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通过对农村贫困地区老年人群的养老需求和住宅适老化改造的研究,探索以脱贫攻坚为目标、以住宅适老化改造为依托、以优化居家养老模式为保障的"扶贫+适老化改造+居家养老"的贫困地区居家养老体系,提出相应改造提升策略,达到适合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已进入长寿型社会,延长老人的健康寿命期减轻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压力是进入长寿型社会各国共同的课题。在以居家养老为主流养老模式的大环境下,改善居住环境,帮助老人实现自立生活是保证老人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日本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住宅适老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首先参考日本在住宅适老化改造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案例,总结出日本适老化改造的理念、内容和技术特点;其次基于日本对老人生理特征和心理特点的研究,明确日常生活自立对确保老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以预防为主线的渐进式适老化改造理念和改造内容,并通过自检表的形式明确了具体改造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不同身体能力、年龄段、收入水平、职业、家庭构成的居家老年人群,对既有住宅适老化改造的需求各不相同,因此,根据21项老人能力评估指标及15项适老化改造项目,利用适老化改造问卷调研的方式,通过123份有效问卷作为分析样本,从适老化改造意愿、老年人身体情况、各空间改造项目需求及投资预期等方面统计分析居家养老老人适老化改造差异化需求,以为老年客群适老化改造项目决策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然而老龄化住宅和护理设施数量还不及发达国家的1/10,另外,民政部提倡90%的老人居家养老,但目前住宅的设计也并未考虑到"适老"的层面,很难满足老年人的居住需求。本文以居家养老的老年人从生理、心理变化及特点为出发点,分析了适合老年人的住宅室内设计原则及适老化设计的内在因素,提出了住宅室内空间各个组成部分的相关设计要点,讨论了老年人在居家养老中面临的障碍,供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
住宅是老年人居家养老的活动载体,目前我国老龄化问题突出,文章通过对老年人居住的住宅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实践探究并收集调查报告、分析老年人心理、查阅相关资料文献等,从安全性和便捷性角度出发,探索在老旧住宅小区适老化设计改造中进行合理改造设计的必要性,探索基于居家养老模式下的老旧住宅小区适老化改造原则以及注意事项,从住宅的空间规划、家具尺寸、扶手辅助等方面对住宅适老化改造设计的探究。  相似文献   

6.
<正>"老年人原来购置的住宅都是为身体健康的中青年设计和建造的,存在着一些不适应老年人起居的问题,要对居家养老的住宅进行适度、适时的改造。"绝大多数老年人住在自己的住宅内安度晚年。从提高居住水平和舒适方便的角度来讲,对居家养老要着重地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对居家养老的住宅进行适老改造;二是,做好居家养老的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7.
丁斌 《四川建材》2023,(6):63-65
在“成功老化”“积极老龄化”等积极养老理念的冲击下,通过对当前中国以“居家养老”与“社区养老”为中心的养老政策所带来的住宅适老化问题的分析,梳理出基于积极养老理念下城市住宅所应具有的共同特征。在深入剖析共同特征基础上,尝试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住宅适老化空间设计策略:提出分级制定住宅适老化设计标准,探讨可有效实施的空间适老化分级设计标准以及适合居家养老的邻里空间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居家养老是现阶段我国主要养老模式,符合传统孝养观念,老年人无需离开熟悉的社区。但其载体老旧住区由于建造标准低、年代长、设施缺乏,难以支撑居家养老。今通过对杭州、嘉兴、舟山三地的调研,分析老人对老旧住区适老化改造和智慧社区建设的认知认可,在此基础上,总结老旧住区居家养老改造。  相似文献   

