变形极限较原始提高了90%. 在压缩试验中, 流变应力对氢有较高的敏感性, 随着变形速度和氢含量的增加, 速度引起的加工硬化降低.  相似文献   

17.
易邦旺  胡燕  郎文运  杨志勇 《钢铁》1998,33(3):43-45
探讨了Cr18Mn18N无磁不锈钢中氮含量对钢的力学性能、磁导性能以及组织状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r18Mn18N钢中氮含量大于0.31%时,组织才为全奥氏体状态,该钢氮含量的最佳区间为0.4% ̄0.6%。  相似文献   

18.
针对430不锈钢(0.03~0.04C,16~17Cr)生产过程中渣圈粗大的问题,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半球点熔点仪、粘度仪等设备对比分析了保护渣与渣圈的化学成分与理化性能,通过电子探针观测渣圈的微观结构,探究渣圈形成长大的机理。研究发现:除渣圈C含量0.53%和原渣C含量2.87%外渣圈成分与原渣无明显变化,但粘度与熔点均有所降低,渣圈约70%的区域由烧结相构成,其余30%为结晶相,主要由枪晶石与黄长石构成。烧结相的大量粘结是渣圈形成长大的主要原因。提高保护渣中预熔料比例至70%~80%及炭黑含量≥2%,并在生产中进一步稳定保护渣熔化过程,可有效抑制渣圈长大。  相似文献   

19.
通过降低铬含量和提高碳、硅含量,提高了刀具的整体硬度和重复修磨性,通过加入合金化元素V、N、B等细化和强化基体;采用KR铁水脱硫和EAF-GOR两步法冶炼工艺,实现磷含量小于0.012%、硫含量在0.010%以下,保证了钢水纯净度;采用电磁搅拌、配水工艺、保护渣技术,保证铸坯中心区域组织均匀性,提高了刀具刃部切削持久性能;采用炉卷轧机优势实现了规模化、薄规格板材轧制。  相似文献   

20.
经过等温热处理,双相不锈钢中铁素体在向奥氏体转变的过程中通常会形成碳化物相、金属间相、氮化物析出相等。这些析出相在合金中形成将导致不锈钢的脆化,显著降低钢的塑性、韧性和耐蚀性。为了对750℃不同热处理时间双相不锈钢析出相做定性定量分析,本实验首先研究了不同电解体系下双相不锈钢的电解效果,在选择好合适的电解液后,利用电解分离方法将析出相从基体中分离。通过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定性研究了提取后析出相的形貌以及结构特性的变化过程;此外,利用氧氮分析仪测定了析出相的氮含量;利用碳硫分析仪测定了残渣经酸处理后的碳含量。最后,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检测化学分离后溶液中合金元素的含量,并结合氮和碳含量的数据,计算不同析出相的元素组成及含量,最后讨论了750℃下不同热处理时间对析出相的影响,在时效开始时先形成金属间相χ相,随着时间的延长,χ相减少,而σ相逐渐形成并最终占主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