9.
为老年人营造更为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以老旧住宅为研究基础,分析其在独居老人居家养老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老年人在衰老过程中自身的变化和居住诉求。提出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原则和策略,对生活在老旧住宅中的老人室内空间设施进行适老化改造设计。该研究一方面有助于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另一方面可以推动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研,从居家环境和适老化改造需求两方面入手,总结高龄、失能、失独老人居家养老需求,并提出从建筑硬件改造、室内家具改装、康复辅助器具适配以及智能化助老服务设施4个方面提高住宅的适老性以及安全性、经济性、适用性3个改造原则。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日益增多,老年人居住空间的设计问题也愈发受到人们的重视。以居家养老模式的住宅为研究对象,分析老年人生理心理特征对住宅室内空间提出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对住宅中的各功能分区提出适老化设计要点,旨在进一步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环境,推动居家养老住宅适老化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2.
肖贵兰  郭本羽 《城市住宅》2021,28(2):199-200
根据近期民政部作出的预测,"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全面进入中度老龄化时代,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因此,应积极人口老龄化,做好养老服务工作.其中,适老化住宅设计是做好养老服务的重要工作之一.针对我国的养老模式——居家养老模式,对适老化住宅设计进行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3.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居家社区养老是我国主要的养老模式,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是优化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功能的有效路径。本文对当前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就如何更好地开展适老化改造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严重形势,北京提出了"9064"的养老模式,其中90%的老人,以社区为依托进行居家养老,这对住宅的适老性提出了一定要求。而目前北京,尤其中心城区内多为上个世纪70到80年代的老旧住宅,其面积较小,大多难以满足居家养老的需求。如何针对老人自身身体条件提出个性化的适老改造方式,成为值得探索的问题。文章将针对两则实际案例对老旧小区住宅内部空间适老改造的细节进行探讨,并提出适老改造相关原则。  相似文献   

15.
绝大多数老年人住在自己住宅内安度晚年。从提高居住水平和舒适方便的角度来讲,对居家养老要着重地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对居家养老的住宅进行适老改造;二是,做好居家养老的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6.
居家养老已成“老龄化中国”主流的养老模式,迫切需要全面了解城市既有住宅老年人的居住现状及适老化改造的需求与意愿,进而为居家老人提供安全、舒适、智能、可及的适老化改造方案。自制适老化改造调查问卷,对成都地区60岁以上尚可自理或需要部分护理的老人,展开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并对结果进行卡方检验、t检验与方差分析。不同家中常住人口、养老方式倾向、居住时长、住房满意度、改造意愿的老年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改造意愿与居住时长显著负相关(t=5.530,P=0.000)、与住房满意度平均值显著负相关(t=2.460,P=0.015);养老方式倾向对于住房满意度平均值呈现出显著性差异(F=4.016,P=0.004);老年人家中常住人口能显著预测老年人的养老方式倾向(P <0.05)。家庭结构是影响老年人养老方式倾向的重要因素,居住时间俞长的老人对住宅满意度俞高同时也俞有改造的意愿,厕所的改造是老年人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宁尚宇  巩玉发 《住宅科技》2022,(11):38-41+48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人走向城市,老龄化与“空巢老人”现象已经成为农村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解决农村居家养老问题,文章以黑龙江省密山市富源乡民政村为例,通过对老年人住宅及人居环境的调研,从住宅改造、景观提升、交通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等4个方面入手,对民政村展开适老化改造。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我国公建和民办养老机构只能容纳很小一部分老年人入住(占养老的5%),95%的老年人靠居家养老。养老机构原来各小区没有建设,只建设了幼儿园,新建的小区只能建一所养老机构,养老机构也不能到处建,到处改造,也不现实。因此我认为,小区内有许多闲置的住宅,养老机构可以租赁或购买住宅楼、单元楼、楼层、散住宅,经过适老化改造,让老年人就近入住微型老年机构。在全国范围内,这样闲置的住宅很多,把住宅利用起来做养老床位,政府再出台相关住宅养老政策,住宅养老就是富矿了,利用改造闲置住宅做养老是解决我国养老服务的重要模式。  相似文献   

19.
既有住宅的适老化改造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是实现居家养老的重要方式。为了研究城市既有住宅老年人的居住现状及适老化需求,针对尚可自理、需部分护理及即将步入老年的人群,通过问卷和访谈的研究方法,调查当前及未来的养老居住需求,并结合居家特征和个体差异提出改造建议。  相似文献   

20.
结合邯郸地区人口老龄化现状,调查研究了该地区城市与农村两种不同住宅形式的特点,并探讨了现有城市与农村住宅的适老化改造途径,为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居住环境的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